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曹操在《短歌行》中唱到: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寄托了曹孟德一生的志向,就像《三国演义》开篇说到的一样,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最终被统一了。
奈何,完成统一大业的不是曹孟德和他的曹魏,而是被司马家取而代之,控制了曹魏政权的司马家族在公元263年废掉了晋元帝,建立了“西晋”王朝,一直到公元280年挥刀灭了孙吴,至此,三分天下的局面正式画上句号。
这中间间隔了十七年,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在灭了蜀汉后间隔了十七年才灭东吴呢?是西晋不敢还是东吴不让?主要是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灭了蜀汉后魏国发生内战
说道灭蜀汉,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邓艾,都说遇到司马懿是邓艾一生的转折点,一个是伯乐,一个是千里马,有了邓艾,对于曹魏政权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和契机。
邓艾很多政治上的主张,在曹魏政权的后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让曹魏在三国中一直保持实力最强的地位,尤其是在灭了蜀汉的大战,邓艾当仁不让是最大的功臣。
在公元263年,司马昭决定对蜀汉开展进攻,经过一番猛烈的激战,虽然成功占领了汉中,可是在剑阁两军难分高下,陷入了胶着的状态。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邓艾想出了奇招。
邓艾提出了他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大军暗中渡过阴平,阴平这个地方地势险要,山路蜿蜒崎岖,是蜀汉防备最弱的地方,只要渡过阴平就可以大举进攻涪城,逼进成都。
进攻涪城,必定引发蜀汉大军前往支援,大军一走,剑阁就有了突破的机会,蜀汉必须在涪城和剑阁之前徘徊,分散兵力,邓艾大军在历经艰难万险成功终于成功渡过了阴平,直逼涪城。
涪城的军队在看到魏军后不战而降,之后魏军一路高歌猛进,战战兢兢的刘禅直接选择了投降,俯首称臣。
邓艾出奇制胜灭了蜀国后,向朝廷上书想要继续讨伐吴国,可他在灭蜀汉后占据的头功引发了钟会和其他人的嫉妒与仇恨,钟会联合卫瓘、胡烈等人,最终邓艾父子被收监。
钟会的狼子野心也终于露出了尾巴,虽然刘禅投降了,可是姜维的内心没有善罢甘休,打算假意投降,寻找机会复国,姜维在心中也把自己的思路告诉了刘禅。
姜维充分利用了钟会的异心,他的如意算盘是挑拨钟会杀了魏国诸将,他再借机杀了钟会,最后寻找机会恢复刘禅的帝位,姜维可谓用心良苦,只可惜是错付了。
一直被姜维蒙在鼓里的钟会一直没发现,自己只是姜维的一颗棋子,等他发现的时候,他已经落入了自己的部下设置的陷阱,最终年仅40岁的钟会和姜维一起兵变中被杀。
这场大战引发了三败俱伤的结局,邓艾、钟会、姜维全死了,胜利的果实落入了司马昭的手中,不仅利用机会扫平了蜀国留下的隐患,也清除了朝堂之内异心之人。
经此一役,司马昭要重新调整国内的部署和整顿,灭吴,需要从长计议。
二、司马家有比伐吴更重要的事
钟会的叛乱,终止了司马昭伐吴的脚步,又过了一年,司马昭中风而亡,把相位留给了他的儿子司马炎,也把曹魏朝堂的控制权留给了司马炎,这画面仿佛时光倒流,就跟当时曹操把持了汉室江山一样。
司马炎继承相位后,他不是想着如何辅佐曹奂治理好天下,而是想取而代之,为自己登基做准备,跟讨伐东吴相比,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司马炎的登基也是“被迫”的,在魏帝和朝臣的共同劝说之下,司马炎勉为其难,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在多次退让后接受了魏帝曹奂的禅让,登基称帝。
司马炎虽然登上了权力的最高峰,但他知道还不是高兴的时候,国内危机四伏,消化胜利的果实也需要时间。
1.内部民心需要整顿和安抚
