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发掘历史智慧 应对气候变化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发掘历史智慧 应对气候变化200余名专家学者共论气候变化考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报记者 赵晓霞《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1月08日 第 11 版)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举办期间,与会学者考...……更多
大禹治水最大谜团:洪水从何而来?良渚考古解开这个千古之谜
...体情况,文献中也没有明确的记载。此外,一些学者提出气候变化的可能性。在古代,气候剧烈波动可能导致大规模降雨,使河流水位暴涨,从而引发洪水。然而,这种观点也存在争议,毕竟,在众多古籍中,并没有关于气候变...……更多
追光—探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路|一座五千年古城焕新文明之光
...在以前他没有那么多很好的工具,但他们还可以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造出这些精美的玉器。”良渚博物院副研究馆员贾艳说:“就是在给小孩子播了一颗种子,播了一颗关于良渚文化的种子。”良渚博物院社教专员叶素芬说:...……更多
...的聚落当良渚文化的余晖渐渐淡去,这片土地迎来了新的变化。大融合背景下的分裂斗争,不仅引发了国与国之间版图不断变化,更使得杭州在这场文化碰撞中,焕发出生机。本年度杭州考古发现中,昇光遗址、金家浜遗址发现...……更多
感知文化力量 增进交流互鉴(外国友人镜头里的中国考古遗址)
...离地观察一件件青铜器,仿佛看到其上闪烁着的中国古人智慧的火花;我端详一片片的甲骨,试图解读那些古老的文字,仿佛在与中国古人跨越时空对话。在这里,我看到了考古学家如何不遗余力地保护历史,也观察到年轻的甲...……更多
...他说,考古工作是运用现代技术保护文化遗存、传承人类智慧,让灿烂的历史文明惊艳现在、昭示未来,考古遗迹和文物遗存是历史的见证,必须保护好、利用好。杭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西湖、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三大世...……更多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5000多年前,长三角就有一个“朋友圈”
...000年前的江南历史画卷,逐渐清晰呈现。这和当时的全球气候变化有关。大批先民从高地、山岗前往平原居住,生存方式也转向大规模农业种植。而距今6000年开始形成的长三角平原,吸引了四面八方的远古先民。他们在玉器上...……更多
良渚古遗址建筑宏伟壮观,能够与古埃及文明相媲美
...的首领。 而修建古城,也是羽人靠着自己的勤劳双手和智慧修造的。”也有考古学家猜测说:“这座古城是禹王修造的,是为了防止防风氏起死回生,禹王让官府和百姓每年祭祀防风氏,并将这个祭祀活动载入夏朝祀典。禹王...……更多
...整体聚落结构在良渚时间的早、中、晚期之间发生过巨大变化,这也与先民治水的工作密切相关。据介绍,在距今5300至5000年的良渚文化早期,先民利用山前地貌加以改造,形成了多中心散点式的聚落。著名的瑶山遗址就是这个...……更多
...们运用联系的观点,把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看作连续变化的过程,发现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出现、阶层的分化和权力的出现、强化,最终形成了国家。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恩格斯认为,“国...……更多
杭州将迎文化盛事 第二届“良渚论坛”即将启幕
...化的深入交流与融合,为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据悉,此次论坛规格高、参与广泛,共邀请了来自五大洲63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00位外方嘉宾。这些嘉宾中不乏美国国家科学院资深院士、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更多
国家文物局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
...混合型农业生产体系。以黄河上游为主的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偏干,畜牧业有一定的比重。新石器时代晚期,甘青地区在全新世气候波动性冷干化的背景下,牧业比重逐渐增加。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发现的重要水田遗迹表明,稻...……更多
