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聊聊契丹的神秘节日——“放偷日”
契丹,一个曾经辉煌的民族,留下了许多神秘的文化传统。其中,有一个特殊的节日——“放偷日”,让人们对这个民族的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文将带您了解这个神秘的契丹节日。一、契丹简介契丹,又称辽朝,是中国...……更多
后晋驸马杜重皇帝投降契丹,最后病死在塞外
...杜重威,都孤立杜重威,后来后晋逐渐走向没落,再加上契丹的不断侵入,杜重威为了让自已可以继续荣华富贵于是投降契丹。杜重威身为国家重臣却自私自利,枉顾朝廷的信任杜重威一直非常受后晋君主石敬瑭的信任,不但将...……更多
耶律德光与契丹人的中原梦断
公元947年,后晋国灭,契丹建辽。这是契丹人的高光时刻。正月初一,耶律德光车驾入开封;二月一日,改国号大辽,改元大同。自五胡乱华和北魏称雄后,中原天下再次迎来胡人雄主。辽主耶律德光雄心万丈,势要坐稳中原...……更多
宋灭北汉时杨业屡战屡败,投降后为何受宋太宗重用?
...杨信是麟州刺史,算得上是个小藩镇。麟州地处北疆,与契丹辽国接壤,经常遭受到异族铁蹄的侵略,所以必须依附于强大的藩镇才能存活。于是杨家一方面与周边的小藩镇联姻抱团,如府州折家,另一方面将自家的麟州纳入北...……更多
...风评却极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他为了当上皇帝不惜对契丹称臣、称子,还割让了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幽云十六州。常言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石敬瑭可恶,他的妹夫杜重威同样并非善类——契丹来犯时他轻易投...……更多
唐末时期汉人进入契丹辽朝的途径有哪些
...从唐末开始直至北宋建立之前,中原的汉人不断北迁进入契丹辽朝境内,他们的到来不但改变了契丹族的落后面貌,而且对辽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但是这些汉人进入契丹辽朝的途径不一。早在契...……更多
包拯还当过哪些官?宋仁宗派他出使过契丹
...分了。相信这个官职包拯应该还满喜欢的。包拯还出使过契丹。宋仁宗下令,包拯作为使节出使契丹,到了契丹后,包拯不卑不亢,挫败契丹企图入侵大宋的想法,并且采取娴熟的外交手段,舌战契丹皇帝和大臣,最终契丹以礼...……更多
宋真宗是昏君还是明主?澶渊之盟告诉你答案
...意的答卷。赵恒剧照1004年是个转折。这年秋天,辽国(契丹)萧太后和儿子辽圣宗耶律隆绪亲率大军从本部出发,直扑大宋而来。不到三个月,定州、深州、铭州陷落,三路骑兵合围在澶州城下,而澶州距开封不过百十里,如...……更多
历史上的辽国结局如何?辽国灭亡之后,他们的后人去了哪里?
...不过鼎盛时期的辽国,要比中原王朝厉害的多。辽国是由契丹族建立的,在唐朝时期,契丹族作为游牧民族,被唐太宗赐姓李。不过姓氏没有得到延续。虽然皇帝给契丹族赐姓,到了之后,辽国仍然是姓耶律的。契丹人在历史上...……更多
盛极一时的契丹人为什么会迅速的灭绝呢
...政权交替,也曾让骄傲的北宋俯首纳贡。这个民族,就是契丹。契丹人的辽朝享国218年,是我国少数民族建立的维持较长久的政权之一。然而在十三世纪以后,契丹人却渐渐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到了今天,这个民族好像已经在...……更多
据说姓这几个姓氏的,是契丹族的后裔
契丹,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中有着很大的影响,不仅在政权,文字方面,其姓氏都影响颇深,那你知道契丹人的姓氏有哪些吗?据说姓这几个姓氏的很可能就是契丹人的后裔,赶紧看下,说不定你就是契丹人...……更多
2022-12-17 15:44:00契丹,后裔,姓氏
此人割地致北宋灭亡,被骂为千古罪人
...史称后晋,他以幽、蓟十六州和称“儿皇帝”的条件乞求契丹出兵助他灭后唐。938年,石敬瑭将幽、蓟十六州献给契丹,从此此十六州一直为外族所踞,中国黄河以北除山西雁门关以外的辽东一带天然国防线全部失却,中国不得...……更多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的乾德三年,一部契丹军队侵入易州
...公元965年的冬天,即宋太祖赵匡胤在位的乾德三年,一部契丹军队侵入到宋朝的易州(今河北省易县)等地打草谷,在抢夺完财富物资后,契丹军队又将该州的百姓尽数掳掠到了契丹境内。这消息传到宋太祖赵匡胤的耳朵里后,...……更多
出自常山的猛将,赤胆忠心的赵云和遗臭万年的赵延寿
...指责。原来,赵延寿作为后唐的大将,最终却一头扎入了契丹大军的怀抱之中,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汉奸。当年,赵延寿是武将中的顶梁柱,却在契丹大军南下之时,自己和养父都没有领兵对抗契丹。与此相反的是,赵延寿和养父...……更多
契丹南下:赵延寿的诡计与沈斌的坚守
...濮州刺史慕容彦超率领的后晋前锋被河中节度使安审琦从契丹大阵中救出,随赴援诸将一起回到相州(河南安阳)。当晚,天平军节度使张从恩请来众人商议说:“契丹兵锋甚锐,我们人马不多,粮草还不够十天支用。万一有奸...……更多
契丹被灭国后人间蒸发,他们去了哪里?
