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秦国历代国君的历史使命与国家崛起
...机遇,通过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崛起,完成了他这一代国君所应当承担的历史使命。第二代国君秦惠文王惠文王时期条件变了,历史使命也改变了,孝公变法以后,秦国变强了,秦国一强,其他六国得了红眼病了。因为六国不...……更多
分封制利于公族子弟,郡县制让权于天下,秦始皇为何选择郡县制?
...始在这里设县,这是秦国最早的县,之后这一制度被历代国君采用。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更是开创性地设置了“郡”一级行政单位,之后也被历代国君采用。需要说明的是,开始时,县大于郡,后来郡大于县。秦献公时期,有...……更多
秦穆公临终让三位良臣陪葬的影响
秦穆公,是春秋时期秦国的第九任国君,是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秦国历代国君被称作虎狼之君,名为任好的秦穆公在军事、政治、外交方面的举措都对秦国有决定性的作用。可就是这样的一位君主,在临死前却要求3位良...……更多
为什么秦能灭六国,难道这只是历史偶然吗
...定从秦孝公始,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之间共计经历了五位国君,(秦孝文王在位仅三天,就不提了)且每位国君都在为统一战争做准备,国力与日俱增。也可以说,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过程中,因为没有出现一个昏君,所以秦国...……更多
战国七雄能从140多个诸侯中脱颖而出,他们的祖先分别是谁?
...说,思维开放,不像后来,只余儒学。当时名士如云,各国君王也都礼贤下士,是一个欣欣向荣,千里马也能找到伯乐的时代。当时,有七个大国,君主贤德,治国有方,他们从140多个国家中脱颖而出,被并称为战国七雄。是哪...……更多
盘点秦国历代国君及姓名
...只有五岁。灵公的叔父嬴悼子以嫡子年幼,便夺位自立为国君,即秦简公。嬴师隰被放逐到陇西河谷。28、秦简公 嬴悼( 前414年-前400年) 在位15年。秦怀公之子。夺其侄嬴师隰位,自立为秦王。在位期间曾在洛水西岸修筑长城...……更多
君子之泽三世而竭,秦国经六世而无一昏君,背后大功臣让国人感叹
...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六位国君的共同努力,于是才有了那句“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从史书上也可以看...……更多
商鞅变法,对现代社会来说还有什么参考价值
...的人的资本在于巧言善辩。他们以四海为家,居无定所。国君如果任用巧言善辩之士治理国家,放弃了法治,国家就会混乱。人们所谓贤是良善、正直,但良善正直的名声出于他们的党羽。国君听他的言论,认为他是贤能;问他...……更多
赵国历代国君盘点
赵国(前403年-前222年),国君嬴姓赵氏。1、衰(?-前622年,成子,不详)2、盾(前655-前601年,宣子,成子之子)3、朔(前637-前595年,庄子,宣子之子)4、武(?-前541年,文子,庄子之子)赵武5、成(?-前518年,景子、景...……更多
嬴政为什么没灭了卫国呢
...卫国的小国,逃过了秦国的魔爪。直到公元前209年,卫国国君被秦二世贬为庶人,卫国才彻底灭亡。而关于秦始皇为何没有灭卫国,原因也是众说纷纭,以下分析原因有二。自春秋战国的乱世开始,各国战乱不断,百家争鸣。秦...……更多
春秋战国时期的肥国:一个扑朔迷离的小国度
...国在我国的历史上有些特别,国家最早建立的时间与开国国君都没有记载;肥国的都城有许多个版本,尤其还曾经被汉代名家班固与晋代名将杜预写过注释;国家的末代君主名流青史,然而却是因为国家灭亡国君被敌人活捉而闻...……更多
北部偏远、实力弱小的燕国为何能够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呢
...的燕国燕国是西周开国元老召公的封国,实际上燕国的开国君王是召公的长子克。同样是西周开国的两大元老,周公旦的封地为鲁、而召公封地在燕。据《史记》当中评价召公的历史功绩称:\"武王克纣,天下未协而崩。成王既...……更多
商鞅之死与秦国老氏族的千年恩怨
...三个字呢:老氏族是什么意思?归根结底起来,都是某位国君的后裔,他们代代为官,与国君之间,乃至于彼此之间都有牵扯不清的关系,时间一久,便形成强大的势力。这势力究竟有多大呢?秦穆公之前,秦国的老氏族弗忌、...……更多
春秋时期的庸国:乐观精神与强大实力的背后
...巴、楚三国之间,位于三国夹层之间,就意味着历代庸国国君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不被这三个国家吞并。他们认为只要让庸国特别强大,就不会被三个国家所灭,但是事实上,庸国正是亡于过分强大。春秋时期的庸国国...……更多
