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类逐渐从母系氏族过渡到了父系氏族时代。为何出现如此变化?其根本原因也是生产力的进步。由于木石组合工具不断进步,使得人类的农业生产水平得以提高,于是剩余的粮食就出现了。在2022年,考古学者在河南南部发现了...……更多
走近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从两千多年前的“乘法口诀”说起
...国南方盛产竹子,所以目前发现的多为竹简,而西北地区气候干燥,竹子较少,多为木质简。两行比简稍宽,一般约2厘米,宽度是单行简的2倍,又因每简书写两行文字, 称为“两行”简,既可以编连,也可以单独使用。牍是比...……更多
...古人员孜孜探寻着成都平原的历史秘密、为文物保护贡献智慧和力量。……这是成都文物事业生机勃勃的缩影。一幕幕生动场景的背后,离不开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简称“成都考古院”)考古人的默默奉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更多
...时段。第四纪科学是地球科学的重要领域,也是应对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本届大会上,千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人类演化与环境考古、间冰期气候与环境、极地第四纪、应用第四纪等进行了深...……更多
探访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为研究现代人起源问题提供重要证据
...东地区的古人类用着延续下来的取火技术应对恶劣的环境变化。”跋山遗址第九文化层-第十三文化层。 李罡进一步阐释到,此前现代人“非洲起源说”一直在考古学界引发争议。该学说认为20万年前非洲的直立人进化而来的早...……更多
良渚遗址: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产
...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朝的一种文化,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文明史上重要的遗产之一。那么良渚遗址是哪个朝代的呢?下面将详细介绍:良渚文化的特点包括农业、手工业...……更多
揭秘四千年前古印度死丘爆炸原因,科学家发现新解如同核爆
...难性的事件,导致他们离开了这片土地。一些理论认为,气候变化、洪水或战争可能是导致哈拉帕文明消亡的原因。然而,尽管这个文明已经过去了几千年,但它留给我们的遗产和故事将永远保留下来。如今,古印度的死丘成为...……更多
考古人员发现了人类的第一碗面条
...过化验,这碗面条是由粟制成的,正好与青藏高原当时的气候条件、耕作条件相吻和。而从这碗面条的外观来看,条形匀称、宽窄齐整,而且长度达到了50厘米,充分显示出华夏史前的人类,在面条的制作上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更多
... 2024年03月23日 第 06 版)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的发展变化,反映了我国考古取得的显著成就,更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考古理念的更新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评选已进行了30多年。透过近年考古新发...……更多
《我的美食向导》:食物的背后是生活
...《我的美食向导》所提到的,时代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当时的生活背景下,能够吃到一条西湖醋鱼可以让人受到感动,但是在如今的生活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和能吃到的美食已经和从前大不相同,味觉坐标已经发生了...……更多
...徜徉在古籍的书海中,感悟五千年文脉赓续,汲取历史的智慧。为一座博物馆,赶往一座城,赴一场文化的邀约,更是成为不少文博爱好者的日常。 吴运杰:在文物古迹中读懂中国吴运杰:我去了23个省份94个城市,拍了超过500...……更多
...一个谜团。学者韩高年认为,齐家文化之所以衰落,在于气候的变化。在3000年前,西北气候逐渐变干变冷,许多适合农耕的地区退化为游牧地区,齐家文化就衰亡了。这个说法很有道理,在历史地理上也能够得到应证。综上所...……更多
亮瞎眼!东非黑猩猩突破进化界限,竟然进入石器时代?