从一粒稻米到一座论坛 良渚文明以“和”为题沟通世界
...级的文明对话拉开帷幕。来自各国的学者、艺术家们激荡智慧,展开对良渚文化的深入探讨和交流,良渚文明的“前世今生”全景展现在世人面前,为展现中华文明历史价值、帮助世界认识和读懂中国打开了全新维度。“五千年...……更多
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习近平主席贺信引发会场内外社会各界热烈反响
...动自身发展繁荣的同时,也向世界贡献了数不胜数的中国智慧。张颖岚形容,文明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在参加首届“良渚论坛”,尤其是认真学习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后,他对自己肩负的重任更加明晰。他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做...……更多
夏朝存在400年,为何却挖不到
中国悠悠历史上下5000年,在这历史长河中,我们经历了大大小小24个朝代,每一个朝代的更迭都代表着旧的政权不再适用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一切的开始都有一个起源。夏朝,是历史记载中第一个王朝,也是人们在学习历史时...……更多
探源5000多年前的“长三角文化圈”
...,我们还能看到良渚文化是由崧泽文化演进而来,这样的变化彰显了文明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林留根介绍。图为寺墩遗址俯瞰图。(于成龙摄)距今约5500年至4500年的寺墩遗址,原是一个高出地表约20米的椭圆形土墩,东西...……更多
“世界考古论坛终身成就奖”严文明:勤于耕作,不问收获
...4个在物理系,严文明的理科成绩更好,却阴错阳差进了历史系。至于后来与考古结缘,则和他的“人生导师”、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有关。当时,北京大学历史系有三个专业,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大学二年级分专业,时...……更多
从王城到城市新中心
...撑,余杭的城市界面快速成形,堪称近年来杭州城市面貌变化最快的区域之一。杭州在西湖时代和钱塘江时代之后,城市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大城西时代,也成为观察浙江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样本。治水营城从良渚到杭州杭州...……更多
伟大的历史变革丨新时代文化使命
...。我们也得以从这里回望历史,感悟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智慧和文明之光。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游客络绎不绝。在遗址公园不远处的良渚博物院展出了出土的玉器、陶器、石器等重要文物,参观者们在这里...……更多
从良渚起笔,写下人类文明的璀璨星空
...似的科技教育,对科学有共通的理解,也面对环境污染、气候巨变等相似的问题。在这种共识的基础上,就可以展开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传统之间的对话,以超越历史、文明的高度去创作、去发展,在世界文化交汇融合中...……更多
何以中国·缘起良渚丨中外考古学家对话擦出了怎样的思想火花?
...的考古学界精英与中国考古学者汇聚一堂,深度交流人类历史的起源和发展。会场外,玉琮制作体验区激发了不少国外考古学家的体验兴趣。没有电动机器,他们通过线切割、片切割、管钻、雕刻等技术,现场体验玉石制作成玉...……更多
...人可能爱仰望星空在小古城遗址的发掘点,我们不断拾起历史的碎片,仿佛看到3000年前浙江先民在这座城里生活的模样。那时候的小古城,周边河网密布,以沼泽为主,当时的人们以船作为交通工具,犹如一个“水中王国”。 ...……更多
嘉兴考古发现特殊文字符号,比甲骨文还早1400多年,惊动考古
...过夜以继日的勘探,考古学家认为这个地方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为了不受到破坏,考古学家们当即实施了抢救性挖掘。 在出土的器物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事情,那就是这些器物上面都刻画着非常特殊的...……更多
盛极一时又突然消失,被称为“中华文明前夜”的它经历了什么?
...周岁的婴儿骸骨,在骨骼上包裹着4000年前的纺织品。在气候干燥的黄土高原,保留下来的纺织品残片对研究中国古代服饰历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为中国学者对中国纺织产业“北麻南丝”的学术构想提供了理论支撑。其三,...……更多
距今5300—4300年,良渚祖先就在陶罐上发“朋友圈”!
