•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林鸿年对联:清朝状元与琉球志士的忘年交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31 08:2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福州晚报

闽都文化-“文物在我身边”系列之⑤

清林鸿年对联:清朝状元与琉球志士的忘年交

当林鸿年风光无限踏上琉球王国的土地时,林世功的祖辈已随闽人三十六姓迁居至琉球400多年。当林鸿年花甲之年被清廷革职在家乡教书育人时,风华正茂的林世功正意气风发地来到中国,成为琉球赴华留学的“公派生”。他们相识于福州东街的正谊书院,二人相差37岁,但缔结了一段清朝福建首位状元与琉球爱国志士的忘年交。林鸿年与林世功的故事,我们可以从这副对联说起。

清朝福建首位状元出使琉球

林鸿年(1805-1886),字孝荫,号勿邨,祖籍福建福清,出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林鸿年高中丙申恩科状元,也是清朝福建首位状元。林鸿年状元及第后,先授职翰林院修撰。

明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明太祖遣杨载持诏谕示琉球国。同年12月,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遣其弟泰期奉表入贡,中琉两国之间正式建立宗藩关系。建立宗藩关系之后,自明永乐二年(1404年)武宁王受封始,至清同治五年(1866年)尚泰王受封止,四百余年间,中国共派遣册封使23次,其中明代册封15次,清代册封8次。

据《历代宝案》载: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琉球国王尚灏去世。道光十六年(1836年)八月初三,世子尚育上疏道光皇帝请封王爵,并出示具结状。翌年,道光皇帝指派林鸿年、高人鉴为册封琉球正副使,从京城出发,前往福州,渡海前往主持册封典礼。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五月初四,正使林鸿年,副使高人鉴,宣诏官陈九苞,护封参将陈显生及其他随从,分乘两艘封舟从闽江口的福州五虎门出发,五月初九抵达琉球。六月先行祭谕已故尚灏王,八月初三宣读册封尚育王诏书,并赐御书的“弼服海隅”匾额,完成册封典礼。

值得一提的是,明清册封琉球使臣均在五品至七品之间,然作为册封“敕使”需要代表帝王赴远疆行谕祭、册封之礼,因此在授命册封琉球之后会被赐予一品服,“假以玉带、蟒衣极品服色,预于临海之处”,其位阶列于琉球国王之上。可想而知,状元出身的林鸿年以册封使臣出使途中便道省亲,对于家乡的学子而言,不仅意味着无上的荣耀,更刺激着他们对于出仕的期盼。

使团留驻琉球国期间,琉球国备办七宴盛情招待册封使,并馈赠酬金。林鸿年廉洁自守,婉言谢绝琉球国王馈赠的“宴金”,并禁止随从人员携货勒售。当他了解到琉球人民生活困苦时,还把从出使费用中省下来的240万贯钱,悉数交与琉球国王施加赈恤。此举赢得琉球举国上下的真心感戴,国王尚育更是上疏道光皇帝,表达他对天朝及天使体恤的感激。林鸿年还将自己的扬琴赠送给尚育国王,至今在冲绳县名胜瑞泉旁,仍有林鸿年当年手书的“源远流长”石刻。

当年十月十九日,林鸿年等人回到福州。早在前往琉球前,在福州等待风讯期间,林鸿年与副使高人鉴等就捐款修葺万寿尚书庙。从琉球回到福州后,为感谢行程中海神的庇护和皇帝的恩宠,林鸿年又为阳岐尚书祖庙撰写了一副对联“神风吹久米;荫曜跃维桑”,并奏请道光皇帝,御赐该庙主祀的南宋民族英雄陈文龙“护国佑民”的匾额。陈文龙忠君爱国的思想也随着中琉之间的频繁交往传播影响到了琉球,今天在冲绳陈文龙信仰依旧影响深远。