从秦孝公到秦始皇,历经七代君主的励精图治终一统天下
...个愿望。公元前361年,秦献公的儿子赢渠梁继承了秦国的国君之位。秦孝公以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为己任。秦孝公在全国颁布求贤令,寻找能够使国家强大的策略。商鞅入秦后,先以王道之术说给秦孝公听,再以霸道之术说给...……更多
孔子周游列国:儒家思想的早期传播与影响
...派竞相兴起。针对乱世,各家学派都有各自主张,为使各国君主采纳自己的治国方略,各派代表人物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后世统治思想儒家也是如此。当时儒家和其它思想流派一样,只是一种普通思想,并未有任何特殊地位。...……更多
秦穆公是个怎样的君主?秦孝公为何敬仰他
...知,商鞅变法后秦国强势崛起,自秦孝公之后,秦国历代国君都是不世出的圣主明君。人们记住了秦惠文王面对山东六国合纵时的纵横捭阖,人们对秦昭王的赫赫功业津津乐道,人们对秦始皇的一扫六合简直就是不能自拔,哦,...……更多
...。2、第三名秦惠文王嬴驷秦惠文王是秦国第一个称王的国君,秦国以前的国君只能称公,而称王就是秦国地位提升的一种象征。嬴驷在位正值商鞅变法结束的时代,而也是他杀了商鞅,但是他并不糊涂,他知道商鞅变法对秦国...……更多
商鞅生于卫国后投奔魏国,为什么最后会在秦国主持变法?
...是在秦国任职,追根溯源商鞅本来是卫国人,甚至和卫国国君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但是随着卫国的衰败,商鞅本人便来到魏国,成为魏国丞相公孙痤的座上宾。商鞅本人拥有比较强的政治思考,他看待问题十分深刻,并且总能够...……更多
齐、晋、秦、楚称霸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它们巅峰时期有多强大呢
...位也是很高的。不过齐国的崛起之路也是挺漫长的。齐国国君传至第12代齐庄公和第13代齐僖公时,为齐国争取到了征伐异国的权力,先后讨伐过宋、卫、郑、燕、许等国,形成小霸的局面,史称“庄僖小霸”。齐国传至齐襄公...……更多
秦国统一天下用了100多年,刘邦为何只用了不到10年
...、长时间的战争消耗了。其次,从秦孝公开始,秦国历代国君目标明确,基本上没有大缺陷从秦孝公开始,秦国的历代君主,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统一天下。之后的几代国君,不管是在位时间长的、还是在位时间短的,都...……更多
秦始皇之母赵姬,生下嫪毐之子,最终命运凄惨
...赵姬就生下了秦始皇。几年后,秦宜人接替赵姬成为秦国国君,实现了所谓的\"阶级大跃进\",从一个普通的歌女成为当时最强大国家国君的夫人。但世事难料,不久秦伊人就去世了。当时,秦始皇还不满十岁,国家大权完全掌...……更多
秦朝统一六国:六国国君的悲惨命运
...的一页。那么,在这场大一统的壮丽史诗中,被灭的六国国君们的命运又是如何的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站在咸阳宫的高台上,睥睨天下,六国的土地尽在他的脚下。韩国,是秦国首先攻打的对象。韩王安,这位曾经的霸主,...……更多
春秋五霸谁居首?楚庄王名副其实
...年,他才终于等到了机会,重新回到晋国,并成了晋国的国君。晋文公登上国君之位以后,就整顿内政,修复与秦国关系,并与秦国达成了“秦晋之好”。他降低农业税赋,大力发展生产,同时,训练士兵,增强作战能力,为后...……更多
2022-12-16 19:56楚庄王,楚庄,五霸
聊聊吕不韦的毁灭之路
...年多的时间里,秦国经历了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三位国君的离世。虽说因为秦国法制健全,在国君接替时没有出现大的动乱,但朝局还是出现了动荡。吕不韦为了稳定政权,拿出了他做商人时候那种左右逢源的手段,巧妙地...……更多
...宗法制”为法统,实行家族式的国家治理模式。那时候的国君其实是一姓家族利益的代表人,国家大政决策由势力最强盛的大佬们共同拍板,他们的身份叫“卿大夫”。当然,卿大夫们与国君都是血亲,这叫“家天下”。在秦国...……更多
战国诸侯争霸经历哪三个阶段,导致秦国一家独大
...商鞅变法,成为了战国时代最为强大的国家,又因为秦国国君对于人才的重视,国内可担当重任的人才接连不断地涌现出来,而秦国的历代国君以基本都是非常开明的君主,所以在这一阶段当中,虽然秦国也发生过内乱,但是这...……更多
聊聊春秋战国时期陈国历代国君
陈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国君世系承袭着虞舜的后裔。在周武王灭商之际,陈国被封为诸侯,起初是一个强大的封国。然而,随着时光流转,陈国在春秋时期逐渐走向衰落,经历了一系列变迁和际遇。陈国的历代国君,从陈...……更多
回望历史,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商鞅