...,想表达什么?那时候还没甲骨文什么事儿良渚先民凭借智慧的大脑和丰富的想象力用12个亦文亦画的符号创作形成一幅复古版“看图说话”讲故事,良渚人可是认真的!形似羽毛的箭 纵横交错的网状物鱼骨一般的神树看起来...……更多
...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古代天文学,尤其是从天文学角度研究气候变化对人类文明起源的影响。我对山西省襄汾县的陶寺遗址尤其感兴趣,它是新石器晚期龙山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这里考古发掘出一处天文观测遗迹,证明当时已有...……更多
浙大城市学院良渚文明研究中心成立
...还获批首家浙江省高校团队考古发掘资质,并设立了浙江历史研究中心、浙江大运河文化研究院、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相关研究机构和平台。此外,该校还积极与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市文广旅游局、良渚遗址管委会、西泠印社等...……更多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五千年,王的凝视
...光的移动,他们在平整的地面上,仔细观察土质、土色的变化,终于在3号探方的中部,从大面积的灰黄土中辨认出一块灰褐色的斑土,也就是说,土坑的墓口,确认了,王明达清晰划出了长方形南北向的四边界线。反山遗址器...……更多
...和人文社会科学多学科联合攻关为支撑,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实施以来,进一步扩大了研究的时空范围,围绕辽宁建平牛河梁、山东章丘焦家遗址、浙江余杭良渚、山西襄汾陶...……更多
不断发掘内涵丰富的长江文化(传承之光)
...脉络清晰连贯,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不断进化并诞生智慧,留下了宝贵的足迹。距今2万年左右,长江中游的江西仙人洞先民开始制造陶器;距今1万年左右,长江下游的上山先民完善陶器制造、驯化栽培水稻、发展农业。之...……更多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养生新知你们身边有没有人喜欢穿着袜子睡觉?首尔国立大学曾有一项研究,穿着袜子睡觉可以改善睡眠。这项研究涉及六名年轻男性
2025-02-03 09:21:00
新春走基层|春运路上的 “任工匠”,道岔打磨的 “任队长”
鲁网2月1日讯(首席记者 韩黟瞳 记者 张小南)春运出行,平安是回家最近的路。凌晨一点,济南西站却未曾沉寂,反而更加熠熠生辉
2025-02-03 09:37:00
极目新闻记者 沈外2月3日,艺人大S(徐熙媛)的家属发文,证实大S春节期间在日本得流感并发肺炎不幸去世,年仅48岁。大S (图源
2025-02-03 13:43:00
假期最令人震惊的新闻让所有人猝不及防:大S在日本旅行期间因流感并发肺炎,不幸去世,年仅48岁。早上传闻满天飞的时候,多少人不敢相信
2025-02-03 13:43:00
铁警提醒:春运返程谨防机票改签电信诈骗
南海网2月3日消息(记者王燕珍 通讯员 王叙可)春节假期已进入尾声,海口东站作为海南环岛高铁重要枢纽,迎来了返程客流高
2025-02-03 15:19:00
天衢新区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七条措施为推动天衢新区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特制定如下七条措施:一、实施学位扩容工程
2025-02-03 15:34:00
今日立春!万象更新,春和景明!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今天22时10分我们迎来春季的第一个节气立春二十四节气开启新的轮回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解冻的东风抚摸过山川河流蛰虫逐渐苏醒鱼儿浮在未融的碎冰下游动春是温暖
2025-02-03 15:45:00
特别报道|热辣滚烫开门红
新春佳节,万象更新,城市的大街小巷弥漫着浓郁的年味。在这喜庆的氛围中,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开启丰富多彩的休闲时光。2月3日
2025-02-03 16:07:00
新春走基层|菏泽鲁西新区公安:除了年味,还有对孩子的惦念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虹 通讯员 李增强年味渐浓,而比年味更浓的,是那份对孩子们深深的惦念。1 月 28 日,除夕,一大早
2025-02-03 12:11:00
“新春在路上”投稿通道开启2025年浙江中小学生春节主题征文活动开启,活动主题是“新春在路上”,由都市快报社、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联合主办
2025-02-03 09:21:00
立春怎么吃?咬春地图带你 “卷” 起春日好“食”光
中国天气网讯 感受春天从舌尖开始。今天立春,您“咬春”了吗?此时,韭菜鲜美、豆芽生嫩、荠菜新发……不论是吃春卷还是吃春饼
2025-02-03 09:25:00
安全攻略之蛇年春节限定版 一文了解
来源: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编辑:曹子健】
2025-02-03 09:2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春节期间,图书馆和书店成为人们非常热衷的好去处。不少市民选择通过阅读来增长知识,在书香氛围中度过假期
2025-02-03 09:45:00
旅客陆续踏上回家路 也有人开始“错峰游”昨日,正月初五,杭州机场运送旅客14.7万人次,起降航班904架次,客流方向主要集中在北京
2025-02-03 09:51:00
中新社洛杉矶2月2日电 (记者 张朔)美国梦工厂动画公司新作《神探狗狗》(Dog Man)首映以绝对优势登上最新一期北美周末票房排行榜榜首
2025-02-03 0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