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这件被人称赞“可爱”的青铜器是兵器还是礼器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12 21:2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这件被人称赞“可爱”的青铜器是兵器还是礼器

速览

-钺在中国古代,既可能作为战斗武器,也可能作为象征权力的礼仪用斧,二者并不绝然矛盾。钺与王权、军权存在直接关联,这种象征义在许多古代文明中均有出现。

事件背景

近日,有学者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一则介绍中国商代青铜器“亚丑(醜)钺”的帖子,引起围观。该青铜器表面刻有形似“鬼脸”的人面纹,被一些人称赞“可爱”,进而引发了一场关于“钺”的用途的讨论。

这件被人称赞“可爱”的青铜器是兵器还是礼器

相关推文截图。

一位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人类学专业的副教授MagnusFiskesjö认为,“钺”是用来砍头的武器,被视为“可爱”是病态的。对此,发帖者反对并表示,“‘钺’是一种象征权力的礼仪用斧,不能用来伤害任何人,更不能用来砍头。”

那么,“钺”在中国古代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澎湃明查”对此进行了一番探究。

明查

亚醜钺的由来

上述学者提到的“亚醜钺”出土于山东省青州市(原益都县)苏埠屯遗址的1号商墓,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

1965年至1966年间,山东省博物馆派出专人调查了益都县苏埠屯(村)属于奴隶社会时期的一处墓地,并发掘了四座奴隶殉葬墓。有关亚醜钺的介绍可见诸该馆发表的《山东益都苏埠屯第一号奴隶殉葬墓》一文中。

据文献记载,亚醜钺出土于一号墓墓室北壁靠近北墓道口的填土中,其“体瘦长,眉、目、耳、鼻、口均突起,两侧有扉。两面各有两个铭文。右为正写,左为反书。长32.7、刃宽34.5、肩宽23.3厘米”。

这件被人称赞“可爱”的青铜器是兵器还是礼器

《山东益都苏埠屯第一号奴隶殉葬墓》文中对亚丑钺的介绍截图。

类似的铭文在青州商代墓葬群出土的其它铜器中亦有体现。例如,据《海岱考古》第一辑中《青州市苏埠屯商代墓地发掘报告》记载,青州M7墓葬出土的一觚圈足内和一爵鋬内均有类似铭文。考古学家郭沫若在上世纪30年代将此释读为“亚醜”,并根据安阳出土甲骨刻辞中有“醜”和“小臣醜”等内容,推断青州一带为远古亚醜一族的活动地域,“亚醜钺”因此得名。

然而,对于器物上铭文的解读,至今尚无定论。例如,考古学家张长寿(殷之彝)发表的《山东益都苏埠屯墓地和“亚醜”铜器》一文阐述,苏埠屯商墓遗址应为薄姑氏的文化遗存,一般认为为嬴姓国;先秦考古及中国古汉语研究专家李零在《苏埠屯的“亚齐”铜器》一文中将铭文释为“亚齐”,推测亚醜族可能为商代齐国。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王进峰则认为,“殷商时期的醜族应是旨族。甲骨卜辞中‘小臣旨’的得名与旨族有关。”

此外,对于“亚醜族”的性质,学界也说法不一。例如,王树明在《“亚醜”推论》中表示,今青州商代墓地乃夏族姒姓斟灌、斟寻方国之贵族(国君)墓地,“亚醜”族徽乃“斟灌国”徽号;孙华在《匽侯克器铭文浅见——兼谈召公建燕及其相关问题》文中则认为,苏埠屯大墓是反叛商王朝的东夷首领之墓。

《山东益都苏埠屯第一号奴隶殉葬墓》一文中写道:“苏埠屯一号墓的规模之大,殉葬奴隶之多,和河南安阳武官村所发掘的商代大墓相似。据目前知道的资料,除了河南安阳商代‘王陵’之外,这还是属于最大的商代墓葬。我们推断,这个墓里的奴隶主的身份,应是仅次于商王的方伯一类的人物。例如:墓的形制是‘亚’字形和两把大型铜钱,都是很好的证据。铜械的铭文,屡见于著录,郭沫若同志以为是氏族族徽,已有考证。这又证明苏埠屯原是一处氏族的墓地。”

由此可知,无论器物上的铭文作何解,“亚醜钺”的所有者在中国先秦时期应当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且可能与王族有某种关联。

斧钺的用途

据《山东益都苏埠屯第一号奴隶殉葬墓》记载,该墓中发掘的铜钺“体形巨大,两面透雕作张口怒目的人面形。直内,双穿,刃部有使用痕迹”。

在分布上,这两把铜钺位于有殉葬奴隶们的人骨和人骨架附近,且根据考古报告,“有的头骨上还遗留有二、三节颈椎骨,可以推断这些奴隶们是在殉葬时被杀死的”,由此引发的猜测是,亚醜钺可能曾在墓道中用于斩杀活人祭品。

