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为何说司马炎选错继承人,令中原陷入近两百年的混乱
...司马腾竟然向乌丸,羯朱借兵进攻司马颖。自此,明明是汉族之间的战争,竟然让外族加入,简直就是引狼入室,养虎为患。在少数民族的骑兵面前,司马颖大败,在逃亡的时候被洛阳守将张方抓住,被送到司马颙手中。于是乎...……更多
为什么说明朝,是华夏汉族的拯救者
从华夏汉族的角度说,明朝的贡献非常大!!!如果没有明朝的存在,从元朝到清朝长达几百年的时间,蒙古人和满人轮番统治中国,汉人的民族意识将彻底消失。在明朝建立的时候,朱元璋从南向北攻,策进草原,将汉地的...……更多
满语究竟因何逐渐走向消亡呢
...清朝末年内忧外患的不断侵袭,满族大臣逐渐力有不逮,汉族的诸如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崛起,汉族大臣的受重视程度直线飙升。到了光绪后期袁世凯把持朝政满语更是被不断边缘化,不仅如此,即便是此前乾纲独断的慈禧,她...……更多
...勋章”建议人选(按姓氏笔画排序)王永志王永志,男,汉族,中共党员,1932年11月生,2024年6月去世,辽宁昌图人,原总装备部921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更多
忽必烈和他的汉族谋士:共同推动元朝的建立和治理
...忽必烈在思想、策略、用人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他重用汉族儒生,改革蒙古旧制,采取比较进步的政策。他这种思想的形成,与三个汉人分不开——刘秉忠(子聪和尚)、姚枢、郝经。子聪俗姓刘,名侃,字仲晦,为官后改名...……更多
近代中国的落后,真的是清朝造成的吗
...大,但他们非但不反思和学习火器,反而一门心思的防范汉族百姓掌握如此先进的火器技术,威胁他们的统治。各位看官觉得,这样的清朝皇帝能发展火器吗?这样的清军能不落后吗?八旗持刀冲向英军跟着洋人学火器的八旗兵...……更多
探讨明清两朝君臣关系的差异及其背后的原因
...该绝对服从皇帝的意志。3.文化传统的差异:明朝继承了汉族的文化传统,重视礼仪和道德。而清朝作为满族建立的朝代,其文化传统与汉族存在差异,因此在君臣关系上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四、结论明清两朝的君臣关系确实...……更多
明朝第一座皇帝先于皇后入葬的帝陵,有何特别之处
...日,英宗朱祁镇为祖母上尊谥曰“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太皇太后”。当年十二月,太皇太后梓宫合葬于献陵。这里其实有一个问题,因为张氏的谥号中没有帝谥,即仁宗谥号中的那个“昭”字。不过在十二月十七日神主祔...……更多
满族统治的大清王朝,为何最后被汉文化同化了?
清朝时满族统治的王朝,为何最后被汉族文化同化了?清朝的政权是由满族人建立的,清军在入关以前,是在东北一带生活的,清军自从进入到中原以后,只有皇室的那一部分人们是满族人,而民间的大部分人则是汉人。初来...……更多
揭秘多尔衮:如何奠定清朝一统中原的基石
...略方针,以"仁义之师"的面貌进入中原,从而获得了广大汉族臣民的接受。这为清朝一统中原奠定了坚实基础。三、仁义之师吴三桂的求援为清军进入中原提供了契机。多尔衮权衡利弊,改变了原有的战略路线,直接进入山海关...……更多
清朝人的“辫子”有多脏,一起来了解一下
汉族作为农耕民族,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极为重视“孝道”,而《孝经·开宗明义》有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因此汉族便将蓄发作为“孝道”的象征,丝毫不敢损伤!然而汉族根深蒂固的“毛发...……更多
一起来回顾下这个伟大的女人明朝第一位皇太后
...分诚恳淳厚。英宗为她上尊谥为“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最终她与仁宗合葬于献陵,附祭于太庙。张氏死后,皇帝正式上位,而三杨也陆续过世,朝廷上再也没有牵制皇帝的力量,于是他开始重用宠信的太监王振...……更多
...阳、音律医药、书画等无所不通。述律后认为这个大儿子汉族知识分子的气息太浓,很不满。立为皇太子后,参与军国大事,尤其表现出崇尚中原文化,倾心汉法,更与述律后的意愿相违,更不喜欢他。而耶律德光虽和父兄一样...……更多
敌军兵临城下,清朝皇帝逃跑很干脆,为何崇祯就不能跑?
