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亲悦读|7月11日,所有中国籍船舶都将挂满旗、鸣笛
...活动主题是“智慧航海 畅行未来”。航海日当天所有的中国籍船舶都将挂满旗,航海类机构挂彩旗,上午9点,所有中国籍船舶都会鸣笛,全国航海类、涉海的学校、展览馆、博物馆、科普基地,也都向社会全面开放。本期亲悦...……更多
东西问丨陈弦章:“景弘故事”何以迄今流传东南亚?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社福建龙岩11月7日电 题:“景弘故事”何以迄今流传东南亚?——专访福建龙岩学院教授、闽台客家研究院院长陈弦章中新社记者 龙敏 张金川南中国海有以王景弘名字命名的“景弘岛”,文莱首都...……更多
明清航海本可傲视全球,为何中断了
...海”航海,我国的明清之前,绝对占据领先世界的优势。中国的造船技术,航海技术源远流长。大明时期的郑和七下西洋,也是震惊世界的壮举。咱不是吹牛,是有史可考的,请看下面几个简单的例子:早在宋元时期,中国海船...……更多
...息:“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惠帝即建文帝朱允炆,继承了祖父朱元璋的皇位,成为明朝第二代皇帝。但是朱允炆仅做了四年皇帝,便被他的叔叔朱棣取而代之。“靖难之变”时,宫中一...……更多
郑和七次下西洋,船员们是怎么解决饮水问题的
...。在记载郑和下西洋的史书中都有提到:“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郑和船队 大家都知道海水又苦又咸,里面不仅有氯化钠,还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微量元素还有大量的...……更多
为何明成祖朱棣要坚持郑和下西洋
朱棣是中国唯一具有海洋意识的皇帝,永乐朝的中国,正在走向海洋帝国。这是中国文明避免衰亡的唯一正确道路,在欧洲大航海之前,朱棣有魄力做出如此前瞻性的选择,可谓是真正的千古一帝。中国近现代所有的悲剧,都...……更多
...以防水。看着眼前这些精美、透亮的明瓦,不难想象当时中国造船工业的先进。“郑和的七次远航,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远,都是人类航海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江苏海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更多
郑和:明朝时期的航海传奇人物
...,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郑和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洪武13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10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更多
聊聊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
...洋的船队编制庞大,包括宝船、战船、粮船等不同类型的船舶。其中,宝船是船队的核心,用于装载货物和使者。据史书记载,宝船长44.4丈,宽18丈,可容纳千人以上。整个船队规模庞大,航行时长达数月之久。2、航路探索郑...……更多
萌娃探秘舰船与航海博物馆 开启奇妙探船之旅
...开启了一段奇妙的探船之旅。“郑和为什么下西洋?”“中国首艘大型邮轮是什么号?”“我国的‘航母三兄弟’都有哪些?”在志愿者讲解员的带领互动下,萌娃们不时回答、认真倾听。从近距离接触古人刳木为舟,到羊皮筏...……更多
郑和下西洋所带的一众老妪有着怎样的作用呢
《中国史纲要》中有载:“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南洋各地的联系,很多国家都在和他的接触之后派使者来中国贸易。郑和下西洋也开拓了中国人的视野,在他的影响下,中国人到南洋去的也日益增多。郑和的历史功绩是不...……更多
明成祖朱棣为何独宠郑和下西洋
...朝的国威与实力,还积极与各国进行文化交流。他带去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珍贵物品,也带回了各国的特产与文化瑰宝。这种双向的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了明朝的文化内涵,也促进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友好关系。可以说,郑和...……更多
...,直到宣德五年结束,郑和一共带队7次下西洋,开创了中国乃至人类航海史的壮举。这7次下西洋,郑和都是作为首领指挥全局,统帅上万人的船队远航。问题来了,永乐大帝朱棣为什么要钦点太监郑和带队下西洋呢?难道真的是...……更多
郑和七次远航西洋,究竟承载了哪些目的与使命
...家,他的名字与“七下西洋”的历史壮举紧密相连。作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一项伟大成就,郑和七次远航西洋,究竟承载了哪些目的与使命?让我们一同揭开这段深藏在历史长河中的秘密。首先,郑和七下西洋的首要目的...……更多
