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周易为何叫周易,为何强调“君子自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7 09:3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所谓“周易”,按照传统解释,其中“周”为周朝,或为周全,意为无所不包、无所不备;“易”为变化,有日月变化为易之说。因此,周易就是周代一本研究万事万物变化的卜筮之书。

千百年来,中国无数顶尖学者研究周易,对这一解释没有提出异议,因此“周易”名称由来解释大致应该没有错误。

但大致没有错误,不代表没有错误,因为甲骨文出土之后,其中的“易”字字形改写传统认知,由此“周易”本义就值得重新理解。

周易为何叫周易,为何强调“君子自强”

甲骨文改写认知

对于“易”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易,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一曰从勿。”然而,甲骨文中的易字却并非如此。

甲骨文中易字,见下图1、2、3,图1是双手拿着器皿、把里面的水注入另一个器皿里的象形,右下是双手形象,其中右手后演变为“又”,图2、3字形则是省去了双手。

由于金文中“易”常作赏赐的“赐”,且易与赐在音、形上存在相通之处,因此如今普遍认为“易”的意思是“给予”。当然,还有认为是“盥”的初字,或“益”的异体字,表示水满溢出。

周易为何叫周易,为何强调“君子自强”

但不管哪一种解释,把水(或酒等液体)注入另一个器皿的行为,必然出现的结果是两个器皿里的液体出现变化,或变多、或变少,由此引申为“变易、改易”,以及“交易”等。

因此,易字肯定不是“日月为易、阴阳变化为易”,许慎见到的应是大幅度讹变之后的小篆易字,故而作出了错误判断。

“日月为易”与“用手将一个器皿中的液体注入另一个器皿为易”,两者之易都可以解释为“变化”,但两者却存在显而易见的区别,因为前者是天道变化为易,强调自然的力量,后者是人为主导的易变,强调人的力量。

周易为何叫周易,为何强调“君子自强”

难怪周易强调自强

周易六十四卦中,最前面的两卦分别为乾卦与坤卦,代表天与地,相当于周易的总纲,属于定基调的两卦。

战国时期的《易传》(周易包括《易经》与《易传》)对乾卦与坤卦,有两句千古流传的解释,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中,后一句中的“厚德”从何而来?本质上还是“行”或“做”出来的,因此与“君子以自强不息”,还是强调人的力量。

如果用“日月变化为易”解释,天道变化为易,遵循天道即可,何须自强不息、何须厚德载物?但如果“易变为人主导”,那么无疑就更契合这两句话的意思了,即君子自强以改变某些事情,这与中华文明强调自强、自力更生的特质是一致的。

周易为何叫周易,为何强调“君子自强”

难怪姬昌敢于造反

过去百年,周易研究成果之一,是在周易中发现姬昌谋划翦商。

易经中坤卦六三原文是“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其中的“含章可贞”,过去被解释为“含蓄地处事,保持住美好的德行”,但以甲骨文来看,这种解释显然是错误的,因为甲骨文中的“贞”是“卜算”之意,我们看到的卜辞里往往都会带一个“贞”。

近代周易大家高亨等学者综合文献、甲骨文等资料,判断认为“含章”应是“翦商”之意。显然,这么解释能呼应“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即能不能翦商可以卜算出来,如果不伐商,继续顺从商王的话,没有成就,但会一个较好的结局。

周易为何叫周易,为何强调“君子自强”

与后世造反首先考虑敌我实力不同,姬昌身处“重鬼神”的时代,首先要考虑的是鬼神或天道反应,鬼神是不是一直保佑商朝、不允许他人造反?一般人很容易被商朝信仰体系束缚住,对造反想都不敢想,但“可贞”说明姬昌打破认知束缚,应是确立了“天道无常、惟德是辅”的认知,然后由此发现“翦商”之事“可以卜算”出来,发现君子自强厚德可以带来王朝更迭的易变。

当然,君子自强改变政局,不代表否定上天的权威。根据天亡簋记载,武王灭商之后的第十二天,就去嵩山祭天,敬告上天克商之事,人间政权出现更迭。

周易为何叫周易,为何强调“君子自强”

