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本文转自:太原晚报巡查丁家山文物时发现三处字龛西湖新发现乾隆诗刻 两百四十年前,正是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是乾隆帝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南巡。乾隆帝流连于杭州西湖美景之中,写诗、题刻,将自己的印记留在西湖...……更多
杭州人有自己的过山车?仅需3元,就能解锁隐藏快乐!
...是一条极佳的观光公交线,串起了西湖一路好风光。在“丁家山”站下车步行大约2分钟就到了被称为“西湖三堤”之一的杨公堤在这个隐于西湖边的秘境可以窥见别样的天地远离人群收获美景杨公堤以东是西湖景区而在西边,...……更多
三块钱的过山车
...,从蒋村驶出后进入杨公堤时,会播报第一次,差不多到丁家山站过了两吊桥了,会播报第二次,整个‘过山车’体验路段到赤山埠站,也就是太子湾附近结束。”负责驾驶这辆主题巴士的司机葛师傅说,自己平时已经开习惯了...……更多
...田园如画卷,一步一景入画来。笔者在芙蓉江镇保龙社区丁家山组看到,果园、菜园围绕村民家园,“三园”附近有路灯、有广场、有垃圾分类站等基础设施,农家汉子在果园忙活,年轻妇人在菜园摘菜,老人牵着孩子在广场散...……更多
为了小娇妻的生计,康有为临终前做了什么
...阀的帮助下,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康有为买下西湖丁家山一带三十多亩地,历时四年,耗银四、五万两,到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建成“一天园”(或叫“人天庐”),杭州人习惯叫“康庄”,就在西湖边上。他十分喜欢此...……更多
乾隆下江南时,为何在西湖石壁上写下“虫二”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乾隆皇帝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留下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产。其中,他在江南游西湖时,在石碑上写下的“虫二”一词,至今仍是一个未解的谜团。那么,这个“虫二”究竟是...……更多
两浙词人祠奇传
...有一个在杭州的大“遗老”却没有被邀请,他就是居住在丁家山(今西湖国宾馆内)的康有为。丁家山原名一天山,1921年,康有为在此建了一座“一天园”,又称“康庄”,带了他的小妾,过着幸福日子。康有为在变法中呼吁...……更多
乾隆上春山,最忆是龙井
...花卉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 藏今年是农历甲辰年。距1784年乾隆皇帝第六次南巡江浙,刚好过去240年。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江浙。《乾隆御制诗文全集》有载,乾隆一生写了43600多首诗,在他“六巡”杭州的70多天里,以西湖为主题...……更多
定格美好,湖北这所高校的志愿者们这样“学雷锋”
...生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先后在校园内、武汉市宜家养老院、丁家山社区开展“雷锋月”志愿拍摄活动。“请大家排好队,稍微靠拢一点,准备好了吗?微笑!”充满了期待和兴奋的呼声在现场响起,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校园内...……更多
杭州最有名的“龙”在哪里?原来之前都找错了
...龙洞,就在我们以为的黄龙洞景区?一问,果然问出一桩新发现。2021年至2023年,两个很懂杭州的人:“小魏”——浙江省博物馆吴越国历史文化研究展示中心副主任魏祝挺,“老奚”——杭州西湖摩崖题刻研究者和发现者奚珣...……更多
雍正皇帝驾崩后,李卫为什么被提拔为云南盐政使?
雍正皇帝驾崩后,乾隆皇帝对先帝的旧臣总体还是不错的,但是乾隆确实不喜欢雍正重用的官员,其实这也正常,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嘛!而李卫生前的结局还不错,乾隆继位仅三年李卫就死了,这三年李卫还是挺受乾隆重用...……更多
白居易、李贺、张岱笔下的苏小小:美丽与才华的象征
...苏小小墓也葬在了西湖边。那苏小小究竟有多美呢,会让乾隆爷念念不忘。相传苏小小墓还是乾隆爷修建的,但是苏小小比乾隆爷大了1300岁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苏小小苏小小(479年-约502年),南朝齐时期著名歌伎、钱...……更多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石头上的字,发现隐秘的角落
...动,共核定1911年以前开凿的石窟寺和摩崖造像87处,其中新发现16处。今年,《浙江石窟造像调查报告》正式出版。而就在上个月,浙江首部8K超高清纪录片《飞来峰》首播。不用人挤人,大家可以近距离“触摸”到飞来峰的石...……更多
乾隆六下江南的花费有多高,花掉整整一整支北洋海军的费用
乾隆皇帝可以说是最知名的清朝皇帝了。乾隆非常崇拜他的爷爷康熙,他觉得自己当皇帝的年限不应该比自己的爷爷更长。康熙驾崩的时候,当了61年皇帝。所以乾隆在干满60年之后,就自己“退休”了,让位给嘉庆,当起了太...……更多
雍正的宠臣,乾隆为什么一个不留?
