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唐代圣旨到底是什么样的
...要处理某件重要大事,需要让中书省草拟一份公文,交给门下省,门下省审核通过后,传回中书省,由中书省递交皇帝,皇帝通过后,发给门下省。门下省保存原件,抄送一份交给尚书省处理实际事务。整个过程需要来回审核、...……更多
古代皇帝权利究竟有多大
...革!其中三省就是权力的核心所在,即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职能划分就是:中书省负责起草圣旨,门下省负责审核圣旨的内容,如果有不合理的地方,有权利驳回!审核没问题的交给尚书省执行!我们以唐宋为例,一份圣旨的...……更多
揭秘李显废帝之谜:一场母子间的暗斗
...,由中书省的一把手中书令、尚书省的一把手尚书令,和门下省的一把手侍中,以及三省获得“同门下平章事”资格的二把手,共同构成宰相班子,其中中书令与侍中的地位最高。李显的这道命令,等于把一名小“科长”,直接...……更多
北宋封驳制度:稳定统治与权力制衡的巧妙运用
...的现实需要,三省六部制随之产生。以中书省发布政令、门下省封驳政令、尚书省执行诏令的权力运行体系形成,这在客观程度上使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与讨论变得更加严密。 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上,由于参与政策制定的部门...……更多
唐中宗为何邀请武三思跟皇后私通
...心,还赐给御衣一件、绸缎六十段。不久,纪处讷就升任门下省长官侍中并拜相。史料中没有关于甘元柬的太多记载,只知他是鸿胪寺长官鸿胪卿。他能成为武三思羽翼,应该也和武三思的举荐或与武家的渊源有关。除宗楚客、...……更多
唐朝宰相制度探微:“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的权力与地位
...志》载:“光宅元年,改中书省曰凤阁”、“垂拱元年改门下省曰鸾台”,也就是说“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其实就是唐初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到底是什么官职呢?唐初,唐随隋制,以中书省、门下...……更多
...理,消息一出,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当皇帝诏书下达到门下省时,却被大臣许孟容退了回去。许孟容写了一份奏折,说明退回诏书的理由:“陛下您曾在用兵之时,破格提拔过官吏。但如今衢州的形势并无忧患,齐总也没有特...……更多
为何三品內史狄仁杰,能令满朝文武畏惧
...了一套新的制度,就是“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六部制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中书省的长官叫“中书令”,尚书省的长官叫“尚书令”,门下省的长官叫“侍中”。简...……更多
只有三品官的狄仁杰,为什么看起来权力这么大
...书以及十六卫大将军。其中中书令是中书省长官,侍中是门下省长官,六部尚书和十六卫大将军就不用多说了。三省是唐朝三省六部制的核心,汉朝以来的三公九卿制度从隋朝就不存在了。从这个时期来看,如果你是个三品官员...……更多
高宗李治驾崩后,武则天为何要临朝称制
...按品级重新界定;三,改官名:尚书省改为“文昌台”,门下省改为“鸾台”,中书省改为“凤阁”,吏部改称“天官”,户部改称“地官”,吏部改称“春官”,兵部改称“夏官”,刑部改称“秋官”,工部改称“冬官”,等...……更多
王忠嗣为什么会选择违抗圣旨
...于是,唐玄宗将王忠嗣召入京师,交付御史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共同审理。三司调查王忠嗣时,唐玄宗总算恢复理智,嘱咐道:“太子居于深宫之中,怎么能够和外人通谋!这一定是假的,只能调查他阻挠军计的罪行。”当时,...……更多
武则天将一生功过交给历史评判,她的成绩能合格吗?
...孙万斩”。还有官职名称和机构称呼:中书省改为凤阁、门下省改为鸾台、秘书省改为麟台、吏户礼工兵刑改为天地春夏秋冬、尚书左仆射改为文昌左相、右仆射改为文昌右相。中国历史著名的文艺皇帝宋徽宗和陈后主都没这么...……更多
古代宰相制的优缺点是什么?