司马炎知道,从司马懿开始,到司马昭,再到自己,在为司马家夺取地位的过程中,对原有曹魏势力进行的杀戮和迫害,对天下民心来说是巨大的阴影,水能载舟,也可以覆舟的道理司马炎还是深谙其道的。
首当其冲的是要巩固朝廷的凝聚力,对百姓要刚柔并济,司马炎下旨善待被封为陈留王的曹奂和刘禅,陈留王依旧享受天子的待遇,并解除了对汉室宗亲的禁锢,这一步不仅安定了蜀汉的军心,也安抚了新建立的朝臣。
司马炎为了安定民心,还颁布了五道诏书,非常的开放和务实,是一套无为而治的治国策略,这对当时的百姓和时局来说,起到了修复作用,早期的司马炎确实为天下和百姓做了实事。
2.整顿军纪,充分准备伐吴
司马炎统一天下是志在必得的,为了攻打吴国做了充分的准备,他分别命羊祜、卫瓘、司马伷统领荆州、青州、徐州,镇守襄阳、临菑、下邳,战前工作部署到位。
羊祜在荆州大量开垦农田,为攻打吴国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制作了发挥巨大作用的战船,在羊祜死后,接替他的杜预进一步扩大了备战工作。司马炎见万事俱备,在朝臣上书后,决定一举伐吴。
3.边境危机四伏
邓艾在陇右招降了数万的鲜卑人,和汉人一起分散在雍州、凉州之间,随着统治的开展,爆发了激烈的民族矛盾,加上连年的干旱与沉重的赋税,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当时鲜卑人数众多,司马炎派出胡烈来镇压,结果胡烈的高压引发了民众的反抗,鲜卑族的首领直接带领全族人民奋起反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凉之变”。
胡烈战备,鲜卑族士气大振,经过一年多的战斗,鲜卑族不但没有被消灭,还联合了其他的边境民族,匈奴、羌族和氐族一共加入了对抗晋朝的行列。
边境各族的联合,早期让晋朝连连战败,虽然最终赢得了胜利,但是这场历经了9年的战役,让晋朝损失了几万人的军队,还有数位名将都死在了这场变战之中,严重的影响了西晋王朝的整体规划和布局。
如果秦凉未灭,西晋无法进攻吴国,还有被两面夹击的可能性,影响生存,更别提统一大业,因此收复西凉对西晋来说,不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要拿下。
收复秦凉之后,司马炎终于可以安心地讨伐吴国,筹谋已久的统一大业势在必行,指日可待。
三、西晋伐吴,历时1年灭吴
公元279年,司马炎根据羊祜之前制定的作战路线,调动超过二十万兵马,兵分六路,全面进攻东吴,采用水路和陆路结合的方式,直面东吴的京城建业。
当时东吴的统治者是孙皓,孙皓是一个有才华的君主,尤其是在诗歌和书法的造诣上,但是谈到治国,简直残暴不仁,民怨四起,在西晋停止攻吴的十几年里,没有养兵蓄锐,准备战斗。
西晋不懂,东吴就放松了警惕,另外他们认为他们占据了长江天险,加上孙皓的无为,导致了朝中无人可用,沉重的赋税民怨四起。
东吴国内也有百姓揭竿而起,因此面对西晋的进攻,手握23万大军的东吴选择了投降,有人说就算孙皓不投降,东吴也支撑不了多场时间。
另外,陆抗的死,加速了东吴的灭亡,陆抗是吴国名将陆逊的儿子,被称为吴国最后的名将。
公元272年,陆抗与羊祜在西陵对抗,当时陆抗代表的东吴只有三万兵马,西晋有七万之多,陆抗出奇制胜打了晋军一个措手不及,最终落荒而逃。
这场战役的胜利对于东吴来说是具有拯救意义的,不但击退了敌人,对于叛将也是杀伐决断,有他镇守的东吴,在蜀汉被灭之后还坚守了十七年。
奈何东吴最后一根支柱最终还是倒下了,享年48岁,陆抗的死也是东吴命运的转折点,不久就降了西晋,至此,天下归一。
总结
因此司马昭在灭了蜀汉后到司马炎登基称帝,中间历经了十七年才开始对东吴开展进攻,这不仅和当时西晋内部的内乱有关,也因为司马家族要对曹魏取而代之。最终西晋做了充分的准备和战斗,一举消灭东吴,结束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只是可惜,统一天下是西晋王朝就仿佛昙花一现,只存在了十六年。一个是西晋采用了分封制有关,另外也因为司马炎选了一个蠢儿子司马衷继承王位,最终才出现了历史上的“八王之乱”。
司马衷继承了王位后,实权落在了皇后贾南风的手中,这个对权力欲望极大的女人点燃了西晋王朝灭亡的炸弹,让西晋王朝在纷纷的内战中走向了灭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5 1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