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秦翰:北宋的战斗英雄与难言之隐
...场搏杀,使得这位名将浑身伤痕累累,史料记载其“前后战斗,身被四十九创”,忠诚勇武程度由此可见一斑。然而他身上其实共有50个疤痕,除去战场上所受49处伤口之外,另一个则是给他带来巨大伤痛又不愿别人知晓的难言...……更多
秦翰:一个被忽视的抗辽英雄
...,以方略自任”,是全宋少有的文武双全将领,其“前后战斗,身被四十九创”,忠诚勇武程度由此可见一斑。事实上,秦翰一生共负伤五十次,后面这四十九次战伤都是他值得称道的荣耀,只有第一次负伤令他羞于启齿——原...……更多
赵光义对上李继迁为何束手无策
...打又对他太好了,偏控制欲强,实际上如果他不远程干预战斗的话可能胜算更大点。赵光义在内政方面登峰造极,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十项全能的。 ……更多
李继迁与党项人的复兴:从失地到重新崛起的历程
...作为定难军节度使负责夏州地区的防务。李继迁在后面的战斗中虽然也曾经攻下了夏州,但是并不能稳定占据这些地方,最终在几次大败之后只得再次逃回地斤泽。 但是与此同时李继捧也开始与辽国进行接触并且同意归附,李...……更多
宋朝与西夏的恩怨纠葛:党项独立与五路伐夏
...于怀,宋朝做梦都想消灭党项,收回西北地区。所以从宋太宗开始,大部分宋朝皇帝都会发兵攻打西夏,希望收回西北地区,实现开疆辟土的梦想。第二,西夏是宋朝周边最不安分的政权,比辽国还不安分,独立后经常在宋夏边...……更多
李继迁的抗宋之路:从依附契丹到攻占灵州
...于夏州李氏地方政权从唐末开始一直追随中原王朝与契丹战斗,契丹当政的萧太后和辽圣宗对是否接纳夏州李氏的归顺意见不一,最后朝臣韩德威说道:“我们应该接纳夏州李氏的归顺,这样我们南进中原的时候,就可以在中原...……更多
...情况下,李继捧被迫放弃割据,选择向北宋朝廷归降。宋太宗还下旨,将李继捧五服之内的宗族全部送到开封。对于此事,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非常不满,于是他召集亲信商议此事,其中就包括一位名叫张浦的汉人。当时,李继...……更多
宋太宗赵光义的夏州政策:错误决策导致西夏立国
党项夏国成为宋国西陲边患,宋太宗赵光义要负大半责任,赵光义对待夏州的措施步骤一共经历了四步的转变:轻视威压、以夷制夷、妥协招抚、弃之不顾。一步错步步错,因为赵某的轻率终致夏州一点点坐大,最后割据西部...……更多
宋真宗:华夏治国高手,北宋辉煌背后的推手
...武器的辽国军队,在耶律隆庆,萧达凛等将领的率领下,战斗力比处于部落时代只用10万兵逼迫唐太宗耗尽国库的突厥人强大了好几倍。而且汉朝和唐朝不但给钱,还给地,还和亲。宋朝好歹既没给地,也没和亲,岁币虽然给了...……更多
五代十国时期定难军的发展与壮大
...了一百年。此时于唐末存在过的其他节度使都被宋太祖宋太宗利用各种机会一一撤销,可以算是诸多节度使当中唯一一根独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定难节度使的历史。1.定难节度使成立定难一开始并不叫这个名字,只是...……更多
宋夏战争史诗:从定难五州到永乐城惨败的悲壮历程
...组织趋势,只能生长于家族、部族这种小单元。但是,宋太宗赵光义,是个奇葩。这家伙非要郡县定难,即用大宋的朝廷命官治理定难五州。于是,面对北宋这个巨兽,党项人想不团结都不行了。李继迁硬是被赵光义给打成了党...……更多
西夏王朝:少数民族掌权王朝的辉煌与衰落
...的谜团。西夏历史上出现了十位君王。最初,李元昊凭借战斗力和智谋成为一时的强者。然而到了13世纪初,面对蒙古的猛攻,王朝找不到能拯救它的人物。最后一位皇帝夏末帝时,西夏王朝连同其历史和文化一同消失。蒙古军...……更多
宋朝为何被西夏屡次击败
...到国防建设中来的却不多。为了节省军费开支,宋朝竟将战斗力极强的骑兵大批裁损;为图造价便宜;在宋夏交战时;甚至用厚纸甲去代替铁甲。西夏统一河西后,除了一部分沙漠外,它控制了甘凉、兴灵、横山三大农牧业区,...……更多
唐灭薛延陀之战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
