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良渚遗址没有发现青铜器和文字,算不算文明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7-18 22:0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根据西方考古学的理论,达到文明的三个标准要素是:文字、青铜器、城市。良渚遗址没有发现青铜器和文字,按个文明标准来套的话,是算不上文明的。

事实上定义文明的标准要复杂得多,涉及到很多要素,同时还要考虑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比如说玛雅文明没有发现青铜器,印加文明没有文字,这并不影响这两者是文明。

文明是衡量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一种标准,除了包括文字、青铜器、城市之外,文明的要素还包括:王权和国家的形成、阶级的形成、社会分工与人口增加、精神文明的发达(宗教、礼乐)、各种学说的发展(天文学、数学、农业、艺术等)。

良渚遗址

再回过头来看看良绪遗址的特点:

1、城市与城墙。

根据碳14测年及热释光测年技术,良渚遗址距今约5300~4000年左右,良渚不仅有城市,也有城墙,良渚古城是以莫角山遗址为中心,形成一个略呈圆角长方形的城市,东西长约1500~1700米,南北长约1800~1900米,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

城墙部分地段残高4米多,底部垫以石块,上面筑纯净的黄土,加以夯实,部分墙段堆筑粘土,其中北城墙长80米,西城墙全长约1000米,宽约40~60米,这个宽度比现存西安古城墙都要宽4倍,要知道两者的建造时间相差了4650~3350年,工程量却是良渚古城大得多。

良渚遗址的核心是莫角山遗址,这也是良渚的城市,遗址呈长方形,东西长约670米,南北宽约450米,面积约30余万平方米,现在仍可见的有三个土墩,高出周边地面约3~8米,海拔12.5米,居东的土墩面积约1200平方米,居南的土墩面积有300平方米,居北的土墩面积有1500平方米。

良渚城市与城墙

遗址的东南部发现了大面积的类似土坯的大型红烧土块堆积和夯土及燎祭痕迹,在遗址的西南部,发现了大片夯层与夯窝等建筑遗址,在南侧发现了在建筑基址面上有一些近圆形形或椭圆形的大型柱洞,考古工作者预测总建筑面积不少于3万平方米。

在西南、东北的淤土层中发现了大方木和榫头,考古学家断定这是大型建筑的遗址,此外在遗址南边还发现了大量成排的烧土坑,这应该是良渚的王宫,具备王宫、城市、城墙的良渚无疑就是文明。

2、王权与国家。

在良渚古城内,还发现了一系列大、中、小型墓地,规模最大的当属反山墓地,其堆积层厚7米,东西长90米,南北宽30米,距今约5000~4800年,离上述王宫遗址只有200米,墓地中出土了1200余件文物,90%以上是玉器,此外还有石器、陶器、漆器和象臣器。

反山墓地

反山墓地出土了五把玉钺,其中M12、M14、M20三个墓出土的玉钺是超豪华的钺王,玉钺柄上下各有端饰,表明等级最高,三墓排列成蛇形队列,与天上的北斗七星排列类似并存在关联,M12居中,M14在东,M20靠右,出土钺王和琮王的M12墓等级最高,其次是M12,然后是M20。

M12墓被视为良渚国王的陵墓,玉钺在古代代表着权力,武王伐纣期间,周公旦手持大钺,毕公手持小钺,夹立在周武王的两边,周武王是最高统治者,钺就是他的权力象征,良渚的反山墓地也是这样,这说明良渚出现了王权与国家。

3、礼乐制度。

中华文明系礼乐文明,这是贯穿华夏始终的因素,“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故为华夏,这同样是一种文明的象征,区别于野蛮与蒙昧。

良渚钺王

良渚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玉器,有玉璧、玉琮、玉钺、玉璜、玉带钩、玉龟、玉鱼、玉管、玉珠、玉镯、玉冠形饰等等,这里的玉可不是装饰用的,而是礼器,用来表达礼乐文明的工具,这些玉器图案漂亮、制作精美,在没有金属工具的情况,尚不清楚切割玉石及打磨用的是什么工具。