...后来设置为左右丞相来分担。晋朝建立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也就是三省六部的雏形,此时执行多宰相制度,宰相不再局限于三公,三省开始与三公共同称为宰辅,一起分担宰相职权。南北朝时期比较混乱,宰相不是由...……更多
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有何历史意义
...治有名无权,长孙无忌有权无名。长孙无忌掌管中书省、门下省,处理军国大事。而当时按照法律规定,皇帝想下达什么命令,是需要经过中书省、门下省审核的,审核不通过是可以原路打发回去的。所以当时唐高宗想下达什么...……更多
李世民如何实现从谏如流、亲贤臣远小人的
...了尚书、门下等五省,这就是三省六部制的雏形。其中,门下省设侍中(为避杨坚父亲杨忠名讳改为“纳言”)、尚书省设散骑常侍,两者的职能一样:谏官。谏官一职自出现之日起,就不断涌现出许多帝王虚心纳谏的佳话。但...……更多
古代的三省六部制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行修改,比如说对崇尚效率的皇帝来说,认为负责审核的门下省毫无必要可以废除。事实上,中书跟皇帝都已经制定好了策略,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门下省确实无法反驳,除非门下的官员们想驳回命令秀一下自己的存在感。所以...……更多
2022-12-17 11:51时候
宰相的败局:唐高宗立武昭仪为皇后始末
...。 尚书省长官尚书令是正二品,而中书省长官中书令和门下省长官侍中则均仅为正三品,所以尚书省的地位在宰执中是很突出的,尚书令自李世民之后空置不设,以从二品的副职左右仆射充当长官。唐朝的正职宰相就是中书令...……更多
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组织结构与权力分配
...大致有以下几个系统:三省六部编辑唐沿隋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同样是国家最高的政务机构,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国家的政务,同时把原尚书省诸曹正式确定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六部下...……更多
...帝宜亲往一看。于是,李昂前至含元殿,命宰相和中书、门下省官先往观看。官员们回来,奏称疑非真甘露。李昂乃再命宦官神策军左右护军中尉仇士良、鱼志弘(一作弘志)等,带领宦官去察看。仇士良等至左金吾仗院时,见韩...……更多
宋神宗:心比天高却抱憾而终的改革者
...、尚书省的实际地位和职权,取消了与其职责重复的中书门下省、谏院、起居院等机构,将“银台封驳司”并归门下省,撤销“舍人院”,将其为皇帝起草“诰敕”的职责还给中书省,中书省“拟旨”、门下省“封驳”、尚书省...……更多
解析宋朝时期,宰相的叫法以及权利
...宰相身在中书省,执掌议政、取旨和出令,事权就比身在门下省的正宰相要大。比方说宋神宗时期,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副宰相蔡确,就要比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的正宰相王珪权力要大。如果从名分和排班来讲,王珪都要高于蔡确,...……更多
宰相和丞相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为录尚书事。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唐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内史令为中书令,纳言为侍中。唐高宗后,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才是宰...……更多
明朝设立两京制,独立运营不会产生混乱吗
...机构,就是从隋朝传下来的三省六部: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礼部,吏部,户部,工部,兵部,刑部。所以实际上明朝是唯一一个真正有两个首都的朝代,而不是其中某个京城是陪都。南京六部一方面负责南直隶,浙江,江...……更多
唐朝宰相中书令和门下侍中的品级为什么与六部尚书一样?
...已经威胁到了皇权。于是曹魏建立了中书监(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割尚书省的权力,制衡尚书省。因为西晋全盘继承了曹魏制度,所以曹魏中书监和门下省制衡尚书省的制度在三国统一后推行天下,为后世政治制度的正源。然...……更多
大唐宰相裴炎,为何因一封密信被杀
...也能混成太子的老师!等到李世民登基之后,文学馆就和门下省的修文馆合并了。这个新组建的部门,就是所谓的弘文馆。弘文馆自从出现的那天开始,就有着极为重要的政治意义。除了校正图书、参议礼制评定等日常工作外,...……更多
朱元璋为什么要发动胡惟庸案,废除丞相制度
...皇帝位置最高。皇帝以下,便是三省,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尚书省负责执行,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如果用一个公司来形容一个王朝的话,那尚书省就是那些具体负责业务的部门;中书省是高层智囊团,负责...……更多
被历史低估的开国皇帝李渊,立下的那些丰功伟绩
...官员各司其职,互为倚仗。中书省主要负责诏书起草,而门下省则进行审核,监察机关又设置了御史台,通过这体系的建立,让皇帝的权利得到了最大化。朝中官员互为限制,防止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在地方又设立刺史和县令...……更多
