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后唐清泰三年五月,经枢密直学士薛文遇劝说,痛定思痛的李从珂决定对曾是政敌后又成为战友的石敬瑭先下手为强,二人之间的和平假象终于被撕破。
李从珂下诏将石敬瑭调任天平节度使,这看似平级的调动,实际是将晋阳节度使石敬瑭与其势力剥离,因为石敬瑭的势力都集中在晋阳,他一旦离开晋阳,就像鱼离开了水。
早就如芒在背的石敬瑭本来就不甘心臣服于宿敌李从珂,眼下既然对方已经有意除掉自己,对帝位觊觎多时的石敬瑭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毙,但石敬瑭一个河东藩镇的力量并不足以对抗李从珂麾下大军。
同年七月,石敬瑭遣使向北方的契丹人求援,条件之一就是许诺割让燕云十六州给辽国。石敬瑭这一步,不仅葬送了后唐,还让契丹成为中原的心腹大患,令后来的北宋头痛不已。
割地求援,后患无穷
当得知石敬瑭抛出如此筹码时,他最信任的属僚刘知远就认为条件太过优渥,劝谏石敬瑭没必要许诺契丹人这么多土地,以免将来后悔莫及,奈何孤注一掷的石敬瑭坚持己见。
在石敬瑭给辽国开出的四个条件里,其它都不过是名分和财帛,而燕云十六州的诱惑力就非同一般了。
燕云十六州扼守华北平原的北大门,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一直都是中原拒外族于国门之外的天然屏障,但也是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必争的战略要地。
一旦失去燕云十六州,契丹人就能在华北平原一马平川,中原腹地亦赤裸裸地暴露在契丹铁骑之下,契丹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如入无人之境,更反转了游牧政权与中原政权的对抗格局。
辽国第二位国主耶律德光收到石敬瑭来信后大喜过望,石敬瑭的来信简直就是天赐良机,耶律德光立即回复许诺“倾国赴援”。
当然,所谓的“倾国赴援”是派出五千骑兵,并非号称的20万大军。
在耶律德光的帮助下,李从珂兵败如山倒,终自焚身亡,后唐覆灭,石敬瑭随即建立起了五代十国第三个中原政权后晋。
公元938年,石敬瑭按照约定将燕云十六州献给了他的“君父”耶律德光,尽管耶律德光比石敬瑭整整小了十岁。
石敬瑭这个胡人,让辽国疆域得以扩张至长城脚下,一手开启了契丹与中原王朝旷日持久的争夺。北宋开国后,时时刻刻面对契丹铁骑的威胁,却始终束手无策。
受中原文化影响,辽国并不采取游牧民族的部落联盟统治模式,而是开始集权统治,再加上立国较早,辽国的国土面积、军事力量和战时动员能力较于北宋都是占上风的。
辽国自公元938年开始统治燕云十六州,辽太宗耶律德光“因俗而治”,将契丹人和汉人分而治之。
公元975年,北宋统一天下具备北伐条件时,燕云十六州的百姓已经在辽国统治下安稳生活了40年。对普通百姓而言,他们只求温饱安宁,对新生的北宋没有太多归属感。
失去了燕云十六州这个战略要冲,契丹铁骑随时如狂风骤雨横扫华北平原,令北宋的边防十分被动,边患不绝。
面对这片至关重要的失土,赵匡胤曾经坚定表示如果可以和平归还就以厚礼赎回,如果不能就重金奖赏将士们以武力夺回,这也是他在内府库设立“封桩库”的原因。
所谓“封桩库”,是赵匡胤将从各割据势力那里收缴上来的金银财宝以及国库每年的盈余,全数存入府库作为日后的赎金或是军费。
大战惨败,受辱百年
决心收复故土的不只是赵匡胤,赵光义曾经也对北伐充满雄心壮志,奈何高粱河一役不仅将他的雄心击溃得荡然无存,还给北宋种下了畏惧契丹人的种子。
公元975年五月,北宋攻灭北汉,五代十国时代正式宣告结束。深陷得位不正疑云的赵光义为了稳固皇位和立威,当即决定一鼓作气,无视众将反对派十万宋军北上燕云。
赵光义和赵匡胤都是从五代十国趟过来的人,所以他们领兵作战都延续了集结部队向敌方发动突袭斩首的战争风格,主要是杀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岐沟关守将刘宇见到规模庞大的宋军兵临城下,也确实吓得直接投降,宋军由此开始一连串的强攻猛进。
部署在前线的辽军也被逐个击破,宋军的节节胜利一度令大批辽国官员选择向赵光义投降。
辽国在燕云十六州的统治根基开始动摇,但也仅仅是动摇而已。
