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一“桥”飞架水稻籼粳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1-17 05:0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

华中农大师生30余载接力攻关

一“桥”飞架水稻籼粳

匡敏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乐明凯

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提高水稻产量一直是水稻育种专家的梦想。然而,一个多世纪来,籼粳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和应用一直是世界性难题。

华中农业大学欧阳亦聃教授、米甲明副教授联手搭建起克服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的“桥梁”,该研究可保障亚种间杂交稻的大田生产,实现了“一‘桥’飞架籼粳,天堑变通途”的设想,对未来培育高产籼粳杂交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这是一场跨越30余年的接力,几代人激扬梦想、追求卓越,一棒接着一棒跑,将寸寸光阴浓缩在试验中,为籼粳杂种不育基础和应用研究“铺路架桥”……

一场跨越30余年的接力

籼粳杂交具有半不育特性,结实率很低,就像马和驴杂交所生的骡子一样,繁衍后代能力不足。

1984年,水稻科研工作者发现,在籼稻与粳稻两大亚种之外,存在着一类特殊水稻种质资源,它既能与籼稻“婚配”,又能与粳稻“婚配”,且杂交的后代结实率高,因此被称为广亲和品种。找到并分离调控广亲和的基因,便可找到解决籼稻和粳稻杂交后代育性下降、结穗后空壳问题的“金钥匙”。1990年,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领衔的水稻团队便开启了这场“秘境追踪”。

在一届届师生前赴后继的接力下,团队在籼粳杂种不育遗传机理及广亲和性研究领域捷报频传,揭示了水稻籼粳杂种育性调控的分子机制,为有关籼粳杂种不育、物种生殖隔离分子机理、生物演化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这不仅是籼粳杂种不育研究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水稻功能基因组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让培育高产优质的籼粳杂交稻的应用研究驶入了“快车道”。

2012年,常年驻扎在育种生产一线的牟同敏教授向张启发院士推荐了米甲明进入水稻团队开展博士课题研究,希望将发现的基因在育种实践中用起来。

2013年,已在籼粳杂种不育研究领域探索了十年的欧阳亦聃愈发意识到:“要取得籼粳杂交育种研究的成功,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籼粳杂交育种的‘链条’才能飞快转动起来。”

在与米甲明多次深入交流后,欧阳亦聃欣喜地发现,两人的科研正好可以“无缝对接”。他们一拍即合,开启了长达十年的科研合作。

一段永不言弃的征途

“信念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米甲明坦言,刚进入团队时,世界范围内关于籼粳杂交育种实际应用的研究很少,科研早期就如同在黑夜中摸索。一年接着一年跋涉,扎根田间的日子里,他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与朝霞为邻,也记不得有多少天与星星做伴,成百上千次的试验见证了他辛勤的汗水,也记录了他从“无从下手”到“渐有眉目”的成长历程。

伴随着常人无法忍受的孤独和艰辛,支撑米甲明将这份“倔强”进行到底的,是导师牟同敏教授和张启发院士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有欧阳亦聃这位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

“平日里,只要有新的想法,我们都会第一时间讨论交流。一些自己苦思冥想都想不通的难题,也常常会在交流中迎刃而解。”米甲明说。2016年和2020年,合作的研究多次结出硕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这场接力赛中的重要人物,博士研究生周鹏辉和王正基同样经历过早期探索的煎熬。

“我是怀着满腔抱负进入课题组的,2012年团队发表的那篇论文对我的触动极深,憧憬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做出真正有价值的工作。”回忆起刚进入团队时的情形,周鹏辉百感交集,科研探索的过程远比他预想的更艰难。

经历了漫长的田间试验,王正基刚迈出第一步便被“卡住”了。采集到的数据显示异常,一年的工作“打了水漂”,王正基难免有些受挫。再次试验,他更加严谨地设置种植条件,从播种、插秧到建立隔离带,搜集群体表型和基因型……每一步都小心翼翼。

