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景元四年(263年)八月,魏军兵分三路伐蜀:征西将军邓艾率兵三万余人,由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以牵制蜀大将军姜维驻守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的主力;雍州刺史诸葛绪率三万余人,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西北),以切断姜维退路;钟会率主力十余万人,欲乘虚取汉中,然后直趋成都。
此战,趁着姜维和钟会在剑阁对峙的机会,邓艾率领偏师偷渡阴平,来到了蜀汉的腹地。在击败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后,邓艾兵临成都,迫使后主刘禅放弃了抵抗。值得注意的是,邓艾灭亡蜀汉后,向司马昭建议灭吴,却未被采纳!
一
具体来说,公元263年十二月,司马昭上表让魏元帝曹奂下诏书,册封邓艾为太尉,增加封邑二万户。封其两个儿子为亭侯,各得封邑千户。与此同时,统帅钟会也进位司徒,封县侯,增邑万户,其子二人也都封为亭侯。
在此基础上,邓艾给司马昭的建议是:现在灭了蜀汉,趁热打铁,顺流而下去灭吴国,吴国人肯定都吓破了胆,正是用兵之时。当然,邓艾也明白,曹魏大军刚刚经过一场大战,将士们都比较疲惫,所以灭吴行动暂且缓缓再说,先留陇右兵二万人,巴蜀兵二万人,煮盐炼铁,为接下来的行动准备,同时建造船只,事先准备日后沿江讨伐东吴的事宜。做完此事后,布告天下,让东吴知道他们所面临的局势,明白利害关系,东吴一定归顺。
邓艾一心筹划灭吴之策,他的种种建议实具远见卓识。然而他擅自承制拜官,钟会修改他和司马昭之间的通信,把邓艾的上表改成傲慢无礼。于是司马昭让监军卫瓘告诫邓艾:“此事应上报,不宜马上实行。”
司马昭没有采纳邓艾的建议,致使当时错过伐吴的最佳机会,这一下,导致耽误了很多年,直到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即位为帝,建立晋国时,才灭了吴国。当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司马昭没有采纳邓艾的建议,确实也比较合理。
二
一方面,这是因为蜀汉灭亡后,邓艾擅自循东汉将军邓禹以前作法,以天子的名义,任命大批官吏。他拜刘禅行骠骑将军、蜀汉太子为奉车都尉、诸王为驸马都尉;对蜀汉群臣,则根据其地位高低,或任命他们为朝廷官员,或让他们领受自己属下的职务。
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邓艾擅自做主,以天子的名义,任命了很多蜀汉的旧臣,虽然有安抚人心的考虑,却也触碰了司马昭的底线。邓艾没有请示司马昭,犯了大忌,在此基础上,司马昭曾派监军卫瓘告诫邓艾,凡事都不要独断,必须要请示。
同时,邓艾任命师纂兼领益州刺史,任命陇西太守牵弘等人兼领蜀中各郡郡守。派人在绵竹把作战中死亡的战士跟蜀兵死者一起埋葬,修筑高台作为京观,用以宣扬自己的武功。邓艾曾对蜀国士大夫们说:“诸位幸亏遇上我,所以才有今日。如果遇上像吴汉这样的人,你们早被杀掉了。”他还说:“姜维自然是一时的雄杰,但与我相遇,所以穷途末路。”
三
面对居功自傲的邓艾,钟会乘隙向司马昭诬告其谋反,说他做的事情悖逆不道,已经露出叛乱的苗头。于是,朝廷下诏书派监军卫瓘逮捕邓艾父子,用槛车将其送到京都来,邓艾仰天长叹:“我是忠臣啊,居然到这种地步,白起的境遇,于今又重现了。”诚然,邓艾是被冤枉的,可是,他的很多行为确实过犹不及,也即留下了被人攻击的把柄。
另一方面,相对于消灭东吴,司马昭更重视取代曹魏的目标,这也是他冷淡处理邓艾建议的重要原因。甘露五年五月己丑日(260年6月2日),曹魏皇帝曹髦亲自讨伐司马昭,为太子舍人成济所弑,年仅十九岁,以王礼葬于洛阳西北。在弑杀曹髦后,司马昭在曹魏内部遭到了不小的非议。为了减小弑君带来的负面影响,司马昭需要建立战功,这才在公元263年发动了灭蜀之战。
四
最后,对于魏灭蜀之战来说,如果可以拿下汉中等地,已经足够给曹魏上下一个交代了,这也是邓艾偷渡阴平前,钟会一度想要撤军的重要原因。当然,邓艾包围成都,则是给司马昭一个惊喜了。在此基础上,司马昭不仅摆脱了弑君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有了取代曹魏,建立西晋的基础。因此,面对实力不强的东吴,司马昭并不急于出兵。
值得注意的是,在司马昭表示拒绝后,邓艾又一次上书,表示:东吴未平,地势与巴蜀相连,不应当拘泥于常法而失去时机。对此,在笔者看来,这不禁让司马昭怀疑邓艾的忠心,担心他之后会功高震主。于是,司马昭最终下令将邓艾关押起来。总的来说,邓艾一心想再灭吴立功,平定天下,立不世之功,然而,他不了解司马昭这位上司,也因此被钟会等人诬告谋反,最终被杀,实在可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7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