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刘邦和刘备的差距到底在什么地方
...。刘邦和刘备领导层人员分工不同。刘邦手下能人较多,谋士就是谋士,将军就是将军,分工也很细化。刘邦手下的张良、陈群、萧何等人是刘邦的谋士,他们一般不到前线参与打仗,只在后面出主意意,韩信等将领就是冲锋陷...……更多
张良:忍字当先,成就一代谋士传奇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东坡的《留侯论》...……更多
蒯通曾劝韩信“三分天下”,韩信为何没有采纳
...上,韩信部属将领中几乎没有自己人。后来勉强才找了个谋士蒯通。这样几番釜底抽薪,就算韩信有单干的心思,也没了单干的基础。刘邦与汉初三杰此外,刘邦还不给韩信谋反的借口。韩信请求被封为假齐王那次,如果刘邦不...……更多
唐朝开元盛世是那个皇帝
...。官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余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女祸》中写道:“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 1300年后,全国六十余位史学专家云集西安分析出现盛世...……更多
她是刘邦后宫中最爱刘邦的女子,一生不争不抢因此保住儿子一命
...后所杀或者因她而死。然而,刘肥却审时度势,果断听从谋士的建议,将一个郡送给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也就是舍得放手,刘肥这才脱身,换来了自己的平安。这也许就是她的母亲,给他的财富吧。 ……更多
揭秘“兔死狗烹”的铁律:张良如何打破宿命
...,当时刘邦被围困在河南荥阳,内心十分焦虑,手下一些谋士向刘邦进言,虽然六国被灭,可是六国皇族还有后人存在,况且他们身后有大批追随者,如果想要增加自身实力,不如分封六国后人,借助他们的力量反败为胜,刘邦...……更多
刘邦真的曾下令不能杀韩信吗
...信要求刘邦封他为代理齐王,这激怒了刘邦。幸而,刘邦谋士张良的劝说让刘邦冷静下来,他最终同意了韩信的要求,封他为真正的齐王。尽管刘邦对韩信的军事才能赞赏有加,但在政治智慧上,韩信显得相当幼稚。在项羽与刘...……更多
哪个老头一天就拿下70座城,却因此被韩信害死
...,这下齐国投降了,于是他决定停战。韩信剧照但是他的谋士可不这么认为,谋士说:你辛辛苦苦打了一年,也才拿下50座城,郦食其一个穷酸老头一番话就拿下了70多座城池,那不是还不如他了?而且汉王只说让你打齐国,又...……更多
项羽请范增做谋士,为什么范增和他从来不是一条心?
刘邦打败项羽后,在洛阳南宫设宴庆功,总结自己成功而项羽失败的原因,他对诸位功臣说道:我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能重用张良、萧何和韩信这三位人才,项羽手下只有范增这一个人才,他还不愿重用,这就是他失败的...……更多
出自河南的五大谋士:从春秋到三国的不朽智慧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很多名留千古的谋士,今天我们就细数河南的五大谋士,从春秋到三国,个个都是名闻天下。第一位:春秋范蠡,南阳人。一开始的时候,范蠡跟文仲一起在楚国担任小官,因为不满楚国...……更多
刘邦建汉除了萧何张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立功
...,发现在《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谋士除了张良,就是陈平。大家都对刘邦时谋士萧何、张良等非常熟悉,但是反而对陈平是不温不热,这不禁使我对陈平的事迹感兴趣。遂经过翻阅《史记·陈丞相世家》...……更多
“兵仙”韩信战必胜攻必取,却被陈平拿捏得死死的,毫无招架之力
...陈平的“计谋”,韩信不知所措,六神无主。陈平,刘邦谋士,善于使用“毒计”,战术策划能力远超张良。历史上,能和陈平掰手腕,也就是三国时期的贾诩了:使用“毒计”,还能保全自己,人生赢家。前203年,韩信“不讲...……更多
...),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后追随刘邦,成为重要谋士,在楚汉战争中为刘邦统一天下发挥了重要作用。汉朝建立,他被封为留侯。可以说,张良帮助刘邦建立了汉朝,也完成了他灭秦的心愿。张良死后,其事迹被历代传...……更多
陈平朝秦暮楚,为何能获得刘邦的重用?