古代太监不识字是怎么读圣旨的
...得圣旨就能过关。唐朝时期在最后一个环节审核圣旨的是门下省,如果门下省觉得没问题,才会真正颁布,要是门下省认为不可以,就算皇帝通过了也是没用的,这也是某种程度上对于皇权的一种制约,否则如果事情全部都由皇...……更多
隋炀帝的哪些丰功伟绩让后人用之不尽
...献。三省是指对全国所有官僚机构的划分,分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是全国的执政中枢部门和封建社会最高的政府机关,首席长官是宰相,主要职责是决策国家大事,制定和修订国家的法令,发布皇帝的诏书。隋朝...……更多
唐朝金吾卫和千牛卫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九寺五监制就是从正二品开始划分的,三省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但是这三省并非现在的省份,而是一个权力机构。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商议政治策略并及时的将举措传达给门下省,当门下省收到指令后就要审核中书...……更多
2022-12-20 15:53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为何说三国的权臣蔡邕,是人才,也是个倒霉蛋
我们在看三国志的时候,了解到的都是一些出了名的人,在这些亮眼的明珠背后,你有没有看到一个既才华横溢又很倒霉的老哥呢?他叫蔡邕
2024-06-14 19:12:00
曹参当了三年宰相一件事都没办,死后为何还被千古传诵
曹参是大汉的第二任宰相,紧跟在萧何之后。萧何当宰相的时候,曹参是在齐国辅佐刘肥,当齐国的宰相。到了萧何死亡了,曹参就告诉他的仆人说赶紧收拾收拾东西吧
2024-06-14 19:27:00
汉武帝培育了大量汗血宝马,为何却被后世人弃用
在《史记》中,对于汗血宝马曾有过记载“大宛多善马,马汗血,”不论是古代还是当代,对于汗血马这种珍贵马种都崇尚的很,甚至当代土库曼斯坦还以此为国礼赠予中国
2024-06-14 19:18:00
关羽斩华雄之前为什么一定要“温酒”呢
三国时期的故事,通过罗贯中先生的文字演绎,让那一个时代的人物情节栩栩如生,无数的英雄形象都能跃然纸上。今天我们来讲讲“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
2024-06-14 19:28:00
为何曹丕临死前一天才立曹叡为太子
公元226年6月28日,魏文帝曹丕病笃(病情非常严重),立曹叡为皇太子。结果第二天,6月29日曹丕去世,曹叡登基,是为魏明帝
2024-06-14 19:17:00
谁自称“诸葛亮”,被曾国藩用一对联嘲讽
中国人自古以“谦虚”为美德,即使你功比天高也应该谦逊待人,这样才能赢得好名声,可也有人自命不凡,从小就认为自个是天选之人
2024-06-14 19:09:00
特别策划丨高考试卷中的河南:洛阳李贺故里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拥有丰富文化历史资源的河南,频频出现在高考试卷中,今年也不例外。202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
2024-06-14 18:33:00
为何说诸葛亮不能算军事奇才
诸葛亮历来受到儒家正统的尊崇,而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更是将其神化为“近乎妖”的算无失策之“智绝”,但是就是从《三国演义》来看
2024-06-14 19:12:00
诸葛亮为何火烧司马懿时没能算出有雨
这个问题问得好啊!诸葛亮不是能掐会算吗?否则,他又怎么能算得出天将降大雾呢?又怎么能算得出即将刮东南风,而给东吴借了三天三夜的大风呢
2024-06-14 19:19:00
韩信能出川,为什么诸葛亮五次北伐却无法出川呢
在古代割据蜀地的政权中,无论是先秦的古蜀国,还是东汉建国时期的公孙述,或者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前蜀和后蜀,甚至是明朝末年的张献忠
2024-06-14 19:05:00
三国武将层出不穷,谁力气最大
谈及古代气壮如牛的人物,很多人脑海中会一时浮现出关羽百战沙场的场面,倍感震撼。而在三国里,真要给好汉们的力气排名,关羽只能算第四名
2024-06-14 19:33:00
为什么周瑜要十万之箭并且还让诸葛亮准备呢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经典的故事,就是周瑜和诸葛亮比自己的智谋的时候。那就是草船借箭,在当时的曹操杀死了蔡瑁和张允两个水军提督
2024-06-14 19:29:00
韩信曾留下了哪三大“神器”,却神秘失踪
众所周知,韩信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秦末时期,韩信就参加了反秦斗争,投奔了项羽,但是一直没有得到重用。后来韩信被人举荐到了刘邦
2024-06-14 19:31:00
诸葛亮最后一计历经一千七百多年,至今无人能解
无论陈寿《三国志》中真实的诸葛亮,还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夸大的诸葛亮,人们都不能否认诸葛亮的过人智慧。在三国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
2024-06-14 19:29:00
“四庭柱”对战“八健将”,哪边更厉害一点呢
演义里有“八健将”的说法,但没有“四庭柱”的说法,“四庭柱”的说法最早出自于张国良的《三国志评话》中,他们是指河北的四员骁勇果敢的大将
2024-06-14 19: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