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东晋的灭亡:权臣篡位与内乱不断
...,简单来说,就是先爆发了一场农民起义,然后又碰上了权臣篡位。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个叫刘裕的将领,逐渐掌握了大权,最后取而代之。不过,要是想细说东晋灭亡原因的话,恐怕就得从东晋建立的时候开始说起了。西晋中...……更多
司马一族与西晋的兴衰:从曹魏的权臣到帝国的灭亡
...司马懿与他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都是曹魏权倾一时的权臣,公元266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终于忍受不住曹家后人,于逼曹奂禅让,改国号为晋,曹魏就这样王国了,曹奂也回到曹操起兵之地陈留当个陈留王,司马炎也算对...……更多
盘点历史上的权臣们权力斗争背后的故事
孙綝,东吴权臣孙峻的堂弟,孙峻临死前把朝政大权交给孙諃。他执掌朝政大权,引起大将吕据和滕胤的不满,孙諃设计诛杀二人,把持东吴的朝政大权。孙綝排除异己,诛杀士族代表人物朱异等人,失了士族的民心。吴大帝....……更多
东晋南朝为何频繁改朝换代?
...力方面),当数所谓“北府兵”。376年,执掌东晋朝政的权臣谢安任用亲族谢玄统领长江以北之军,并授予谢玄招募兵马、组建新军之权。谢玄以大量的北方流民家族为招兵重点。这些流民家族沿长江两岸聚居在离都城建康不远...……更多
晋朝的四次“兄终弟及”,一次在西晋,三次在东晋
...司马德文同母兄。东晋的第十位皇帝。司马德宗即位后,内乱频发,国势日衰,419年被刘裕杀死,时年37岁。……更多
2022-12-16 13:50
东晋门阀政治:王、马共天下的权力博弈
...要求新即位的孝武帝司马曜给他举行加九锡礼。加九锡是权臣篡位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但是谢安以九锡礼的策命之文写的不合格为借口,让执笔者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直到桓温一命呜呼也没有修改好,谢安以特有的方式,挫败了...……更多
桓温的废立与晋孝武帝的崛起
...了大片领土。本来在这个时候,谢安已经成为只手遮天的权臣,若是他愿意,完全可以成为下一个王敦、下一个桓温,甚至比他们更有权势。只是,谢安毕竟不是王敦、也不是桓温,他是一个有名士情节的大臣,不愿意争权夺利...……更多
刘裕崛起:东晋末年权力更迭的风云传奇
...的刘裕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公元412年,消灭南燕、平定内乱的刘裕以朱龄石为将,率臧熹、蒯恩、刘钟和朱林等共领二万人伐蜀。仅仅一年后,由朱龄石统帅的晋军成功攻入成都、焦纵自杀,巴蜀地区再入南方版图。4.后秦末...……更多
刘裕崛起:从北府兵到东晋权臣的传奇之路
...州的桓玄也在积极扩大他的势力。桓玄(369-404)是东晋权臣桓温的庶子,桓玄小时候十分的聪明机智,桓温十分疼爱他。在桓温死后,他的爵位便由桓玄袭承。隆安元年(397),桓玄被任命为都督交广二州诸军事、建威将军、...……更多
晋孝武帝司马曜从权力争夺到被害之谜
晋孝武帝司马曜,字昌明,生于晋哀帝隆和元年(362年)。他的祖父是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父亲是会稽王司马昱(后来的简文帝),母亲是李陵容(孝武文太后)。司马昱共有七个儿子,但前五个都早亡,只有司马曜和胞弟司...……更多
...割据在“火药桶”河北爆发也就不足为奇了。☞藩镇为何内乱不止?庶族集团缺乏核心,且崇尚武力藩镇之乱不光体现在他们与朝廷的对抗,还体现在内乱上,正如本文开头所呈现的那样,那些割据藩镇的节度使们,几乎有一半...……更多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篡权,曹魏的权力转折点
...魏大权?这一点倒是值得历史爱好者思考。1、不稀奇的权臣从表面来看,像曹魏这样权臣夺权的现象,不论是在之前的历史上,还是在三国时期,都不稀奇。但是像司马懿这样靠一次政变就能彻底让掌握曹魏大权的,倒是比较...……更多
西晋八王之乱:皇族内战、权力更迭与贾皇后专权之路
西晋时期,发生了一场皇族为争夺皇位而引发的内乱,由于有八个皇族参与,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历时十六年,战乱不断,对当时全国不少地区造成严重破坏,秩序一度崩溃,给社...……更多
