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一“桥”飞架水稻籼粳
...自:农民日报华中农大师生30余载接力攻关一“桥”飞架水稻籼粳匡敏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乐明凯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提高水稻产量一直是水稻育种专家的梦想。然而,一个多世纪来,籼粳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和应用一...……更多
他们潜心30年攻克“杂种不育”难题
...子层面阐明了籼稻和粳稻“杂种不育”分子机理,破解了水稻生殖隔离之谜。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至此,继2013年、2018年在《自然》《科学》杂志发布研究成果后,万建民科研团队在水稻分子遗传与育种...……更多
杂交水稻育种需千挑万选
5月10日,贵阳市花溪区,张宏伟将2000多份水稻材料种子播撒到水田里。贵州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试验田张宏伟是贵州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水稻两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室主任,从事农业科研工作已有6年。6年对于杂交水稻育种工...……更多
...出颖壳,花药开裂,到花粉掉落在柱头上,不过30分钟的水稻颖花盛开过程,却对水稻产量具有决定性作用。调控水稻开花时间,一直是育种家想要攻克的难题。近日,《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华南农业大学沈荣鑫/王海洋团队...……更多
对话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我们得以平视世界,袁隆平功不可没
...炸-对话科学家》栏目第46期,对话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钱前。嘉宾简介:钱前,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水稻种质资源...……更多
本文转自:江西日报2023年水稻新品种展示会举行——聚焦科技成果转化 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4月14日至16日,2023年水稻新品种展示会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本次大会旨在全方位展示并推介我省南繁水稻品种最新研发成果,研讨交...……更多
...琰 记者江耘)近日,国际期刊《分子植物》刊登了中国水稻研究所王克剑研究员团队的最新成果。该团队通过优化杂交水稻无融合生殖体系,获得结实率可达80.9%—86.1%的Fix2植株。其结实率与正常杂交稻的82.1%—86.6%相近。杂交...……更多
...全国野生稻大会在广州开幕。本次大会吸引了来自全国的水稻种质资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万建民,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刘耀光共4位院士来到大会现场,共同交流野生稻的最新研究进展,研讨野生稻资源的创新利...……更多
最好的缅怀,是精神传承
...一位,期望培育出比现有矮秆品种更为高产高效的新高秆水稻。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希望将杂交水稻推广到全世界,造福全人类。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袁隆平的胸怀与担当,他不仅心系祖国和人民,更对全世界心...……更多
水稻杂种不育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毒”元件,可选择性败育不包含该元件的花粉,进而控制水稻种间的生殖隔离。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其高产稳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野生稻是水稻栽培品种的祖先种...……更多
八闽农科|谢华安:让大家都有一碗饭吃
...领域,以科技创新支撑农业现代化。作为全国第一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福建杂交水稻研究成绩斐然。说到这“一粒种子”背后的福建贡献,离不开一个名字——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谢华安。20世纪80年代...……更多
现代神农十六年“尝”出一碗好米饭
...愿意种。”作为丰田优系列品种的“忠实粉丝”李建范对水稻种植收益比较满意。得益于广西农科院优质水稻科研成果——绿色超级稻丰田优553等系列品种的推广种植,八桂水稻主产区迎来了又一波丰收。沉淀16年,倾心育良种...……更多
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赞三亚杂交水稻示范成果:能帮助更多国家
...、南海网1月6日消息(记者 利声富)“三亚首次进行杂交水稻一年三季亩产4000斤试验示范就实现目标,不仅为端牢中国饭碗作贡献,而且其经验能帮助更多国家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在第三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上,中国...……更多
种业振兴新“稻路”上,三亚实现杂交水稻亩产4000斤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海南热带资源丰富,是闻名全国的南繁热土,许多优质稻种均经过海南阳光的沐浴,南繁的加代后从海南走向全国,乃至国外。一粒稻,一...……更多
