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穿越时光!探寻海南古迹遗址的千百年故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4-18 08:17:00 来源:南海网

文化中国行

穿越时光!探寻海南古迹遗址的千百年故事

碧海蓝天、椰风海韵……海南不仅有着热带天堂的浪漫,更沉淀着千年文明的厚重印记。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让我们一起走进琼州大地的“历史皱褶”,从五公祠的翰墨余香,到三亚落笔洞的万年密码……这些散落在山海间的遗址与建筑,既是海南悠久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本地文化的活化石。当世界目光聚焦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海南正以独特的“天涯故事”,带你聆听跨越千年的文明回响。

穿越时光!探寻海南古迹遗址的千百年故事

穿越时光!探寻海南古迹遗址的千百年故事

⭐昌江·钱铁洞遗址

钱铁洞遗址位于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钱铁村旁钱铁山半山腰,高约12米,宽约20米,深约60米。分上、下两洞,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生活遗址。考古人员2009年在洞中地层发现少量打制石器,2012年在洞中发掘和采集了近百件精制石器,初步确定该遗址的考古学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2万年。该洞穴遗址对于研究海南古人类文化具有重要价值。2024年,考古队钱铁洞遗址发现了大量古人类遗物,采集到相当数量的人工石制品,让我们得以透物见人,加以分析解读。

⭐陵水·石贡遗址

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的石贡遗址,是海南新石器时代中期的重要贝丘遗址,贝丘,在考古学上是指古代人类食用后遗弃的大量贝壳形成的堆积,一般分布于海边。石贡贝丘遗址在陵水新村镇南湾半岛上,出土了磨制石器、陶器、骨器、贝壳和动物骨骼等,呈现出鲜明的海洋文化特征。遥想史前时代,此地民众在山海之间捕鱼狩猎,躬耕稼穑,在阳光海浪、碧山银滩里创造出自己的文明。

穿越时光!探寻海南古迹遗址的千百年故事

穿越时光!探寻海南古迹遗址的千百年故事

⭐海口·丘浚墓

明弘治八年(1495年)二月初四,丘浚病逝于京城,后辗转至次年十二月,其灵柩才得以归葬故乡。丘浚的墓地,位于今海口秀英区水头村附近的“五龙池之原”。1996年,丘浚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这里已建成丘浚文化公园。明正德《琼台志》记载:“丘文庄公濬墓,在县西十二里五原都五龙池原,遣进士会稽陈元监造,夫人吴氏合葬。”“原”是源头的意思,为水流流出之处。“五龙池之原”这个地方,是丘浚生前托人寻访,然后自己圈定的。

⭐海口·韦执谊墓

唐永贞元年(805年),时任宰相的韦执谊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跨越山海来到海南岛,并最终病死在海南。从唐永贞元年(805)至唐元和七年(812),韦执谊在海南生活了七年,短短数年,他从忌讳海南到接受海南,继而因热爱海南而定居海南终老而去,他的墓地位于今海口市龙华区,墓区由围墙、墓冢、围栏、墓门、墓碑等组成。墓葬坐北朝南,背依山丘,面对池塘,石砌围墙呈半圆形环绕在墓区的后半部。

⭐三亚·英墩遗址墓葬

2017年,考古队在三亚英墩遗址发现了一座古墓,墓主人骨骼保存基本完好。通过对该遗址出土的器物进行初步分析,专家推测英墩遗址的年代约为距今6000~5500年。这是海南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古墓,其出土的人类遗骸为研究海南先民的体质特征、DNA信息等提供了重要支撑。

⭐陵水·桥山遗址古墓

桥山遗址古墓是海南最早发现的史前古墓,201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海南省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陵水桥山遗址开展考古发掘时发现。桥山遗址的年代约为距今3500~3000年,这座古墓平面略呈圆角长方形,长约130厘米、宽约50厘米。因骨骼保存状况较差,只能初步判断墓主人身高约140厘米。整座墓未出土随葬品,却有8个柱洞环绕四周,考古人员推测柱洞与墓葬为共生关系,其上部以前可能有棚架设施。

穿越时光!探寻海南古迹遗址的千百年故事

穿越时光!探寻海南古迹遗址的千百年故事

⭐海口·五公祠

以“海南第一楼”著称的五公祠,为木质二层红色楼栋,具有鲜明的海南地域特征,也深受岭南建筑影响,同时还带有南洋建筑印迹,被誉为“琼台胜境”。唐朝宰相李德裕、宋朝宰相李纲和赵鼎、宋朝大学士李光和胡铨等五公的历史故事,均“藏于”这座木楼中,经由一代代人传唱至今。