...发展。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环境的变化。东非地区的气候和地质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黑猩猩的生存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气候的变化导致了植被的改变,以及野生动物种群的变动。为了适应新的环境,黑猩猩必须调...……更多
长岛国际零碳岛走入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
中国能为全球海岛型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贡献怎样的智慧?这一刻,世界目光聚焦长岛。在12月8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中国角城市气候合作对话会上,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德雁介绍了烟台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更多
良渚潮客厅|哈萨克斯坦研究员阿迪力:再创一条“繁荣之路”
...路沿线的国家,与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的合作有着很长的历史传统。”阿迪力·卡吾肯诺夫表示,丝绸之路对中亚国家的影响极其深远,希望可以再创造一条“繁荣之路”。“中国悠久的历史让我感动,良渚文化属于世界人民”...……更多
考古专业学生走进郧阳,探寻百万年来的文明痕迹
...郧阳大丰仓内的精妙设计,深刻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内蒙古大学杜晓薇同学反馈说:“这次来郧阳实习,让我对考古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前我觉得考古只是对文物的挖掘和研究,现在我才明白,考古学其实...……更多
他们是来自“星星的孩子” 也是令人赞叹的艺术家
...“全生涯服务,全方位关爱”。当天,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认知与发展实验室、鲁迅文化基金会、浙江省残障人士艺术双年展组委会联合主办的“文明的心光——浙江省孤独症学生画展”在浙...……更多
揭秘人类曾拥有的神秘“阴茎骨”,是进化还是退化?
...背棘骨的消失主要是由于骨骼结构的改变,尤其是脊柱的变化,使得这一结构逐渐丧失了作用。 有学者认为,此次进化过程中“背棘骨”的消失与人类的智慧发展密切相关。进化的结果是自然选择的产物,只有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多
...发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发布关于第一批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项目的公示。这些项目中,有的构建智慧旅游发展新基础,有的探索智慧旅游发展新模式,各地不断丰富智慧旅游新产品和优质服务,让人们在旅途中借...……更多
...洒下,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之东的研学中心里,一场关于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款款展开——“良渚论坛”青年汉学家分论坛在此举行。来自33个国家的43位青年汉学家和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媒体代表等约150人,以“新时代青年汉学...……更多
宁波又添古遗址!奉化江支流鄞江两岸已发现13处史前遗址
...木构建筑应为一处临水码头或仓储库房,此类遗存在六朝考古中发现较少。树桥遗址的发掘,填补了鄞江流域六朝旷野遗址的空白,与区域内发现的上庄山(2003年)、蜈蚣岭(2005年)、龙舌山(2021年)、孟夹岙(2022年)等墓...……更多
非洲驻华使节参观中国考古博物馆并座谈
...埃及的建筑奇迹到非洲社会的文化多样性,都体现了人类智慧在历史长河中展现的耀眼光芒。埃及驻华大使阿西姆·哈奈菲认为,非洲和中国都拥有悠久历史和文明,在发展的道路上有相似的经历,也有共同拼搏、艰苦奋斗的精...……更多
预计今年气候状况总体偏差 早期预警对人类自救最有效
...平均气温再创历史新高……刚刚过去的2023年,极端天气气候灾害事件频发,不断地提醒人们增强对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关注,提升气象灾害防御主动性和自救互救意识,提高全社会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2023年是自1...……更多
探访浙江省博物馆:“越剑双绝”一把在浙江,一把在湖北
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越地独特的文明印记和文化符号,是中华文明重要的一部分。12月1日,“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团走进浙江省博物馆,深入探访浙江悠远的吴越文化。探访团探访浙江省博物馆。王...……更多
藏粮于技,“二十连丰”中的智慧农业
...方农民想丰收,田地要种足、作物得种好。“但作物受到气候、土壤、技术、品种等影响,时空变异性很大。限制当地作物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适合当地高产稳产的适宜栽培管理方案是什么?作物模型作为智慧农作的‘...……更多
考古揭秘:商周时期的都城朝歌与西岐位置探寻
...皇帝的不同执政时期,同一个地方的名字也会发生许多次变化。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理由十分简单,避讳、喜好等等,都可以促使皇帝将某一个地方的名称更改。像长沙、邯郸、咸阳这样千年以来,名称都未曾变化的,则...……更多
