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年此时《满江红》大火,一时有关岳飞以及其背后的宋朝故事再次为人热议。两宋享国三百余年,既有岳飞这样铁骨铮铮的文臣武将,也有秦桧那般谄媚阿谀的佞臣小人,为了揣摩迎合上意不择手段也毫无底线。今天要说的这个...……更多
...节则得到了当时和后世人们的尊重和赞誉。你对张天纲的故事有什么看法?他的忠诚和气节是否触动了你的心弦?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或经验,让我们一起探讨和学习。 ……更多
北宋宰相赵普的成功秘诀,马屁不穿的实干型大臣
...在五代时期,一个名叫赵普的人却打破了这个规则。他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个普通吏员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宰相。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赵普在两个关键时刻的精彩表现。第一个故事发生在陈桥驿。那年显德七年,赵匡...……更多
...风传承的好官,留下了如“遗诗逃宴”等脍炙人口的廉政故事。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九月二十二日,杨万里出生在吉水县湴塘村一个贫穷的知识分子家庭,家境清寒,世代都没有出过做官的人。杨万里9岁时,吉水遭遇饥荒,...……更多
当学历贬值,古代读书人何去何从?
...主战派张浚出任宰相,杨万里随即改秩左宣教郎,任命为临安府府学教授,得以脱出选海。杨万里无疑是幸运的,可他的生活也是贫瘠的。他在39岁丁父忧居家时,以《悯旱》描述了生活的贫困:“书生所向便四壁,卖浆逢寒步...……更多
科举制在唐朝中后期为何不断侵蚀官僚体系
...相互合作。说到隋唐时期的官僚选拔制度,就不得不提起科举制。魏晋时期采取的九品中正制集中于贵族阶级,不利于扩大统治范围,到了隋朝时便面向下层阶级广泛选拔人才。科举制在唐朝趋于成熟,并逐渐为朋党政治的兴起...……更多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一部讽刺科举黑暗的传世之作
...。可能单单听《儒林外史》大家没有印象,但其中的一个故事大多数朋友一定都听过,那就是“范进中举”,讲的是一个考了20多次,跌跌撞撞终于在54岁高龄考中举人的范进,在中举前后极大的反差对比刻画出众人的趋炎附势...……更多
袁炜:明朝拍马屁大师的升迁之路
拍马屁是一门“学问”,在古代官场上必备的技能。中国历史那么多年,会怕马屁的大有人在,但是一般的马屁可没什么作用,必须要拍到老板的心里。而袁炜则是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利用拍马屁快速进入了翰林院。明朝有个...……更多
每日商报讯 1142年,绕过绿荫如盖的大樟树,孔庙大门已在前面。这里还是最高学府——太学的所在地。只见三三两两的学子聚于一处,品诗作赋,吟诵声声。经过了近900年的变迁,孔庙虽几经修缮,但依然矗立于原地,只是学...……更多
朝鲜王朝的殿试,又与明朝殿试有何不同呢
...月十五日,而十八日传胪,二十二日谢恩,赐状元袍服,故事,上皆视殿”。 殿试制度是统治者强化专制集权的必要手段殿试制度的形成既是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产物,也是官僚发展的必然结果。殿试作为抡才大典,始终处...……更多
深圳南园:老城区书写新故事
...本公共服务水平等方式,老城区正在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故事。滨河绿美长廊是南园街道第一座集园林、园艺、生态科普和休闲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市政公园。南园街道供图城区焕发新活力“以前这条路上人多车多,特别不好走...……更多
历史上这三个科举不第,仕途失意但名气却很大
中国的科举制度自隋炀帝杨广开始,唐太宗推行成为定制,此后成为历代王朝的定式,成为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渠道。也给寒门子弟一个上升的机会,打破士族门阀势力对于官僚阶层的把控。是一项巨大的进步,也推...……更多
中国古代皇帝权力越来越严重,新制度越来越严重,原因是什么
...阀的傀儡。隋唐时期,隋唐皇帝为了扩大权限,于是推行科举制度。不过,新制度的确立并非皇帝一厢情愿所能办到的。所以,虽然隋唐时期确立了科举制度,但是,想参加科举,还是需要世家的推荐才可以。这也意味着,隋唐...……更多
聊聊明朝大臣杨继盛的故事
今天小编给大家是杨继盛的故事,他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又娶了一个老婆,他也有了一个后妈。但是他这个后妈却没有把他当做自己的孩子,总是吩咐他做各种事情。杨继盛的童年是很...……更多
中国古代科举制的起源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是封建时期的一项创举,他打开了寒门学子得以进入仕途的大门。但关于科举制度的起源历史上的学者们却各有争议,有的人认为科举制源于汉代“分科举人”的考试形式,有的人将隋朝设立进士科作为科举...……更多
朱元璋最明智的举动,为大明招揽无数人才
...取士却是让许多饱读诗书的起义军首领都望尘莫及。中国科举制度的历史地位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独有的人才选拔制度,它最早发源于隋朝,那个时候的隋朝刚刚统一天下,在很多方面都需要改进和完善,而在人才选拔方面也迫...……更多
牛李党争:唐朝末期政治斗争的权力游戏
...争”。那么牛李党争到底是因何而起,又有什么影响呢?科举制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选拔人才制度,用来朝廷选拨厉害的人才和官员。但谁能想到这样一个选拔人才的考试,竟然引发了长达四十多年的“牛李党争”。唐宪宗元和...……更多
李斯为什么坚持郡县制?分封制能挽救大秦吗?