...!秦穆公死后,秦国不仅没有出现能够继承秦献公遗志的国君,甚至出现了前后延及4代,长达近60余年的政治混乱期,史称“四代乱政”。就这样,秦国国力在内耗中损失严重。也正是在这个时期,魏国崛起。 虽然此时的秦朝...……更多
战国七雄的起源与发展:从建国之初到逐鹿中原
...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为国君,是为田齐太公。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册封为诸侯,姜姓齐国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史称“田氏伐齐”。此后齐国历代国君都是田氏后人,...……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问题在于:《越公其事》是不是可信?古史突出范蠡文种,弱化勾践,越公其事突出勾践,弱化范蠡文种,两者都有不可信之处,但相比之下
2024-06-26 15:08:00
作为皇帝的朱棣还做了两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第一件事是好事。朱棣营建、迁都北平,树立了北京在之后的政治文化地位。当今天的游客在故宫
2024-06-26 15:08:00
通过上文可知,古史严重扭曲了勾践的形象,《越公其事》中的勾践形象可能更为真实一些。那么,这里带来一个问题:灭吴之后,一个雄心勃勃
2024-06-26 15:08:00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家族的男人往往在天性上和思维方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看来这话不假,朱元璋的残忍在他的子孙身上如同密码一样流传着
2024-06-26 15:09:00
朱棣:1403年-1424年在位,明朝第三代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燕王,性格多疑好杀。攻败明惠帝之后夺位
2024-06-26 15:09:00
毕竟当时司马昭控制着洛阳城中的禁军,即便曹髦再不怕死,也没有人敢伤害曹髦,但曹髦终究不能以一敌百,他手下的数百名杂兵也不可能将洛阳城里的禁军完全诛杀
2024-06-26 15:10:00
当时曹髦左右的人怒斥司马伷一行人,以至于司马伷的士兵都被吓得逃走了。此时中护军贾充赶了过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
2024-06-26 15:10:00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靖难之役”而获登大位的明成祖朱棣,按照汉儒文化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来说,其获皇权之道,似总有被后世正统史学家们有所指摘与诟病之嫌
2024-06-26 15:10:00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末群雄争锋的年代。公元1360年朱棣出生,11岁被封为燕王
2024-06-26 15:10:00
南京乃虎踞龙盘之地,既是六朝古都,又是朱元璋的老根据地,朱棣却为什么要迁都呢?明成祖迁都北京,是雄才大略。朱棣的胸襟,一般人
2024-06-26 15:11:00
吴国,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至在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大约公元前512年,孙武携带《孙子兵法》来到了吴国
2024-06-26 15:11:00
朱元璋65岁的时候,太子朱标病死,其子朱允炆以长孙的地位,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多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继承人落在了侄儿手里
2024-06-26 15:11:00
唐朝之时,一位叫孙壬林的官员,《唐故魏州昌乐县令孙君墓志铭》:周幽王遭犬戎之难,武公将兵,佐周平戎,其有功平王命命卫为公□□□□□□为卫上卿□邑于□其孙武仲
2024-06-26 15:12:00
可以阅读大量兵书,由此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与分析现实军事案例的基础上写下《孙子兵法》。在孙武眼里,深受周礼束缚的战争思维
2024-06-26 15:12:00
孙武祖父孙林父,是卫国的卿,但由于为人专横且逞强,与卫国国君关系非常紧张。但孙林父有一个大靠山晋国,因此经常能够利用他与晋国的关系来制约国君
2024-06-26 1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