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历史说起来也真是有趣,李世民当初发动宫廷政变(史称“玄武门之变”)才夺取了政权,登上了权力的顶峰。但却是没有想到,晚年的时候这样的事情却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他倾尽心血所培养的长子李承乾竟然想效仿李世民当年的壮举,来个“玄武门之变”,杀了兄弟李泰,逼李世民让位!
当然,最后的结局不用想,李承乾怎么可能玩得过他的老子呢?最后被李世民给抓住了。可是李世民对这个儿子实在是太疼爱了,导致最后哪怕是李承乾谋反,李世民也舍不得杀他,只是最后将他囚禁起来,直至终老!
那么酿成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一点点来看就明白了。李承乾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长子,根正苗红的嫡长子,深得皇帝和皇后的喜爱。对于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那伟大的爱情我们都是非常明白的,绝对称得上是真爱。所以李承乾的地位几乎是难以动摇的。
事情也的确像我们所想的那样,李世民对自己的这个长子是爱到骨子里去了。李世民刚刚当上皇帝便将这个聪明伶俐的儿子立为了太子,这个时候李承乾才八岁。
“玄武门之变”可以说是李世民一生之殇。他生怕自己有一天也会面临自己的儿子们兄弟反目的这一天,于是他早早地打下预防针,刚当皇帝便立下嫡长子为太子,也等于也就是向世人宣布了大唐的继承人已经定了,大家以后都不用争了。
但是事情却并没有向着李世民所想的那个方向发展。尽管李世民其实内心中是坚定的,但是李承乾却感受到了威胁,那就是二弟李泰。李世民也是非常喜欢李泰这个孩子的,给了他非常多的特权。但是相比较李泰,李承乾无疑是“逊色”了许多,起码在别人的比较中,李承乾明显的比之李泰要差很多,李承乾自己心里也非常的不平衡。
因为这个事情,李承乾心里越来越扭曲,他越来越接受不了自己父皇这样的“偏爱”,他甚至越来越怀疑自己的太子之位迟早会被李泰给取而代之。于是他内心越来越阴暗,甚至最后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他担心自己的后来,便想着效仿李世民当年的举动,发动了政变。李世民对此可以说是非常非常的痛心,作为一个父亲,自己倾尽心血培养出来的人却是这样一只白眼狼,谁能不痛心呢?
经历此事之后,李世民心里越来越恐惧了,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们在自己走后真的是手足相残,不可共生!
但是大唐终究需要一个继承者,李承乾被废之后,李世民便开始头疼了。按道理讲这个时候应该立李泰为太子了,毕竟人家表现是相当不错的。但是李世民知道,如果李泰将来继承了皇位,李承乾,李治将来都可能保不住性命。
李泰在李承乾被废之后,光明正大地入宫侍奉李世民,并且提出过一个大胆的计划:只要皇帝把皇位传给了他,那么他临终的时候一定会把自己唯一的儿子杀掉,保证传位给弟弟晋王李治。李世民表示非常感动,并把李泰的这个计划告诉了褚遂良。
但是褚遂良说,李承乾本来太子当得好好的,可是因为陛下你自己的嫡庶不分,让李泰觉得自己有机会,最后酿成如此后患。如果真的立李泰为太子的话,那么唯一能保住李治性命的就是把李治远远地调走。李世民听了之后哇哇大哭:“我舍不得啊(帝泣曰:我不能)”。
最后,李世民得出了两条结论:
第一,册立李泰之后李承乾和李治都有生命危险(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
第二、我已经发动过政变,并且让李承乾有样学样了,所以绝不能给后世再开个篡夺太子之位的坏头了(我若立泰,便是储君之位可经求而得耳)!
于是,平日为人低调的李治脱颖而出李世民把曾经希望最大的魏王李泰降封为东莱郡王,远离了唐朝的政治核心,这的确是一个防止兄弟残杀的稳妥方式。而且,后来的历史也证明,唐高宗李治并不是一个平庸的君主,只不过他的父亲唐太宗和妻子武则天的风头太大,将他的光芒掩盖了。
李治真的平庸吗?我倒是觉得不是,扮猪吃虎,往往这才是最后的赢家!大家觉得李世民为何选择李治而非李泰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8 1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