册封琉球使是清代中琉历史关系中维系宗藩体系的践行者,也是中琉文化往来的主要传递者。林鸿年以状元之身授命册封琉球,体现了中琉两国对于文化交流的重视和推崇。

清林鸿年对联:清朝状元与琉球志士的忘年交

清林鸿年对联:清朝状元与琉球志士的忘年交

担任正谊书院首任山长

清代册封琉球使的选用更具地域化,八次册封中就有四次即三位正使一位副使是福建人,而其中三位正使都为福州人(齐鲲、林鸿年、赵新),这充分体现了福州乃至福建在中琉关系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四位清代闽籍册封使在其生涯中出使琉球都是最为荣耀的一段时光,对其后来的仕途产生重大影响。

回国后,林鸿年历任山东乡试副考官、广东琼州府知府、云南临安府知府、云南按察使、云南布政使、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云南巡抚。后因拒绝剿灭西南太平军余部,被清廷革职。同治五年(1866年),回乡后的林鸿年受聘为由闽浙总督左宗棠创立的正谊书局演变而来的正谊书院首任山长(山长指书院的主持者)。

正谊书院的“正谊”取义于汉朝大儒董仲舒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之意。如今的正谊书院旧址还有林鸿年所撰并书写的“客皆当代要津到此地只谈风月”“我本昔年都讲愿诸生共筑云雷”。林鸿年在正谊书院主讲十几年间,注重基础学问,专课十郡举、贡,以器识为先,培养了大批人才,如叶大焯、陈宝琛、陈衍、林纾等。1902年,凤池、正谊两家书院合并,成立了福州第一所公立新型学堂——“全闽大学堂”,也就是福州一中的前身。

琉球册封使与琉球官生缔结友谊

正谊书院当时还收有琉球留学生,著名的琉球爱国志士林世功就是其中之一。明清两代五百多年间,琉球王室曾派遣多批留学生来华学习,来闽学习的琉球留学生,称“勤学”,到北京国子监“入监肄业”的留学生,称为“官生”。林世功便是琉球赴华留学历史上的最后一批官生。

林世功(1842-1880),琉球久米村人,字子叙,号春傍。林世功的祖上为福州府闽县林浦人,为明朝洪永年间闽人三十六姓迁往琉球。1865年,出类拔萃的林世功取得了选拔极其严格的赴华留学官生资格,将被派往北京的国子监读书。

一般认为,大部分的勤学留学生是驻留在福州学习的自费留学生。而林世功是官生,要到国子监读书的,为什么会和福州的正谊书院产生关联?从林世功存世的诗词可知,他在福州待过较长时间,在这里结交了不少师长和朋友,对福州怀有深厚的感情。原来,实际上官生到达福州后在等待批准赴京的日子已开始了学习生活。按照官生到达福州后向北京发送请求上京的公文到最后接到许可的流程来看,在福州耽搁半年以上是很正常的。对中华文化慕名而来的官生在福州滞留的这么长时间里,在当地延师受业,进入正谊书院也不足为奇了。

彼时的正谊书院山长林鸿年与琉球官生林世功就这样相遇了。不知这位状元出身的前琉球册封使与这位祖籍福州的琉球官生在福州的正谊书院里相见时会是如何的场景?20岁出头的林世功是否对这位清朝状元早有耳闻或仰慕已久,也许入学正谊书院正是这位前琉球册封使的手笔?今天暂不能从史料中破解,但是甲戌年(1874年)四月,林鸿年赠予林世功的这副珍贵的对联,为我们了解二人的交往和这段中琉往事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

今天收藏在福州市博物馆的这副对联为:“海上于今盛文物;闽中自昔分本支。”对联两侧还注有:琉球国喜文雅,今夏肄业官生子叙期满言旋,吾同姓也,以所刊课录诗本,足见其诗才笔清隽,可期日起有功,因撰句以赠之。落款:甲戌四月福州林鸿年书,时年七十。

1874年,即将学成归国的林世功将诗集《琉球诗录》赠与曾经的师长林鸿年。林鸿年对这位学有所成且在汉诗方面颇有造诣的学生感到欣慰自豪,写下分别对联赠予这位同姓的小友兼学生。

后来发生在林世功身上的故事,便是一段悲壮的、如诉如泣的救亡图存史。1880年,他以身殉国,为琉球的历史画上了重重一笔。他的生平为促进中琉两国文化的友好交流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用自己的壮举得到了中琉两国共同的赞誉。