本文转自:江淮晨报首届气候变化科学大会明起召开百名专家学者将齐聚合肥,为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本报讯 为了进一步推动气候变化领域的学科深度融合和发展,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第一届气候变...……更多
南大考古教授成“美食博主”:初衷是解决经费问题,美食更贴近生活
...。我在伊朗东北部也碰到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那个地方气候很干燥,雨水很少,导致山上植被很少,但是会下暴雨,一下暴雨就会发生洪水。有一天,我们出去考察遗址,傍晚返回的路上,远远看见山上一片乌云,前面的车把...……更多
...发展中华文明的同时乐于向世界分享中国经验、贡献中国智慧,始终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近年来,中埃人文交流不断走深走实,持续增进两国人民友好。萨基尔表示,埃及积极“向东看”,重...……更多
...、人类迁徙、古代科技和贸易等。与会专家还探讨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水文遗产保护的挑战,呼吁各国加强气候变化大背景下的跨学科、跨地区交流协作,将先进适用的技术应用于遗产保护实践,提高保护效能。 ……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戴璨鸿:一生无悔写丹青
戴璨鸿先生近照四十寒暑墨海行,苦习勤练笔不停。先贤胜迹用心步,一生无悔写丹青。一个六十年代从黄河故道走出来的农村少年,凭着对生活生命生存意义的热爱和追摩
2024-07-24 10:42:00
泉在济南逛书展 | 《大齐·会盟天下》出版,致力于齐文化“两创”
「活动预告」活动:《大齐·会盟天下》新书发布会时间:7月26日14:00地点:山东国际会展中心3号馆山东展区历史小说作家
2024-07-24 10:59: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24日 第 12 版)本报成都7月23日电 (记者游仪)记者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
2024-07-24 06:16: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彭学明《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24日 第 20 版)我第一次走进长沙是在1985年。那时候
2024-07-24 06:28:00
绍兴稽中遗址考古首次发现2500年前的越国高等级建筑
这匹公马,来自战国稽中遗址。遗址出土了大量甲胄片。 考古专家在遗址发掘现场。遗址中的马骨清晰可辨。 杭州日报讯 日前
2024-07-24 06:33:00
“迟到的”书法长卷捐赠仪式在湖南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举行
江西手机报萍乡讯(蓝芳)近日,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书法家邓旭升书法长卷《毛泽东诗词联句告令大全258首》36米长幅书法作品捐赠仪式在湖南省韶山市举行
2024-07-23 19:50:00
记者23日从浙江省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获悉,近期该院联合荆州博物馆、慈溪市文物保护中心对位于宁波慈溪横河镇湾山南侧的湾山遗址开展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2024-07-23 20:19:00
辽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控制东北亚的跳板。如果辽东有失,那么中原王朝将无法控制广袤的东北大地。明朝建立之前,汉族政权失去辽东长达六百余年
2024-07-23 20:21:00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明王朝送走了它的缔造者——朱元璋。但冥冥之中,一切似乎早已注定。就在同一年,浙江钱塘县太平里(今杭州市上城区祠堂巷)的一户普通家庭
2024-07-23 20:23:00
明朝由盛转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一般认为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节点。但实际上,早在明宣宗时期,明朝的国势就已经出现了衰落的苗头
2024-07-23 20:24:00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曾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是世界的主宰”。长久以来,中国都被认为是一个陆路国家。海权,仿佛与中国毫无关联
2024-07-23 20:25:00
第一次目睹太原古县城之雄姿是在2021年5月1日,那时它刚开门迎客,城内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热闹非凡。可惜当时游客众多
2024-07-23 20:27:00
捕鱼儿海之战后,原先那个威风凛凛的元帝国,变成了一副空架子。越来越多的小国家拒绝向元廷朝贡。与之同时,北元统治者也丧失了权力
2024-07-23 20:27:00
1402年四月,朱棣在安徽灵璧一战荡平了淮河以北的明朝中央军主力。面对这一晴天霹雳,坐在南京皇城里的朱允炆傻眼了。他是万万想不到
2024-07-23 20:27:00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抓了一手好牌,却打得稀烂的皇帝。但能在开国仅三十年,国力处于明显上升期,且手握百万大军,并在大义方面处于绝对优势的局面下
2024-07-23 20: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