郑和是怎么完成七下西洋超前轶后之奇举的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远距离航行,他本身其实是朱棣皇帝身边的一位太监,为何他能够担此重任?而他下西洋之后,又给当时的世界带来的什么影响?其实对于中国皇朝来说,明朝初期,国力之强大远非西方能够比拟的...……更多
郑和下西洋:揭秘明朝的远洋雄心与真实目的
...单?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郑和的七次远洋航海,不仅是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壮举,更是世界航海史上的重要篇章。然而,《明史》中对郑和航行的记载,却让人产生了不少疑问。尤其是关于郑和航行的目的,历史上一直存在争...……更多
同样是航海家,为何郑和没能发现新大陆
...,这一段旅程中,郑和总共访问了三十多个国家,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东非地区的友好往来,也就是当下我们熟知的“郑和下西洋”。可以说,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的里程碑,正如冯梦龙所言:“大海之阔,非一...……更多
...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是世界的主宰”。长久以来,中国都被认为是一个陆路国家。海权,仿佛与中国毫无关联。但实际上,中国曾经也拥有一支无敌舰队,也曾经是海洋霸主。1381年,朱元璋任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更多
郑和七下西洋背后的原因
...技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巨大的商贸利润,促进了中国造船以及航海技术的迅速提升,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在郑和下西洋之前,中国的造船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例如郑和的宝船,超过了140米,有四层楼那么高,不但...……更多
从郑和下西洋,看明朝的海外政策与国力兴衰
...上的一次外交壮举,别的不说,就单论其历史意义,它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更是比欧洲的航海家早了半个世纪,至今还有人对其赞不绝口。但从今天的眼光来看,郑和下西洋其实并不怎么样,因为它极大地削弱了明朝...……更多
为什么郑和下西洋停止后大明财政反而捉襟见肘
...队出海访问各国,应该还包括向别国宣扬天朝天威,“示中国富强”的因素。明朝永乐三年,两百余艘舰船和两万多名官兵在郑和的带领下,组成的庞大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向未知海域进军。舰队后来到达了三十多个国家、地区...……更多
...续向印度航行,在印度南部的古里刻石立碑,‘‘其国去中国10万余里,民物咸丰熙皞同风,刻石于兹永昭万世”。1407年,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归来,苏门答剌、古里满腊加、小葛兰,阿鲁等国,也派使者随郑和船队一起前来明...……更多
郑和下西洋带回哪些的宝贵遗产
...郑和,明朝著名航海家、探险家,他的七次下西洋不仅是中国航海史上的壮举,也是世界海洋探险史上的重要篇章。在这些远洋航行中,郑和船队带回了许多宝贵的物资、文化和知识,其中包括了一个充满异国情调的“动物园”...……更多
郑和下西洋搞了7次以后,朱瞻基为何立刻叫停
...看一看,让它们意识到自己的弱小,以后才能牢固地抱紧中国的大腿。于是自朱棣一朝开始,先后派遣郑和七下西洋去“炫富”,而获得的收益自然也是匪浅的。那么郑和下西洋的效果这么好,为什么到了宣德皇帝朱瞻基一代,...……更多
风力驱动,星象引航:揭秘郑和远洋航海的智慧
前言郑和,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名字,他带领数万人前前后后用28年时间横渡印度洋长达30万公里,七次下西洋的故事,至今仍令人震撼和敬佩。但是一个问题总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在没有现代导航设备的古代,郑和是...……更多
郑和七下西洋背后的经济与政治动因
...朝关系友好,加之该国已经开始分裂,帖木儿帝国不再对中国西陲形成威胁。郑和下西洋,不论在造船技术、航海技术,还是随行人员数量、船只的体型规模,以及涉及的领域、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部和红海沿岸的事实,都足以...……更多
郑和下西洋为何不带少女,反而带一群老妪呢
...师都会讲。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不仅仅是在政治上加大了中国与海外国家的联系,更是向海外国家传播中国文化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不过,在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他在船上不带少女,偏偏带一群老妪,这是为什么呢?郑和,...……更多
明成祖为何让郑和七下西洋,仅仅只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吗?