...总惦记过小姨子。陈平,是刘邦阵营中仅次于张良的重要谋士,对楚汉相争的战局和汉初时期的政局多有影响。但陈平早年贪财盗嫂人品存疑,且他先后投奔魏国、西楚项羽、汉王刘邦的履历,怎么看都像极了“三姓家奴”的吕...……更多
萧何:汉朝的开国功臣与刘邦的重要助手
...个引见刘邦的,就是《张良造反张良》中那位聪明过人的谋士——张良。张良身世复杂,年少时投奔萧何,后来被萧何引荐给刘邦,成为刘邦麾下首席谋士。有张良辅佐,刘邦此后应对项羽多有斡旋,轻装简从,终于在鸿门宴上逃过一劫...……更多
...做好安排后,亲率五万骑兵南下。与此同时,明元帝又让叔孙建等人率军攻打兖州、青州。面对北魏大军的攻势,滑台最终未能守住,在十一月陷落。接着,北魏军队又包围了金墉、虎牢、东阳等军事重镇。金墉守将王涓之弃城...……更多
陈平:西汉开国功臣,秦汉第一阴谋家
...的位置。陈平利用张家的财富,到处结交豪杰,慢慢的在谋士中有了点名声,张负也很舍得为陈平花钱,在陈平的政治道路上不停的打点,渐渐地陈平发达了,开始接近刘邦的核心谋士圈,最终因为表现突出成了刘邦最重要的谋...……更多
刘备放血四万斤黄金离间项羽
...,官职也是如此,这一切都如同浮云一般。他最看重的是谋士的才华,有才华的人贪财好色根本不是问题,刘邦都竭尽所能地满足他。韩信在攻打了齐国之后要挟刘邦封他做“齐王”,刘邦在张良的劝说下咬着牙答应了,而日后...……更多
韩信死前说了一句狠话,吓的刘邦汗毛倒立
...不断的胜利坐上了齐王的位置,然而蒯通就是韩信唯一的谋士。蒯通本命是蒯彻,为了避开当时汉武帝刘彻的名讳而改叫通。蒯通自幼就喜欢读一些军事兵法的书籍,长大后虽没有什么武学但是却精通谋略,所以他自然就是一个...……更多
刘邦想了个什么招让人口翻了4倍
...刘邦巧妙地运用了阴谋手段,瓦解了项羽的势力。他派遣谋士刺探敌方情报,然后通过挑拨离间、分化瓦解项羽的军队。这种策略既能减少敌方的兵力,又能吸引更多的战士投奔刘邦的旗下。更为重要的是,刘邦采取了一项极具...……更多
项羽没杀刘邦,为何说表面上刘邦赢了,实际却是项羽赢了
...鸿门宴的种种,我们也不能不提到范增。作为项羽的首席谋士和大将军,范增的角色显得多管闲事。他虽然对刘邦的态度坚决,数次示意项羽下杀手,但在鸿门宴上却显得力不从心。范增完全有能力在宴会上安排暗杀刘邦,也可...……更多
项羽称王,刘邦称帝,两人的结局为何不同
...您能够让牛马休息,不再使用吗?第六,天下所有的游客谋士,之所以背离他们的亲人,舍弃祖先的坟墓,离开故交旧友,不顾一切的来跟从您,就是希望得到一块封地。如果您重新立了六国的后代为王,天下的游客谋士谁还会...……更多
...都做自己在行的,刘邦只需要激励就可以。朝政有萧何,谋士有张良,陈平,郦食其等,武将有韩信,曹参,樊哙,夏侯婴,卢绾,英布,彭越等。都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优秀的完成任务。朱元璋的团队,萧何类的人物,李善长...……更多
...命西征,这一路跌跌撞撞,并不好走。好在身边有张良等谋士出谋划策,还不断有新的谋士加入他的队伍中来。郦食其(lì yì jī)就是其中一个。郦食其好读书,胸中有万千沟壑,只因家贫落魄,为了谋生,做了一个看门的小...……更多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为何没有取得成功
...善于带兵打仗,但是刘邦比陈涉强在用人上,刘邦身边有谋士陈平,后期有萧何,带兵打仗有韩信,高级参谋张良;反观陈涉虽然自己有远大的抱负,义军大多都是未受过训练的农民,他不爱惜士卒,更不能选贤任能,久而久之...……更多
陈平:从白手起家到汉初重臣的智谋之路
...借着卓越的谋略和出色的领导才能,成为刘邦身边的亲信谋士。 陈平的智谋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他善于应变决策,能够在危急关头做出迅速而明智的决断。例如,在刘邦被项羽围困的荥阳之时,陈平通过制造谣言、用金钱...……更多