...开始拓展东北、西北之土地,作为后退之基地,禁止中原汉族前往开发,这是清朝的一条祖训,历代帝王均要遵守。可以说,清朝皇帝本就不想长期呆在中原,一旦遇到危险,能跑直接跑,用不着犹豫,没有什么心理负担。所以...……更多
清朝康熙的形象到底如何,真是个暴君吗
...解。电视剧中,康熙皇帝智取鄂北,同时平定三仇,重用汉族大臣等,康熙立下赫赫战功。伟大的事迹。但一直是人们心中积极向上的人物的康熙或许要改变了。一份清朝史料的发现将改变一切。1673年康熙年间,三藩之乱爆发...……更多
清代汉人仅有五人获封公爵,但能世袭罔替的,不过一人而已
...为一个由异族满族建立的王朝,礼崇祖国文化,却又防范汉族强大。在这种矛盾心理的驱使下,封爵制度成了一个政治游戏的舞台。汉人获封公爵,本应是无上荣耀,但在清廷眼里,这不过是对汉族的一种宠遇与利用。五位汉人...……更多
文鸯有什么厉害的能大破异族雄兵
...上阵征战的文鸯,却未知背后默默牺牲的文虎。在古代,汉族封建王朝为了缓和汉族与少数民族矛盾及巩固中原王朝的统治,以财帛和王室之间的婚姻关系安抚域外不懂礼义的“夷狄”之流。这种结亲政策可以谋求两族和好亲善...……更多
...满清入关后虽然很快控制了中原,但是自身族群相对中原汉族的弱势又让他们难以长期并稳定的统治。因此满清采用了汉族的“以夷制夷”,一边加强自身汉化,降低彼此的隔阂和敌视;一边和汉族士绅合作“共享”皇朝。为了...……更多
...订条约时也拒绝让清朝使用“中国”一词。我认为清朝的汉族大臣和汉族百姓肯定是有中国意识的,但是清朝的皇帝和满洲贵族有中国意识吗?这个还得慢慢说来。在清朝入关之前,“中国”的概念还主要是一个地域概念和民族...……更多
...最为黑暗,最为痛苦的时期,这一时期,胡人大肆地屠杀汉族人以至北方中原地带汉人数量锐减,汉家子弟几乎被数屠殆尽。那时的中华大地近乎汉族的人间地狱,胡族的兽欲天堂。这些来自蛮荒之地的野蛮胡人还保留着原始的...……更多
王昭君的悲剧:汉匈文化冲突下的女性命运
在古代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汉族人当政,历史上也出过不少的皇帝,他们开疆拓土,也做了不少的贡献,比较有名的秦始皇,他就建立了集权制度,统一了文字货币等,后来又有刘邦建立汉朝。到了西汉的时候,北方匈奴渐渐壮...……更多
灭元之后,朱元璋针对遗留下的蒙古女子,处理方式十分高明
...禁他们,则会耗费大量资源。为何不让她们分散到各地与汉族通婚呢?这样既能化解民族间的仇恨,又有助于融入我们的文化."朱元璋听完后,眼中闪过一丝精明的光芒。他站起身,在御书房里来回踱步,似乎在深思熟虑着什么。...……更多
从秦汉开始,匈奴作为游牧民族与农耕汉族就素有恩怨,无论是汉高祖的和亲政策还是汉武帝大破匈奴,中原政权一直在寻求与北疆民族的共存之道。经过数百年的磨合,与汉土接壤的南匈奴的汉化程度已经很高了,许多匈奴...……更多
元朝唯一的 汉族宰相史天泽,是如何做到让皇帝不怀疑他的?
...大兴永清(今永清县)人。他是唯一在元朝中担任宰相的汉族人,而且能做到“出入将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无怨”。今天的话题,就是来说说史天泽是如何做到上级不怀疑,下面又无怨言的,我们从中又能得到怎样的启发?一...……更多
储君斩一汉族文官,皇帝得知后竟直接处死储君
...行汉化。他命令全国百姓说汉语,着汉服,习汉俗,使用汉族的典章制度。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孝文汉化。孝文帝五岁就登基做了皇上,按照北魏的制度,子贵母死,他的母亲被赐死,祖母冯太后负责养育他,并代他执政。冯太...……更多
明朝对湖广土司的文化涵育及其影响
...对湖广土司的文化涵育·】——在明朝时期,湖广地区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混居的地区,它的土司制度因地制宜,深受少数民族的欢迎。明朝时期,为了巩固中央政权的统治,朝廷对土司的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其中之一就是文...……更多
八柱国与二十四大将军:关陇门阀集团的核心力量
...之子独孤怀恩谋反被李渊处死。 05.李虎:陇西成纪人,汉族,孙子李渊建立大唐。06.侯莫陈崇:代郡武川人,鲜卑族,儿子侯莫陈芮、侯莫陈颖,后代改姓“陈”。07赵贵:陇西天水人,汉族,与独孤信一起被杀,天水赵氏名...……更多
慈安柔弱可欺?错,她把慈禧捏得死死:只要我在,慈禧永远是老二
...主导下,朝廷开始推行一系列新政。首先,慈安太后重用汉族将领,如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以应对太平天国的威胁。这一决策不仅体现了她的政治智慧,也打破了满汉之间的隔阂,为日后的"同治中兴"奠定了基础。其次,慈安...……更多