...,高句丽寻求薛延陀的援助,但夷男希望避免与唐朝直接战斗。645年,夷男死后,他的儿子多弥可汗拔灼开始和唐朝大军作战。646年,唐军反击并打败拔灼后,薛延陀的附庸回纥出兵,将他杀死。拔灼的堂兄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更多
北宋的三次败仗:从高梁河之败到好水川之耻
...是妥妥的第一。在北宋的统一战争和对西夏等国的小规模战斗中,北宋都是赢多输少。但为何人们还总是称宋朝为弱宋呢?一来是受澶渊之盟的影响,那别提有多耻辱,但凡宋钦宗别跳大神,能有崖山亡国时期的壮举,徽钦二帝...……更多
党项羌的起源与迁徙: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的千里旅程
...到黄巢军队偷袭,死亡无数,拓跋思恭只好率领残众奔逃夏州。在夏州,经过一个月的招兵买马与休整后,拓跋思恭击败了黄巢。危机过后,党项人又一次赢得唐帝国的信任,获取了在黄土高原上立足壮大的资本,他们的生存空...……更多
...生也是一声苦笑:祖父李继迁去世了。这位党项人的一代英雄,以向北宋称臣为代价,在西北站稳了脚跟。元昊之父李德明,继承了“夹心饼”政策。在外交文书中,称大宋为南国、契丹(辽)为北国。两不得罪之余,悄然在边...……更多
郭守文:北宋名将的辉煌征战与传奇人生
...情,因功改任西京作坊使,兼任翰林司事。 郭守文在宋太宗赵光义时期郭守文在赵光义时期,在征讨北汉时,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大败北汉,又一次立功。此战过后,当时的秦州看宋朝势大,于是归附宋朝,因为秦州当地少...……更多
古代帝皇武功排行榜:唐太宗、朱元璋、赵匡胤谁更胜一筹?
...,人们创造出能毁灭城市的核武器,还有能在空中飞翔的战斗机。但古代战争中,士兵们用的武器只是最原始的冷兵器。例如关二哥使用的青龙偃月刀,重达八十二斤,普通人就算能举起来,也没有多余的力气能挥动武器,更何...……更多
西夏王朝:历史的波折与民族的辉煌
...特点就是作战不能持久,在一系列的战役中如此,在一场战斗中亦是如此。骑兵绝对只冲锋一次,冲进去了便成功,冲不进去便作鸟兽散。运动战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但如果遇上阵地战,麻利开溜是他们最常见,也是最佳的应对...……更多
哪个轻狂的北宋书生,死后百年才由元朝正名
...胁赵氏皇权,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制约武将权力。自宋太宗、真宗两朝开始,宋廷更是以文臣带兵为尊,前线作战时,武将一律都得接受皇帝所遣文臣的监督节制。这就导致了一大批只会纸上谈兵、毫无实战经验的文人统兵作...……更多
历史上的好太监秦翰与怀恩的故事
...成为入内内侍省高品宦官。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攻灭北汉后乘胜击辽,出兵燕京(今北京),秦翰当时被宋太宗诏令为彰信军节度使崔彦进部的兵马都监,随同出征。宋军由于疲惫大意,在燕京城下高粱河被辽军击...……更多
神秘的西夏帝国,成为历史上唯一没有国史的朝代
...四川松潘高原,唐朝时迁居陕北。因平乱有功被唐帝封为夏州节度使,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朝与宋朝。唐僖宗时,党项部首领拓跋思恭被朝廷封为夏州节度使,因平黄巢起义有功,一度收复长安,再次被赐姓李,封夏国公。...……更多
西夏皇权斗争:一个短命王朝的兴衰史
...奴并打败他们的部落。为什么西夏养大之后,就不再能够战斗了? 西夏开国皇帝就是李元昊。事实上,他的原名是拓跋。其祖先拓跋思恭是晚唐党项平夏氏首领,投降唐朝。拓跋思恭帮助唐朝平定了黄巢之乱,唐朝皇帝赐封他...……更多
北宋边关骁将田敏:夜袭辽营,威震北疆
...,字子俊,他原本是易州的牙吏。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发动北伐,派出三路大军北上,准备收复燕云十六州。东路军主将曹彬率领十万大军抵达涿州,可是却被辽军切断了后路。宦官王继恩招募能够前往涿州送旨意的人,...……更多
西夏亡国后,党项人的命运如何?