...柳宗元、程异、凌准、韩泰、韩晔、陈谏、陆质(二王八司马)等人为核心,重点打击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这几记重拳相当给力,剑南节度使刘辟被杀、宗室“贪王”李实被贬、由宦官组成的“五坊使”被裁、停止进奉等搜刮...……更多
从晋明帝到晋哀帝,东晋的兴衰与皇帝的命运
...一个废帝。海西公在位期间,因为引起了掌握朝政大权的权臣桓温猜忌,所以被桓温找了个理由废黜。之后桓温拥立了司马昱继位,这便是东晋历史上的简文帝。简文帝十分清楚桓温有当皇帝的野心,因此整天忐忑,整天患得患...……更多
褚蒜子的四十年辅政路,扶立三个侄子和一个叔叔做皇帝
...便病故了。褚蒜子闻讯悲痛欲绝,持续哀恸一个月有余。权臣臣蔡谟等人意识到,太子司马聃年仅一岁,朝局动荡,必须有人临朝称制。于是众臣上奏请求褚蒜子效仿汉代的几位太后临朝称制。褚蒜子欣然接受,从此踏上了辅政...……更多
刘裕屠杀司马家族,他的后人结局如何
...任人宰割。元徽五年(477年),后废帝刘昱被杀。刘准在权臣萧道成的拥立下即位,即宋顺帝,刘准虽然是皇帝,但是没有实权,成为傀儡,朝政大权都被萧道成掌控。升明三年(479年),萧道成逼迫刘准禅位,萧道成派部将王...……更多
东晋十六国:鲜卑慕容氏的崛起与辉煌
...辽东的鲜卑慕容氏等。公元318年,汉赵内部倾轧,皇帝被权臣所害,虽然混乱很快被平,但是作为两个最大平乱功臣的刘曜(刘渊之侄)和羯族石勒却产生了分裂。公元328年,石勒灭了刘曜,很快便建立了后赵。八王之乱中的八...……更多
陆逊之死:孙权对江东世家的猜忌与打压
...葛亮,而东吴一定是陆逊,无论是司马懿还是诸葛亮都是权臣,也得善终,后代也不错,司马家篡位,诸葛亮儿子是驸马,直系后裔也在东晋为官,但唯独陆逊陆抗父子结局都不大好,陆逊在东吴不是权臣,权力大大不如司马懿...……更多
...出生。公元404年,刘裕平定桓玄叛乱,成为东晋最后一个权臣。公元409年,刘裕北伐并消灭南燕。公元405年---415年,刘裕消灭南方各大割据势力,统一南方,实现了东晋南朝史无前有的大一统。公元416年,刘裕再次北伐,攻灭后...……更多
东晋的苟安与内乱,刘裕在乱世中崭露头角
...短暂统一,不仅不修内政,还自己人争江山玩,造成八王内乱的惨剧,耗尽王朝的力量。而且自以为江山稳固,实行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自废武功之举。最惨的就是收留异族与内地居住权,因为西晋内战导致人口减员。后又镇...……更多
两宋为何比两晋立国更持久?探究历史背景与原因
...宗则推行一些仁政,来保证北宋民间不至于出现大幅度的内乱。同时,宋朝君主吸收前朝教训,一方面打压武将地位,一方面稀释文官权力,这些策略虽然有后遗症,但短期来看,对北宋的皇权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不过,到了...……更多
司马懿:掌控曹魏,开启晋朝的权臣
...的托孤辅政之重臣,位列三公,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司马懿是不是忠臣,一...……更多
竹林七贤是士族还是庶族,他们的仕途怎么样?
...原为帝王的近侍官,魏晋时为大将军、车骑将军这些顶级权臣的幕僚官。虽然级别不高,但名额就两个,关键是跟在权臣身边,所以想不重要都不行。也因此,阮籍可以对权贵各种任性,而权贵却没法对他任性。人家是司马家的...……更多
孙权的选择:历史的教训与继承人的困境
...帝。这时候孙亮只有十岁。孙亮登基也就几年时间,就被权臣废黜,吴国一度陷入大权旁落的尴尬危险局面。其实孙权之前的历史经验,完全可以让孙权对自己去世后的情况做出预判。孙权的历史经验,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更多
深入剖析西晋衰亡的全过程
...。司马炎的篡位行为无疑是权力的强盗。这就为日后西晋内乱埋下了隐患。其实,在这之前的几十年间,司马氏姻亲已经渗透入曹魏王室。司马懿先娶了曹彰的女儿,生下司马师和司马昭;司马师又娶了曹芳的妹妹;司马昭的儿...……更多
晋恭帝司马德文:中国历史上最没有存在感的末代帝王
...康,入主朝廷,自封丞相,架空皇帝,成为了东晋王朝的权臣。桓玄的志向不止于此,不久之后,他废黜晋安帝,自立为帝,建国桓楚,直接把东晋王朝一锅就给端了。安帝司马德宗和皇弟司马德文无处可去,被桓玄撵出建康城...……更多
西晋的统治时间为何很短暂?