田为纸秧作笔施甸3万余份育种材料竞选“优等生”
...山日报又是一年插秧季,在袁隆平生前题词的“中国杂交水稻最佳繁育基地”施甸县两用核不育系水稻繁育基地上,3万余份水稻育种材料正在按节令进行移栽。群众拔秧、捆秧、运秧、插秧,各司其职,一排排绿油油的秧苗在...……更多
一粒种子的“晋级”之路
本文转自:安康日报洪安喜查看水稻长势。 市农科院供图洪安喜向记者展示“秦康银丝”样本。 记者 郭飒 摄 记者 郭飒谷雨后,农事忙。市农科院的水稻育种试验田里,洪安喜驻留的时间越来越长了。这一片育种试验田有20多亩...……更多
我国杂交水稻在70余国推广应用近百亿亩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申智林10月11日,籼型杂交水稻研究成功50周年座谈会暨杂交水稻学术研讨会在湖南长沙举行。会上,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致辞,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阿杰伊·科利发来贺信;中国科学...……更多
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50周年 科学家聚三亚共商南繁未来发展
...位于热带的海南三亚又迎来一年南繁季。12月14日,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50周年暨赓续科学家精神、南繁精神座谈会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举行,众多农业科学家聚首缅怀南繁岁月,共商南繁育种未来发展。12月14日,杂交水稻三...……更多
郭名奇和袁隆平的师生情缘
本文转自:郴州日报郭名奇参与完成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1年获得新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获奖人从右至左为袁隆平、周坤炉、李必湖、郭名奇、黎垣庆、尹华奇。郭名奇...……更多
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落户无锡
...记者 浦敏琦) 作为无锡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重要举措,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无锡)粳稻产业技术中心12日在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立。该中心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培松领衔,成员单位包括中国水稻研究所——水...……更多
果然有种|海南山兰稻与泰国香米杂交 历时9年繁育出“南香丝禾”获DNA“身份证”
...育种博士刘华招带着几名科技育种人员在秧田里仔细查看水稻长势,记录水稻生长情况。地里的水稻秧苗,倾注了刘华招多年的心血和汗水。“这些水稻秧苗终于拿到植物新品种权证了,标志着‘南香丝禾’获得DNA‘身份证’。...……更多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之父的筑梦人生作者:李立伟《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29日 15版)前不久,四集广播剧《禾下乘凉梦》陆续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文艺之声等播出。该剧以“杂交水稻之...……更多
中农种业杂交粳稻育种新方法“神奇草稻”荣获国家发明专利
...变体。经大量试验验证和专家论证,该突变体材料与现有水稻种质杂交,可快速创制不同性状的种质新材料,选育出产量更高、品质更好、适用性更广的水稻新品种,对改良我国水稻品种和创造种质资源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并被...……更多
稻花香里逐梦
...“今天温度高,中午隔两个小时就得去育种试验田看一下水稻秧苗。”5月22日,在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种试验田,粮油研究所水稻育种专家洪安喜说。 这片育种试验田有20多亩,800多个品种。秧苗长势喜人,放眼望去,秧苗...……更多
三亚:育出好种子
...代代育种人薪火相传,播下希望的种子。2月22日,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科研人员殷会德走在三亚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里。 每年10月到次年4月,在海南三亚的国家南繁育种基地,不同年龄不同学科的育种人因为一个共...……更多
本文转自:恩施日报专注水稻育种 诠释无悔人生全媒体记者 刘磊 通讯员 蔡娟州农科院高级农艺师李继辉,怀着对田野的无限深情,36年默默耕耘在农业科研一线。2008年,李继辉被评为“首届恩施州具有突出贡献专家”,2015年...……更多
“杂交水稻发源地”问“稻”:科研人赓续创新精神
...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社湖南怀化10月16日电 题:“杂交水稻发源地”问“稻”:科研人赓续创新精神中新社记者 邓霞 徐志雄今年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攻克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难关50周年。恰逢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更多
把杂交谷子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其间,来自中国农业大学遗传育种系水稻研究中心的同学带来了一张特别的照片。照片中,赵治海和袁隆平先生相对而坐,身后墙上挂着超级杂交水稻稻穗压弯稻秆的实景照片,中间桌上摆着硕大饱满的杂交...……更多
