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一“桥”飞架水稻籼粳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1-17 05:0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

华中农大师生30余载接力攻关

一“桥”飞架水稻籼粳

匡敏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乐明凯

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提高水稻产量一直是水稻育种专家的梦想。然而,一个多世纪来,籼粳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和应用一直是世界性难题。

华中农业大学欧阳亦聃教授、米甲明副教授联手搭建起克服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的“桥梁”,该研究可保障亚种间杂交稻的大田生产,实现了“一‘桥’飞架籼粳,天堑变通途”的设想,对未来培育高产籼粳杂交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这是一场跨越30余年的接力,几代人激扬梦想、追求卓越,一棒接着一棒跑,将寸寸光阴浓缩在试验中,为籼粳杂种不育基础和应用研究“铺路架桥”……

一场跨越30余年的接力

籼粳杂交具有半不育特性,结实率很低,就像马和驴杂交所生的骡子一样,繁衍后代能力不足。

1984年,水稻科研工作者发现,在籼稻与粳稻两大亚种之外,存在着一类特殊水稻种质资源,它既能与籼稻“婚配”,又能与粳稻“婚配”,且杂交的后代结实率高,因此被称为广亲和品种。找到并分离调控广亲和的基因,便可找到解决籼稻和粳稻杂交后代育性下降、结穗后空壳问题的“金钥匙”。1990年,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领衔的水稻团队便开启了这场“秘境追踪”。

在一届届师生前赴后继的接力下,团队在籼粳杂种不育遗传机理及广亲和性研究领域捷报频传,揭示了水稻籼粳杂种育性调控的分子机制,为有关籼粳杂种不育、物种生殖隔离分子机理、生物演化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这不仅是籼粳杂种不育研究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水稻功能基因组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让培育高产优质的籼粳杂交稻的应用研究驶入了“快车道”。

2012年,常年驻扎在育种生产一线的牟同敏教授向张启发院士推荐了米甲明进入水稻团队开展博士课题研究,希望将发现的基因在育种实践中用起来。

2013年,已在籼粳杂种不育研究领域探索了十年的欧阳亦聃愈发意识到:“要取得籼粳杂交育种研究的成功,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籼粳杂交育种的‘链条’才能飞快转动起来。”

在与米甲明多次深入交流后,欧阳亦聃欣喜地发现,两人的科研正好可以“无缝对接”。他们一拍即合,开启了长达十年的科研合作。

一段永不言弃的征途

“信念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米甲明坦言,刚进入团队时,世界范围内关于籼粳杂交育种实际应用的研究很少,科研早期就如同在黑夜中摸索。一年接着一年跋涉,扎根田间的日子里,他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与朝霞为邻,也记不得有多少天与星星做伴,成百上千次的试验见证了他辛勤的汗水,也记录了他从“无从下手”到“渐有眉目”的成长历程。

伴随着常人无法忍受的孤独和艰辛,支撑米甲明将这份“倔强”进行到底的,是导师牟同敏教授和张启发院士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有欧阳亦聃这位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

“平日里,只要有新的想法,我们都会第一时间讨论交流。一些自己苦思冥想都想不通的难题,也常常会在交流中迎刃而解。”米甲明说。2016年和2020年,合作的研究多次结出硕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这场接力赛中的重要人物,博士研究生周鹏辉和王正基同样经历过早期探索的煎熬。

“我是怀着满腔抱负进入课题组的,2012年团队发表的那篇论文对我的触动极深,憧憬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做出真正有价值的工作。”回忆起刚进入团队时的情形,周鹏辉百感交集,科研探索的过程远比他预想的更艰难。

经历了漫长的田间试验,王正基刚迈出第一步便被“卡住”了。采集到的数据显示异常,一年的工作“打了水漂”,王正基难免有些受挫。再次试验,他更加严谨地设置种植条件,从播种、插秧到建立隔离带,搜集群体表型和基因型……每一步都小心翼翼。

