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在唐朝如果没有显赫的家世,想入朝为官有多难
...科目,他的每一科每一道题的主观性都特别强。这是若是主考官和你的三观接近,你自己也颇有文采,自然容易考上。若是你的思想和主考官差别太大,那么即使你能写出锦绣文章,落选的几率任然很大。韩愈这一年,就遇到适...……更多
李白为何没有参加科举考试
...显贵和文坛名流,为自己能够在同届考生中营造声誉或向主考官推荐扩大机会,进而提高及第的概率。因为唐朝科举考试时并不糊名,主考官往往会参考考生平日的作品和才誉来定夺。白居易就是靠着那首“野火烧不尽,春风吹...……更多
科举制度:古代寒门子弟的奋斗与机遇
...上,还就是因为令狐綯的竭力相助,若不是令狐綯替他在主考官那儿说了好话,他还不知道要再等多少年。黄巢“考不上就另谋出路!”不过,对于黄巢来说,这另外谋的路未免也太偏了些。身为唐朝末年大名鼎鼎的农民起义领...……更多
韩愈与李绅本是伯乐识千里马的佳话,却被连累卷入朋党之争
...科举还不是非常完善和普及,想要在科举当中脱颖而出,主考官的喜好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另外,是否有高官举荐,主考官的喜好,是否给主考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都是能否考中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背...……更多
假装穿越大唐 走进科举考场
...最擅长的,赋是汉代流行的文体。这三篇,都是命题作文,由主考官设定一个主题,考生们需要根据主题进行创作,诗需要押什么韵,都有明确限定。到这儿,赋还没上场为难人呢。赋是比诗更难写的文体,给你一个天花板级的参考,屈原的...……更多
“寒门贵子”考了四次才登科,作一首诗将狂喜展现得淋漓尽致
...代科举考试最重写诗,但是大概是孟郊写的诗歌,不太对主考官的胃口,因此他拿不到高分。如今的高考也是一样,高考作文拟定一个题目,给你划定了一个范围。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角度去写它,至于好不好,全看阅卷老师的...……更多
画眉如何识深浅:科举“公平竞争”背后的博弈
...试前,向著名文人张籍询问自己呈献的诗作是否得到他和主考官的赏识,是否有机会被录取的探问诗。诗中,朱庆馀将自己比作初入洞房的新娘,将张籍喻为审视新娘的新郎,以羞涩的神态和忐忑的心情探询自己仕途的第一步是...……更多
...现在的说法就是“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其优点是确有主考官录取了许多社会上公认的高水平才士。如唐贞元八年(792年)的“龙虎榜”,就出了韩愈、欧阳詹等名士和多位后来成为宰相的著名人物;其局限是主管进士科举的...……更多
“打秋风”的说法从何而来
...意。 次年是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戊午科进士科考试,主考官还是高锴。考前为了防止出现有人请托,高锴还特地嘱咐下人不得随意接收信笺。而裴思谦怀揣仇士良的亲笔信,穿上一身紫袍,前来求见。紫袍乃三品以上官员服...……更多
​长庆元年的科考舞弊案,是“牛李党争”的导火索
...赋、试策为主。所谓“帖经”,类似于今天的古文听写,主考官从诸子经书中选取一行,然后把其中的三个字盖住,让考生读出被贴的字是哪几个。诗赋环节,则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作出一诗一赋,考察士子们的写作水平和文...……更多
韩愈为何“伤仲永”
...类似观点。唐德宗贞元八年,朝廷开科选士,陆宰相贽任主考官,录取进士共二十三人,可以说人才荟萃,俊采星驰,有“龙虎榜”之称,其中李绛、崔群和王涯后来当了宰相,韩愈名列第十三名,张童子亦也及第。因为他们都...……更多
欧阳修为何能成为北宋文坛的领袖?
