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探源3000年前中华文明——访安阳市政协委员胜桂红
...甲骨文为标记的文化品牌,加快把安阳殷墟甲骨文打造成中华文化新地标的提案》。胜桂红委员说:“殷墟是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具有地标意义。我们要为...……更多
孙敬明齐鲁文博讲堂精解《金石学与陈介祺》
...的山左金石学家做了详细讲解。滥觞先秦。中国金石学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铭记历史功德、文献典谟、律令约契、封诰疆界,绵延百代,传之不朽。金石学涵泳万象、博大精深。同时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如考古、历史、古...……更多
...足迹,探寻一撇一捺写就的文化传奇。大河网讯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汉字历经数千年的历史变迁,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成为中华民族...……更多
中科御方|夏商周流转:中医智慧的自然生长与传承
夏朝,作为中华文明的起源之一,虽然其历史遗迹和文献记载相对较少,但我们已经可以从有限的资料中窥见中医萌芽的端倪。据考古发现,夏代遗址中出土的一些植物种仁,如桃仁、郁李仁等,被认为是早期药材的实物标本...……更多
为何有商朝大战雅利安人的说法
...人(雅利安人)的入侵,并成功将其击败,从而捍卫了华夏文明!如果这个是真的,那就十分惊人了,但这个说法经过考证,基本被认为是不靠谱的猜想,为什么呢?咱们就先说说这个事儿到底是怎么开始的吧。其实,这也不是完全...……更多
探秘海岱文化 见证齐鲁文明 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四(11)中队开展考古研学活动
...学博物馆开展考古研学之旅,见证和领略海岱文化与齐鲁文明的魅力和辉煌。在校外辅导员的讲解下,队员们首先参观了山东大学校史展,校史展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和实物,让队员们深入了解了山东大学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更多
东西问丨短评:从古典汲取智慧 向未来携手同行
...,使中国古典学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令未来文化强国的图景更具古典文明的学理支撑。2024年11月6日,北京,专家学者在中国考古博物馆体验编钟。张祥毅 摄从未来维度看,古典学助推文明互鉴,贵在中外比较,更非“排他性...……更多
互动H5丨甲骨上的文明密码
...带领广大网友共同识读甲骨文,感受汉字之美,传承守护中华文明。快来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一起探索甲骨文的奥秘吧!策划:李敬欣 张培君统筹:娄恒 银新玉 石金红文案:梁倩文设计:张谷臻动画:张 弛编辑:孙振恒审...……更多
华夏子孙中的“夏朝”,为何却一直找不到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从夏朝开始到现在一共经历了23个朝代。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在神州大地上徜徉了五千个年头了。可是你知道吗?事实上世界考古学家对中国夏朝存在与否一直是存在争议...……更多
走近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从两千多年前的“乘法口诀”说起
...治制度等;走马楼三国吴简展现了三国时期长沙人的生活图景。同时,这些秦汉简书体样式丰富,字迹优美、气韵生动,是研究中国文字演变和书法艺术的重要材料。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简牍整理工作人员杨先云说,传世文献...……更多
...探“汉承秦制”格局下,西汉初年的治国理念和社会生活图景。首度聚焦汉代简牍全方位解读“汉承秦制”《简牍探中华》前三期节目聚焦里耶秦简和云梦睡虎地秦简,从小切口入手讲述秦代郡县制下的小城故事以及庞大严明的...……更多
“蛮夷戎狄”是怎么来的?为何心甘情愿地接受汉如此称谓?
