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文博周历|一枚照千年的镜子:契丹文八角铜镜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24 19:33:00 来源:中国吉林网

明镜所以察形,往古所以知今。

吉林省地处祖国东北,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与中原往来十分密切,也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一面出土于吉林大地的铜镜能讲出多少故事?今日文博周历带你走进吉林省博物院的十大国宝之一——契丹文八角铜镜。

文博周历|一枚照千年的镜子:契丹文八角铜镜

契丹文八角铜镜得来十分偶然。1971年6月,吉林省大安县红岗子公社永合大队小学一名小学生,在帮助学校基建的时候,无意间挖出这枚镜子。经过文物部门相关人员鉴定,确定这是一枚青铜镜,也就是这枚契丹文八角铜镜。

契丹文八角铜镜呈八角形,直径26厘米,厚0.9厘米。镜面光亮可鉴,镜背中央为一半球型钮,高1.4厘米。如果一位女性想要照这枚镜子,它的大小恐怕更适合侍女双手捧之。

文博周历|一枚照千年的镜子:契丹文八角铜镜

铜镜刻有铭文共五行,为契丹文,从右到左竖读,大意为:“时不再来,命数由天,逝矣年华,红颜白发,脱超网尘,天相吉人。”

虽然并不清楚镜的主人当时是怎样的处境,但通过文字的释读也能感受到主人感叹人生苦短,以及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眷恋。

契丹文八角铜镜最有价值之处就在于这段铭文。契丹民族在建立了契丹王朝后,为了适应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需要,曾参照汉字先后创造了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用以记录契丹语。两种契丹文字在辽代与汉字并行。至明代已无人认识。契丹文字失传是因为在当时只有贵族使用契丹文,平常百姓用到的还是汉文,当时契丹人信奉佛教,就连抄的经文也是汉文,由此可以看出契丹文并没有大范围推广和使用。这面契丹文八角铜镜上面的契丹文字为契丹小字。同时这面铜镜是有契丹文的铜镜中镜面最大、文字最多的,对研究辽代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文博周历|一枚照千年的镜子:契丹文八角铜镜

在铜镜的边缘阴刻了七个汉字:“济州录事完颜通”。这句话大致可以推断出铜镜的“前世今生”——镜的所有者;济州,地理位置大致在辽代的黄龙府,金济州,在当时是东北地区的重镇之一;“录事”是掌管文书的官职;完颜通是金人的名字。遗憾的是完颜通此人不见史籍记载。

据《金史》记载,天眷三年(1140年)改辽黄龙府为济州,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更为隆州,贞祜初升隆安府。因此推断这面铜镜极有可能是一件辽代的旧物,签刻时间应为1140年至1189年间。

金历经与辽的战争,与南宋的对峙,连年用兵,铜禁极严,境内铜镜都要经过官府签押。这面辽代铜镜到了金朝之后,掌管文书的官员完颜通获得这面铜镜,由他来签刻发放使用。

文博周历|一枚照千年的镜子:契丹文八角铜镜

契丹文八角铜镜契丹文的四周有对称的两组花纹,是中原地区常用的缠枝纹。镜子质地优良,线条古朴匀整。

宋辽金时代,是中华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的交往频繁,不仅汉民族深受少数民族的影响,少数民族在各方面也沾染了浓厚的汉文化色彩。从这面铜镜来看,当时仿效、铸造、冶炼、制作等技术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文博周历|一枚照千年的镜子:契丹文八角铜镜

如今,契丹文八角铜镜成为了吉林省博物院的镇馆之宝,静静地伫立在展厅里向今人诉说着穿越千年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殷维

图片来源 吉林省博物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4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契丹人的后裔达斡尔族,传承千年的文化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契丹人就是这样一个民族。他们曾经建立过辽国、西辽等强大的帝国,与宋金两国争雄中原。他们在国家灭亡后,也没有屈服于命运,而是继
2023-10-06 15:45:00
古代的铜镜成像清晰吗
...过不少电视剧,剧中美人在镜前梳妆,模模糊糊的暗黄色铜镜里倒映出更模糊的人影,只能大致看个轮廓,至于妆容如何发饰如何,那基本全靠瞎蒙。由此大部分人认为古代的铜镜十分昏黄模糊不清
2023-05-13 14:55:00
让北宋头痛不已的“契丹”,是现在的哪个民族?讲出来你可能不信
...挥作战,下场可想而知。朝廷拥有重兵,却败给了小小的契丹。而这一切,皇帝全部视若无睹,还在地方设转运使,进一步控制地方经济,导致整个宋代积贫积弱。 中原有这么大的一个空子,外
2023-10-17 14:36:00
白山松水故事瞩目 吉林文物焕新亮相
...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的历史角色,生动解读了契丹文八角铜镜、春水玉、鸡冠壶等文物背后的制度沿革与文化融合;李沁芳老师则聚焦“明清华章”展厅,系统梳理明清时期吉林的建置沿
2025-10-02 23:35:00
在中国销声匿迹800多年的契丹人,其实他们的后裔就在我们周边
...但是最后也都融入到了中华民族之中。现在的中国人对于契丹这个民族是比较熟悉的,在很多的电视剧和小说中契丹人都经常出现,在历史上契丹人也的确存在,而且契丹人还在中国的比方建立了一
2024-08-11 19:26:00
大饱眼福!穿越4000年欣赏中外顶级铜镜
...同样一件物品——镜。近日,《丝路镜像——东西方古代铜镜交流展》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展出,此次展览汇集了200多枚精品铜镜,年代跨越4000多年前的齐家文化至清代,造型多样
2024-01-09 10:35:00
现场|首次聚焦辽代女性,苏博新展“北方有佳人”
“契丹家住云沙中,耆车如水马若龙。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间红。”契丹,一个声名显赫的称号,时至今日,俄罗斯等斯拉夫语系的国家仍旧将中国称为“Китай”,发音便是由“契丹”音
2024-03-30 10:21:00
重庆白鹤梁题刻入选央视“《国家宝藏》中华文明标识”国宝
...红绸盘金绣花蟒凤衣、黄昇墓服饰、人身鱼尾金饰片、辽契丹文八角铜镜等文物国宝,则从书画艺术、服饰美学、民族融合等不同主题和角度,展现了绚丽多彩的上下五千年。在3日晚播出的第四季
2024-08-03 21:13:00
契丹族150万人是如何在一夜之间就杳无踪迹的
...国国祚绵延三百余年后,最终被蒙古人所灭,从此之后,契丹一族似乎就像人间蒸发一般,消失的无影无踪,要知道契丹族可是有着150万人,这百万人是如何在一夜之间就杳无踪迹?这个问题也
2023-11-20 20:1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