玉本来就是紧缺资源,只有上层统治者才有可能拥有,玉所制作的器具都不是生活实用工具,是用来参与礼乐的工具,比如玉琮、玉钺是权力的象征,玉圭和玉璜都是用于祭祀的礼器,玉璧是用来象征天、地、人三界的神物,玉璋是古代贵族佩戴在胸前的玉器。

除了大量的玉器之外,考古人员还发掘了大量的祭祀遗址,比如安溪瑶山遗址,发现了一座在平面上呈内外三重土色结构的祭坛,并清理出12座与反山墓地相类似的大墓,在瓶窑汇观山发掘到一座文化祭坛,在莫角山中心位置发现了大面积的夯土,证明面积约30万平方的莫角山遗址有巨型礼制性建筑。

良渚玉琮

只有当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礼乐与祭祀,史料记载,国之大事,在于祭祀和战争,礼乐与祭祀构成了良渚的文明要素。

4、阶级形成。

良渚遗址还存在大量的居住区,有干栏式建筑、浅穴式建筑、地起式建筑,这些居住区面积较小,地区分散,大多数是普通百姓所居住的。

最能体现阶级形成的是墓地,良渚最大的墓是反山遗址M12墓,此墓出土光是出土玉器就达到600多件,而且还有权力象征的钺王和琮王,是良渚最高统治者的陵墓。

良渚文化遗址

同为贵族墓地的还有瑶山遗址,发掘了12座墓地,出土玉器、陶器、漆器等1050余件,靠南边的墓地出土玉琮、玉钺等礼器,靠北边的墓地出土了玉璜、纺轮,明显反映出等级不同,这就是阶级。

有些贵族的墓地还出现了人殡和人牲,大型墓地以玉器为主,良渚还有大量的平民墓地,面积小,陪葬品少,只有简单的陶器,有些甚至没有,从墓地就能看出阶级的形成,这也是文明的一大要素。

5、良渚社会发展

在农业方面,良渚先民已经实行了手工种植水稻,在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稻谷和稻米的遗迹,属于人工栽培的籼稻和粳稻。

良渚用于种地的石犁已经出现,考古工作者在庄桥坟遗址中发现了一件带木质犁床的组合式分体石犁,通体总长106厘米,总宽44厘米,石犁头部由3个部件组成,这种石犁只有大型牲畜才能拉得动。

石犁

因此推断出良渚先民就用牛带着石犁来耕地了,这已经是先进农业的生产了,这可是在5000年前,良渚还出现了大量的水井、水塘和小型的引水、排水设施,这是良渚的灌溉系统。