西夏,其实可以算是一个偶然性的政权,因为北宋皇帝的胆小怕事,让李继迁不断发展自己的武装,当北宋回过头来时发现已经无法控制党项人了,而西夏已经雄霸一方。曾经盛极一时后又被蒙古铁骑蹂躏的党项人去哪了?1226...……更多
宋太宗与张齐贤:用人不疑的明君与才华横溢的将领
...退,心存忌惮,所以只要利用好这一点,团结一致,勇敢战斗,胜利一定属于宋军!人心稳定了,接下来张齐贤就开始施展自己的军事手腕了。半夜,他派出200多人,每个人都背着一小捆干草,手拿一面旗帜,乘夜色掩护偷偷跑...……更多
无耻的皇帝宋太祖赵光义,最后子孙遭了报应
...立。杯酒释兵权这个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有人认为宋朝战斗力低下就是源于此,地方将领无兵权,导致无法抵御外敌,但并不是如此。宋太祖总结了自唐末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自立为王,天下内乱不止的原由,认为就...……更多
秦琼在唐朝历史中的地位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差未几,可这些人中只有秦叔宝得到过“上柱国”(特级战斗好汉)!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叔宝去世后太宗特命人在他墓前立石人石马以表彰其生前战功,陪葬昭陵。当时对墓前塑像是有严格规定的,普通人都是禁止的,就是一起...……更多
辽国骑兵:北宋时期的噩梦
北宋自立国以来就在对周边政权的战斗中就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状态,周边几个政权几乎输了个遍,当然了,这些政权中最让的北宋忌惮的还要数辽国。契丹人组成的辽国是典型的马上国家,在多次的作战中辽国骑兵更是成为北...……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问题在于:《越公其事》是不是可信?古史突出范蠡文种,弱化勾践,越公其事突出勾践,弱化范蠡文种,两者都有不可信之处,但相比之下
2024-06-26 15:08:00
作为皇帝的朱棣还做了两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第一件事是好事。朱棣营建、迁都北平,树立了北京在之后的政治文化地位。当今天的游客在故宫
2024-06-26 15:08:00
通过上文可知,古史严重扭曲了勾践的形象,《越公其事》中的勾践形象可能更为真实一些。那么,这里带来一个问题:灭吴之后,一个雄心勃勃
2024-06-26 15:08:00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家族的男人往往在天性上和思维方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看来这话不假,朱元璋的残忍在他的子孙身上如同密码一样流传着
2024-06-26 15:09:00
朱棣:1403年-1424年在位,明朝第三代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燕王,性格多疑好杀。攻败明惠帝之后夺位
2024-06-26 15:09:00
毕竟当时司马昭控制着洛阳城中的禁军,即便曹髦再不怕死,也没有人敢伤害曹髦,但曹髦终究不能以一敌百,他手下的数百名杂兵也不可能将洛阳城里的禁军完全诛杀
2024-06-26 15:10:00
当时曹髦左右的人怒斥司马伷一行人,以至于司马伷的士兵都被吓得逃走了。此时中护军贾充赶了过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
2024-06-26 15:10:00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靖难之役”而获登大位的明成祖朱棣,按照汉儒文化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来说,其获皇权之道,似总有被后世正统史学家们有所指摘与诟病之嫌
2024-06-26 15:10:00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末群雄争锋的年代。公元1360年朱棣出生,11岁被封为燕王
2024-06-26 15:10:00
南京乃虎踞龙盘之地,既是六朝古都,又是朱元璋的老根据地,朱棣却为什么要迁都呢?明成祖迁都北京,是雄才大略。朱棣的胸襟,一般人
2024-06-26 15:11:00
吴国,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至在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大约公元前512年,孙武携带《孙子兵法》来到了吴国
2024-06-26 15:11:00
朱元璋65岁的时候,太子朱标病死,其子朱允炆以长孙的地位,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多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继承人落在了侄儿手里
2024-06-26 15:11:00
唐朝之时,一位叫孙壬林的官员,《唐故魏州昌乐县令孙君墓志铭》:周幽王遭犬戎之难,武公将兵,佐周平戎,其有功平王命命卫为公□□□□□□为卫上卿□邑于□其孙武仲
2024-06-26 15:12:00
可以阅读大量兵书,由此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与分析现实军事案例的基础上写下《孙子兵法》。在孙武眼里,深受周礼束缚的战争思维
2024-06-26 15:12:00
孙武祖父孙林父,是卫国的卿,但由于为人专横且逞强,与卫国国君关系非常紧张。但孙林父有一个大靠山晋国,因此经常能够利用他与晋国的关系来制约国君
2024-06-26 1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