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唐朝宰相制度探微:“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的权力与地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10 05:54:00 来源:戏说三国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武周时期的官衔,狄仁杰曾在武则天时期担任过此官职。

《新唐书.百官志》载:“光宅元年,改中书省曰凤阁”、“垂拱元年改门下省曰鸾台”,也就是说“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其实就是唐初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唐朝宰相制度探微:“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的权力与地位

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到底是什么官职呢?

唐初,唐随隋制,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全国最高的国家机关,总揽全国军民事务。三省最高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就为“宰相”之职,《新唐书.百官志》载:“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唐朝宰相制度探微:“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的权力与地位

尚书省掌“典领百官”,负责政令的执行;中书省掌“佐天子执大政”,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掌“出纳帝命”,负责审查诏令,签署奏章,并有封驳之权(退回诏令)。

而在当时,为了方便三省“宰相”的议事,唐皇就在门下省机构下设置了一个“政事堂”(后唐中宗时迁于中书省),用于方便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因唐太宗曾担任过“尚书令”,遂后世臣子都不敢居其职,于是尚书左右仆射就成了尚书省实际的长官)在此综理全国政事。

唐朝宰相制度探微:“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的权力与地位

随后“政事堂”也就成为了协助皇帝处理朝政的最高议事机构,能进“政事堂”参预国事者皆为唐朝实际的“宰相”。

当然历代帝王都不会让相权完全的凌驾于皇权之上,也不会让几个人去垄断全国的朝政大权,皇帝势必会想尽办法让人去分他们的权。唐太宗时期,李世民除了让三省长官进入“政事堂”综理国事外,还让时任吏部尚书杜淹、秘书监魏征前往“政事堂”参预国事。

唐朝宰相制度探微:“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的权力与地位

当然以他们本来担任的官职,他们是没有资格进入“政事堂”的,所以为了让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进入“政事堂”参预国事,太宗并赐予了他们“参豫朝政”的临时官衔,而这个头衔就是后来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雏形。

到了贞观八年,尚书右仆射李靖因病辞官,但太宗不忍他就此离开官场,于是并下诏:“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意思就是可以让他辞官,但他需每隔几天去一下中书门下省指导官员处理政务,“平章事”之名盖起于此。也就是说“平章事”的原意就是类似于现在的“国务院参事”,他没有正式的官职,却拥有参预国事的权力。

唐朝宰相制度探微:“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的权力与地位

再之后到了贞观十七年,太子詹事李绩以“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官衔入“政事堂”参预国事,“同三品”之名也盖起于此。因当时三省长官侍中、中书令皆为三品,所以“同中书门下三品”之意简而易概的说就是拥有与侍中、中书令一样的待遇和权力,也就是说他虽然没有做到三省长官的位置,但是以“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名头,他依然可以名正言顺的入“政事堂”参预国事。

后到了高宗年间,除了三公、三师、中书令入政事堂不用加“同中书门下三品”的临时官衔,其余的要想入“政事堂”参预国事的官员都需加衔“同中书门下三品”。当然“同中书门下三品”只是加衔给本官品级达三品以上的,然后入“政事堂”参预国事的官员。

唐朝宰相制度探微:“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的权力与地位

而对于本官品级四品以下,五品以上的官员要入“政事堂”参预国事的,自高宗永淳元年,就会被赋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临时官衔,位在“同中书门下三品”之下。

不过自唐肃宗乾元元年,“同中书门下三品”就被废除,之后无论是几品官,只要是入“政事堂”参预国事的就都只会被赋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衔。

当然说了这么多,简单的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是唐朝的“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这个“他名”就包含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唐朝宰相制度探微:“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的权力与地位

所以作为改名而来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自然也就是武周时期的宰相之职,他负责协助皇帝统治全国,并与三省长官一起协商处理全国军政事务。

说到这里,我想不用多说了,作为宰相之职,“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不论是在权力,还是地位都显然要高于只是一州的最高军政长官的“刺史”的。