...了十四名的成绩,被列为二甲进士及第。据后来其中一位主考官回忆说,之所以欧阳修没能再度夺魁,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欧阳修在这三次考试中锋芒毕露。而主考官们为了打磨一下欧阳修的心性,才想着挫其锐气,令欧...……更多
唐朝白衣宰相遭千年骂名 牛李党争遗毒难除,令狐父子替皇帝背锅
...利益交换。”崔瑄说得很含糊,其实目标直指本次考试的主考官裴坦。原来,裴坦的发迹正得益于令狐綯的提拔。不过,唐懿宗依然没有对崔瑄置之不理,理由很简单,你不能因为令狐綯有恩于裴坦,就认定裴坦一定假公济私。...……更多
...举史上最华彩的一页。之所以如此,全因为欧阳修担任了主考官。是年正月六日,欧阳修受命知礼部贡举事,仁宗皇帝特别赐予他“文儒”的尊号。同知贡举的还有翰林学士王珪、龙图阁直学士梅挚、知制诰韩绛、集贤殿修撰范...……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各级功名详解
...型考试,一般于八月进行,故称为“秋闱”。“秋闱”的主考官,不再有各省自主委派学官担任,而是由皇帝亲自选派钦差大臣监考。届时,一省“秀才”就会齐聚省城,参加“秋闱”,通过考试者即为“举人”。注意,获得了...……更多
他培养出苏轼和苏辙,一家三口都成为千古文豪
...十几岁,就如此博学。以至于在第一次科举考试的时候,主考官欧阳修把他的试卷当成了自己的得意弟子曾巩的了。第五方面,读万卷书的同时行万里路在在家宅着读书之余,苏洵也经常带领兄弟二人,游历山河。北宋嘉祐初年...……更多
为何韩愈“六次落榜”仍然不放弃
...,就是因为只有通过科举才能完成他们建功立业的梦想。韩愈也有着自己的梦想与抱负。韩愈字退之,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但就是这样以一位文采斐然的大家,科举之路却显得异常困顿。韩愈幼年便遭遇不幸,父母早早离...……更多
是谁推动宋朝科举制度前进一大步,造福无数考生
...参加科举考试,由于陈彭年喜欢作诗讽刺别人,名声传到主考官宋白耳中,宋白认为他“佻薄”,故意将其黜落。宋太宗时期的科举考试,还没有采用糊名和誊录等防作弊措施,考生的姓名、籍贯等信息全部标注在卷首,主考官...……更多
韩愈的坎坷功名路:一路坎坷考上功名,致仕同样充满磨难
踌躇满志与唐代大多数诗人一样,韩愈的心中也怀着一颗入朝为官的梦想。二十岁那年,韩愈入京参加进士科考试,却遭遇了接二连三的失败。韩愈三次科举不中,这是否说明他的才学不够出众呢?事实上,并非如此。首先,...……更多
宋太宗这两项科举改革措施,为后世开了一个好头
...使殿试制度化,但还是没有杜绝请托之风,原因之一便是主考官能够明白地知道试卷的主人。为了消除这一弊端,必然要将糊名考试制度化。宋代科举糊名最早是从殿试开始的。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参加省试的举子达一万...……更多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科举居然两次落榜
...试放榜之后,欧阳修位列第十四名,二甲进士及第。后来主考官晏殊对人说,不给欧阳修状元的原因是因为他太优秀了,希望杀一杀他的锐气,让他不要太骄傲。看,太优秀了麻烦也不少啊!在科举制度相当完善的宋代,考试不...……更多
欧阳修:古文运动的领袖与千里马的伯乐
...了进士,得到了欧阳修的举荐。1057年的会试,欧阳修是主考官,一次录取了曾巩、苏轼、苏辙三人,欧阳修自然是三人的恩师了。王安石同样是他的学生。对于自己的弟子,欧阳修非常了解,自然是会不遗余力的举荐了,被称...……更多
谁做状元二十几天就被车裂
...二年朝廷举行会试,朱元璋以翰林学士刘三吾、王府纪为主考官,经过重重选拔录取了宋琮等52人为进士。陈安在所有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中拿到第一名,定是有着不凡的实力,可偏偏,这次科举考试中举的被录取的五十一位进士...……更多
...是为了测试考生对于经典、史事、时务的见解。考试时,主考官会在试场前面挂出一块帘幕,“出示题目于厅额,题中有疑难处,听士人就帘外上请,主文于帘中详答之讫,则各就位作文”。一般考三场或四场。具体来说,试经...……更多
王维考前勾搭公主是真的吗
...他们的青睐,这位考生就会迅速获得名声,自然就会受到主考官的特别关注,取得功名的道路就平顺了很多。唐朝很多著名的大诗人都是通过这条路走上仕途的,比如陈子昂,他曾经两次科举落第,最后在京城通过“伯玉毁琴”...……更多
明朝科举设立南北榜,朱元璋为何要刻意打压南方的进士数量?
