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他逼降刘禅是灭蜀头功,却因犯职场大忌凄惨结局
...得了司马家的重用与信任。出其不意偷渡阴平,抢下灭蜀头功公元263年,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决定攻打蜀汉,派出手下数名大将分路出击,“姜维克星”邓艾再次奉命率领三万人对决他的宿敌,而其他将领如钟会、诸葛绪等则负...……更多
...懿都没实现的愿望,却被邓艾实现了。灭蜀,邓艾抢得了头功,建立了不世之功,足以载入史册,名垂千古了。古代很多像邓艾一样建立不世之功的主帅,头脑是非常清晰的,他们想的不是怎么邀功,而是怎么自保,避免被皇帝...……更多
钟会造反失败后,他的家族结局如何
...是,钟会失败了,与姜维一起被杀。当时,钟会犯了一个大忌,犹豫不决。钟会先假借郭太后有遗诏,号令诸将一起讨伐司马昭,为了让这些人都听自己的,钟会把这些将领和随军官员都关在一起,逼迫他们签字,留下字据。钟...……更多
邓艾功高震主,怎么做到全身而退的
...信、彭越、周亚夫等等,他们无一例外,都是被自己的老大忌惮,最终下令除掉的。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个道理,邓艾居然没有重视。那么,值得思考的是,邓艾该怎么做,才能做到自保,全身而退呢?司马昭多疑,邓艾首...……更多
邓艾军事才能一流,却因不懂权术被冤杀
...不及时上报,不请示的行为,也触怒了司马昭,这是犯了大忌,没有人能容忍这种行为,因此,司马昭下令抓捕邓艾,导致邓艾最后被杀。其实,邓艾没有反心,只是他自以为是,太过自信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司马昭不知...……更多
钟会在成都造反,司马昭手里还有多少兵力
...命蜀汉官员,封刘禅为骠骑将军,也不请示司马昭,犯了大忌,眼看邓艾独得大功,加上邓艾也找死,钟会觉得扳倒邓艾的机会来了,他和监军卫瓘等人,上书司马昭,诬告邓艾谋反,司马昭随即下令,收捕邓艾。钟会收捕邓艾...……更多
卫瓘一人灭掉三个顶级名将,风光过后结局如何
...瓘,卫瓘在连杀三大绝世名将后青云直上,那么他的最后结局又是如何?卫氏是河东世家大族,卫瓘之父卫觊历曹操、曹丕和曹叡三朝,官居尚书是曹魏重臣之一,卫瓘年仅二十岁就出任尚书郎,司马氏掌握曹魏大权之后,因为...……更多
邓艾灭亡蜀汉后一心想再灭吴立功,平定天下
...,却也触碰了司马昭的底线。邓艾没有请示司马昭,犯了大忌,在此基础上,司马昭曾派监军卫瓘告诫邓艾,凡事都不要独断,必须要请示。同时,邓艾任命师纂兼领益州刺史,任命陇西太守牵弘等人兼领蜀中各郡郡守。派人在...……更多
三国有个文官凭着聪明的头脑和诡计,杀死了三名将军
...主张自给自足,让投降的蜀将为官。此举无疑触犯了一个大忌。于是,钟会、魏官趁机暗中向司马昭汇报,说邓艾有逆命之心,企图抱兵自立。司马昭一听,顿时脸色一变。蜀也招虎。司马昭下密旨,命韦观速速逮捕邓艾,并用...……更多
卫瓘除掉邓艾、钟会和姜维,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卫瓘,三国曹魏后期至西晋初年重臣,官至尚书令、侍中、太保。在三国时期,卫瓘的评价是两极分化的,有人认为他是忠臣,如司马炎就说他:“忠允清识,有文武之才”,他认为卫瓘是位文武双全的大忠臣,知识渊博、清...……更多
邓艾成功灭亡蜀汉,和钟会有很大关系
...吗?也就是说,司马昭会杀死邓艾和钟会吗?先说钟会的结局,会是什么?钟会是司马昭的心腹,一直为司马昭效力,出谋划策,被称赞为司马昭的张良,智囊人物,在伐蜀时,众人都反对,认为时机未到,只有钟会坚决支持司...……更多
成都自立,姜维杀钟会容易吗
...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他却飘了,没有请示司马昭,犯了大忌。本来邓艾就功高震主了,引起了司马昭的注意,他不经请示,擅自做主,给钟会创造了机会。司马昭闻听邓艾擅自做主,大怒,立即下令,让钟会逮捕邓艾,押送洛...……更多
钟会:三国时期曹魏的政治家和书法家
...逼降了的刘禅,从功劳上而言,钟会不如邓艾。邓艾抢了头功,有点飘飘然,但他并没有反心,只不过“小人得志”罢了。而钟会却想借此机会摆脱司马家的控制。如果钟会要想翻天,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牢牢控制住西川,以及他...……更多
三国时期被冤枉的大将,他才是千里走单骑的真主