虽然刺史品级最高可达从三品(《新唐书.百官志》载“上州。刺史一人,从三品,职同牧尹。”),而担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的官员可能本官的品级只有正四品。但无论如何作为实际上的“宰相”之职,负责执掌全国政务的他,地位和权力显然是一定高于只是执掌一州政务的刺史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0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究竟是什么职位呢
...政治生涯中,他曾担任过一个重要的职位——同凤阁鸾台平章事。那么,这个职位究竟是什么呢?它是否等同于我们常说的宰相呢?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的解析。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同凤阁鸾
2024-11-21 19:06:00
唐朝的官阶制度:宰相狄仁杰为何仅为三品
...两次官拜宰相,分别是天授二年(691年)成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来因遭诬陷而被贬谪,又在神功元年(697年)再次被升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大唐宰相。不过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想到
2023-10-22 15:04:00
只有三品官的狄仁杰,为什么看起来权力这么大
...三公、三师这样的赠予性官职了。只有当这些官职加上同平章政事才具备宰相的实权。至于同平章政事怎么回事,后面会说到。经过唐初几个皇帝以及武则天的一套骚操作,一品和二品大员就这么被
2024-04-25 16:06:00
为什么唐朝的三品官员就可以被称为宰相了
...、尚书令都是宰相;隋唐时除了三省长官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是宰相;明朝不设相位,但却以内阁首辅为实质的宰相;清朝设军机处,以军机大臣为相。宰相官职高、地位大、权力重,可以说是
2023-06-11 09:53:00
唐朝名门望族河东裴氏,出了十七位宰相,他们分别都是谁?
...武周政权。武后天授二年(691),裴行本官拜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但次年他便被酷吏来俊臣诬告谋反,多亏狄仁杰救助才免于一死,但仍被流放。武则天退位后唐中宗李显复位,景龙四年(71
2023-02-26 19:39:00
为何三品內史狄仁杰,能令满朝文武畏惧
...具体的实权。于是又设立了一个新的职务,“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此尚书省已经名存实亡,掌握实权变成了,中书省的中书令,和门下省的侍中,以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而到了武则天的时
2024-04-26 23:10:00
唐代后期六部侍郎平章事职权的变化
一、六部侍郎平章事成为宰相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宗龙朔二年(662年)废尚书令一职,使本为尚书令副贰的左右两仆射成了尚书省的实际长官。两仆射既与中书令侍中共同行使宰相职权,所谓“佐天
2024-06-22 21:29:00
宰相在朝廷的地位举足轻重,古代都有哪些功勋突出的宰相?
...为宰相,担任地官侍郎,代理尚书事务,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也就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虽然经历贬黜,在公元697年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和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代理纳言以及
2023-04-22 16:52:00
...岁的狄仁杰任地官侍郎,即户部侍郎,兼尚书事,加“同平章事”。前文说过,同平章事就是宰相,所以这是狄仁杰的第1次拜相。不过好景不长,四个月后狄仁杰遭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下狱。后虽
2024-06-22 12:1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舌尖上的大宋|第二辑:雅宴沸金鼎,鱼跃状元红
责任编辑:单虎
2025-04-18 10:56:00
柳浪闻莺与冷泉猿啸、南屏晚钟与天竺梵音、灵石樵歌与蕉石鸣琴、浙江秋涛与凤林松涛、梅林归鹤与空谷传声……这是杭州西湖以“听”为主的风景
2025-04-18 12:24:00
穿越时光!探寻海南古迹遗址的千百年故事
文化中国行碧海蓝天、椰风海韵……海南不仅有着热带天堂的浪漫,更沉淀着千年文明的厚重印记。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让我们一起走进琼州大地的“历史皱褶”
2025-04-18 08:17:00
飞将之殇:李广的悲剧与时代的悖论
在汉帝国对抗匈奴的宏大叙事中,李广的名字如同一道闪电划破长空,又迅速湮灭在历史的尘埃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025-04-18 08:44:00
大众网记者 刘宏蕾 王爽爱 济宁报道济宁太白楼藏着诗仙的烟火气、运河的江湖味,还有乾隆的追星史。济宁金牌城市推荐官王爽爱给大家扒一扒李白和太白楼的那些事儿
2025-04-18 09:53:00
王梓涵 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三字经》是我国传统教育启蒙教材,其内容三字为一句,基本取材于历史典故及名人事迹,比较浅显易懂
2025-04-18 10:23:00
安徽固镇:“汉兴之地”,“垓”来一下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人民网蚌埠4月18日电 (陶伟、陈若天)去年11月,一群韩国游客千里迢迢来安徽旅游。这支由该国中文系学者和教授组成的旅行团一到安徽便直奔蚌埠市固镇县
2025-04-18 10:30:00
中国历史上仅出现两次的奇葩事,皇帝认太监做爹
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有一个统一的目标便是巩固自己的统治。在这种政治格局下,太监是常伴皇帝左右的,在皇帝心里的太监的地位就很难被他人所取代
2025-04-18 06:37:00
霍英东的长房儿媳朱玲玲:47岁离婚,50岁的她凭什么再嫁富豪?
前言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战国《楚辞·离骚》老人常言:“十八姑娘一朵花。”这句话往往被用来赞美女子年轻又富有朝气
2025-04-18 06:47:00
郭嘉生活不检点,遭到此人数次检举,曹操得知后却是如此处理的
郭嘉是曹操十分倚重的一个谋士,在和袁绍开打的官渡之战中,为曹操提出“十胜十败论”,由此让曹操信心大增,决定和袁绍抗争到底
2025-04-18 07:14:00
山西博物院首次推出的原创古籍专题展“晋国垂棘——中华古籍里的山西先贤”,4月18日开展。展览将展出50余部、近500册院藏古籍善本
2025-04-18 07:55:00
民间故事:书生认当官的为叔,预测了安史之乱,以及叔侄俩的结局
唐玄宗的时候,有个大文人叫郑虔,在文学界有很大的名气,性格却非常闲散旷达,为人处事就很潇洒,这份名声很快就传到了皇宫里
2025-04-17 22:59:00
李有光——中华人民共和国艺术精英人物
著名作家:凌解放,二月河 神仙驾御·千禧中国鸟龙马驷骥,三马,根艺学会主席,雕塑家 海东青海东青
2025-04-17 23:00:00
汉武帝刘彻,为了得到汗血宝马,杀了良将宫了忠臣,结果却是这样
汉武帝刘彻,为了得到汗血宝马,杀了良将宫了忠臣,结果却是这样汉高祖刘邦出身草根,通过自己的努力搭乘着时代的东风,从一个基层小村子的村长一路打拼到了开国皇帝的地步
2025-04-17 23:22:00
汉高祖刘邦已经预见到戚夫人的悲剧,为何不立她为皇后?
在汉高祖刘邦的生命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女人,一个是戚夫人,另一个就是女政治家吕雉了。并且,在刘邦生前,他一直非常疼爱戚夫人
2025-04-17 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