...壮举,里程碑!公元1405年,明朝永乐三年,一支船队从中国东部沿海苏州刘家港驶出,这支船队是由两百多艘商船、2.7万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船队,顺着往东南亚方向的线路,到达了爪哇、苏门答腊、古里、暹罗等30几个国家,...……更多
郑和七下西洋时的宝船到底是什么时间失传的
... 扫荡张士诚旧部的,等等说法。但是不管为何,这都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当时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活动。从1405年开始,郑和在29年中先后七次下西洋,之后明朝...……更多
10月14日起免费开放!福建海洋文化展在福州开展
...备大会同期活动之一,13日,福建海洋文化展在福州马尾中国船政文化城拉开帷幕。该展览于10月14日起向市民免费开放,展期为一个月。福建海洋文化展。人民网 黄东仪摄市民可前往中国船政文化城轮机车间观看福建海洋文化...……更多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晓婷 王玉婷)昨日,记者从厦门公安公众服务网获悉,因相关设施提升改造需要,岛内外多路段限行,包括思明区东岳路
2025-01-12 08:28:00
从高崎机场直接过境旅客人数已突破10万人次
不少来厦旅客,在高崎国际机场口岸享受到了24小时直接过境旅客免办边检手续便利措施。厦门网讯(文/图 厦门日报记者 罗子泓 实习生 卢林婉钰 通讯员 刘楷 黄诗秋)去年1月11日起
2025-01-12 08:28: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张珺 通讯员 吉贵群)春节将近,我市为边防官兵们送上满载厦门人民情谊的“新春大礼包”。1月9日
2025-01-12 08:28:00
●黄艺斌2024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今日将画上圆满的句号,而集美·中国新风景摄影展正如火如荼举办。两场摄影展,与厦门这座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碰撞出璀璨的火花
2025-01-12 08:29:00
出席省两会的代表委员报到肩负人民重托 共谋发展良策河北日报讯(记者刘冰洋、霍相博、刘冉)肩负着全省人民的信任与重托,满怀着依法履职的责任和参政议政的热情
2025-01-12 08:29:00
严防“求职陷阱” 铺好就业路我省十九条措施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河北日报讯(记者解楚楚)近日,河北省人社厅、省委网信办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规范管理的落实举措》
2025-01-12 08:35:00
2025冬游河北过大年“走京蔚高速 看大好河山”活动启动我省推出十大场景万场活动河北日报讯(记者马朝丽)1月7日,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25冬游河北过大年“走京蔚高速 看大好河山”活动正式启动
2025-01-12 08:39:00
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深化 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 绿色发展步伐加速2024年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成果丰硕河北日报讯(记者马朝丽)1月10日
2025-01-12 08:39:00
当前,河北联合京津推进“六链五群”建设,推动产业图谱加快落地。河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黄贺林认为,在京津冀产业协作中
2025-01-12 08:41:00
原本只见设备运转的智能化车间,如今成了上下游客商一起琢磨工艺的“会客厅”、提升品质的实验室。1月11日,省人大代表、清河宇腾羊绒技术员张宝谈起共享工厂带来的变化
2025-01-12 08:42:00
浙江日报讯 11日,农工党省委会十三届四次全会在杭州召开,审议通过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内部监督委员会工作报告,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
2025-01-12 08:45:00
浙江日报讯 晨曦微露,1月10日6时27分,DJ5879次动车组列车从铁路金华南站缓缓驶出,开往南昌西站。这标志着长三角地区首列常态化开行的高铁快运专列(金华南—南昌西)正式首发
2025-01-12 08:46:00
浙江日报讯 去年以来,省委部署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时,多次强调,加快形成一批“1到10”“10到100”标志性成果
2025-01-12 08:46:00
浙江日报讯 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反腐败永远在路上。1月10日,省纪委十五届四次全会在杭州召开,在全省各级纪检监察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
2025-01-12 08:46:00
浙江日报讯 11日,冬日的暖阳洒在丽水市莲都区仙渡乡葛畈村,全国“四季村晚”之冬季村晚示范展示暨“丽水乡村春晚”全国标准化试点建设现场推进活动拉开帷幕
2025-01-12 08: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