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李治才能平庸、性格软弱,李世民为何选择他继位?
历史说起来也真是有趣,李世民当初发动宫廷政变(史称“玄武门之变”)才夺取了政权,登上了权力的顶峰。但却是没有想到,晚年的时候这样的事情却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他倾尽心血所培养的长子李承乾竟然想效仿李世...……更多
贞观遗风:唐高宗李治的历史功绩
...去了,可以说李治绝对是古代最憋屈的帝王,因为他夹在李世民和武则天中间,而且这两位在历史上的名声都是非常响的,更加显得李治是软弱无能的君主,那么既然李治如此窝囊,李世民作为文治武功如此突出的君王,怎么会...……更多
李世民为何不传位给博学多才的魏王李泰
...河中,帝王的更迭总是伴随着无数的故事与谜团。唐太宗李世民的皇位继承问题,便是一个让后人津津乐道的历史话题。为何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会将王位传给了相对平庸的李治,而非博学多才的魏王李泰?这背后隐藏的政治智...……更多
李世民为何废掉李承乾,选择资质平庸的李治继位
李世民一个人完成了其他王朝几代人的活,贵族出身却是最关心百姓的皇帝之一,武功上说,他是特种兵王,是悍将,更是运筹帷幄的大帅;文治上说贞观年间在完善法治,修养生息上完成了很多,他本人谥号就是太宗文皇帝...……更多
为何说武则天的上位掌权,都在李治的计划之内
唐朝自开国以来繁荣昌盛,能干之人颇多,前有太宗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后有古往今来女中英主,第一任女皇武则天的贞观遗风。而夹在中间的唐高宗李治,似乎除了抢父亲小老婆的名声之外,再没有什么值得让人说道的事...……更多
李世民为什么要立性格软弱的李治做太子呢
李世民是一个十分英明的君主,他虽然登上皇位的手段不太光彩,但是,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表明,他来做这个皇帝,是最合适不过的了。然而,即便他英明神武,在一件事上却也是犹豫不决,这是一件关系到国家生死...……更多
她能成为李世民的武才人,其实是长孙皇后在推动
武则天十四岁成为李世民的才人,李世民驾崩后一番筹谋成为李治的皇后。李治驾崩后,她凭借着自己的政治手腕登基为帝,走向人生巅峰,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更多
2022-12-16 16:26长孙,李世民,皇后
落难贵族长孙无忌到唐朝宰相,辅佐唐朝建立,经历了怎样的磨难?
长孙无忌,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得力能臣,在他的辅佐之下,李世民克服了一切险阻,终于登上了帝位。在李世民论功行赏的时候,还将他封为赵国公,并且位居凌烟阁功臣第一。长孙无忌李世民也十分的信任他,并且给予了...……更多
武则天:历史上最厉害的女人,称帝只是想证明自己
...富人女儿,从小便是饱读诗书。又怎么会一直不受唐太宗李世民的待见呢?这中间发生了一个故事,西域进贡了一匹汗血宝马,性子相当烈,谁都不服,连有名的驯兽师都没法拿下这匹马。这时候武则天出了一个主意:先用鞭子...……更多
揭秘李世民、李治与李勣的君臣传奇
贞观二十三年夏,翠微宫内的清凉也抵挡不住李世民身上那股渐浓的病气。这位大唐的英明君主,眼角的皱纹如同历史的长河,流淌着无数的故事与智慧。他的身体日渐衰弱,但头脑依旧清晰,他开始为大唐的未来布局。李治...……更多
李世民晚年做了一件什么糊涂事
唐朝算是中国历史上非常伟大的一个朝代,李世民更是唐朝代表性的人物,军事政治才能都非常出色,不过李世民也不是圣贤哪能不犯错,在他晚年做了一件犯糊涂的事,差点让李唐江山改姓。毛主席曾说李世民的军事能力比...……更多
外国是如何评价李治的
...怎样的人生旅程?一、太子之争:李治的智慧与决策作为李世民的第三子,李治从小就被视为一个普通的皇子。然而,当他的两个哥哥李承乾和李泰争夺太子之位时,这位看似平凡的太子却表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果断。李承乾是...……更多
一代圣主李世民,生了14个儿子,最后只活下来两个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出色的皇帝,其中就有唐朝的李世民,因为他当皇帝的时候不仅为政清明,任用贤臣,还创造了非常繁荣的的盛景,并且这一盛景实在唐朝以前的历史上从未出现的,所以李世民也是为数不多的一位非常优...……更多
武媚娘能走出感业寺,和李治、王皇后、长孙无忌等人密不可分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太子李治登基继位,是为唐高宗。与此同时,那些没有为太宗生育过子女的妃嫔,不得不遵循惯例、穿着黑色丧服前往感业寺出家为尼。一...……更多
唐高宗李治:皇位继承背后的传奇故事
...赢家,唐高宗李治便是这样一位传奇皇帝。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生下的第三个儿子,这种身份在古代皇位立储过程中并没有多大的优势,毕竟在他的上面还有着两位极具能力的哥哥,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无论从哪...……更多
如果李治性格要强一些,武则天有机会称帝吗?