乾隆上台后,雍正的宠臣都怎么样了?几乎就是全军覆没。乾隆皇帝有一个特点,凡是他父亲雍正喜欢过的人,他上来之后都喜欢敲打敲打。咱们就看看雍正朝期间最主要的几个大臣:怡亲王胤祥、李卫、张廷玉、鄂尔泰还有...……更多
...文化滋养下的世界观、价值观。唯一一幅流传至今,钤盖乾隆御玺的《清乾隆西湖行宫图》,实证了西湖至少200多年来保持不变的文化遗产价值。六和塔、雷峰塔、保俶塔、白塔展现五代、宋时期的建塔形制。这件清代的粉彩山...……更多
李卫为什么能活到乾隆朝且得以善终
...摄政王多尔衮本人便是当家人,但身后被顺治整理,直到乾隆才昭雪。以后,之后的光绪帝亲爹醇亲王奕譞,活的小心翼翼,去世了才被冠上个“天子本生考”。另一位天子亲爹载沣,刚摄政没几年,大清就亡了。并且在实行改...……更多
石痴奚珣强:摸遍群山解读古人朋友圈
... 此前,奚珣强已在天竺寺后山被绿苔覆盖的石壁上,重新发现了萧悦题名,这同样是阮元等人遍寻不得的题刻。白居易对西湖山水一往情深,但并未在湖山留存鸿爪。而其好友萧悦题名的发现,也是白居易在杭州生活的见证。...……更多
秦桧的后人考上了状元,乾隆问他的祖宗是谁,他如何答
秦桧的后人考上了状元,乾隆问他的祖宗是谁!这个故事出自野史,但主角秦大士在历史上真实存在,且是如假包换的乾隆年间状元,“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也出自他的手笔。秦大士,号涧泉,自幼聪明好学,...……更多
端午的仪式感,从西湖游船限定纪念船票开始,先到先得
...传端午传统文化。“上岛游”船票灵感也来源于画作。《乾隆帝西湖十景诗意图》全册共十开,每开绘西湖一景,山石轮廓以淡墨勾勒,山体以干笔稍事皴擦并微加晕染,古淡苍逸,精神具现。船票设计选用《乾隆帝西湖十景诗...……更多
雍正的四大宠臣里,为何乾隆却如此憎恨李卫
...正的铁腕治理之下才止住了颓势,国库开始充盈,才有了乾隆创建盛世的基础。在影视剧当中我们能够看到雍正的手下还是有很多的能臣的,有“编剧”邬思道、武将年羹尧、能吏田文镜和李卫。在九子夺嫡之中,雍正听了邬思...……更多
乾隆问78岁的大臣:你比朕大4岁?大臣为何立马告老还乡
...千叟宴上并没有表示出不悦,但过后不久,乾隆便对着蔡新发难了,在一次讲学的时候,他说出了决定蔡新命运的一句话:“若今之群臣,孰可当三老五更之席者,独大学士蔡新长予4岁,或可居兄事之列。” 这句话表面来看,...……更多
雍正帝与李卫:重才轻德的治国用人之道
...用人理念。在雍正时期,李卫的官途可谓是羡煞旁人。03乾隆帝的用人治国理念比起他的父亲来,乾隆帝在强调“国家用人行政,二者并重”的时候,认为“政事必得人而理,则先务尤在人才”。可见,乾隆帝也是重视官吏的才...……更多
...等林下复合种植,创建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个。在丁家山重点生态功能区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俞村镇桥埠村整合6个村民组5677亩公益林林地使用权和经营权,发展林下经济,林农每年租金收入6.8万元。俞村镇俞村社区以集体...……更多
雍正的宠臣李卫,在乾隆时不受待见
乾隆帝自我感觉超好,信心满满,自诩为“十全老人”。而实际上,至少在性格上,他多疑善变,唯我独尊,眼里根本容不得半点沙子。最典型的事,莫过于他对他父亲的宠臣李卫的态度。在古代,做大臣有多风光就有多遭殃,...……更多
李卫是如何与雍正皇帝成就一段君臣佳话的
...样的李卫也必须处在这种特殊的时局下才有发挥的空间。乾隆登基后,他并不赞赏其父的策略和行事原则,因此雍正一朝的宠臣们也都不为他所喜,注定悲剧。虽然李卫在乾隆三年就早早离世避开了清洗,但是乾隆并没有真的“...……更多
任轩:78个字里的江南运河
...来时,拱宸桥处于坍毁期间,可能连桥基也看不到。迎接乾隆帝吗?段志熙率众重建拱宸桥时,乾隆才4岁。而乾隆帝第一次南巡到杭州时的年龄为41岁。那些修桥的人,有多少人还活着?何况当年为了修桥奔波的人中,谁那么天...……更多
杜林许氏家族:一门两代三举人
...了不起!”几天前,沧县民间文史爱好者赖宝国带着他的新发现联系了本报记者。众所周知,武举是以考试的方法选拔武艺出众的人才,起源于唐代。到了清代,武举每三年举行一次,通过基层考试即获得武生资格,可以参加乡...……更多
