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罗马帝国)
隆安二年,公元398年。
按干支纪年法,是戊戌年。
这一年,基督教几经发展,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国教。
同年,罗马举办了新一届的奥运会。
古代奥运会和如今的现代体育有很大不同。
原本是万民同乐的体育运动在那个时代里充满着腐败奢靡的气息。
选手狂吃兴奋剂,裁判各种吹黑哨。
并且,当时的奥运会主张禁欲,因为奥委会们认为,只有彻底断绝欲望,才能专心致志,在比赛中跑出更好的成绩。
而这些内容,和当时基督教教义产生了非常大的冲突。
罗马皇帝狄奥多西斯认为奥运会有发展成为异端邪教的可能,于是直接把奥运会废止了。
由此,燃烧千年的奥运圣火熄灭在了漫长的历史黑夜之中。
当然,废止奥运会并不能阻止罗马帝国的分裂,这个庞大帝国的生命在此刻已经走到了尽头。
但分裂的国度不止罗马,中原大地,东晋王朝也已经进入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
与其说是东晋开始分裂,倒不如说东晋从建国伊始,就并不能算是一个统治的政权。
它绝大部分的行政领域都在江南,而中原北方,一直是东晋再也不能回去的故土。
后燕、西秦、北魏、后凉、南凉、北凉,这些大小不一的政权纷纷在中原大地裂土而治,并且时常和东晋处于一种焦灼对战的状态。
(战火滔天的东晋王朝)
北方分裂,东晋国内也不安生。
这一年,兖州刺史王恭和豫州刺史庾楷俩人组了个队,以“清君侧”的名义发生叛乱,大军直逼王都建康。
“清君侧”,原意是指皇帝身边有奸佞的臣子,擅权祸国,而立身在外的忠臣们一看皇帝受辱,毅然决然的打算把自己的棺材本也压上,带兵入王都,帮助皇帝除掉奸臣。
但千百年来,打着“清君侧”名头的大臣却基本上都是乱臣贼子。
是的,不管皇帝身边到底有没有奸佞臣子,既然要起兵,总不能直接说造反,总是要找理由的,至于谁是奸佞臣子,随便找一个就行了。
这一次,王恭和庾楷找的奸佞臣子,是当朝尚书左仆射,王国宝。
虽然他的名字叫做“国宝”,但当时的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很显然并没有拿王国宝当个宝,一看叛军气势汹汹地进犯建安,二话不说就把王国宝杀了。
(司马德宗画像)
当然,下这道命令并非皇帝本人,因为当时的皇帝司马德宗是中国上著名的傻子皇帝,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每天除了坐在皇位上傻乐,什么也干不了。
真正有话语权的人,是皇帝的弟弟,司马德文。
作为东晋王朝的实际领导者,司马德文的压力很大。
百姓起义成了家常便饭,各地州郡的长官叛乱也已经司空见惯。
农民阶级里势头最猛的,当属江南地区的农民起义军孙恩。
这帮非正规军不仅打仗贼猛,而且很有纪律,一度兵临建康城下,差点就把东晋王朝覆灭了。
但农民起义军朋友们通常都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来得快,去得也快。
他们拥有扎实的群众基础,只要起事,从村镇发展到州郡,从州郡发展到地区,似乎就是眨眼之间的事儿。
但人多不代表势众,农民起义军虽然规模很大,但一来没有根据地,二来没有后勤补给,他们久攻建康不下,粮草供给不上,很快四散而去,没有下文了。
真正的威胁,还是来自统治阶级的。
日防夜防,家贼难防。
扬州刺史桓玄带领一票正规军,接了农民起义军的班,很快攻破建康,入主朝廷,自封丞相,架空皇帝,成为了东晋王朝的权臣。
桓玄的志向不止于此,不久之后,他废黜晋安帝,自立为帝,建国桓楚,直接把东晋王朝一锅就给端了。
安帝司马德宗和皇弟司马德文无处可去,被桓玄撵出建康城,安排到了偏远的浔阳城(江西九江)中。
东晋到了这种地步,按说就已经算是灭亡了,但借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来描述的话,我认为此时东晋王朝的状态应该是这样的:
东晋看起来凉了,但是并没有完全凉。
而之所以没有完全凉,是因为一个人出现。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刘裕。
(刘裕画像)
刘裕,字德舆,江苏镇江人,是东晋王朝一支游击部队的头领。
东晋王朝的政治体系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富贵亲族掌权力,寒门子弟不当官。
刘裕,就是当时正儿八经的寒门子弟。
没学历,没背景,没人脉,家世也不显赫。
当然,说不显赫也不太严谨,顺着家谱往上翻,你会发现,寒门弟子刘裕也是皇室。
但他这个皇室和东晋王朝没啥关系,他是汉朝高祖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