□专家品宝

史料珍稀 书风遒劲

特邀专家:福建师大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方宝川

自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陈侃出使琉球编撰了传世第一部《使琉球录》之后,明清历次册封琉球使例有纂修“使录”类著述,其所载均是作者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之事。遗憾的是,仅道光十八年(1838年)林鸿年出使琉球没有留存册封“使录”类的著述。因此,林鸿年的零星涉琉诗文对于了解此次册封活动与中琉之间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

林鸿年自幼工诗善书,是明清时期在琉球国留下最多诗文题刻的册封使。收藏于福州市博物馆的林鸿年对联,是目前国内唯见的林鸿年涉琉墨宝,记录了林鸿年与琉球爱国志士林世功之间的族亲关系与诗文赠答,吉光片羽,弥足珍贵。清赏该联,挥笔取势右上,偃锋能正;书风遒劲姿逸,恢宏如椽;章法雄强豪迈,笔止而势不穷;雍容典雅,书尽而意未休。林鸿年的状元诗文修养与台阁体风,在此幅墨宝中,淋漓尽致,有目共睹。

(下期将讲述“脱胎达摩”的故事,敬请关注!)

闽海神州第2183期(全文共3379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31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琉球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跟日本好好谈谈
...方官员打了一个比方,效果很出人意料。因为中方提到了琉球。中方官员大致是这样说的:如果中方说琉球本来就是中华文化圈的一部分,要让琉球独立,日方又会作何感想呢?日本的反应,果然很
2023-05-30 08:18:00
琉球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跟日本好好谈谈
(原标题:琉球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跟日本好好谈谈)琉球首里城 资料图看媒体报道,在近期日本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上,针对一些日本人在台海问题上的错误认识,中方官员打了一个比方,效果很出
2023-05-30 15:49:00
新洲村:科技促蝶变 茉莉赋新韵
...门口,有一块“金瑛故里”的石碑,记录着“三十六姓使琉球”这个福建人向海洋开拓的一段历史。金瑛就是“三十六姓”之一。《明史·琉球传》记载,1372年,琉球中山国国王察度向明朝朝
2023-09-23 02:10:00
...场研讨会却引起了日本方面的不安。因为研讨会名称叫:琉球研究中心筹备会暨“琉球问题”研讨会。这也意味着国内首个“琉球研究中心”即将成立。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曾庆成在致辞提到,学校
2024-09-11 08:31:00
...便被日本灭国了。这个古国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琉球。一、琉球的开国故事近代第一个琉球学家是伊波普猷,他虽然在琉球出生,却极度亲日,代表作是《琉球史料丛书》。该书由日文写成
2022-12-30 12:05:00
消失的大清属国琉球,为什么清朝不派兵营救琉球?
琉球国于1429年建立,位于台湾岛和日本九州岛之间,主体是冲绳岛。全国岛屿绵延1000公里,总面积4600平方公里。现为冲绳县。1372年,朱元璋派杨载出使,诏书称此岛为琉球。从
2023-01-25 21:21:00
美军基地搬迁案,日本法院驳回,琉球知事的不满,就是中国的王牌
...区为重中之重。比如日本、韩国都有美军的军事基地,而琉球基地就是美军在日本的大本营之一。但美国在琉球的驻训,引发了当地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反对,他们为了削减美军基地的规模,甚至是将
2023-09-09 16:45:00
琉球:以后不要再叫我冲绳
琉球之名源于中国,据《中山世谱》载大业三年隋炀帝遣羽骑尉朱宽寻奇宝,朱宽见如珍珠般秀丽岛屿,后禀报炀帝。《隋书》载朱宽言岛屿如虬浮水中,炀帝赐名琉虬,1372年朱元璋遣使出使,改
2024-10-12 12:17:00
冲绳知事为什么到北京通州上香
本文转自:上观新闻想对日夜长眠于此的琉球祖先说声“谢谢”来源:环球人物 作者:刘潇 冯璐想对日夜长眠于此的琉球祖先说声“谢谢”,祭拜时用的香是在古代从中国传过去的……4日下午,日
2023-07-05 16:2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