辛苦付出没有白费,当遗传分析结果出炉,他们倍感振奋,这场“接力赛”可以向前继续奔跑了。

一次搭建“桥梁”的过程

“如果把高产优质的‘籼粳交’比作鹊桥相会,我们的工作就是努力搭建这座桥梁的过程。”欧阳亦聃说。

传统的育种模式好比是“大海捞针”,不仅需要庞大的研究群体,而且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选育一个好的品种,往往费时数年。即便是培育出优良的籼粳交品种,也很难解释其背后的机理,更无法在其他产区进行大规模选育。

“我们提出了一种‘最简’基因组设计育种策略,让育种过程尽可能简洁、精准。这一策略只需要三步即可完成,首先是通过遗传分析确定建这座桥需要的主要‘零件’,在此基础上画出‘施工图’,最后一步是进行‘组装’。经过验证,这套策略可以极大地提高育种效率。”欧阳亦聃说。

这套育种策略的诞生并非偶然。

2016年,团队已经将籼粳杂种的结实率提升到了50%,但对于生产实践而言,这还远远不够。如何让这座“桥”更加实用?

2019年,团队进一步将籼粳杂交的结实率提升到了70%,欧阳亦聃和米甲明喜出望外。两人进一步设想:能否让正常的结实率达到85%以上?

彼时,王正基的遗传分析刚好给出了答案。根据“施工图”安排,2021年,田间验证的接力棒交到了硕士研究生朱兴臣手中。8月,武汉的阳光灼热不堪,但当沉甸甸的稻穗映入眼帘时,兴奋感让朱兴臣满身的疲惫一扫而光。经过检测,团队创制的广亲和品种,可以培育花粉和胚囊育性超过90%且能正常结实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