...态势,逐步朝着合作交流的方向发展。在古代中国并没有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当时的人们主要以部落形式聚居,他们星罗密布地生活在华夏大地上,有的还各自为国。曾经有学者统计,即使在炎黄二帝之后的夏朝,仍就有上万个...……更多
上游科考室|遇见“最初的中国”,陶寺遗址博物馆今日开馆,专家解读辉煌文明背后的故事
...位于黄河中游地区、距今4300-3900年的陶寺遗址,对于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尧舜时代的社会历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此次开馆首次展出的圭尺见证“最初中国”的诞生,位于农田里的观象台比英国的巨石阵还要早500年……而如此...……更多
《豫见考古 宅兹中国: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河南实证》新书发布暨中原文化传承与发展座谈会举办
...月29日,由郑州大学出版社举办的《豫见考古 宅兹中国: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河南实证》新书发布暨中原文化传承与发展座谈会在郑州大学主校区举行。河南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梁莉,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张慧明;《豫见考...……更多
【文化金家岭】穿越古今,探秘甲骨文
...甲骨文,作为汉字的童年影像,不仅是文字的滥觞,更是中华文明璀璨星河中的瑰宝。这堂趣味甲骨文课宛如一把钥匙,缓缓开启了通往远古智慧的大门。 本次课程的精髓在于创新与互动并重的教学模式。活动特邀甲骨文研究...……更多
这件被人称赞“可爱”的青铜器是兵器还是礼器
...。钺与王权、军权存在直接关联,这种象征义在许多古代文明中均有出现。事件背景近日,有学者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一则介绍中国商代青铜器“亚丑(醜)钺”的帖子,引起围观。该青铜器表面刻有形似“鬼脸”的人面纹...……更多
龙耳东:“夸父追日”的真相是战败逃亡!《山海经》揭秘
...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联合了黄河流域的各个部落,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蚩尤,则是九黎族的首领,擅长使用金属武器,掌握风、雨、雷电之力,代表着野蛮和战争。黄帝与蚩尤之间的冲突,源于对领土和资源的争夺,以...……更多
...“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它的播出将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标识的传播度和影响力,向世界呈现绚烂多彩的中华文明。为了让历史鲜活起来,让文化灵动起来,《扬子风华》主创团队走访了上百位水文、地理、气候、考古...……更多
博物致知|博物馆的神奇动物里,藏着“何以中国”的密码
...奇动物一眼千年,吸引着年轻人去一探究竟。它们蕴藏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智慧,是中华文明的独特印记。今年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一起打卡博物馆里的神奇动物,探寻“何以中国”的密码。红山文化·玉龙 ...……更多
...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被提上重要日程。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延绵传承发展的中华文明,以其悠久、丰富、灿烂而独树于世界文化之林。考古,则是挖掘文化遗产、...……更多
...风云变幻的历史,她被誉为齐鲁文化的瑰宝库。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素有“一山一水一圣人”的美誉。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齐鲁文化源远流长,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更多
《中华文明的形成》考古专著:早期中华文明是“一元多支一体”格局
中新网北京11月20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华文明探源相关研究长期以来备受关注。在史学和考古学界,“夷夏东西说”“三大集团说”“中原中心说”“区系类型说”“多元一体说”“重瓣花朵式”“中国相互作用圈”等学术观点...……更多
...力的日益增长,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也随之不断增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受到了高度重视,研究汉字起源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在中华文明传承中的作用,中国文字博物馆甚至面向社会发...……更多
舌尖上的汉字美
...小学、幼儿园持续用“一片甲骨”的故事讲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让甲骨文告别枯燥、艰涩的形式,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引领学生发现甲骨文字之美,领略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本报记者 王箫1月15日下午,市南关小学的...……更多
夏朝存在400多年,为何挖不到
...直被一些西方学者捏着不放,意欲以如此方式来缩短华夏文明的持续时间。虽然在周朝出土的文物上以及古籍上面都明确记载了夏朝这一朝代,但由于在现实考古中并未曾获得不容置疑的“证据”,使得夏朝的存在一直还备受争...……更多