⭐三亚·崖州古城

崖州古城位于三亚市崖州区崖城村,是海南历史最悠久的古城遗址之一,始建于南宋时期,由文明门、古城墙、少司徒牌坊、崖城学宫、广场及两侧民居建筑等组成。自北宋庆历年间创建至今,历经多次迁移、重修,如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有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遗迹,更承载着海南南部地区千年的历史记忆。近年来,三亚有关部门通过整合资源,活化利用古建筑,让其成为人文教科书、文化场馆、百姓舞台等。

⭐海口·府城鼓楼

府城鼓楼原名谯楼,又称文明楼,位于海口琼山区府城街道文庄路鼓楼街30-1号,是古代琼州府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历经多次重修,属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鼓楼在古代主要用于报时、警戒和发布政令,是海南现存为数不多的古城楼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2019年7月,鼓楼开始进行新一次修缮,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这座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建筑旧貌换新颜,焕发着新的生机。如今的府城鼓楼,除了吸引市民游客寻迹前来登楼眺望外,琼山区还将通过在府城鼓楼开设学堂,举办传统文化讲学活动等方式,用好、用活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文物古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传承。

⭐海口·琼台书院

琼台书院(现为琼台师范学院)是海南一处著名的古迹景点,同时又是一所传道授业、培育人才的学校。清初康熙年间,陕西武功人焦映汉赴任雷琼兵备道,在当时海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琼州府创建琼台书院,历经漫漫历史沧桑,筑起了一道靓丽的历史文化风景线,积淀下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精髓。如今,琼台书院不仅保存着古代书院建筑,更承载着海南文脉传承的重要使命。

⭐海口·秀英炮台

秀英炮台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与天津大沽口炮台、上海吴淞炮台、广东虎门炮台同为清代晚期闻名遐迩的海岸炮台,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海防屏障。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海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海南现存较为完整的近代军事遗址。走进秀英炮台,了解一段海岛人民抵御海外入侵之敌的历史故事。炮台背后的指挥所、营房,弹药库、操练场……依然能再现往日的斑驳痕迹。

⭐澄迈·封平约亭

封平约亭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海南约亭。封平约亭建筑坐北朝南,为三开间,木石结构,硬山顶,穿斗式梁架,筒板瓦,正脊有龙、鱼及云朵等雕饰。据说,原来在正堂前面有一座廊亭,现在只剩下两边山墙。据记载,大丰村在古代属琼州府澄迈县恭贵乡封平都,封平都的治所就设在此地,“封平约亭”就是封平都议事的场所。封平都辖十图六十村,凡遇有大事小情,如上奉皇帝御旨、官府谕示、完纳粮税等,下至市场管理、合都宾兴、众议凡例等等,都在这里谕示、宣告、商议、部署,形成法约,然后各图贯彻执行。站在约亭中,抚摸那些经过风雨洗刷有些模糊的碑记,“宣讲圣谕”的历史回音仿佛仍响彻耳畔。

⭐文昌·孔庙

文昌孔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历经台风多次摧毁,部分房屋进行了修缮,而今建筑面积达3300平方米,它是海南省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海南第一庙”,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北宋以来,文昌孔庙也是文昌官办县学之所,担负着祭祀和教化两大职能,是典型的“庙学合一”的礼制建筑。文昌自古以来崇文重教,人才辈出,仅明清两代从文昌孔庙就走出了16名进士、103名举人,文昌孔庙也因此成为众多新生入学前必来打卡的地点。

⭐澄迈·永庆寺

永庆寺位于海南省澄迈县盈滨半岛,始建于北宋时期,是古代“澄迈八景”之一,也是海南历史上有名的禅林圣地。永庆寺三面环海,是供奉缅甸白玉佛像最多的寺院,也是现今琼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构建了海南“南南山,北永庆”的佛教格局。

穿越时光!探寻海南古迹遗址的千百年故事

穿越时光!探寻海南古迹遗址的千百年故事

⭐海口·迈德村

海南岛有座文化底蕴丰厚的古村落,名叫迈德,位于海口市江东桂林洋。据史料记载,迈德村建于明代,至今已近600年历史。古朴雅致的古老宗祠、鳞次栉比的火山石屋、曲径通幽的青石古巷、古色古香的状元石桥、长年不息的“神龙”古井……穿行在幽静的青石巷道中,一座座古朴的石屋星罗棋布,见证着迈德村的古老历史。全村先后出7名教授,1名院士,92名教师,曾广进一家九代就有47人,成为海南最大的教育世家。此外,还有清末民初海南思想家曾对颜、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德超、民国早期留学法国的经济学专家曾同春和法学家曾浩春兄弟等人。迈德村崇文重教,几百年来文脉绵延不绝。2008年,迈德村被评为“海南十大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