...实得力的子弟诸侯为屏障,仿若西汉七国之乱时梁王刘武故事,义军大概不能很快攻入关中。面对纷纷而起的叛乱,有同姓的子弟诸侯在,秦朝承担的压力相对要少一些,“救土崩之难,莫如建诸侯;削尾大之势,莫如用守宰”...……更多
朱元璋把科举变成八股,他为何选择这种方式取材?
...不仅请托还有替考现象发生。在科举考场上有这样的一则故事。 科考官竟然亲自充当枪手,全然不顾考试纪律。除请托和卖考题、雇佣枪手等科场舞弊行为外,在明代,科举考试中的冒籍之风也十分炽烈。科举考试冒籍之事的...……更多
宋朝冗官问题及其影响
...恩荫人数的前提下,仍有皇后亲属十八人被授官。第二,科举之弊。宋朝科举制度与前代相比,取士数量大为增加。《宋史·选举制志》载:“时取才唯进士、诸科为最广”,此外还有贡举、武举、词科、童子举和宗室应举等科...……更多
唐代后期,随着时局的变动,困扰唐皇的三大问题都是什么
...上,牛李两党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牛党认为应当极力推行科举制度,以此来从庶族地主中选拔出大量的政治精英,以此来扭转自安史之乱以来的政治颓势;而李党则坚持按门第招募人才,这是因为李党的大部分成员皆为门第取士...……更多
...“洗冤录”番外篇,讲述中国法医鼻祖宋慈本人的“悬疑故事”。说起中国古代神探,许多人会想到两位——唐朝的狄仁杰和南宋的宋慈。围绕着他们俩的小说、电影、电视剧非常多。相比而言,狄仁杰故事更重推理,接近福尔...……更多
宋朝为何分为南宋和北宋,而不是东宋和西宋
...一切的背后,是刘邦与刘秀两位英雄的不屈不挠,他们的故事在火光与烽烟中被传颂,成为后世赞颂的英雄史诗。而汉朝的故事,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追寻那份属于自己的光荣与梦想。在东汉朝的...……更多
从隋唐到明清,科举状元的历史变迁与影响
科举制度自创建以来,各个朝代状元及第的前景如何?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考试制度,始于隋朝,完备于唐朝,终于清末。从建立至清朝灭亡,历经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六朝,而其中又以唐朝为最...……更多
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是为什么?