...始干涉权政最后顺利登基,成为第一个女皇帝。而且当时李世民在位的时候,武则天已经有要干涉政权的举动了,当时武则天天资聪明,深得李世民的喜爱,偶尔会帮李世民处理朝政,对于各地方的政治关系要比李治清楚得多。...……更多
李世民立了李承乾为太子,为何后来把皇位传给了李治?
经历过弑兄逼父的李世民,对儿子们的继承问题非常谨小慎微,因为他很害怕这样的皇室惨案再度发生在他的儿子们身上,在李世民心中,只有长孙皇后生的儿子才有继承皇位的资格,其他妃嫔生的儿子其实都不在他的考虑范...……更多
李治继位之谜:唐太宗为何舍弃李恪选李治?
...一部分原因来自于李治的软弱可欺。但在十四个儿子中,李世民为什么偏偏选中了他。李世民在位时,为立太子犯过愁。起初确定由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而后李承乾因重大过错被贬,重新选太子时,李世民曾起意由李泰或李恪...……更多
李承乾的败局:从聪明伶俐到叛乱谋反的悲剧历程
...,很多的皇帝都能在史书上留下了美名。比如说最著名的李世民,他为之后的盛世到来打下了基础。后来到了玄宗的时候,前段时间迎来了盛世。可是后来却因为他得意了,宠信了杨家的闺女,不再关心朝政。这样让很多的奸臣...……更多
武则天不选择杀掉李治,是为何呢
...。唯一让人能够谈论的,也就是武则天14岁,还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时,武则天向唐太宗李世民索要三种物品,驯服一匹烈马。因武则天过于残暴的想法,使得李世民没有了兴致而不了了之。这之后,武则天又苦熬了12年的时...……更多
大唐太子之争:李承乾的野心与李世民的抉择
李世民对于嫡长子可谓寄予无限厚望。公元618年,李承乾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寓意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李世民即位之后,立封李承乾为皇太子。看似波澜不惊的立储,却也隐藏着些许危机。翻看历史我们知道,...……更多
李世民第3子李恪,10岁就被封为蜀王
...两岁的李恪以唐皇孙身份封长沙郡王,后改封汉中郡王。李世民登基之后,李恪晋封汉王。贞观二年,年仅十岁的李恪被改封为蜀王,太宗还将益州大都督这一要职授予李恪,足见对李恪的重视。虽然当时李恪年幼,并未赴任。...……更多
李治为何对改嫁之身的武则天爱得那么纯粹和无私
...情从未改变,不论他是太子还是皇帝。武则天本是唐太宗李世民后宫中的五品才人,在李世民在位期间并不受宠爱,历史上也没有记载武则天在李世民在位期间后宫的生活,可能是武则天性格刚烈,在李世民众多的妃嫔中实在不...……更多
李恪的预言:唐朝皇权背后的阴谋与复仇
...独一无二。他从小聪明绝顶,喜欢读书,性格又好,所以李世民特别宠爱他,甚至都不想让他离开京城。与此同时,太子李承乾的命运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他小时候可是被当成宝贝一样宠着,八岁就被立为太子,前途一片光明。...……更多
武则天用一招让李治离不开她,慈禧也效仿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巧合之下的皇位唐太宗李世民在年事已高时,就已经开始着手考虑自己的“继承者”问题了。当时,在他众多的儿子中,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太多的人选。当时,只有太子李承乾、太子李治与...……更多
2022-12-20 12:48李治,武则天,慈禧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巧合之下的皇位唐太宗李世民在年事已高时,就已经开始着手考虑自己的“继承者”问题了。当时,在他众多的儿子中,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太多的人选。当时,只有太子李承乾、太子李治与...……更多
2022-12-20 10:19李治,武则天,女强人
吴王李恪被冤杀时,发狠留下毒咒,为何结果字字应验
...毒誓。当时没有人关心这件事,但后来却成真了。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子。她的母亲是杨贵妃,是前皇帝隋炀帝的女儿。史料记载,李恪“英勇无畏”,受到李世民的宠信。李恪一岁时,被李世民封为长沙王。后改封为汉中郡王...……更多
李世民临死前为何将程咬金叫到身前,保护大唐200年平
前言在历史的痕迹中唐太宗李世民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并且在他在位期间将大唐带领到了第一个盛世。但即使是再出众的帝王,在晚年也不由地会感到无力。在唐太宗弥留之际还有一个心病,他将自己的爱将程咬金叫到...……更多
长孙无忌为什么要拥立李治为太子?
