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子许氏和女儿平阳,先至太原后入鲁,沿汶水而行,迁居济宁(唐称任城)。或许他也未曾预料自己会在这座城市生活23年,在他的第二故乡,从36岁到59岁,度过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光。李白对于济宁人来说相比于遥不可及的谪...……更多
【安陆网评大赛㉞】东湖评论:旅游当效李太白
...更是一览抒怀,叹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句……但要说起在大家心目中游历各处山水的唐朝诗人,非李白莫属了。二十四岁的李白从巴蜀走出,一路沿着长江东下,途径湖北江陵、湖南洞庭、江西庐山、之后来...……更多
当AI遇上古诗词,李白看了都摇头
...悟出神韵,将几个关键意象精准呈现,这句诗不愧为千古名句。有时候,AI还不乏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巧思。《将进酒》中,李白用“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写尽对人生苦短的感叹。AI在呈现这一幕时,巧...……更多
聊聊“诗仙”李白的东鲁情缘
李白移家东鲁(济宁),先住任城入鲁五年后,李白再次搬家到鲁郡(今兖州)东门外一眼万年,李白、杜甫一生中的的三次见面李白落籍山东济宁,与他狂热地追求游侠剑术有关李白落籍山东济宁,也和他崇拜的终极大英雄...……更多
李白收到入京诏书后写了两首诗,一首狂出新高度,另一首可爱到爆
...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更是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在写完“仰天大笑出门去”这样的豪气之语后,李白还写了一首可爱到爆的五言绝句,诗的名字叫《答友人赠乌纱帽》。这是一首20字的小诗,...……更多
如果与李白面对面
1月9日,北京中华世纪坛,“天生我材·李白”——中国古诗词新媒体艺术系列展现场,中国政法大学大二学生陈绍铭在观赏一件表现盛唐时期宫廷场景的装置作品。喜爱平面设计的他利用寒假时间前来观展,试图从这场展览中...……更多
“天生我材·李白”中国古诗词新媒体艺术系列展开幕
...者 卢扬 韩昕媛)12月28日,“天生我材·李白”——中国古诗词新媒体艺术系列展在中华世纪坛数字艺术展厅开幕。展陈空间以实体艺术化场景为呈现形式,中国传统元素和符号贯穿全展,综合运用可塑性高分子材料,通过现代...……更多
汪伦只是一个县令,却靠打赏李白留名千古,他到底有多大手笔?
...尔回那么几首,那又是为什么让李白甘愿给汪伦写下千古名句呢? 这就得细细说来了,在李白乘船就要离开之时,汪伦请了一支乐队为李白送行,自己更是跳了一段“踏舞”来为李白饯行。而这也深深的感动了李白,要知道当...……更多
读完李白的哪首诗,人人犯相思
...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大部分人对这首诗里的名句必定都有所耳闻,“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2句在网络上十分盛行。这首诗意思并不难理解,诗人在一个深秋月...……更多
文化“两创”看齐鲁|登上太白楼李白纪念馆,全国网络名人感受诗韵济宁
...网11月15日讯(记者 徐景春 范金鑫 摄影记者 张超 李加学)济宁太白楼纪念馆位于济宁市区京杭古运河北岸,太白楼路中段路北。因唐代诗人李白曾经在此寓居而闻名于世。11月15日,“文化‘两创’看齐鲁”——第五届返故乡·看...……更多
美轮美奂!用新媒体艺术展现李白诗作的大千世界
...诗仙、何谓盛唐。12月28日,“天生我材·李白”——中国古诗词新媒体艺术系列展,在中华世纪坛数字艺术展厅开幕。展览现场。主办方供图该系列展以中国古诗词为文化脉络,以数字科技为技术手段,致力于传播与推广中国古...……更多
哪一款茶是李白命名的
...爱茶人。”“竹暗闲房雨,茶香别院风。”等等都是千古名句。茶也经常出现在李白的诗歌中,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有一款茶,还是李白命名的。那便是湖北省的优质名茶——仙人掌茶。仙人掌茶仙人掌茶是产于湖北当阳...……更多
李白对杨贵妃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的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样的千古名句。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名震江南的大才子李白与“国民偶像”杨玉环,两人才开始有了正式的交际。唐玄宗非常欣赏李白的才华,不仅亲自下步辇去迎接他,更是经常...……更多
相约黄河大集 走进太白楼享诗韵济宁
...历史文化名城的韵味,感受诗仙李白的魅力。太白楼作为济宁的文化历史地标性建筑物,李白在此寓居二十三载,娶妻生子,吟诗作赋,在济宁度过了自己最美好的中年时光,也迎来了自己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踏入李白纪念馆...……更多