...的殷墟博物馆新馆将正式对公众开放。作为殷墟考古和商文明研究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殷墟博物馆新馆设有“探索商文明”“伟大的商文明”“世界的商文明”3个基本陈列和4个专题展览、1个特色沉浸式数字展,集中展示青铜...……更多
...化思想引领下,让中华文脉开枝散叶生机勃发,升腾壮阔图景,激荡复兴气象。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 ,开创文化发展新局面。“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习近平总...……更多
全国人大代表宁雅秋:尽快将贾湖遗址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项目
...过众多考古专家数十年来的考古研究表明,贾湖遗址极具中华文明探源价值,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第一个具有确定时期记载的文化遗存。贾湖遗址孕育了诸多华夏文明的核心基因,是中华民族早期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全...……更多
浙江日报杭州12月9日讯 9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发布“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也就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研究成果。记者获悉,近三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塘山以北的良渚外围新发现近20条水坝。中华文明探源工...……更多
...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绘就全民阅读的美好图景。法库县教育局相关领导介绍,法库县将持续努力,以“小小朗读者”和“小小领读者”等活动为抓手,不断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在丰富教师知识、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更多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仙营街道开展“移风易俗 向美而行”主题宣讲活动
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遏制陈规陋习共同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近日,仙营街道仙北社区开展“移风易俗 向美而行”主题宣讲活动
2025-02-02 07:46:00
东红庙社区开展冬季病媒生物防制活动
为有效做好病媒生物防制,更好降低病媒生物密度,预防“四害”引起的疾病传播,营造一个健康卫生的社区环境,仙营街道东红庙社区邮电新苑网格室开展“查毒饵 护平安”冬季病媒生物防制活动
2025-02-02 07:46:00
秦庄社区走访入户不停歇 助力企业知政策
为深入推进惠企惠民政策落实落地,持续优化辖区营商环境,秦庄社区联合街道经济办开展了“走访入户不停歇 助力企业知政策”活动
2025-02-02 07:47:00
娄烦县税务局日前主动靠前服务,提前研判、早做行动,为纳税人提供贴心帮助,为娄烦县城的春节经济添柴加薪。走进娄烦县太原老菜馆
2025-02-02 07:48:00
秦庄社区开展“墨香四溢迎新春”信用+志愿服务活动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承载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憧憬与期待。而写春联、贴春联,作为春节不可或缺的习俗,宛如一条无形的纽带
2025-02-02 07:48:00
春节有多少种打开方法?南北民俗闹新春 体验别样中国年
央视新闻客户端讯 春节期间,人们赏花灯、逛庙会、品民俗,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感受浓浓的年味。春节期间,海南三亚吸引无数游客前来享受温暖如春的团圆年
2025-02-02 08:08:00
富阳区新登镇双江村的青山绿竹间,2000多只“黑不溜秋”的乌骨鸡正“期待”它们的“喜事”——总面积2500平方米的新鸡舍已初具雏形
2025-02-02 08:08:00
今天(2月2日)是正月初五,春节假期已经过半,不少回家过年的人们,已经准备踏上返程的路途。去火车站乘车不要卡点到站春节假期的第一波返程高峰
2025-02-02 08:08:00
12月30日至31日,民进省委会十一届五次全会在杭州召开,审议通过常务委员会和内部监督委员会工作报告,表彰年度先进集体和个人
2025-02-02 08:08:00
杭州日报讯 过年红包、春节年味、拜年方式、说说春晚……建德新春首场“理论开放麦”近日在更楼街道更化创意社区合作书局的宣讲小剧场内热闹开讲
2025-02-02 08:08:00
春节有了“新过法” “非遗版”春节在传承中创新
央视网消息:传统与现代的巧妙融合,让春节有了“新过法”。无论新中式“新春战袍”受追捧,还是科技与传统民俗的巧妙融合,都增添了别样的年味
2025-02-02 08:38:00
大皖新闻讯 2月1日,歙县人民政府发出“致歙县市民与游客的一封倡议书”,呼吁市民错峰出行,让路于客,让景与客。该“倡议书”称
2025-02-02 08:58:00
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正值春节,大批候鸟从北方南迁越冬,在各地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内“过大年”。在广东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
2025-02-02 08:50:00
春节假期已经过半,今年过年,“分段式过年”成了新玩法。不少人把假期安排得满满当当,先和家人热热闹闹团聚,再去景区看一下不一样的风景
2025-02-02 08:20:00
【深情的牵挂】富民产业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前夕多次走进山乡村庄
2025-02-02 08: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