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根据西方考古学的理论,达到文明的三个标准要素是:文字、青铜器、城市。良渚遗址没有发现青铜器和文字,按个文明标准来套的话,是算不上文明的。
事实上定义文明的标准要复杂得多,涉及到很多要素,同时还要考虑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比如说玛雅文明没有发现青铜器,印加文明没有文字,这并不影响这两者是文明。
文明是衡量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一种标准,除了包括文字、青铜器、城市之外,文明的要素还包括:王权和国家的形成、阶级的形成、社会分工与人口增加、精神文明的发达(宗教、礼乐)、各种学说的发展(天文学、数学、农业、艺术等)。
良渚遗址
再回过头来看看良绪遗址的特点:
1、城市与城墙。
根据碳14测年及热释光测年技术,良渚遗址距今约5300~4000年左右,良渚不仅有城市,也有城墙,良渚古城是以莫角山遗址为中心,形成一个略呈圆角长方形的城市,东西长约1500~1700米,南北长约1800~1900米,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
城墙部分地段残高4米多,底部垫以石块,上面筑纯净的黄土,加以夯实,部分墙段堆筑粘土,其中北城墙长80米,西城墙全长约1000米,宽约40~60米,这个宽度比现存西安古城墙都要宽4倍,要知道两者的建造时间相差了4650~3350年,工程量却是良渚古城大得多。
良渚遗址的核心是莫角山遗址,这也是良渚的城市,遗址呈长方形,东西长约670米,南北宽约450米,面积约30余万平方米,现在仍可见的有三个土墩,高出周边地面约3~8米,海拔12.5米,居东的土墩面积约1200平方米,居南的土墩面积有300平方米,居北的土墩面积有1500平方米。
良渚城市与城墙
遗址的东南部发现了大面积的类似土坯的大型红烧土块堆积和夯土及燎祭痕迹,在遗址的西南部,发现了大片夯层与夯窝等建筑遗址,在南侧发现了在建筑基址面上有一些近圆形形或椭圆形的大型柱洞,考古工作者预测总建筑面积不少于3万平方米。
在西南、东北的淤土层中发现了大方木和榫头,考古学家断定这是大型建筑的遗址,此外在遗址南边还发现了大量成排的烧土坑,这应该是良渚的王宫,具备王宫、城市、城墙的良渚无疑就是文明。
2、王权与国家。
在良渚古城内,还发现了一系列大、中、小型墓地,规模最大的当属反山墓地,其堆积层厚7米,东西长90米,南北宽30米,距今约5000~4800年,离上述王宫遗址只有200米,墓地中出土了1200余件文物,90%以上是玉器,此外还有石器、陶器、漆器和象臣器。
反山墓地
反山墓地出土了五把玉钺,其中M12、M14、M20三个墓出土的玉钺是超豪华的钺王,玉钺柄上下各有端饰,表明等级最高,三墓排列成蛇形队列,与天上的北斗七星排列类似并存在关联,M12居中,M14在东,M20靠右,出土钺王和琮王的M12墓等级最高,其次是M12,然后是M20。
M12墓被视为良渚国王的陵墓,玉钺在古代代表着权力,武王伐纣期间,周公旦手持大钺,毕公手持小钺,夹立在周武王的两边,周武王是最高统治者,钺就是他的权力象征,良渚的反山墓地也是这样,这说明良渚出现了王权与国家。
3、礼乐制度。
中华文明系礼乐文明,这是贯穿华夏始终的因素,“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故为华夏,这同样是一种文明的象征,区别于野蛮与蒙昧。
良渚钺王
良渚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玉器,有玉璧、玉琮、玉钺、玉璜、玉带钩、玉龟、玉鱼、玉管、玉珠、玉镯、玉冠形饰等等,这里的玉可不是装饰用的,而是礼器,用来表达礼乐文明的工具,这些玉器图案漂亮、制作精美,在没有金属工具的情况,尚不清楚切割玉石及打磨用的是什么工具。
玉本来就是紧缺资源,只有上层统治者才有可能拥有,玉所制作的器具都不是生活实用工具,是用来参与礼乐的工具,比如玉琮、玉钺是权力的象征,玉圭和玉璜都是用于祭祀的礼器,玉璧是用来象征天、地、人三界的神物,玉璋是古代贵族佩戴在胸前的玉器。
除了大量的玉器之外,考古人员还发掘了大量的祭祀遗址,比如安溪瑶山遗址,发现了一座在平面上呈内外三重土色结构的祭坛,并清理出12座与反山墓地相类似的大墓,在瓶窑汇观山发掘到一座文化祭坛,在莫角山中心位置发现了大面积的夯土,证明面积约30万平方的莫角山遗址有巨型礼制性建筑。
良渚玉琮
只有当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礼乐与祭祀,史料记载,国之大事,在于祭祀和战争,礼乐与祭祀构成了良渚的文明要素。
4、阶级形成。
良渚遗址还存在大量的居住区,有干栏式建筑、浅穴式建筑、地起式建筑,这些居住区面积较小,地区分散,大多数是普通百姓所居住的。
最能体现阶级形成的是墓地,良渚最大的墓是反山遗址M12墓,此墓出土光是出土玉器就达到600多件,而且还有权力象征的钺王和琮王,是良渚最高统治者的陵墓。
良渚文化遗址
同为贵族墓地的还有瑶山遗址,发掘了12座墓地,出土玉器、陶器、漆器等1050余件,靠南边的墓地出土玉琮、玉钺等礼器,靠北边的墓地出土了玉璜、纺轮,明显反映出等级不同,这就是阶级。
有些贵族的墓地还出现了人殡和人牲,大型墓地以玉器为主,良渚还有大量的平民墓地,面积小,陪葬品少,只有简单的陶器,有些甚至没有,从墓地就能看出阶级的形成,这也是文明的一大要素。
5、良渚社会发展
在农业方面,良渚先民已经实行了手工种植水稻,在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稻谷和稻米的遗迹,属于人工栽培的籼稻和粳稻。
良渚用于种地的石犁已经出现,考古工作者在庄桥坟遗址中发现了一件带木质犁床的组合式分体石犁,通体总长106厘米,总宽44厘米,石犁头部由3个部件组成,这种石犁只有大型牲畜才能拉得动。
石犁
因此推断出良渚先民就用牛带着石犁来耕地了,这已经是先进农业的生产了,这可是在5000年前,良渚还出现了大量的水井、水塘和小型的引水、排水设施,这是良渚的灌溉系统。
根据出土文物显示,良渚先民的衣着布料有麻布、丝绸,贵族多穿丝绸,平民多穿麻布,良渚人还有带冠和束腰的习俗,与华夏如出一辙。
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ColinRenfrew)曾经说过一段话:良渚肯定是文明,这么明显的社会分化和权力的构成,这么大规模的建筑,能调动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去修建古城和水坝,这不是文明那什么是文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9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