...在科考中的题目,很多都是宋朝正史中的关于朝廷内部的故事,但是当时这些书都是寒门子弟读不到的,朝廷不让对外开放,因此为了保护寒门子弟的利益,章良能提出意见说:“要提前把这些故事写清楚,以免考生不知道典故...……更多
浅谈唐代藩镇的历史地位
...的空间,增强了阶级之间的流通性。隋唐时期虽然创造了科举制度,但是科举制度并没有很大程度上实现其作用。当时的科举制度由于是刚刚创建,很多地方都是不完善的,所以唐王朝并没有大面积地推广,传统的一些恩荫和一...……更多
武则天完善科举制度,竞争压力堪比高考,为何唐朝学生不上补习班
...的的字“瞾”,也是在说自己是半边天吧。有关武则天的故事不少,说她手段残忍的,毒杀了已经立为太子的亲生儿子。为把正统的皇后娘娘赶下台,亲手掐死了亲生的公主;另外还有她先后启用了两任“酷吏”来俊臣和周兴,...……更多
五姓七望的衰落,标志着古代门阀朝廷走向的结局
...不复往日。最后则是以封建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其以科举制为依托,去士不再再看重门第,而重才学,士子凭借才学在科举取士中脱颖而出,进而进入官僚体系。一、何为五姓七望何为五姓七望,其实就是七个家族,只是其...……更多
不愧为唯一女皇帝,她的这项制度中国沿用了千年
...则天也是千夫所指!▲武则天晚年剧照小结武则天的传奇故事已经消逝了千年,不过她所留下的“精神遗产”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物质遗产就是“糊名制”的科举考试,就好比如我们现在的高考,公平公正! ……更多
清朝皇帝把大臣训得服服贴贴的,为何明朝却不行呢
...根本的原因:官僚的来源不同(1).明朝明朝时期,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僚身份的文人占据绝大部分。 特别是那些根正苗红的士大夫一族们,他们的心气是非常高的。而朝廷机器的运转又十分依赖官僚体制的运行,所以皇帝就...……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本文转自:闽东日报本报讯(记者 陈莉莉) 6月24日,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兰斯琦以“以铁的纪律护航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更好践行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为题
2024-06-25 09:06:00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开罗6月24日电(记者姚兵)埃及旅游和文物部24日发表声明说,一支埃及和意大利联合考古队在埃及南部阿斯旺省的一处墓地发现33座可追溯至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家族墓葬
2024-06-25 10:47:00
走进鲁迅的艺术世界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刘裕国1926年5月北新书局出版的鲁迅著《呐喊》,由鲁迅设计封面并题写书名。1929年5月15日鲁迅致许广平信
2024-06-25 09:10:00
本文转自:春城晚报游建水文庙张依乐建水文庙位于建水古城中心,是一座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的古建筑群。它始建于元代,历经明清两代的扩建和修缮
2024-06-25 09:35:00
本文转自:四川政协报文学让我们站在差距的源头同悲共喜——读《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邢 洁很多人认识余华,是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等小说开始的
2024-06-25 09:54:00
本文转自:四川政协报董说的叛逆精神——读《西游补》■庞惊涛明人董说的《西游补》是一部被低估了的小说——大约自《西游记》诞生后
2024-06-25 09:54:00
本文转自:中华读书报沙特阿拉伯现当代小说管窥(详见5、6版)沙特阿拉伯文学是阿拉伯半岛文学传统的自然延续,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
2024-06-25 10:15:00
本文转自:中华读书报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 韩敬群在全社会培养尊重呵护原创的社会风气,作家创作的独创性是著作权保护的最重要的内容
2024-06-25 10:17:00
本文转自:中华读书报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 辛广伟概括《创作之伞》的特点:案例全面、可读性高、警示性强。书中通过真实案例展现普法教育
2024-06-25 10:17:00
本文转自:吉林日报吉林机器制造局旧址:“老厂新生” 焕发活力本报记者 裴雨虹吉林市,一个名字里藏着故事的地方。1673年
2024-06-25 02:36:00
中国民间的皮影造型艺术
本文转自:甘肃日报【重推】中国民间的皮影造型艺术环县道情皮影 环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中国皮影之乡”环县风光 资料图王杰文魏力群是中国皮影艺术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
2024-06-25 06:36:00
福州永德会馆:见证“无永不开市”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王春泉 张丽婷永德会馆正面图会馆是中国旧时同乡或同业的人在各城市设立的联络机构,主要以馆址的房舍供同乡
2024-06-25 07:16:00
鳌峰书院:清代城郊型书院园林建置的起点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杨陈宸 杨静鳌峰书院现存的假山与亭在福建诸多书院中,最负盛名的当数“四大书院”之首的鳌峰书院,鳌峰书院是由理学大家张伯行创建的集教
2024-06-25 07:16:00
《近世社会的形成》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近世社会的形成》王章伟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宋代是中国近世社会形成的关键时期,本书从“士族”与“民间信仰”两大范畴分析其中的巨大变化
2024-06-25 07:22:00
明成祖朱棣有哪些轶事典故
朱棣,即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在位共二十二年,年号“永乐”。朱棣早年封燕王,后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
2024-06-24 2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