李世民设立过一个二十四功臣凌烟阁,排名第一的是长孙无忌。长孙无忌这个人,年轻的时候命苦,但是运气很好,而且自己也十分好学,“性通悟,有筹略”。他的妹妹嫁给了当时还在潜邸的李世民,长孙无忌与李世民关系...……更多
唐高宗对武则天的爱是怎么萌生的,为何会令所有女人羡慕?
...史上唯一的女皇,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本来她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女人,可却因为得到了唐高宗李治的喜爱,从此改变了命运,开启了她开挂的人生。那么,作为一代女皇,她又是在怎样的机缘际会之下,才得到了唐高宗李治的...……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事实上,在李元吉的军事生涯中,他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跟随李世民四处作战,他深知李世民的本事就多大,因此当他得知自己中了李世民的埋伏
2024-06-23 14:01:00
也许是铲除魏忠贤这件事太漂亮了,崇祯后面用人表现充满盲目性。内阁大学士是朝廷重臣,有“崇祯50相”之说,也就是说崇祯在位17年
2024-06-23 14:01:00
崇祯因为后金使的反间计,就杀了抗击后金立下赫赫战功的袁崇焕。他对袁崇焕从极度信任到极度生疑,仅仅两年时间。此后,崇祯似乎还不从中吸取教训
2024-06-23 14:02:00
一个人的悲剧,常常就是他性格的悲剧。他总是希望在短时间内改变长期以来的陋习,他对大臣的态度,其严峻和刻薄已经超出想象。比如
2024-06-23 14:03:00
汉武帝的嫡长子是著名的戾太子刘据,汉武帝接近而立之年才有此一子,自然是对他格外宠爱,而刘据也不负众望,深的朝野的拥戴。刘据可以说是汉武帝六个儿子中最出色
2024-06-23 14:04:00
赵姬,秦始皇嬴政的生母,她的一生从无名无份、无权无势到母仪天下的皇太后,颇为传奇。然而赵姬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却是她糜烂的私生活
2024-06-23 14:05:00
正因为嬴政年少无法掌权,说是旧情复燃也好,说是笼络权臣也罢,赵姬对吕不韦极尽笼络之能事,许以高官厚禄,许以以身相许。随着嬴政年纪见长
2024-06-23 14:06:00
姜维行至广汉郪县,将自己的符节送给胡烈,又从东道向钟会投降。钟会下令禁止将士抢掠,礼贤下士,用以安抚蜀地官吏。又结交蒋斌和蒋显
2024-06-23 14:07:00
司马昭担心邓艾不服命令,命令钟会进军成都,监军卫瓘打前阵,拿着司马昭手书押邓艾进囚车。对此,在笔者看来,钟会有谋反的意图
2024-06-23 14:07:00
姜维作为蜀汉大将军,在蜀汉将士中具有较高的威望。因此,钟会想要获得原先蜀国将士的支持,必然要和姜维进行合作,也即双方可谓一拍即合
2024-06-23 14:07:00
究其原因,显然是钟会不够杀伐果断,或者说钟会的行动不够缜密。蜀汉灭亡之后,钟会于公元264年正月十五到成都,先送走邓艾
2024-06-23 14:08:00
明宣宗朱瞻基好歹贵为一代明君,朱高煦(1380年-1426年),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徐皇后所生。朱高煦最初被朱元璋封为高阳郡王
2024-06-23 14:09:00
再加上杨荣等老臣的一再建议,最终朱瞻基决定御驾亲征。谁成想,朱高煦一听说大侄子亲自领兵来平叛,走到半道儿,宣布投降不打了
2024-06-23 14:09:00
为了保护她,她的丈夫甚至废除了活人殉葬制度,她就是明英宗朱祁镇的钱皇后。1442年,钱氏被张太皇太后选中,成为明英宗朱祁镇的准皇后
2024-06-23 14:10:00
康熙是后人心目中的著名君主,但他虽然创造了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却存在着诸多隐患。其实,最严重的问题是官员1腐败,国库空虚
2024-06-23 14: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