辛苦付出没有白费,当遗传分析结果出炉,他们倍感振奋,这场“接力赛”可以向前继续奔跑了。

一次搭建“桥梁”的过程

“如果把高产优质的‘籼粳交’比作鹊桥相会,我们的工作就是努力搭建这座桥梁的过程。”欧阳亦聃说。

传统的育种模式好比是“大海捞针”,不仅需要庞大的研究群体,而且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选育一个好的品种,往往费时数年。即便是培育出优良的籼粳交品种,也很难解释其背后的机理,更无法在其他产区进行大规模选育。

“我们提出了一种‘最简’基因组设计育种策略,让育种过程尽可能简洁、精准。这一策略只需要三步即可完成,首先是通过遗传分析确定建这座桥需要的主要‘零件’,在此基础上画出‘施工图’,最后一步是进行‘组装’。经过验证,这套策略可以极大地提高育种效率。”欧阳亦聃说。

这套育种策略的诞生并非偶然。

2016年,团队已经将籼粳杂种的结实率提升到了50%,但对于生产实践而言,这还远远不够。如何让这座“桥”更加实用?

2019年,团队进一步将籼粳杂交的结实率提升到了70%,欧阳亦聃和米甲明喜出望外。两人进一步设想:能否让正常的结实率达到85%以上?

彼时,王正基的遗传分析刚好给出了答案。根据“施工图”安排,2021年,田间验证的接力棒交到了硕士研究生朱兴臣手中。8月,武汉的阳光灼热不堪,但当沉甸甸的稻穗映入眼帘时,兴奋感让朱兴臣满身的疲惫一扫而光。经过检测,团队创制的广亲和品种,可以培育花粉和胚囊育性超过90%且能正常结实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