攻灭北汉之后,急功近利的赵光义拒绝对将士们论功行赏,又下令让他们突袭燕云陷入连续高强度作战,然后是没有休整地进入艰苦的攻城战,令宋军上下敢怒不敢言。
怨气冲天的攻城难免有所懈怠,这一耽误便等来了辽国的援军,这些援军不只有平时游牧但奉召必回的二线部族军队,还有曾遭宋军逐个击破的数支残军会合成师,高粱河会战正式打响。
这批援军由耶律沙、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等人率领,耶律沙为了将功折罪自愿充当先锋自西北进攻幽州。
耶律休哥率五千精锐骑兵迂回至宋军右翼,趁其露出破绽时予以致命一击,耶律斜轸则在左翼时刻准备补充战力。
宋军是步骑混合部队,最大的弱点就是极易露出步骑脱节的破绽。在混乱的战场上,忙于作战的前锋骑兵根本无暇顾及后方的主力步兵,破绽一出,耶律休哥立即率领精锐杀出。
耶律休哥所部不乏装备精良的私甲卫队,他们身披精制护甲,既能强弓远射,又能近身以战锤破甲,这让疲惫交加的宋军吓破了胆。
冲破宋军阵线的耶律休哥直扑赵光义所在意欲斩首,耶律斜轸和耶律沙见状也先后率兵赶到,遭到三面夹击的宋军终于溃败。
据说,眼见大势已去的赵光义不管不顾纵马逃离战场,逃跑途中屁股还中了契丹人两箭。
如此奇耻大辱,在北宋人心里埋下了浓重阴影,更让赵宋王朝受辱百年,但天下大势,盛极必衰。
辉煌不再,偏安一隅
曾经力压北宋上百年的辽国,拥有当时最强悍的五十万骑兵,一度称霸东亚却终究败于宋金联手。
随着辽国的覆灭,一度叱咤风云的契丹族人仿佛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他们真的消失了吗?
辽国被灭后,契丹人不是没有想过重现昔日辉煌,契丹人开始散落四方。
辽国贵族耶律大石率部分契丹军一路往西,到达中亚地区建立“西辽”,但这个政权在1218年被蒙古国所灭,仅仅存在了94年。
另一支契丹残部又到如今的伊朗境内建立“后西辽”,1309年又被伊尔汗国吞并。
契丹一族实力大减,无论是西辽亦或后西辽,都已经无法复刻昔日荣光。
耶律大石带领契丹残部去往中亚,也有部分契丹人在辽国灭亡后选择南下,寻求一片生存之地。
1996年,专家们获准利用DNA技术研究民族源流问题,结果发现聚居在云南施甸县的“本人”一族,与契丹人墓中出土的女性古尸基因相近,契丹人的后裔在云南延续着先祖的血脉。
考虑到元朝统一之后,还有部分契丹人迁徙到内蒙古、辽宁、吉林等地。
专家们于1999年又提取了当地一些达斡尔族、鄂温克族、蒙古族和汉族人的DNA,与契丹古尸、云南本人族进行基因对比。
结果显示,达斡尔族与契丹古尸的基因最为相近,可以确定如今生活在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达斡尔族就是契丹人的后裔。
事实上,达斡尔族一直流传着一段传说:数百年前,一支契丹军队来到这片土地,修筑了一座防御外敌的军事堡垒,随后在此定居并繁衍生息,过着畜牧渔猎、耕种的生活。
达斡尔族人不仅跟契丹人一样擅长制作大轱辘车,捕鱼也多是采用凿冰眼下网的方式。他们烧饭致祭、骨卜、打球、角抵、求雨时互相泼水,这些都是契丹的风俗习惯。
从生产方式到风俗习惯都不难看出,达斡尔族起源于契丹,而且他们极有可能是最正宗的契丹后裔,为什么这样说呢?
自清代以来,达斡尔族究竟起源古代哪个民族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官方也几次派官员进行调查。
乾隆年间的《辽金元三史语解》,将契丹族强大的大贺氏改称为“达呼氏”。光绪年间也有史料记载,认为当时的达斡尔族就是达呼尔的后裔。
宣统二年,黑龙江曾经派官员前往西布特哈地区进行种族调查,调查报告《近世达呼尔和索伦史稿》中就明确写着“达呼尔系辽国皇族后裔”,并阐明是在天祚年间迁徙到黑龙江北格尔必齐河一带。
换言之,如今的达斡尔族是妥妥的皇室后裔,说出来可能令人难以置信,可仔细想想,生在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国,谁家祖上没有阔过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11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