⭐琼海·留客村

琼海市博鳌镇留客村地处万泉河下游,隶属古乐会县,毗邻博鳌亚洲论坛会址,与古乐会县衙所在地乐城岛隔河相望。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元明清三代数百年间,一直在此处设有官渡“流马渡”。拥有400多年历史的留客村一度水运发达,商贾云集,也是海南著名的侨乡。村里最值得游览的“侨乡第一宅”蔡家老宅,占地75亩,由留客村蔡氏家族的蔡家森携兄弟蔡家炳、蔡家锦、蔡家鸿等人共同建造,于1924年筹备,1934年建成。

⭐三亚·保平村

保平村位于三亚市崖州区,古称毕兰村,唐时因李德裕谪居毕兰而扬名,是一个有着11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此后不断迁来的居民,聚居于毕兰村北,取名“保平村”,意为保世代平安。该村有保存完好、较为集中、规模较大的传统民居建筑群,含40余处一类历史建筑和100余处二类历史建筑。村中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宅,是崖州古建筑最有代表性,又最集中的古代民居建筑群,被称为“明清海南传统民居群的活标本”。保平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海南十大文化名村、革命老区村。

⭐文昌·十八行村

十八行村是海南省现存明清建筑规模最大的古村落,历经近600年,仍保持着传统民居的原始风貌。林家宅是十八行村现存最古老的宅院。林家宅,又称九牧堂。十八行村的先祖是在明朝正统年间从福建莆田迁来的,这块祖传下来的九牧堂堂号牌匾,代表了这个村子林姓家族的起源。除林家老宅九牧堂外,这里的其他建筑大都有一两百年时间。几乎所有古屋房顶都以五彩瓦装饰,脊顶尾部则固定着造型古朴、色彩艳丽的石材雕件。屋檐下的墙面早已斑驳,但仍可见到的各种花鸟虫鱼壁画,大门前的柱础石,简单又古朴。有的古屋即使翻新了,也大都使用了原来的物料。

⭐澄迈·罗驿村

澄迈县老城镇罗驿村,是一个有着800余年历史的古村落。罗驿村内传统建筑集中连片分布,村中有火山岩古民居430间,共计43860平方米,保存情况基本完好,均坐北朝南。村内传统建筑基本维持明清年代建筑风格和布局;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有李氏宗祠、观音庙、李恒谦故居、步蟾坊、节孝坊等,有马蹄井等古井7处,有古石桥1座,村东南有残存的古驿道和古驿站。

穿越时光!探寻海南古迹遗址的千百年故事

穿越时光!探寻海南古迹遗址的千百年故事

⭐万宁·青云塔

青云塔位于万宁市万城镇东南2公里的山尾岭上,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青云塔是海南现存地稀有古塔之一,是海南重点保护的文物古迹之一,百余年来,古塔虽遭无数次的强台风和雷雨袭击,但塔身至今仍然安然无恙,巍然如故。

⭐儋州·魁星塔

在儋州市中和镇的中和古城,矗立着一座明代晚期建造的石砌宝塔,名叫魁星塔。塔座平面作方形,塔身呈八角形,内部空心,共有七层,每层平出短檐,窗作金钱形,整座塔外形类似仰莲托宝珠。古塔造型别致,是海南少见的石塔之一。

穿越时光!探寻海南古迹遗址的千百年故事

当夕阳为古老的石墙镀上金辉,当海风轻吟着穿越千年的故事,海南的古迹遗址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未来的起点。这每一处遗址,都是海南递给世界的一张名片。保护它们,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根与魂。