...作,构建了玉米核心自交系泛基因组、对14个自交系及其杂交种进行比较分析,解析了玉米杂种优势形成机理。该研究将大大促进世界范围内玉米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推进,也为阐明玉米杂种优势机理及培育高产杂交玉米品种奠定...……更多
种业振兴海南新“稻路”
...转自:南国都市报深度观察种业振兴海南新“稻路”三亚水稻国家公园种植的“海南好米”品种。记者 利声富 摄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海南热带资源丰富,是闻名...……更多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胖子运动也许只能变成一个健壮的胖子
本文转自:人民网-科普中国一直以来,不少人将“减肥”大计列在日程里,或是夜跑,或是走进健身房开始锻炼,但一番努力后,很多人在看到体重秤上面的数字时依然会发出尖叫声
2024-06-25 10:19:00
“暴力梅”来袭,建议中老年:1要除,2不吃,3要躲,顺利度夏
随着南方,各地进入了梅雨季节,雨水也是越来越多,相比较往年,今年的降雨量特别大,从最近的热搜当中,大家也可以看出来,比如南方即将迎来4轮强降雨
2024-06-25 10:22:00
7月15日入伏,建议中老年:1不去,2不做,3要吃,顺利迎伏天
夏至的第一个庚日已经到了,再过2个庚日,也就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会迎来入伏的一个时间,正如民谚当中提到的“夏至三庚数头伏”
2024-06-25 10:23:00
夏天,这菜使劲吃,一清热解毒,二促进消化,三祛湿,鲜嫩别忘吃
夏天,这菜使劲吃,一清热解毒,二促进消化,三祛湿,鲜嫩别忘吃。不知不觉,时间已经来到了农历的五月下旬,家里种的蔬菜,基本上也已经开始可以采收了
2024-06-25 10:24:00
引导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美丽乡村
本文转自:云南政协报勐腊县政协召开“加强乡村‘两污’治理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专题议政性协商会议提出引导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美丽乡村本报讯(通讯员马虹伯)日前
2024-06-25 10:36:00
一发现就晚期,5年生存率极低,肝癌患者希望之路在何方?
肝癌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恶性肿瘤死亡率位居第二名肝脏被称为人体的“化工厂”,每天24小时无休,要处理500多种化学物质
2024-06-25 10:39:00
岁月悠悠,漫煮生活
本文转自:荆州日报□ 康兆雪家中被冻得病恹恹的君子兰,我以为它再也没有焕发生机的可能了。上周天气转暖,我赫然发现它短粗的根茎之上冒出了两片绿芽
2024-06-25 08:05:00
不断健全粮食生产支持保护体系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张锦华 徐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产能稳步提升,至2023年,粮食产量已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2024-06-25 08:28:00
警惕甲状旁腺病变 女士蹲下站不起来病根竟在脖子里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石青青)一蹲下就站不起来,是腿有问题,或是腰有问题?林女士3年来饱受这怪病折磨,一直找不到病因
2024-06-25 08:50:00
叶黄素护眼是不是智商税? 医生:可适量服用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陈莼)“叶黄素要不要吃?”“叶黄素是不是智商税?”近日,不少网友就叶黄素有没有必要吃展开讨论,博主@北京眼科医生陶勇表示
2024-06-25 08:50:00
怀孕越来越难?这几个影响女性生育力的因素,来看看你中了几个?
生育力简单理解就是生孩子的能力,全面理解包含3层次内容:顺利怀孕的能力、健康度过孕期的能力、保证子代健康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
2024-06-25 08:54:00
@备孕家庭,一起get夏季备孕注意事项!
夏季备孕注意事项01天气热,也莫要贪凉夏季气温高,冰冰凉凉的东西是最好的降温利器,比如,空调、风扇、生冷的食物、冰水等
2024-06-25 08:55:00
林草系统3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本文转自:中国绿色时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林草系统3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本报讯 记者安璐报道 6月24日
2024-06-25 09:02:00
推动“毁绿者”变身“复绿人”
本文转自:中国环境报抚州宜黄县探索多元化修复模式推动“毁绿者”变身“复绿人”本报讯 近日,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隆兴机制竹炭有限公司购买了1万多尾鱼苗投放至宜黄河中
2024-06-25 09:08:00
夏季如何防治家兔球虫病
本文转自:农业科技报夏季高温多雨,气温高、湿度大等环境因素易引起家兔腹泻类疾病的发生。一般夏季家兔发生腹泻的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
2024-06-25 09: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