这件被人称赞“可爱”的青铜器是兵器还是礼器

苏埠屯M1殉人及遗物分布图。其中红框标出的部分为亚丑钺的出土位置。图片源自《山东益都苏埠屯第一号奴隶殉葬墓》。

山东省民政厅转载的《亚醜钺的前世今生》一文中,专门讨论过钺在古代的用途,并将其概括为兵器说、王权象征说、军事指挥权说和刑具说等几种,其中提到,从广义上说,钺同斧相似,将钺划定为兵器不为过,但是从实际的考古发现来看,相对于其他兵器如戈、矛等,钺的出土量可谓稀少,而且大多只出于贵族墓。由此可见,就算钺是兵器,也不可能是大规模使用的常规兵器,必定还肩负着其他功能。

中国学界的普遍观点认为,钺与古代王权的关系不言而喻——甲骨文中的“王”字本像斧钺之形;《太平御览》卷三四一引《字林》曰“钺,王斧也”,更是直接说明了斧钺与王权的关系。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钺常常与王同时出现。例如《诗·商颂·长发》中有:“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史记·殷本纪》中有商纣王“赐(周文王)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尚书·牧誓》中有:“王左杖黄钺,右秉白髦以麾。”《左传·昭公十五年》载:“鏚钺……文公受之,抚征东夏。”由此可见,在商周时期,斧钺与王权密不可分。

与此同时,上述文献亦显示,商周时期的斧钺与军权间似乎也存在某种联系。这是因为王权的诞生、巩固与发展往往都离不开军事力量的支撑。西北大学考古学系主任钱耀鹏在《中国古代斧钺制度的初步研究》中写道:“斧钺在象征王权的同事,难免还会渗透到王权政治体系的诸多方面。其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就是斧钺仍被作为军事指挥权的象征,授予军队统帅。”他以妇好墓举例,称甲骨文中屡见妇好率兵出征的卜辞,而妇好墓中便有两面铸有妇好铭文的青铜大钺,形成印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鹏飞在《钺代表的军权意义的起源与发展》中,对比不同考古学文化中出土的斧钺数量,认为北阴阳营文化可能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以钺象征军事身份,且拥有军事身份的人社会地位也较高的考古学文化,钺的军权象征义在崧泽文化继续发展,在良渚文化达到了新高度。据钱耀鹏研究,夏商周时期,斧钺通常出自大中型墓葬,数量较新时期时代晚期更少。至秦汉,有无斧钺仍是高级官吏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由此可见,从新时代石器时代起,至秦汉,斧钺的有无亦即能否使用斧钺,都与当事人的身份有关联。

此外,由于钺和王权的相关性,斧钺在朝政和礼仪活动中同样具有意义,这从《周礼》《逸周书》《礼记》《汉书》《后汉书》等诸多文献记载中可见一斑。

钱耀鹏指出,斧钺作为王权的象征,不仅仅限于中国古代。例如,两河流域苏美尔王朝初期,便发现有金斧出自王室墓地,似是王权象征或礼仪用品。在特洛伊遗址的第二层,亦出土有四件由绿松石等制成的前端为斧,后端为锤的王斧,象征着王权。