2023年2月26日,相关科研成果在《分子植物》杂志发表后,受到了水稻杂交育种界广泛关注。

欣喜之余,欧阳亦聃感慨良多:“沿着一个研究方向,咬定青山不放松,是水稻团队一直以来的传统。接过前辈们手中的接力棒,我们将沿着他们的足迹,激扬梦想,追求卓越,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勇毅前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7 06: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破解生殖隔离谜题,超级杂交稻更近了
本文转自:兵团日报●李晨 朱献东破解“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难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持之以恒的动力。万建民带领的南京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个科研团队分头推进、互
2023-08-09 02:45:00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是大幅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
...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南京农业大学科研团队合作,解开了水稻生殖隔离之谜,成功克隆了控制生殖隔离的关键基因并阐明了分子机理,同时揭示了基因的演化规律以及其在不同水稻种质资源之间的分
2023-07-27 13:14:00
避开“拖后腿”的基因型,韩斌院士团队新研究助力杂交稻优选育种
...《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了题为《杂交水稻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揭示了杂交的遗传基础和最佳性能》(Structure and function o
2023-09-08 11:58:00
他们潜心30年攻克“杂种不育”难题
...子层面阐明了籼稻和粳稻“杂种不育”分子机理,破解了水稻生殖隔离之谜。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至此,继2013年、2018年在《自然》《科学》杂志发布研究成果后
2023-10-23 02:54:00
杂交水稻育种需千挑万选
5月10日,贵阳市花溪区,张宏伟将2000多份水稻材料种子播撒到水田里。贵州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试验田张宏伟是贵州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水稻两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室主任,从事农业科研工作
2023-05-15 15:48:00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水稻育种联合攻关组由国内水稻育种优势科研教学单位20家、种业企业16家共36家单位组成,聚焦国家水稻产业发展重大需求,集聚优势科研教学单位和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
2023-01-04 05:10:00
杂交水稻新突破!两院士团队“背靠背”关注到了同一基因
...大武汉客户端8月11日讯(记者周劼 通讯员蒋朝常)首个水稻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被我国两个院士团队同时成功克隆,这一基因有望使水稻杂交育种步入快速、简易的新路径。2023年8月7
2023-08-11 16:36:00
向极微观深入,拓展对生命科学的认知(新知·把握科学研究新趋势)
...作物性状形成的调控机理,带来育种方式革新“瞧,这是水稻幼苗根尖细胞一个切面的照片。仔细观察这张照片,我们能看到在突变体的细胞内,细胞壁形成物质的运输出现了问题,对这种现象深入
2024-09-23 06:05:00
...出颖壳,花药开裂,到花粉掉落在柱头上,不过30分钟的水稻颖花盛开过程,却对水稻产量具有决定性作用。调控水稻开花时间,一直是育种家想要攻克的难题。近日,《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
2024-04-15 06:37: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胃癌预防,从了解胃镜筛查开始
日常生活中,“胃不舒服”是常有的事。吃点东西就肚子胀气、胃里反酸灼烧、动不动就腹部痛,大家往往习惯买点药对付一下,但需要警惕的是
2025-11-13 06:45:00
全面解析慢性胃炎的防治与护理
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就像食品加工厂,日夜不停地处理人体摄入的各类食物。但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以及饮食结构发生改变,慢性胃炎成了高发的消化系统疾病
2025-11-13 06:45:00
癫痫患者的记忆力为何会越来越差
癫痫是以脑内异常放电引起的周期性惊厥为特点的一类神经疾病,这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中,记忆减退是癫痫病人普遍存在的一种认知损害
2025-11-13 06:45:00
患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如何正确服药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又称甲减症,是一种甲状腺疾病,在临床中十分常见,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就目前甲减症的治疗方法与大家进行分享
2025-11-13 06:45:00
脑梗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
脑梗,也称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因为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或者脑软化,导致大脑供血不畅,造成局部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等情况
2025-11-13 06:46:00
四川友谊医院肿瘤科石辉兵:直肠癌如何进行科学防控,应注意什么
直肠癌病因复杂,由环境、饮食、生活习惯及遗传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多数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癌变过程涉及多阶段染色体改变与基因参与
2025-11-12 14:06:00
脚后跟开裂、皮肤粗糙皲裂,不只是缺水!东城中医医院杜兵主任提醒:防治遵照这三步
近日,气温持续走低,天气寒冷干燥,皮肤不知不觉间变得粗糙皲裂,尤其是脚后跟,不仅干燥起皮,有些地方甚至还开裂了!通常认知是觉得缺水了
2025-11-12 14:08:00
专访上海都市医院“保宫”专家杨冰:帮女性患者保全子宫,是我的毕生追求!
在妇科肿瘤领域,如何在高质高效解除病痛的同时,完整地保留女性的器官功能、减少对患者的创伤,一直是医学专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2025-11-12 14:09: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杜若桑:经期大便干结难排,多是“津亏肠燥”
杜若桑,针灸推拿学博士。师从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房繁恭主任,房繁恭卵巢早衰&盆底病工作室成员。擅长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卵巢早衰
2025-11-12 14:38:00
全科医生的专业选择:新西兰籍医生在上海嘉会国际医院成功接受CAR-T治疗
近日,上海嘉会国际肿瘤中心再传佳音:一位罹患多发性骨髓瘤的国际患者,在接受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CAR-T治疗后康复良好,已于10月底出院
2025-11-12 15:57:00
深圳永福医院:便秘都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在当今的快节奏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便秘问题的困扰。根据研究,大约有15%的人口受到便秘影响,而这个比例在老年人和长期久坐的人群中更高
2025-11-12 15:58:00
传承古方,科技赋能:益肾安神口服液获准再注册,守护国人健康睡眠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信息显示,由通药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经典中成药“益肾安神口服液”已正式获得吉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再注册批准通知书(通知书编号
2025-11-12 15:59:00
一位肺癌患者写给未来的独白信
“未来,愿你去更多的城市,看更多的风景,岁岁无虞,平平安安!”75岁的王叔在一封写给未来的信里,对自己留下了这段寄语。书房外
2025-11-12 16:01:00
宿松“舌尖名片”出炉, 十六道菜品被授予“滋味宿松宴”特色菜称号
大皖新闻讯 为挖掘本土美食底蕴、打造地域特色品牌,11月11日,“宿松滋味·有滋有味”——滋味宿松宴评选活动圆满举行。来自全县各地的三十余名厨师同台竞技
2025-11-12 17:09:00
【义诊预告】泰安市中医医院内分泌二科糖尿病日义诊邀您参与
鲁网11月12日讯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为“糖尿病与幸福感”,旨在全面提升糖尿病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为增强公众对糖尿病的防控意识
2025-11-12 1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