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
本报记者 姚颖康
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12月3日,首届“良渚论坛”在杭州举行,良渚古城迎来八方来宾,一场世界级的文明对话拉开帷幕。在“良渚论坛”举行前,杭州还举办了两场分论坛。
来到良渚,对话文明。莫角山的芦花随着秋日的阳光一起洒下,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之东的研学中心里,一场关于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款款展开——“良渚论坛”青年汉学家分论坛在此举行。来自33个国家的43位青年汉学家和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媒体代表等约150人,以“新时代青年汉学家眼中的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以文论道。
交融对话,塑造美好。“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你好”“谢谢”……在“中外艺术家眼中的文明交流互鉴”分论坛的现场,一句句中文从来自科特迪瓦、新西兰、哈萨克斯坦等不同国家的艺术家们口中蹦出。在良渚,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虽然语言不相通,却因为对中华文明的欣赏和对文化交往的认同,碰撞出灿烂的火花。
梦栖小镇紧邻着良渚古城,在这里,“艺汇丝路”访华采风作品展吸引了不少群众前来观展。作为“良渚论坛”重要组成部分,展览前期邀请了83个国家的84位艺术家来浙江采风创作与艺术对话,选取了150多幅作品,分为“文明探源”“绿水青山”“人文胜境”三部分进行展示,展现了各国艺术家眼中可信、可亲、可爱的中国。
在美丽之洲话文明之路,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举办“良渚论坛”对于感悟古老文明魅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与交流合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一片大海和天空,同迎着黎明和繁星。在文明交流互鉴的动能越来越强劲的当下,亿万个目光通过这扇“窗”,再次感受中华文明之美。
本报记者 姚颖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4 09: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