为何说清朝八旗用一生的自由,置换可怜的一日三餐
...增,这样工作的人少,被养的人多,加上清朝物价腾飞(乾隆朝比康熙朝物价增长300%),旗人生计自然无法维持。纵然清政府曾采取扩大兵额的方式吸纳了一部分增加的丁口,但仍不能解决问题。伴随着旗人人口的增多,闲散...……更多
...在杭州有过一段丰富的生活与艺术经历,逝世后葬在杭州丁家山;他的作品传世不多,可他却创造了无比瑰丽的艺术世界,“开前海派之先河”,开创“金石画风”,在书、画、印方面影响了后世诸多大家。在浙江美术馆特设的...……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
巷遇②|遵义这条宝藏老街穿越百年
开头的话: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闻名的地标;但真正的生活,却藏在弯弯的巷弄里。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烟火
2025-09-18 16:17:00
书桌抽屉里,一直放着爷爷留下的一块旧怀表。表壳斑驳,指针早已停摆,背面刻着模糊的“1945.9.2”,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2025-09-18 16:47:00
大皖新闻讯 9月17日上午,《包拯:儒家文化的风范》新书发布会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参会,围绕该书的学术与文化价值展开研讨
2025-09-18 18:29: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郑州最早“一环”,承载3600年城市史
大河网讯 郑州市区“一环”内,3600年前曾经崛起了一座商代都城。郑州商代都城是商王朝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都城,它奠定了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基本规制
2025-09-18 19:36:00
值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反人类暴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展”,9月18日在山西博物院青铜分馆开展,展出包含遗址
2025-09-18 21:50:00
9月17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1006发掘资料,该墓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晚阶段,从随葬器物判断,墓主应是一代倗国国君
2025-09-18 22:22:00
“九一八事变后,外公童长荣担任东满特委书记,带领军民开辟了10余块抗日游击根据地,组建了4支反日游击队,还积极筹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
2025-09-18 23:23:00
“‘英雄’曾是家人口中的回忆。今天,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看到这么多史料和展品,我又重新感受了‘英雄’二字的重量:那是对国家生死与共的牵挂
2025-09-18 23:23:00
《义勇军进行曲》:从东北抗日烽火中诞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一座“国歌墙”巍然屹立它长8米
2025-09-18 23:56:00
9月18日,防空警报划过城市天际,电影《731》在全国影院同步上映。影院之内,几乎座无虚席。许多观众掩面而泣,神情凝重
2025-09-19 04: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