作为主角之一的萧峰就是一个契丹人,被塑造成一位顶天立地,慷慨豪迈的大英雄,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大部分人对于契丹的了解,也仅仅是但实际上,契丹在中国的历史是一个数一数二的存在。在十二和十三...……更多
文博周历|一枚照千年的镜子:契丹文八角铜镜
...今日文博周历带你走进吉林省博物院的十大国宝之一——契丹文八角铜镜。契丹文八角铜镜得来十分偶然。1971年6月,吉林省大安县红岗子公社永合大队小学一名小学生,在帮助学校基建的时候,无意间挖出这枚镜子。经过文物...……更多
...转自:海东日报帝国兴衰的全景呈现——读《逝去的帝国契丹》□邓勤契丹是生活在中国东北、内蒙古东部的草原游牧民族。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了契丹帝国,即“辽朝”。契丹曾一度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中国”的代名...……更多
燕云十六州:历史与文化的交汇之地
...天津附近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地区。936年石敬瑭联合契丹军队灭亡后唐,建立后晋。为了酬劳契丹军帮助自己夺取江山的功劳,石敬瑭割让了对中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燕云十六州。而居住在燕云地区的汉人,当时普遍被称...……更多
为徽钦二帝北狩探路的君王,虽勇而无谋,宠姬幼女被抢苟且偷生
...们之前的五代时期,就有一位中原王朝的皇帝。被北方的契丹帝国攻破汴梁,带到东北。但是这位皇帝在位期间,要比那位向契丹称臣的开国之君更加敢战,曾亲征击败契丹大军,可惜治国能力和运气都不太够,纸醉金迷逸欲亡...……更多
让北宋头痛不已的“契丹”,是现在的哪个民族,说出来你或许不信
...以对抗李从珂麾下大军。同年七月,石敬瑭遣使向北方的契丹人求援,条件之一就是许诺割让燕云十六州给辽国。石敬瑭这一步,不仅葬送了后唐,还让契丹成为中原的心腹大患,令后来的北宋头痛不已。割地求援,后患无穷当...……更多
他为自保卖身求荣,甘愿做耻辱的“儿皇帝”
...年(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后唐军兵围太原,石敬瑭向契丹求援,割让幽云十六州,并甘做"儿皇帝"。随后在契丹援助下,石敬瑭称帝灭后唐,定都汴梁,改国号为"晋",史称后晋。石敬瑭称帝后,很守"信用",割幽云十六州给...……更多
为何150万契丹人人间蒸发?一封信,解开这个千古谜题
...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孕育了众多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契丹族很神秘。他们一手缔造了强大的辽国,却又在国家灭亡之后神秘消失,超过150万人的契丹人从此没了踪影,他们的去向成为千古之谜……1922年初,比利时传教士古...……更多
如果宋太祖赵匡胤活到75岁,能把宋朝经营成比肩汉唐的朝代吗?
...:西边是吐蕃,西南是大理,西北是西夏,北边和东北是契丹,这里面最强大的当属契丹。契丹的版图囊括整个蒙古草原、东北全境,东至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中部的白沟河和山西...……更多
...都有着自己的辉煌与落幕。而在这个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契丹这个小小的民族也有着自己的故事。他们来自中国北方的边陲地区,开始时只是一群微不足道的族人,但他们逐渐成长壮大,最终崛起成为一个自成一派的强大民族。...……更多
残唐五代的纷乱政权,赵匡胤用什么办法才稳定下来
...祸首,是后晋君主石敬瑭。他为了夺得皇帝宝座,竟然向契丹称臣,还将燕云十六州献给了契丹作为回报。所以宋太祖经历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从而登基称帝后,面临的仍然是一个乱摊子。他听从谋士的建议,采取“先南后...……更多
为何中国人从不讲究血统
...外来民族入侵或统治过中原地区,如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满洲等。这些民族在征服或被征服后,都与汉族发生了大量的通婚和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或社会阶层。比如,鲜卑族建立了北魏,契丹族建立了辽,...……更多
石敬瑭的行为到底有多恶劣
...,将中原用以抵挡游牧民族的战略要地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导致了中原王朝长期的积弱!石敬瑭是比汉奸更为可恨的卖国贼!而且是大卖国贼!幽云十六州的百姓被屠戮奴役,皆拜石敬瑭所赐!遗民泪尽胡尘里,怎一个惨字...……更多
为了夺回幽云十六州,北宋付出了什么代价