最后,以中华文明特质看,为人主导的易变,强调人的主动性,显然更符合钻木取火、大禹治水、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等表现出的自强自立的精神;相反,日月变化的易变,强调自然属性的主导,与中华文明的精神却不太和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7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这一“刻”,在安阳对话世界
...世界交流合作。”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总编辑王晓辉说,甲骨文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我们把传统文化展示给世界,同时也从其他文化中吸取养分,只有这样才能共同进步。在主题展示环节,新
2025-09-13 22:09:00
文王造字玄机在哪里
...能不相信。现代周易研究常用两种训诂方式:一是企图从甲骨文中找近似的字来解释,却发现《周易》卦辞(卦名)中的字几乎在甲骨文中找不到,但还是有人不遗余力地关联近似的字。二是从出土
2022-12-26 16:18:00
周人为何知道尧舜禹夏,一起来看看
...之后迁都于此。该遗址中一些发现,有助于了解商朝使用甲骨文的大致时间。首先,早商已有成熟文字郑州二里岗遗址处于早商时期,后扩建为郑州商城,其中出土过一件牛肋骨卜辞,也是中国最早
2024-09-29 13:35:00
传承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
...载物”包含进德修业的理想抱负 “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大象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周易》中,用坤卦象征大地,认为君子要取法大地生育、包容和承载万物的美德
2023-09-15 01:54:00
迎春话福|葫芦泉篆意有鱼福字
“福”在甲骨文中,左边是一个跪地而坐的人,右边是鬲。鬲是盛酒的器具,将酒供奉在神前的样子是为福,因为古人用酒象征生活富足。商、周青铜器铭文上有不同写法的福字,有的上面加了后来的宝
2024-02-02 14:28:00
历史上的《周易》有什么价值?
《周易》最明显的价值取向是居安思危、趋吉避凶、兴利除害。六十四卦之中皆有吉、凶、悔、吝、无咎等之断语,忧患意识贯穿始终。“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于稽其类,
2023-02-01 15:05:00
商朝甲骨文中记载的“鬼方”到底在哪
在研究甲骨文、商周时期的记录时,经常会出现“鬼方”这个词。比如:《易·既济》:“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诗·大雅·荡》:“内奰于中国,覃及鬼方。”朱熹集传:“鬼方,远夷之国也。
2024-06-13 16:07:00
只要你不放弃,终有一天,你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信,以至于忽视了身边的一些小事情,最终导致失败。在《周易·谦》篇中说: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益损,人道恶盈好虚。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当
2023-06-14 10:51:00
周公旦废止“人祭”制定“周礼”,是华夏文明的新生
...周人却千方百计隐瞒了这段不光彩的历史。尽管如此,在甲骨文及周易当中依然有其蛛丝马迹可循。1976年考古人员在陕西省岐山县发掘出周文王姬昌在周原的宅院,院内西厢房的位置挖出了两
2023-07-16 14:5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
巷遇②|遵义这条宝藏老街穿越百年
开头的话: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闻名的地标;但真正的生活,却藏在弯弯的巷弄里。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烟火
2025-09-18 16:17:00
书桌抽屉里,一直放着爷爷留下的一块旧怀表。表壳斑驳,指针早已停摆,背面刻着模糊的“1945.9.2”,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2025-09-18 16:47:00
大皖新闻讯 9月17日上午,《包拯:儒家文化的风范》新书发布会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参会,围绕该书的学术与文化价值展开研讨
2025-09-18 18:29: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郑州最早“一环”,承载3600年城市史
大河网讯 郑州市区“一环”内,3600年前曾经崛起了一座商代都城。郑州商代都城是商王朝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都城,它奠定了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基本规制
2025-09-18 19:36:00
值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反人类暴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展”,9月18日在山西博物院青铜分馆开展,展出包含遗址
2025-09-18 21:50:00
9月17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1006发掘资料,该墓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晚阶段,从随葬器物判断,墓主应是一代倗国国君
2025-09-18 22:22:00
“九一八事变后,外公童长荣担任东满特委书记,带领军民开辟了10余块抗日游击根据地,组建了4支反日游击队,还积极筹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
2025-09-18 23:23:00
“‘英雄’曾是家人口中的回忆。今天,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看到这么多史料和展品,我又重新感受了‘英雄’二字的重量:那是对国家生死与共的牵挂
2025-09-18 23:23:00
《义勇军进行曲》:从东北抗日烽火中诞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一座“国歌墙”巍然屹立它长8米
2025-09-18 23:56:00
9月18日,防空警报划过城市天际,电影《731》在全国影院同步上映。影院之内,几乎座无虚席。许多观众掩面而泣,神情凝重
2025-09-19 04: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