...懿把金盔弃于林东,反向西去了……廖化献上金盔,录为头功”。在战斗中,廖化一马当先,他懂得“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道理,不顾一切地要活捉敌猷司马懿。要不是廖化一刀没砍正砍在了树上,要不是司马懿老奸巨...……更多
邓艾,字士载,三国后期曹魏的顶梁柱,曾和蜀汉姜维征战半生,各有胜负。最后,他偷渡阴平,来了个釜底抽薪,降江油,血战绵竹,兵临成都城下。刘禅手足无措,在投降派谯周的说服下,开城投降。如果邓艾偷渡阴平时...……更多
历史上的4大名人:军事才能绝顶,政治上却是蠢材,没一个善终
...的经历,每每卒读都不忍令人感慨万千。这些具有悲剧性结局的英雄,呈现出来的共同特点,皆是在功劳功勋上非常显著,但最终却迎来了悲剧性的结局,尽管如此他们也存在在一定的差异。兔死狗烹的悲剧——韩信首先是韩信...……更多
三国名将的悲歌:张飞、吕布、高顺的传奇与遗憾
...于一个武将而言,卸甲归田和战死沙场,都是可以接受的结局。前者代表了善终,后者则是武将的经典归宿。而在三国乱世,武将的命运,往往不是他们能决定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局。大多数人只能得到那第...……更多
盘点历史上的4大名将
...也像韩信一样居功自傲,而且他还不懂得尊重领导,抢了头功,这才造成了他在后来被杀身死。由于以上的这四名将领都在为官之道上不得要领,所以都没有落得个好下场。 ……更多
这四位名将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和他们的悲剧结局
...浅,最后难逃被算计的悲剧。战神白起:威震战国却以悲惨结局收场的人屠白起,字季白,出生于一个将门世家,自幼便显示出过人的勇猛与智谋。年仅20岁时,他便跟随秦穆公伐魏,立下首功。此后,他在秦昭王手下,以强大的军事实力,连...……更多
264年,邓艾仰天长叹、负屈含冤而亡,司马昭:屠尽邓艾诸子
...屡兴兵伐魏时,邓艾又成功预测吴国内斗,诸葛恪被杀的结局,避免了提前到来的魏吴大战。 更令司马师欣慰的是,毌丘俭、文钦拉拢邓艾出兵洛阳时,邓艾不仅断然拒绝了二人的请求,还迅速抢占了乐嘉城,为司马师平定淮...……更多
蜀汉灭亡后,原先的蜀国名将,最终都是什么结局
...问题来了,蜀汉灭亡后,原先的蜀国名将,最终都是什么结局?一、姜维邓艾偷渡阴平后,刘禅打开城门,并命令姜维向魏军投降。对此,姜维假意归降钟会,实际上却唆使他割据蜀地,也即打算利用钟会反抗司马昭的机会以恢...……更多
司马懿随手提拔的哪位小吏,日后成为三国名将
...命令,才心有不甘的向钟会投降。战事中邓艾是完胜了,结局两人谁也没好过谁。姜维使出一计害三贤,把邓艾钟会害了的同时也把自己害了,三大名将一起陨落。到了唐朝唐德宗时代,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设庙享祭,其中就...……更多
从蜀汉到晋朝,揭秘九位亡国之臣的归宿
...今天让我们看一下,蜀汉灭亡后,归顺晋朝的大臣他们的结局是怎么样的。1.谯周他到底是功臣还是罪臣?毕竟蜀汉的灭亡可以说是是他一手造成的,蜀汉第一投降派,力劝刘禅投降,随即刘禅投降邓艾,蜀汉灭亡,归顺后,司...……更多
诸葛亮,关羽等蜀汉名臣的后代,结局如何
公元263年,魏国大将邓艾和钟会大军抵达蜀汉都城成都,蜀汉后主刘禅开城,献出玉玺,表示归顺魏国。自此,立国四十二年的蜀汉宣告灭亡。蜀汉的灭亡,也预示着中华大地上的分裂局面即将结束,统一时代将临。蜀汉投降...……更多
刘禅投降司马昭,保住了自己,为何没保住后代
...住,实际上则是被囚禁于洛阳。那么他的后代都有怎样的结局呢?刘禅一共是有七个儿子的,分别是老大刘璿,老二刘瑶,老三刘琮,老四刘瓒,老五刘谌,老六刘恂还有小儿子刘虔。首先要说刘禅的第三个儿子刘琮,他这个人...……更多
聊聊让诸葛亮遗愿前功尽弃的奇才卫瓘
...样,被赐予\"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的待遇,不过卫瓘的结局并不是很好,他最终被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绝世悍妇”贾南风给砍了。 ……更多
揭秘历史上那些被认为冤死的名将的真相
...殿上对其拔刀相向,杨坚相劝也劝不住,最后让二人并列头功才算了了此事。他还曾当众痛骂当朝宰相高颎、杨素是吃白饭的,“云此二人惟堪啖饭耳”,这无异于扇皇帝的耳光,杨坚忍无可忍将其下狱,不久又亲自过来问他何...……更多
刘禅的结局为什么比孙皓要好很多
...国。相对于孙皓来讲,刘禅虽然经常被人家说傻,可他的结局却比孙皓要好多了,同样是亡国之君,这是为什么呢?蜀汉虽然有天险,但架不住曹魏大将邓艾的勇敢和蜀汉大将的步步失策。邓艾在面对大陡坡的时候,直接就裹着...……更多
聊聊率军伐蜀的诸葛绪