2023年2月26日,相关科研成果在《分子植物》杂志发表后,受到了水稻杂交育种界广泛关注。

欣喜之余,欧阳亦聃感慨良多:“沿着一个研究方向,咬定青山不放松,是水稻团队一直以来的传统。接过前辈们手中的接力棒,我们将沿着他们的足迹,激扬梦想,追求卓越,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勇毅前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7 06: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破解生殖隔离谜题,超级杂交稻更近了
本文转自:兵团日报●李晨 朱献东破解“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难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持之以恒的动力。万建民带领的南京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个科研团队分头推进、互
2023-08-09 02:45:00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是大幅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
...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南京农业大学科研团队合作,解开了水稻生殖隔离之谜,成功克隆了控制生殖隔离的关键基因并阐明了分子机理,同时揭示了基因的演化规律以及其在不同水稻种质资源之间的分
2023-07-27 13:14:00
避开“拖后腿”的基因型,韩斌院士团队新研究助力杂交稻优选育种
...《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了题为《杂交水稻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揭示了杂交的遗传基础和最佳性能》(Structure and function o
2023-09-08 11:58:00
他们潜心30年攻克“杂种不育”难题
...子层面阐明了籼稻和粳稻“杂种不育”分子机理,破解了水稻生殖隔离之谜。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至此,继2013年、2018年在《自然》《科学》杂志发布研究成果后
2023-10-23 02:54:00
杂交水稻育种需千挑万选
5月10日,贵阳市花溪区,张宏伟将2000多份水稻材料种子播撒到水田里。贵州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试验田张宏伟是贵州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水稻两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室主任,从事农业科研工作
2023-05-15 15:48:00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水稻育种联合攻关组由国内水稻育种优势科研教学单位20家、种业企业16家共36家单位组成,聚焦国家水稻产业发展重大需求,集聚优势科研教学单位和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
2023-01-04 05:10:00
杂交水稻新突破!两院士团队“背靠背”关注到了同一基因
...大武汉客户端8月11日讯(记者周劼 通讯员蒋朝常)首个水稻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被我国两个院士团队同时成功克隆,这一基因有望使水稻杂交育种步入快速、简易的新路径。2023年8月7
2023-08-11 16:36:00
向极微观深入,拓展对生命科学的认知(新知·把握科学研究新趋势)
...作物性状形成的调控机理,带来育种方式革新“瞧,这是水稻幼苗根尖细胞一个切面的照片。仔细观察这张照片,我们能看到在突变体的细胞内,细胞壁形成物质的运输出现了问题,对这种现象深入
2024-09-23 06:05:00
...出颖壳,花药开裂,到花粉掉落在柱头上,不过30分钟的水稻颖花盛开过程,却对水稻产量具有决定性作用。调控水稻开花时间,一直是育种家想要攻克的难题。近日,《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
2024-04-15 06:37: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方便面的成份及热量
方便面的主要成分是小麦面粉、棕榈油、调味酱和脱水蔬菜叶等,方便面因其美味、方便,从一诞生就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但方便面是没有什么营养的 面食都是由小麦制作的
2025-04-02 21:18:00
苦瓜减肥的副作用
苦瓜减肥的速度不会很块的,由于食用苦瓜而减少了三餐的摄入,再加上苦瓜本身的减肥效果,才是加快减肥速度正确原因,不过,不要把苦瓜当做心理安慰
2025-04-02 22:25:00
守护生命起点,共筑幸福未来 婚前孕前保健门诊开启科学优生新篇章
在生命孕育的旅程中,科学的婚前孕前保健是优生优育的基石,是对家庭幸福的长远承诺,更是奠定未来母婴健康的关键节点。为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
2025-04-03 03:03:00
烟台市奇山医院发布关于取消门诊预交金及清退门诊预交金的通知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要求,烟台市奇山医院发布关于取消门诊预交金及清退门诊预交金的通知。具体内容如下:一、清退范围:既往在医院存有门诊预交金的患者
2025-04-03 03:04:00
医生提醒:体检不做这5项检查,相当于白做,得了癌症都不知道
王大爷今年68岁,因为体检的事和家人闹了不小矛盾,按说这个年纪定期体检也是好事,但他却觉得这个年纪检不检查什么的,“无知者无畏”
2025-04-03 03:45:00
探访减肥训练营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国家喊你“体重管理”!科学减重助力全民健康——探访减肥训练营张闻迪  廖睿灵学员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一家减肥训练营里进行有氧健身操训练
2025-04-03 05:33:00
“减脂课”,开设更要开好(纵横)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桑  翔阳春好风景,减脂正当时。最近,北京、上海、湖北等地多所高校开设“减脂课”一事引发热议。因教学效果显著
2025-04-03 05:55:00
黑青稞闯出特色市场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通讯员  万 李日前,西藏山南市隆子县隆子镇叶巴社区举行开耕仪式,种下黑青稞种子,也种下新一年丰收致富的希望
2025-04-03 05:55:00
小镇上藏着一座农业“芯片库”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四川日报记者  任紫鑫  张红霞在四川绵阳游仙区小枧镇雨凤村,春风拂过连片油菜田。四川油菜创新团队专家丁磊蹲在田埂上
2025-04-03 05:55:00
喝奶茶,怎么辨别“科技与狠活”?(服务窗·读懂食品添加剂)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王欣悦奶茶是很多人喜爱的饮品。日常生活中,如何识别奶茶里的食品添加剂?如何科学饮用奶茶?针对这些问题
2025-04-03 05:56:00
“我的使命是和患者在一起”(履职故事)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程 龙周一查房、疑难病例会诊、实验室组会,周二、周四在手术室,一台手术下来经常七八个小时,周三
2025-04-03 06:10: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据新华社日内瓦4月2日电 世界卫生组织1日发布首个关于真菌感染检测和治疗的报告,强调当前应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药物和诊断工具严重短缺
2025-04-03 06:13:00
对话芝加哥大学医学院神外专家:人工智能如何重塑医学未来?
(来源 / pixabay)出品 | 搜狐健康作者 | 吴施楠编辑 | 袁月科技加速迭代,医学领域随之迎来格局重构。手术机器人的诞生极大提升了手术的成功率与安全性
2025-04-03 06:59:00
黄葛树丨刘燕子:在春风里续写爱的诗行
在春风里续写爱的诗行文/刘燕子小时候,关于春天的怀想,最清晰的就是清明菜粑了。几场春雨,被寒风吹紧的泥土变得松软。每一片田土
2025-04-03 07:01:00
科学饮食助力抗癌之路
韦佳萍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胸部外科化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治疗过程中可能伴随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免疫力降低等副作用
2025-04-03 07: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