出品平台: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南国都市报

监制:郭祖莹

视觉统筹:韩静

文案、制作:梁嘉颖

海报:梁语峥

资料来源:南海网、海南日报等

图片来源:刘洋、李昊、封烁、网络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梁嘉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18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弘扬东坡文化,助力海南自贸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首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将于2月中下旬举办,其中由海口市旅文局、海南海控美丽乡村建设有限公司承办的东坡文化古迹研学游将于2
2023-02-02 12:44:00
海口琼山学宫大成殿修缮完工 免费对公众开放
本文转自: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月14日消息(记者 孙春丽)走进红墙青砖的海口琼山学宫大成殿,只见大成殿门高高耸立,大成殿屋顶的琉璃瓦在细雨中光鲜亮丽。记者从琼
2023-01-14 13:44:00
​“红旅扩融”赋能乡村振兴
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海南母瑞山:​“红旅扩融”赋能乡村振兴▲母瑞山入口处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本报驻海南记者 陈关超海南省定安县母瑞山被誉为琼崖革命的摇篮,100年前,先烈们在
2022-12-29 00:09:00
山水间的诗意栖居
...文集,分上中下三卷,由57篇文章组成,记述了作家游历海南各地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有学者曾说,“游记,它具体而微地书写出作家主观的精神色彩,以及他们接触客观的风景时内心中种种
2024-07-04 06:37:00
三亚南山非遗节在三亚南山国际非遗中心举行
...区创新案例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旅游案例”。这是海南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三亚南山国际非遗中心位于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内,汇集了众多国内外非遗文化精品项目,是“海南省非遗展示研
2023-07-05 08:57:00
文化周刊|图说千年海甸岛
...,历史上一直是琼州府城、海口所城诸港水道所经,说是海南的北大门也不为过。然而,限于滩涂地貌,海甸岛除了南部一隅的海田村外,长期荒落,1970年以后逐步变身,海南建省后才走上发
2023-10-28 13:16:00
循着东坡足迹,在海南开启“春风之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1月9日消息(记者 丁文文)“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苏东坡居琼三年,其笔下生动展现了海南的文化、历史、自然风光,在海南大地上留下了无数佳话,成为海南旅游
2024-01-09 13:06:00
东西问丨贾宾:“海丝”古沉船如何诉说中外交流往事?
... 题:“海丝”古沉船如何诉说中外交流往事?——专访海南省博物馆文物考古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贾宾中新社记者 符宇群深海考古突破2000米、长江口二号古船成功实施整体打捞……
2023-02-17 19:15:00
本文转自: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2月3日消息(记者 陈望)距离首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下简称“东坡大会”)开幕只剩下15天时间。2月3日,记者从组委会获
2023-02-03 20:4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
1日,市文旅局发布跟着《黑神话:悟空》游太原主题旅游线路,邀请游客循着“悟空”足迹,漫步晋阳山水,品味市井烟火,触摸非遗匠心
2025-11-01 18:23:00
何以中国|邂逅千年荆风楚韵 ,古城中开启文化奇幻之旅
大皖新闻讯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这座承载着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
2025-10-31 09:29:00
首都博物馆上新 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敏)“隶书源流”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10月30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主要采取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和面向会员定向邀请两种方式征稿
2025-10-31 16:4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鱼台孝贤广场楹联
(高山景行 上联:阁壮水云乡,克襄孝道明忠道 下联:德昭桑梓地,且看今贤继古贤)(紫气东来 上联:鱼龙呈变化,万顷烟波堪醉我 下联
2025-10-31 17:24:00
《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肥举行
大皖新闻讯 10月31日下午,文化学者夏冬波新著《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合肥育才书店徽州书局举行。《吴长庆家族》是研究合肥市(原庐州府)名门望族吴长庆家族(庐江鳌山吴氏家族)的一部家族史著作
2025-10-31 21:52:00
聚焦如何“提笔绘丹青” 山翁画册《墨痕》出版
继《山翁书画集》和40万字的《山翁评论文集》出版之后,著名书法家、评论家、收藏家山翁先生介绍如何“提笔绘丹青”的专著《墨痕》
2025-10-30 08:40:00
“跟着楹联游济宁 ”第十五站活动走进金乡奎星湖公园
鲁网10月30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金乡,在金乡,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文峰塔前走一走,官学财运全都有。”光善寺塔又称文峰塔
2025-10-30 17:13:00
老有福丨他的百年“青春之歌”:百岁陈世明的信仰与传奇
福州新闻网10月29日讯(记者 朱榕 文/摄)重阳节前,福州江南水都小学的学生们来到台江万颐养老院,探望101岁的陈世明
2025-10-29 15:14:00
每年农历九月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此时,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枫叶正红,形成了登高、赏秋、晒秋、赏菊、插茱萸等重阳节习俗
2025-10-29 16:57:00
寒葱岭,八十载枪声犹在耳——追寻陈翰章将军的东北抗战印记
翰章红军小学的操场上,一尊戴着红领巾的烈士雕塑静静矗立,目光如炬。这位被称为“书生战将”的烈士,就是东北抗日联军杰出将领陈翰章
2025-10-29 18: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