...时却出现了一种不公平的现象,那就是国家刻意打压南方进士数量,这是为何呢?明朝统一天下后,中央、各州、府、县需要大量的官员来管理,在这样背景下,大明第一场恩科于洪武四年(1371年)举行。此后又于洪武五年(13...……更多
乾隆皇帝殿试出对联刁难相貌丑陋的进士,进士答出下联后被封探花
...做了官,因为文学底子非常优秀,所以做起了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但凡和考试有关的,都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会有歪心思的人,想方设法作弊。其它考试就算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但是,事关考生命运和国家兴旺...……更多
说说古代科举考试的步骤过程
...,所以这次考试也被称为是秋闱,每年,朝廷都会派一批主考官负责地方的乡试考试,而考中举人的士子,也算成为了朝廷的贡员,在社会上也有一定的地位。乡试的第一名,被称之为解元,这也算是所谓连肿三员之中的第一元...……更多
韩愈:从科举失意到文豪巨匠,揭秘他官场沉浮的传奇人生
...文学上有造诣之外,韩愈在官场之上也几经沉浮。韩愈的家世背景非常显赫,先祖是韩王信的儿子,其祖上全部都在朝中为官。但到了韩愈这里,稍微有点曲折。古人想要从政,那就必须通过科举考试,然后获得入朝为官的机会...……更多
古代科举第一榜,一场考试诞生了8位文坛大家,9位宰相
...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届科举梦之队: 主考官:欧阳修不用多介绍,文坛领袖,宋代文学家之首。副考官:梅尧臣,被称为宋诗“开山祖师”。这一次的贡考,获得进士中竟有数十位名动千古、对后世影响极深...……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本文转自:华西都市报2024年,名人大讲堂全新启程,正式推出“蜀道文化季”,邀请专家学者聚焦蜀道价值、蜀道考古、蜀道保护
2024-06-17 09:05:00
封神演义中,姜子牙执掌封神榜,负责对战死的将士及枉死的魂魄封神,一共分封365路正神。这些正神包罗万象,囊括了方方面面的神仙
2024-06-17 09:34:00
天启乳母客氏为何成了东林君子们口诛笔伐的对象
关注明末奸臣阉党历史的朋友,聚焦点多在魏忠贤等前台人物上,很少注意魏忠贤本身的崛起。魏忠贤实际是靠一个女人崛起的,这个女人就是天启帝的奶妈客氏
2024-06-17 09:37:00
周易为何叫周易,为何强调“君子自强”
所谓“周易”,按照传统解释,其中“周”为周朝,或为周全,意为无所不包、无所不备;“易”为变化,有日月变化为易之说。因此
2024-06-17 09:38:00
为何说老三胤祉才是八王议政成败关键
在《雍正王朝》中,最精彩的一幕莫过于八王议政逼宫了,这也是雍正帝正面硬刚老八胤禩的最终决战。老八胤禩之所以在这场斗争中失败
2024-06-17 09:39:00
东汉末年,三足鼎立。司马炎小时候有个至交好友,名叫羊琇。在司马昭当权的时候,羊琇多次帮助司马炎,为司马炎谋取储位立过大功
2024-06-17 06:24:00
到了朱瞻基,大明朝已经风风雨雨的到了第三代。他亲爷爷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打进了南京的金銮殿,坐上了龙椅。朱棣一生戎马
2024-06-17 06:25:00
胡善祥能成为皇家钦点的太孙妃,一方面是占卜结果,另一方面足见她的品貌举止都是很出众的。而胡氏入宫后,从太孙妃做到太子妃
2024-06-17 06:25:00
朱棣崩逝后,仁宗当了10个月的皇帝也随着自己的爹去了。朱瞻基登基为帝,然后就得册封皇后。现成的胡氏是太子妃,理所当然的皇后
2024-06-17 06:25:00
后宫绯闻起,失宠复得宠凭资历、年龄、家世,阿巴亥可以说都不占优势,因此她后来居上成为大妃,自然有的是人不服气。于是后宫前朝开始有了大妃与二皇子代善之间的暧昧传闻
2024-06-17 06:29:00
即使后宫佳丽如云,他们只会宠爱怜惜这一个人。比如说皇太极与海兰珠,顺治帝与董鄂妃,而他们这些专情可能都是遗传于自己的祖辈
2024-06-17 06:28:00
公元234年,诸葛亮从汉中出发,发动了第五次北伐,当时魏国将领魏延被任命为前锋。不过此次北伐并取得很大的进展,虽然诸葛亮实行屯田
2024-06-17 06:26:00
不仅事迹广为流传,之后的历代王朝都还表彰他的贡献,将其塑造为武圣人。直到现在,很多地方还有祭拜关二爷的传统,更有一些帮派团体入会集会都要祭拜
2024-06-17 06:26:00
更重要的是,于谦的少时偶像,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他非常佩服文丞相的人品与气节,一直以此作为自己人生的指引和模板。他一方面用功学习
2024-06-17 06:30:00
因为类似的原因,在打下成都后,王建想约束自己的小弟时,有人竟然口放狂言:你当初说过,打下成都后,节度使大家轮着坐,现在我们在你面前只是稍微缺乏点礼数
2024-06-17 0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