庾信的这句话一千多年来,只王勃敢仿,即兴而作成千古名句
...对仗句,而且两篇文章都爱用典。《滕王阁序》中有很多名句,它们包含了很多的故事和道理,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等等,但它们都掩盖不了下面这句话的光辉。它...……更多
“古诗学六书”结集出版,张炜:研究诗上就是要跟庸俗做斗争
记者 师文静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张炜古诗学六书”合集。这是著名作家张炜在过去20余年里钻研古诗词所写下的《读〈诗经〉》《〈楚辞〉笔记》《陶渊明的遗产》《也说李白与杜甫》《唐代五诗人》《苏东坡七讲》...……更多
许多古代诗人为什么在今天成为“网红”?张炜古诗学六书结集出版
“张炜古诗学六书”已于近期经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其中包括张炜在过去二十余年里钻研古诗词所写下的《读》《笔记》《陶渊明的遗产》《也说李白与杜甫》《唐代五诗人》《苏东坡七讲》(即《斑斓志》),这也是六...……更多
“2024·悦读济宁 书香任城”济宁市读书文化活动暨“诗意任城话李白”雅集活动举行
大众网记者 高靖程 济宁报道4月20日,“2024·悦读济宁 书香任城”济宁市读书文化活动暨“诗意任城话李白”雅集活动举行。与会嘉宾为活动致辞任城区政协主席李翠玲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任城区坚持把“书香任城”建设...……更多
高适:青年不得志,晚年人生开挂封侯
...首不咋地,几乎没人注意。但这一首,最后两句成为千古名句,也不知道多少人在送别时吟咏着这两句诗,既安慰别人又为自己打气。那么,董大是谁呢?董大叫董庭兰,是礼部尚书房琯的门客,房琯是个好官,李白杜甫高适对...……更多
...在一起,观众们沉浸其中,目睹李白豪情万丈地吟咏千古名句。张艺谋、贾平凹、闫妮、刘奕君、白宇等众多陕西籍文化名人联袂倾情配音,影视演员张若昀、舞蹈艺术家唐诗逸、说唱歌手PACT派克特以及网络红人朱铁雄同台助...……更多
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的真正含义,很多人都理解错了
...甫更是直言:露井冻银床,秋风生桐树。很显然,这两句古诗中的“床”就不能理解成睡觉的床,只能理解成井栏,所以静夜思中的床意思与这两首诗应该是一样的。疑非疑说完了床,我们继续来说疑。在我们现代人的理解中,...……更多
近日,济宁市政府投融资服务中心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太白楼,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踏入太白楼中,学员们跟随讲解员了解了李白的人生轨迹、趣闻逸事、文学成就;学员们在沉浸式戏剧《又见太白》的形式下了解济宁与李...……更多
李白的《静夜思》:一首被误解的千古名篇
说起古诗不得不提到唐诗。盛唐时期的唐朝经济繁荣、文化交流频繁,因此也诞生了许许多多有名的诗人。李白就是唐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最有名的一首诗《静夜思》可是我们从小就会背诵的,甚至这首诗被翻译成无数...……更多
...弥漫整个校园的诗歌韵味所感染。一直以来,该校以李白古诗词吟诵为重要抓手,在校园围墙上、走廊上、教室里张贴了一系列古诗词作品,让学生们浸润其中。在每年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该校都会开展以古诗词吟诵为...……更多
李白与王维:同处一时代却未曾交集的文学巨匠
在古代中国诗歌史上,可谓人才济济,这种出色优秀的古诗词文学家们通常喜爱喝酒聚会,填词赋词,他们聚在一起,谈时事热点,互赠诗词,因而结识了很多的朋友,留有一段深厚的情分。例如杜甫和李白,李白和汪伦等等...……更多
...智人李白”就会出现在手机屏幕上,吟诵诗仙李白的千古名句。看到这新奇的一幕,现场逛展的市民们争相打卡同款“AI+数智人视频彩铃”。除了“AI+”新玩法,咪咕音乐极速版App还推出了一系列好玩、好看、好读的独特体验,...……更多
...都没有真懂,是看了动画片《长安三万里》,才知道那些名句是从何种情境下产生的,重读那些诗,感到很震撼。诗词教育,可以改进的空间还很大。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幸亏我们还有诗歌。合肥市五年级小学生萧宇翔是幸运...……更多
《庆余年》范闲背诗,背到李白这首庄墨韩才吐血,这诗有何杀伤
...名还是毁于一旦,这也算是他自找的吧。《庆余年》中,古诗词一共用了好几次。范闲最开始以《登高》扬名京都,很多人不解为何要选杜甫如此悲凉的诗,其实这是因为这首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所以范闲才敢说:“我就...……更多
济南高新区第一实验学校:与李白共度时光,共探寻诗意人生
...的一生。学生背诵李白的佳作,在相关的故事背景中吟唱古诗,加深印象。通过讲述李白名字的小故事,学生们了解到李白名字的由来。李白的朋友众多,学生们准备了相关的小故事,讲述李白和朋友之间发生的小趣事。学生们...……更多
齐鲁晚报暑假夏令营|诗书里的中国!跟着李白的足迹!
