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透过“浙”扇窗,感受中华文明之美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2-04 05:4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

本报记者 姚颖康

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12月3日,首届“良渚论坛”在杭州举行,良渚古城迎来八方来宾,一场世界级的文明对话拉开帷幕。在“良渚论坛”举行前,杭州还举办了两场分论坛。

来到良渚,对话文明。莫角山的芦花随着秋日的阳光一起洒下,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之东的研学中心里,一场关于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款款展开——“良渚论坛”青年汉学家分论坛在此举行。来自33个国家的43位青年汉学家和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媒体代表等约150人,以“新时代青年汉学家眼中的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以文论道。

交融对话,塑造美好。“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你好”“谢谢”……在“中外艺术家眼中的文明交流互鉴”分论坛的现场,一句句中文从来自科特迪瓦、新西兰、哈萨克斯坦等不同国家的艺术家们口中蹦出。在良渚,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虽然语言不相通,却因为对中华文明的欣赏和对文化交往的认同,碰撞出灿烂的火花。

梦栖小镇紧邻着良渚古城,在这里,“艺汇丝路”访华采风作品展吸引了不少群众前来观展。作为“良渚论坛”重要组成部分,展览前期邀请了83个国家的84位艺术家来浙江采风创作与艺术对话,选取了150多幅作品,分为“文明探源”“绿水青山”“人文胜境”三部分进行展示,展现了各国艺术家眼中可信、可亲、可爱的中国。

在美丽之洲话文明之路,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举办“良渚论坛”对于感悟古老文明魅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与交流合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一片大海和天空,同迎着黎明和繁星。在文明交流互鉴的动能越来越强劲的当下,亿万个目光通过这扇“窗”,再次感受中华文明之美。

本报记者 姚颖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4 09: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首届“良渚论坛”在杭州成功举办带来启示:遇见良渚 共享美好
...中外嘉宾在绿水青山和文化体验中,不断见证浙江的生态之美、活力之美、人文之美;在深度交流之中,各国的文明之花在良渚这个“文明大花园”里不断绽放。“当看到中国画家用水墨绘画我所熟
2023-12-05 12:03:00
33国青年汉学家汇聚良渚认知中国
...不仅能各美其美,而且美美与共,最终实现天下大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从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出发,论述了一直到唐朝的中华文明与世界各
2023-12-02 16:46:00
浙江日报评论员:打响“良渚论坛”品牌 促进文明和合共生
...良渚论坛”致贺信,向世界深刻阐释以良渚遗址为实证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独特魅力,发出了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明对话、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加强文明交流借鉴的号召,昭示着共建“
2023-12-04 11:36:00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之一,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的丰富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美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日本、泰国、越南、印度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2000家媒体、
2023-12-22 18:36:00
...论坛”致贺信,深刻阐明了良渚文化的独特价值,揭示了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鲜明特质,表达了对办好“良渚论坛”的殷切期望。与会中外嘉宾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
2023-12-04 05:41:00
...契机,良渚、杭州、浙江也将助力美好图景实现,让文明之美、景色之美、味蕾之美跨越山海隔阂,进一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
2023-07-07 23:04:00
...同文化关系的问题,费孝通先生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箴言”,这也是不同文明之间该有的相处原则。今天的我们,正朝着这一“箴言”和“原则”坚定不
2023-12-01 12:17:00
良渚潮客厅|哈萨克斯坦研究员阿迪力:再创一条“繁荣之路”
...从经商贸易起始,慢慢沉淀出文化交融的余韵,在东西方文明互鉴的画纸上,各自点缀上开放包容的印记。正值良渚论坛之际,潮新闻特邀参与“良渚论坛”青年汉学家分论坛的专家做客良渚潮客厅
2023-12-03 11:08:00
...和合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深邃内涵,向世界传递“和合”之美,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推动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茅盾文学奖回到浙江作为国内文学界长篇小说最高奖项,茅盾
2023-12-27 21:21: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