综上所述,钺在中国古代,既可能作为战斗武器,也可能作为象征权力的礼仪用斧,二者并不绝然矛盾。钺与王权、军权存在直接关联,这种象征义在许多古代文明中均有出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3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闪耀吧!中华宝藏⑨丨“钺”不一般 它是古代王侯的“私人订制”
...便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资料显示,从礼制来看,青铜器是贵族世家的标志,是庙堂中不可或缺的宝器。而钺作为权力和威严的象征,在当时社会被统治者和铸造者们赋予了更多的希望和想象
2024-07-25 13:15:00
高高在上的礼器“飞入”寻常百姓家,来看2000多年青铜文化演变
...淮安市博物馆、金坛区博物馆承办的“‘铜’你说话——青铜器精品展”在淮安市博物馆展出。88件文物,时间从春秋晚期到近现代,类别涵盖青铜酒器、兵器、生活用器等。曾经是高高在上的礼
2023-08-13 15:07:00
透过商朝的青铜礼器,谈商朝的“竞争性宴饮”
...争性的宴饮是贵族阶级日常生活的主要性质,通过对商代青铜器的铸造和使用过程,商代的青铜礼器通过用途可分为祭祀、宴饮、陪葬等,竞争性的宴饮是贵族成员之间,为权势而采取的拉拢下属的
2024-06-21 19:16:00
殷墟博物馆新馆:穿越三千年,寻根“大邑商”
...殷墟考古研究成果转化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集中展示了青铜器、玉器、甲骨、陶器等近4000件出土文物,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为解密并阐释中华文明密码、延续中华文化根脉
2024-03-01 18:20:00
...用器,造型更规整、制作亦精美。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青铜器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与政治权力紧密结合,被夏代统治阶层赋予了象征权力与地位的特殊内涵。青铜礼器自陶礼器脱胎而出,在礼制
2023-07-14 10:33:00
周朝时期的艺术与科技成就
...介绍一下周朝的科技成就吧!青铜艺术周朝是中国历史上青铜器鼎盛时代,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周三朝,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也主要
2023-07-12 07:11:00
中国上古三代时期建都选址
...三千余年的遗物,出土文物达一千三百七十五件,其中,青铜器四百七十五件,玉器七百五十四件(颗),陶器和原始瓷器一百三十九件。这是一座商代大墓,距今约有三千二百年,这批文物数量大
2023-08-31 20:17:00
...西方考古学的理论,达到文明的三个标准要素是:文字、青铜器、城市。良渚遗址没有发现青铜器和文字,按个文明标准来套的话,是算不上文明的。事实上定义文明的标准要复杂得多,涉及到很多
2024-07-18 22:03:00
中国古代文明的璀璨瑰宝西周青铜器
西周青铜器,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璀璨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历史内涵,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工艺水平及文化精神。本文将以一件具体的西周青铜器——毛公鼎为例,从种类、器形
2024-04-22 09:4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讲好十堰档案故事 弘扬红色革命精神——2025年十堰市“红领巾读档人”活动记略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詹浩)档案是凝固的历史,少年是跳动的未来。当新时代的红领巾遇见泛黄卷帙里的岁月印记,当稚嫩童声触碰厚重历史的脉搏
2025-09-12 09:32:00
东湖评论:光耀通城,义举传千秋
夫通城者,鄂南明珠,钟灵毓秀之地,蕴德含仁之乡。山川形胜,承天地之瑞气;人文炳蔚,传千古之遗芳。见义勇为之风,于斯盛矣
2025-09-12 10:00:00
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
9月6日,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为期一月的“丰县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在县图书馆拉开帷幕。此次布展,旨在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图文展示
2025-09-12 10:55:00
大禹文化⑥丨大禹一生干了三件事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12 11:32:00
济宁举办《抗战三部曲》报告会,近100名读者与英雄后代参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丹2025年9月10日晚,由山东省作家协会、济宁市政协指导,济宁市读书协会、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的《<抗战三部曲>
2025-09-12 11:55:00
笔墨传薪 艺贯中西——书法家王世芳的艺术人生与文化使命
【引言:一位退役军人的笔墨传奇】在当代书坛,有这样一位艺术家:他以军人的坚韧锤炼笔力,以学者的深邃贯通古今,用一幅幅作品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2025-09-12 12:38:00
河北迁安:基层干部历时四年著长篇抗战题材小说《长城谣》
图为魏江荣走访长城。河北新闻网讯(张泽慧、朱艳辉、李敏丽)近日,河北省迁安市五重安镇基层干部魏江荣(笔名魏江蓉)创作的长篇抗战题材小说《长城谣》
2025-09-12 14:35:00
【马上见】长江文明,中华风骨
..从雪山到东海,奔腾6300余公里的长江,流经十三个省区市,孕育了厚重磅礴而丰富多彩的长江文化,涵养了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2025-09-12 16:47:00
【AI编辑部】杜甫携好友在第十四届酒博会再续《饮中八仙歌》
千年之前,杜甫于长安酒肆以一首《饮中八仙歌》定格盛唐酒魂,通过描绘八位嗜酒名士的醉态群像,既展现了盛唐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
2025-09-12 19:36:00
文化中国行丨开放包容:不尽长江滚滚流
文明产生于河流。根据古代文献和传说,长江流域曾经生活着炎帝、祝融、共工、伏羲、女娲、蚩尤、盘瓠等早期先民,其中炎帝因为创制耒耜农具
2025-09-12 19:5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赴山海》的“莫寄托”酒杯竟藏在吉林
刚开播的电视剧《赴山海》中,由成毅饰演的萧秋水调制了一款“莫寄托”惊艳庄主,你可知道,萧秋水用来调酒的同款酒杯就藏在吉林省博物院
2025-09-12 22:29:00
暑假期间,我去五台山“乘凉”,途经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参观了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中出现过的佛光寺。影片中好多背景都取材于山西的古建筑
2025-09-12 22:31:00
高足玻璃杯:丝绸之路上的太原
北齐玻璃杯(太原市博物馆藏)这件玻璃杯,如玉般温润。浑身透出绿色荧芒,轻薄而透亮。大而圆的腹,小而深绿的类似青铜豆的足
2025-09-12 22:31:00
戴用章:投笔从戎铸忠魂
从赣东乡村走出的热血青年,在国难当头之际以生命捍卫家国领空。他叫戴用章,一位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空军英雄。其短暂而壮烈的一生
2025-09-12 07:10:00
跟着诗仙李白去体味安徽山水奇踪
大皖新闻讯 记者从安徽省美术馆获悉,“山水多奇踪——李白在安徽诗作书法展”9月10日在安徽省美术馆正式开展,将持续至10月15日
2025-09-11 17: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