...是篡权来的,自己也可以篡权。八王之乱八王之乱长久的内乱导致西晋国力衰退,边境各族纷纷借此机会南下,五胡乱华的乱世就此开始,西晋最终灭亡,衣冠南渡后,皇室只能依靠士族王氏维系统治,东晋开国之君司马睿号令...……更多
王谢桓庾:东晋四大家族的权力争斗与历史影响
...晋政权,左右江左局势,上演着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好戏。司马氏作为东晋皇室,不仅无法掌握权柄,反而在大多数时间里只能俯首听命。由于四大家族源远流长,小编无法逐一赘述,只能选取一些代表人物进行讲述。琅琊王氏—...……更多
孙权称帝后是否应该尊孙策为皇帝?
...权不尊孙策为皇帝,则是在法理上,最大化避免了吴国的内乱。因为一旦尊孙策为皇帝,那么在法理上,孙策的后人也有权继承皇位。即便是孙策的后人只想当个普通贵族,也自然有野心家会打着给孙策后人夺权的名义搞事情—...……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简介明朝刑部尚书王用汲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14:52:00
寇白门曾婚嫁声势显赫的朱国弼,为何晚年却独自漂泊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14:53:00
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其他藩王都是持什么态度
公元1399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从北京准备攻打当时的明代都城南京,推翻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
2024-06-24 14:54:00
简介明朝吏部左侍郎叶盛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14:54:00
朱元璋灭元朝的时候,为何没有汗国来帮忙呢
成吉思汗的军队在消灭宋朝之前,一直都是对西部进行进攻的,后来消灭的金和夏。蒙古国在到达亚洲和欧洲,对这里的人们赶尽杀绝
2024-06-24 14:55:00
吴三桂长的帅吗?是美男子吗
吴三桂堪称美男子。吴三桂祖籍江苏高邮,弥漫着水气的杏花春雨的江南;他本人却是在风霜凛冽的辽东长大。江南的水气和塞外的长风同时溶进了他的气质
2024-06-24 14:56:00
朱棣坚决迁都北京的原因是什么
建立大明朝时,朱元璋定都应天,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当时的南京经济发达,环境宜人。但是明朝北方却一直有个不老实的邻居,经常骚扰边境的居民
2024-06-24 14:56:00
朱棣攻入南京见到朱允炆后,他会怎么做
朱棣是明朝继朱元璋、朱允炆之后的第三位皇帝,他是朱元璋第四子,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叔叔。洪武三年,朱棣被封燕王,洪武十三年
2024-06-24 15:25:00
明朝的粮长制是怎么由来的
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起因结果始末1.实行粮长制公元1371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宣布全国实行粮长制
2024-06-24 16:03:00
历史上朱棣还杀死三千宫女是真的吗
朱棣,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被称为“永乐大帝”。朱棣一生勇武,对外,在军事上毫不手软,五次北征蒙古,雄才大略,是一代雄主
2024-06-24 16:05:00
建文三年(1401)二月十六日,朱棣率燕师南下。二十日,燕军进抵保定,朱棣向诸将分析形势,认为野战容易,攻城艰难,如今盛庸合诸军二十万驻在德州
2024-06-24 16:05:00
锦衣卫为何受到明朝历任皇帝的偏爱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虽然在洪武二十年朱元璋深感锦衣卫权力太过于庞大和锦衣卫私设刑狱对国家法律的践踏
2024-06-24 16:06:00
建文帝和郑和七下西洋有什么关系
朱棣大家都知道,其皇位来的不是很正统。这还要从建文帝说起。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古代人非常热衷于维护“正统”
2024-06-24 16:06:00
朱元璋坚持实行分封制的真相是什么
分封制的弊端,就是容易导致封国拥兵自重,进而威胁到中央朝廷的安全。比如:周朝的分封制导致了春秋战国长达数百多年的战乱;汉朝的郡国并行制也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的爆发
2024-06-24 16:06:00
播州之役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明神宗万历年间,朱翊钧先后展开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史称“万历三大征”。万历三大征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
2024-06-24 16: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