...担任太常、崇礼卫尉等官职,也即其在西晋获得了善终的结局。 ……更多
胡烈其子胡渊最后是怎么死的
...被胡烈与其子胡渊杀死。那么,胡烈与胡渊父子,最后的结局如何呢?他们是怎么死的?胡烈后来担任秦州刺史,当地民众叛乱,引发秦凉之变。泰始六年(270年),胡烈大战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于万斛堆,被敌军层层围困,因...……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问题在于:《越公其事》是不是可信?古史突出范蠡文种,弱化勾践,越公其事突出勾践,弱化范蠡文种,两者都有不可信之处,但相比之下
2024-06-26 15:08:00
作为皇帝的朱棣还做了两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第一件事是好事。朱棣营建、迁都北平,树立了北京在之后的政治文化地位。当今天的游客在故宫
2024-06-26 15:08:00
通过上文可知,古史严重扭曲了勾践的形象,《越公其事》中的勾践形象可能更为真实一些。那么,这里带来一个问题:灭吴之后,一个雄心勃勃
2024-06-26 15:08:00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家族的男人往往在天性上和思维方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看来这话不假,朱元璋的残忍在他的子孙身上如同密码一样流传着
2024-06-26 15:09:00
朱棣:1403年-1424年在位,明朝第三代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燕王,性格多疑好杀。攻败明惠帝之后夺位
2024-06-26 15:09:00
毕竟当时司马昭控制着洛阳城中的禁军,即便曹髦再不怕死,也没有人敢伤害曹髦,但曹髦终究不能以一敌百,他手下的数百名杂兵也不可能将洛阳城里的禁军完全诛杀
2024-06-26 15:10:00
当时曹髦左右的人怒斥司马伷一行人,以至于司马伷的士兵都被吓得逃走了。此时中护军贾充赶了过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
2024-06-26 15:10:00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靖难之役”而获登大位的明成祖朱棣,按照汉儒文化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来说,其获皇权之道,似总有被后世正统史学家们有所指摘与诟病之嫌
2024-06-26 15:10:00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末群雄争锋的年代。公元1360年朱棣出生,11岁被封为燕王
2024-06-26 15:10:00
南京乃虎踞龙盘之地,既是六朝古都,又是朱元璋的老根据地,朱棣却为什么要迁都呢?明成祖迁都北京,是雄才大略。朱棣的胸襟,一般人
2024-06-26 15:11:00
吴国,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至在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大约公元前512年,孙武携带《孙子兵法》来到了吴国
2024-06-26 15:11:00
朱元璋65岁的时候,太子朱标病死,其子朱允炆以长孙的地位,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多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继承人落在了侄儿手里
2024-06-26 15:11:00
唐朝之时,一位叫孙壬林的官员,《唐故魏州昌乐县令孙君墓志铭》:周幽王遭犬戎之难,武公将兵,佐周平戎,其有功平王命命卫为公□□□□□□为卫上卿□邑于□其孙武仲
2024-06-26 15:12:00
可以阅读大量兵书,由此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与分析现实军事案例的基础上写下《孙子兵法》。在孙武眼里,深受周礼束缚的战争思维
2024-06-26 15:12:00
孙武祖父孙林父,是卫国的卿,但由于为人专横且逞强,与卫国国君关系非常紧张。但孙林父有一个大靠山晋国,因此经常能够利用他与晋国的关系来制约国君
2024-06-26 1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