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4月4日,泰州兴化戴南镇茅山村的西大河水域人潮涌动,锣鼓声震天。130余艘会船如离弦之箭破浪前行,两岸6万余名观众,见证这场延续800余年的非遗盛典——茅山会船。

茅山会船现场(史道智 摄)
茅山会船始于南宋绍兴年间,当地人为祭奠抗金战争中阵亡的无主亡灵,每年清明撑船洒麦饭、奠酒浆。如今,这一习俗已演变为规模宏大的水上竞技与民俗展演。会船形似战船,船头立旗幡,船身插彩旗,青壮年分列船头船尾,竹篙起落间,船行如飞,浪花四溅。2014年,茅山会船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锵——!”上午九时许,一声铜锣裂空,千篙齐发。主船上旗帜迎风招展,各式船只逐浪碧波,船首“头篙”以戏曲武生般的架势挥动丈八竹篙,篙头红绿绸带翻飞如虹。霎时间,河道化作沸腾的战场:鼓手摆开阵势,篙手们双腿相抵、腰背弓张,随着沉闷的鼓声和“下!下!”的号子声,竹篙如银枪般刺入碧波,激起万朵碎玉。俯瞰下,船队似群龙戏水,在宽阔水路上疾驰,岸边看台上,成千上万名观众屏息凝望,又忽而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
作为兴化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后的首个清明,本届会船凸显非遗保护新气象,镇内投资500万元打造“绿色水上赛道”,非遗大院集中展示茅山号子、竹泓木船工艺。石锁艺人的高空抛接绝技引得喝彩连连,传统技艺与现代文旅在此碰撞出火花。
从战场祭魂到文化名片,茅山会船承载着敬仰生命、团结乡邻的精神内核。当竹篙击水声再次响彻西大河,八百载时光仿佛在此刻重叠——变的是愈发精彩的呈现形式,不变的是代代相传的赤子之心。(姚玉明、夏子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11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