康熙朝权臣纳兰明珠的功过是非
...杀了自己的亲哥哥,继承了延平王的王位。 福建总督姚启圣认为有机可趁,于是上疏出兵收复台湾。纳兰明珠也认为,该彻底解决东南沿海问题,同时明珠还建议,让降将施琅统领官兵,独自指挥剿匪。正是因为明珠的这一建...……更多
清代皇帝不管对汉臣有多宠信,但这些重要的官职,从不轻易授予
在清代,汉族大臣们崭露头角,陈廷敬、张廷玉、刘统勋、曹振镛等人都是朝廷的璀璨星辰。他们化身为一品大员,或执掌内阁,或统领军机,或担当尚书,或监察御史,共同谱写着汉臣的辉煌篇章。在官职的阶梯上,汉族大...……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沈正志:一句承诺,四十余年坚守,三代人接力
文化传承的脉动,从来不只在博物馆里静态展示,更在民间生生不息。在第二十届杭州市道德模范(平民英雄)发布活动上,一支“文保小分队”格外醒目——69岁的基层老文保员沈正志身着白衬衫
2025-07-15 07:06:00
大常村活捉日本兵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身着缴获日本鬼子军服的八路军武工队队长王立岗。(资料图片)1942年春,日伪军在晋中平川地区多次开展所谓的“治安强化”运动
2025-07-15 07:31:00
范明公新著《范蠡·商道千秋》系列书籍问世,千年智慧重释商道
7月14日,著名传统文化学者范明公先生新著《范蠡·商道千秋》正式问世,该书以《史记·货殖列传》为核心,融合《计然策》《文子》精要
2025-07-14 14:45:00
王清州书法集|恣肆劲健的笔墨书风
《王清州书法集》是王清州先生十多年来书法艺术生涯的集中展现,由文物出版社于2025年1月正式出版。该书收录了王清州先生的书法代表作品105件
2025-07-14 14:45:00
刘铁飞《山神》获国际大赛“银肖像奖”
近日,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十一届国际肖像艺术大赛评选结果揭晓:刘铁飞最新作品《山神》获得该大赛“银肖像奖”。刘铁飞获奖证书 本次大赛部分获奖作品国际肖像艺术大赛目的是创立一个国际顶级的肖像艺术展览
2025-07-14 14:46:00
世界非遗的当代传承:尼泊尔唐卡在京开启文明互鉴
7月13日下午,“梵境绘世·千年唐卡”尼泊尔唐卡高端艺术鉴赏会在北京正大中心举办,来自文化界、教育界、艺术界、收藏界等各领域的相关人士齐聚一堂
2025-07-14 15:15:00
12岁离厦19岁时血战马尼拉 书写华侨抗战的英雄篇章
一个班10名华支战士的合影,半蹲在迫击炮旁的是刚升任班长的陈振佳。陈衍德教授 身着戎装的陈振佳在马尼拉前线。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 龚小莞)在1945年马尼拉解放战役的关键时刻
2025-07-14 16:10:00
抗战烽火中的客籍名人 | 田汉:戏剧演出成为“流动的抗战火炬”
1944年,日军侵袭广西,在桂林的大部分文化界人士,撤往贵阳。著名剧作家、《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田汉就是其中之一,他带领“四维儿童剧团”出桂林
2025-07-14 21:43:00
7月14日,飞虎队中尉穆蔼仁的后人穆言灵和学生陈世明来到位于三山人文纪念园的抗日志士墙,祭奠曾不远万里支援中国的穆蔼仁。
2025-07-14 19:07:00
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远望春光镇日阴,太行高耸气森森。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7月12日,“这是英雄的祖国”诗歌诵读会在石家庄举行
2025-07-14 08:39:00
【有理有句】中国碗装中国粮,中国粮托举中国梦
主创:王舒娴 詹蔷 李砚青统筹:程华东 陈俊旺 伍佳佳【责任编辑:王舒娴】
2025-07-14 10:29:00
悬崖上的史诗——遵义海龙屯
在遵义高坪镇的龙岩山巅,屹立着一座见证了历史风云变幻的古老城堡——海龙屯。海龙屯作为宋、元、明时期西南播州杨氏土司文化的重要遗存
2025-07-14 10:47:00
大众网记者 侯畅 济宁报道7月13日,济宁市兖州区举行篮球运动与发展顾问聘任仪式。顾问团首先来到豫州路小学,参观指导学校篮球运动教学开展情况并观摩学生训练课程
2025-07-13 15:19:00
非遗瑰宝——松花石砚
在吉林长白山脚下,松花江流域的沃土中,孕育着一种独特的瑰宝 —— 松花石。长白山松花石,又称长白山松花玉、长白山松花江石
2025-07-12 23: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