不过这并没什么好炫耀的,毕竟大汉都亡了几百年了,就算是汉室嫡亲,也并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就是刘裕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寒门子弟,却在东晋末年的复杂乱世里脱颖而出,成为了称霸一方的枭雄。
这也无可厚非,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英雄,刘裕未必是英雄,但至少倚靠乱世,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东晋都城建康)
在乱世中发展起来的刘裕高歌猛进,不仅举兵击败了桓玄的桓楚势力,还把被撵出建康的司马德宗、司马德文兄弟从浔阳迎回了建康。
奄奄一息的东晋王朝就算是从刘裕的手里被救了回来。
东晋虽然得到了救赎,但并不等于司马德宗和司马德文也得到了救赎。
刘裕是个真豪杰,但绝对不是一个真英雄。
总领了东晋的朝政和军务之后,刘裕拳打桓楚、脚踢西蜀,消灭南燕,覆灭后秦,大破北魏,甚至把晋朝丢失已久的长安、洛阳两都也给收复了。
历经百年,南方终于重新统一。
在以往,王朝的再度统一往往代表着皇室的复兴,但在此刻,东晋的荣光却没能照耀到司马德宗和司马德文的身上。
原因在于一点,刘裕其人。
从严格的角度来讲,刘裕是晋臣,为臣报效国家,似乎是天经地义,但很显然,刘哥并不想给东晋白打工。
社会是我稳定的,天下是我平定的,东晋是我拯救的,那么既然如此,皇帝也应该由我来当。
义熙十五年,公元419年,刘裕杀害晋安帝司马德宗,拥立司马德文为帝,史称晋恭帝。
本篇文章的主人公终于正式登场。
(司马德文形象)
但尴尬的是,皇帝前脚刚登场,后脚就要谢幕。
历史没有给他太多的表演时间。
刘裕废立皇帝,不过是做做样子,为自己登基称帝找一个过渡罢了。
所以司马德文同志只不过是在皇帝的位置上走了一个过场,很快再度被刘裕拉下了马。
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司马德文禅让皇位,至此,绵延一百零三年的东晋王朝,正式灭亡。
原来,一个王朝的兴衰,只需要一个人短短一生的时间。
禅让帝位的司马德文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情绪起伏。
东晋王朝这艘支离破碎的小船,也许他早就坐够了。
并且,他深刻地明白一个道理。
那痴傻的哥哥司马德宗,刘裕都不肯放过,自己又怎么可能逃过这样的厄运。
他的预感的是对的。
永初二年,公元421年。
刘裕再度派人想要谋杀司马德宗,这次,他派出的人是朝廷里的侍中,张伟。
这个人很值得一提。
但翻遍史料,我们除了知道他叫张伟,在朝廷里官拜侍中之外,再没有任何其他的信息。
(侍郎张伟形象)
刘裕是他的新领导,现在领导给了他一份新工作,携带毒酒,拜访司马德文,然后毒杀他。
张伟同志从刘裕的手里接过毒酒,踏上了去往司马德文家里的路。
但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官员却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出乎意料的事情,他停在半路,双手高举过头顶,然后将毒酒一饮而尽。
临死之前,他平淡地说了这样一句话:
要靠毒杀自己的君主而活下去,倒不如让自己先死了。
张伟,这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名字。
全国下上,粗略统计,一共有三十万人叫这个名字。
但这位侍中张伟却做了一件足可名垂青史的行为。
他用他的行动告诉了天下人一个道理,那就是:
历朝皆有忠义,我东晋也有忠良。
舍弃自己的生命来践行臣子的品节,张伟,他是一个舍生取义的人。
他的名字并未彪炳史册,他的故事也并未万古流芳。
相比那些王侯将相,帝王传奇,他短暂的一生似乎微不足道。
但他才是真正值得被记住的人。
不过很可惜,张伟的忠义行为并没有挽救司马德文的生命。
这位一生颠沛流离的帝王最终还是被刘裕派人毒杀在了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里。
至于是哪一天,已经没有关系,也没人在乎了。
东晋,它曾一次次地迈入深渊,又一次一次地被拽了回来。
(东晋灭亡)
而现在,它终于走向了灭亡。
这个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一度挣扎的王朝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终结。
是的,东晋轻轻的走了,正如它的轻轻的来。
它没有挥过衣袖,也没有带走这历史长河中的任何一片云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3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