根据出土文物显示,良渚先民的衣着布料有麻布、丝绸,贵族多穿丝绸,平民多穿麻布,良渚人还有带冠和束腰的习俗,与华夏如出一辙。

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ColinRenfrew)曾经说过一段话:良渚肯定是文明,这么明显的社会分化和权力的构成,这么大规模的建筑,能调动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去修建古城和水坝,这不是文明那什么是文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9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感知文化力量 增进交流互鉴(外国友人镜头里的中国考古遗址)
...明史的重要见证。良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玉器文化。良渚遗址出土的玉器类型丰富、制作精美,展示了当时先进的制作工艺。良渚博物院坐落在浙江杭州市余杭区美丽洲公园内,是全面展示良渚
2024-10-29 06:31:00
2019年7月6日,良渚遗址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良渚古城,是中国最早的史前古城,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都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然而从夏朝到现在也不过是4000年,况且夏
2024-04-29 22:01:00
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代表了长江流域对中国“多元一体”文明起源作出的卓越贡献。12月2日,“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团来到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揭开良渚文明的神秘
2023-12-09 10:00:00
...模宏大、功能齐全、规划合理的都邑、城墙和水利系统。良渚遗址留给后人的文明长卷,令人惊叹与自豪。遗址公园一望无际。在这里,我们看见了良渚先民以空前的团结,造就一座恢宏的“中华第
2023-06-14 09:55:00
重大发现!湖州发现3000年前“宫殿级”建筑基址群
...人员先后进行了6次发掘,发现了“毗山大沟”、崧泽至良渚文化的土台和墓葬群,还有诸多建筑基址、灰坑、灰沟等遗迹,出土了丰富的遗物。▲毘山遗址大型高台建筑基址 ▲ 干栏加土筑高
2023-10-16 15:36:00
...来自湖州德清的原始瓷窑址群。 再如,小古城人使用的青铜器,是否来自南边不远的晚商余杭跳头铸铜遗址?小古城也发现了铸铜使用的石范,是否小古城也有铸铜产业?若果真如此,从小古城
2024-01-08 11:21:00
大禹治完水,为何第一个要杀功臣防风氏?
...代水利系统,出土的大宗玉琮、玉璧、玉瑗、玉璜却没有青铜器,普遍的鸟崇拜等等发现,也与传世文献“防风常到湖岛,以玉器换取青铜器”、以鸟为图腾、善治水相佐证。此后的数千年里,吴越
2023-01-03 12:08:00
...现了古国时代的南方中国呈现出多元的文明复杂化路径。良渚遗址发现的巨型古城遗址和大型水利工程,标志着长江流域早期城市和地域国家雏形的诞生。这些考古发现不仅展示了长江流域史前文明
2025-03-07 19:23:00
三星堆文物如何体现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现场 良渚文化十节玉琮高蒙河举例,三星堆广为人知的青铜器是与中原文明差异很大的青铜面具、青铜人像,但中原地区典型的青铜尊、青铜罍在三星堆也有发现,“这些器物是当地生产的还是从
2024-04-02 10: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谓“山水精神”?如何领会“象外之意”?山水,远超自然景观的有形之身,蕴藏中国文人世代相传的精神追求。何谓中国人的“山水精神”
2025-04-03 11:23: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3 11:47: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中国近代女画家陆小曼逝世
陆小曼(1903年11月7日-1965年4月3日),名眉,江苏常州人,出生于上海,中国近代女画家、社交名媛。陆小曼师从刘海粟
2025-04-03 12:39:00
描摹,另一种祭奠
大众网记者 孙顺科 邓慧慧 宁晓洁 威海报道清明节前,走进背倚青山的荣成市革命烈士陵园,百余级台阶引向肃穆的纪念场馆与烈士陵墓
2025-04-03 10:53:00
曾国藩给咸丰帝上了一道折子,惹恼了皇帝,肃顺却告诉他好事将近
爱新觉罗·肃顺,此人在道光,咸丰帝在位期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能臣,尤其是到了咸丰皇帝的时候,对于肃顺更是信赖有加,每每有军国大事之时
2025-04-03 10:55:00
重温英雄故事 缅怀革命先烈丨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4月2日上午,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借清明之际重温英雄历史,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2025-04-03 08:59:00
徐则臣:大运河勾连了历史、现在和未来
近日,根据徐则臣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落下帷幕。也是从3月起,徐则臣正式升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2025-04-03 09:53:00
南宋孝宗赵眘的精彩人生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赐名赵玮,字元永,籍贯秀州(今浙江嘉兴)
2025-04-02 21:57:00
曹操临终前的遗憾,竟然是没有把这四个女人收入自己的后宫
曹操一生喜好人妇寡妻,这是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事情;为了秦宜禄的老婆杜氏,还惹得关羽极不开心最后离曹而去;为了张绣的婶娘坑死典韦和曹昂
2025-04-02 22:20:00
家训:内外兼修的智慧(读书有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韩 昇《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韩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清明时节,人们在缅怀与追思中
2025-04-03 06:12:00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
北宋有八十万禁军,为啥却被几万金兵灭掉?原因让人尴尬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此许多人认为北宋禁军人数众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北宋军力如此雄厚
2025-04-02 14:37: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2 17:15:00
鲁网4月2日讯清明节前夕,74岁的莫洪文在家人的期盼目光中,整理着装,自重庆市梁平区出发,准备去“看望”四伯。目的地是1400多公里外的泰安市宁阳烈士陵园
2025-04-02 19: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