...后晋开国皇帝石敬塘与后唐末帝不和,为了自保向北方的契丹寻求帮助,并许诺在占据中原之后将包括幽州,云州在内的北方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契丹面对于这样的条件十分动心,于是答应了石敬塘的请求出兵帮助他消灭了后唐...……更多
辽国骑兵:北宋时期的噩梦
...遍,当然了,这些政权中最让的北宋忌惮的还要数辽国。契丹人组成的辽国是典型的马上国家,在多次的作战中辽国骑兵更是成为北宋步兵们的噩梦,无论是的太祖和太宗时期的北征辽国,还是徽宗末年童贯远征燕京,精锐的辽...……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纪念张择端诞辰940周年清明上河图特展亮相张择端故乡潍坊
大众网记者 杨晓玲 通讯员 张大功 潍坊报道4月11日,纪念张择端诞辰940周年清明上河图特展在潍坊张大功奥林匹克收藏博物馆开幕4月11日
2025-04-11 20:06:00
秦琼病了12年,李世民派人为其治病,太医刚走,秦琼:把药倒掉
唐太宗李世民创造了唐朝的千古盛世,开创了“贞观之治”,不仅被百姓爱戴,被群臣尊重,甚至还被后人给予很高的评价。但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身上有一个终身都抹不掉的污点
2025-04-11 17:23:00
草船借箭:为何曹操射10万支箭也不火攻?鲁肃:这是他的聪明之处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当中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这个故事甚至影响到了国际,在美国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就有一艘《草船借箭》的模型
2025-04-11 17:41:00
泰州兴化:百舸争流逐春潮千年会船续乡魂
4月4日,泰州兴化戴南镇茅山村的西大河水域人潮涌动,锣鼓声震天。130余艘会船如离弦之箭破浪前行,两岸6万余名观众,见证这场延续800余年的非遗盛典——茅山会船
2025-04-11 18:10:00
老汉用酒换了一张布,放灶台遮挡油烟十几年,学者:那是旷世古物
引言千株松下谒癯仙,冷淡烟霞别是天。授与刀圭元不识,却来携手水云边。——《李翱见药山图赞》在历史的洪流之中,许多文物的去向都去往了民间
2025-04-11 18:17:00
羽坛李宗伟抗癌3年:33次质子治疗后,基本治愈
2018年,羽坛名将李宗伟不幸查出了鼻咽癌,彼时他正在全力备战羽毛球南京世锦赛,却不得不因病退出。因为发现得早,他在家人的陪伴下积极求医问药
2025-04-11 18:28:00
蒙恬自杀前说了两句话,为何能让曹操读一次哭一次?
相信在很多人的心中,曹操这个人是非常厉害的,而且曹操并不会像刘备一样靠哭来收揽人心,可以说曹操这一生是非常少哭的,那么蒙恬在自杀前到底说了哪两句话
2025-04-11 18:29:00
三学寺:闹市中的古刹
太原市万柏林区后王村的三学寺,是一座隐于闹市的古刹。三学寺的山门并不大,赭红砖墙斑驳着岁月的痕迹,门楣上刻着“三学寺”三个镏金大字
2025-04-11 18:56:00
每周三连推 | 一句承诺,他们世代守护一座红军坟
编辑:朱亮责编:周尚斗 审核:冯飞
2025-04-11 14:37:00
长春人民广场西侧,有座“神秘”的建筑
在长春市的心脏地带——人民广场的正西侧,坐落着一座暖黄色的建筑。相较于比邻而居的伪满中央银行旧址,这座建筑的名气无疑要小上许多
2025-04-11 15:43:00
王朗和诸葛亮阵前辩论,王朗的言论很有道理,为何最后被气死了?
三国演义里有这么一段儿,诸葛亮带着蜀军北上讨伐曹魏,曹真奉命率军抵抗。因为诸葛亮足智多谋,所以曹真就叫来了跟着他一起到前线的王朗
2025-04-11 11:26:00
看懂秦末一个“字”的兴衰,就看尽了谋圣张良三次离开刘邦的一生
刘邦由泗水亭长到汉高祖的转变中,“汉初三杰”功不可没,张良以谋略才智赢得了刘邦的赞许,也在后世留下了“谋圣”的传奇。许多人说张良最终离开刘邦
2025-04-11 11:46: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铁牛入水护佑五百年安澜
文|吕樱格如果选择一种动物概括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精神,“牛”毋庸置疑承载着泱泱华夏的应世态度。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鲁迅呐喊的“俯首甘为孺子牛”
2025-04-11 09:14:00
三国墨韵开楷法,千年笔骨立书宗
在汉字演变的浩瀚长卷中,一位三国时期的文士以笔为刀,在竹简绢帛间刻画出一种全新的文字气象——他,便是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的钟繇
2025-04-11 09:18:00
鸭大线:白山黑水间的历史动脉
在吉林省的东南部连绵起伏的山野之间,一条阅尽沧桑、历经风雨的铁路,如同长龙一般穿梭于崇山峻岭、蜿蜒于林海莽原。这条铁路
2025-04-11 0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