...不及汪伦送我情”、“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等千古名句,凭吊李白墓,登临采石矶,远眺“天门中断”和“碧水东流”的壮丽景象。孩子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自然、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用心体会古人之心境,借景抒情,...……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血色丰碑|抗日英雄曹基锡:烈火中的青春
1931年的东北寒风中裹挟着亡国的危机在吉林这片土地上无数抗日英烈抛头颅,洒热血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曹基锡就是其中一位1931年
2025-07-05 09:38:00
寻访老兵足迹|抗战老兵韩景俊: 枪林弹雨铸忠诚 桑榆暮年传薪火
在吉林市丰满区的干休所里,97岁的韩景俊老人推着轮椅在院子里散步,望着胸前熠熠生辉的勋章出神。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
2025-07-05 10:43:00
客籍名人与贵州 | 蒋廷瓒:贵州首任布政使
明永乐十一年(1413)是明朝历史上一个不普通的年份,明朝开国45年后,明朝廷宣布贵州正式建立行省。1413年3月,明朝廷设立贵州布政使司
2025-07-04 22:55:00
“扇意中国·至扇至美·当代名家绘扇展”在贵州美术馆开展
7月3日,“扇意中国·至扇至美·当代名家绘扇展”在贵州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由广东省中国画学会、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当代岭南艺术研究院主办
2025-07-04 17:1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哪吒3岁生辰宴上的酒杯,竟然出现在吉林了?
今年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凭借其精良的制作不仅创下了票房历史,也赢得了广泛赞誉。电影中博大精深的文化元素,也经常穿越时空“出现”在全国各大博物馆中
2025-07-04 17:48:00
安徽作家梁爽长篇小说《张良传》出版
大皖新闻讯 我省作家梁爽长篇力作《张良传》近日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梁爽力图用文学的手法、散文的笔法,去打捞张良一生那些生动
2025-07-04 18:06: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康宁以地理的角度而论,位于山东曲阜东南部的尼山,只是蒙山余脉的边缘山岭,最高的主峰海拔也只有344
2025-07-04 19:23: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红色记忆:烽火映官山
十堰广电讯 官山作为鄂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生过很多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也留下了很多重要革命遗址。今天,让我们走进丹江口市官山镇吕家河村
2025-07-04 19:36:00
一袭衣冠见风华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编者按:叩响时光之门,聆听文明呼吸。在这里,文物不再是博物馆里静默的标本,每一件都在诉说历史从未沉睡。跟上我们的镜头,穿越千年迷雾
2025-07-04 11:31:00
合肥104岁新四军老兵的抗战记忆:亲眼目睹战友被日军飞机炸弹击中
大皖新闻讯 冒长松今年104岁,安徽省全椒人。他1942年参加新四军,现居住在合肥市老城区一栋普通三层居民楼3楼。如今的他走起路来仍然腰板挺直
2025-07-04 11:41:00
大众网记者 刘宏蕾 济宁报道7月的鲁西南大地,暑气渐浓,却掩不住那段烽火岁月留下的滚烫记忆。近日,大众网记者与济宁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杨义堂一同来到八路军惠河支队支队长赵紫生的大儿子赵征民的家中
2025-07-04 16:52:00
2024年度杭州考古成果展来了
杭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可追溯至距今八千年的跨湖桥文化,历经良渚文化、吴越国、南宋等不同时期的积淀,形成了绵延不绝的历史文脉
2025-07-04 09:25:00
李耘:贵州优秀传统廉洁文化资源丰富
廉洁从政典范不胜枚举。如,被誉为“循例称冠、吏畏民怀”的清朝断案高手高廷瑶,坚信“廉吏必节俭”和“以厉廉戒”的清朝贵州巡抚刘荫枢
2025-07-03 22:25:00
寻访老兵足迹|抗战老兵历保甲:保家卫国不怕死的二等功臣
他,六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一人独自拉扯五个年幼的孩子,失去了家中唯一的劳动力后,原本清贫的日子愈发艰难;他,1945年2月入伍
2025-07-03 14:22:00
用《长安的荔枝》中的生僻字,解锁盛唐的隐藏密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洁清 实习生 袁垚鑫最近《长安的荔枝》火得一塌糊涂,咱们就来扒一扒《长安的荔枝》里那些"难认脸"的生僻字
2025-07-03 14: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