刘邦能大败项羽,全靠智囊团张良、韩信等助攻
...授张良为厩将。此一时刘邦迎来了他人生中,最有智谋的谋士,张良,刘邦这个人,自己没有那么多头脑,但他很会识人,用人,这是他能够夺取天下的重要因素。因为刘邦广纳天下英才,使刘邦的智囊团逐渐壮大,断断续续,...……更多
白登山之战: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拐点
...令放开一条路,任刘邦逃出重围。刘邦身边有陈平这样的谋士不是偶然,但若非碰巧单于身边有这样一位阏氏,恐怕计策未必会生效吧?刘邦脱困,总是有那么一点偶然的。谁说女人不能改变历史? ……更多
项羽放走刘邦:历史谜团的背后原因
...不如项羽,于是立刻赴鸿门向项羽道歉。项羽的手下第一谋士范增设下埋伏并力主杀掉刘邦以除后患,谁知自视甚高的项羽却一直迟迟没有下手,还设宴款待安抚刘邦。酒宴期间刘邦借上厕所为由逃回大本营。历史上有的学者认...……更多
为何说周公旦父子不是天子胜似天子
...、柳、符等,还有一些有趣的复姓:东门、东野、仲孙、叔孙、季孙等。 ……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问题在于:《越公其事》是不是可信?古史突出范蠡文种,弱化勾践,越公其事突出勾践,弱化范蠡文种,两者都有不可信之处,但相比之下
2024-06-26 15:08:00
作为皇帝的朱棣还做了两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第一件事是好事。朱棣营建、迁都北平,树立了北京在之后的政治文化地位。当今天的游客在故宫
2024-06-26 15:08:00
通过上文可知,古史严重扭曲了勾践的形象,《越公其事》中的勾践形象可能更为真实一些。那么,这里带来一个问题:灭吴之后,一个雄心勃勃
2024-06-26 15:08:00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家族的男人往往在天性上和思维方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看来这话不假,朱元璋的残忍在他的子孙身上如同密码一样流传着
2024-06-26 15:09:00
朱棣:1403年-1424年在位,明朝第三代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燕王,性格多疑好杀。攻败明惠帝之后夺位
2024-06-26 15:09:00
毕竟当时司马昭控制着洛阳城中的禁军,即便曹髦再不怕死,也没有人敢伤害曹髦,但曹髦终究不能以一敌百,他手下的数百名杂兵也不可能将洛阳城里的禁军完全诛杀
2024-06-26 15:10:00
当时曹髦左右的人怒斥司马伷一行人,以至于司马伷的士兵都被吓得逃走了。此时中护军贾充赶了过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
2024-06-26 15:10:00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靖难之役”而获登大位的明成祖朱棣,按照汉儒文化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来说,其获皇权之道,似总有被后世正统史学家们有所指摘与诟病之嫌
2024-06-26 15:10:00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末群雄争锋的年代。公元1360年朱棣出生,11岁被封为燕王
2024-06-26 15:10:00
南京乃虎踞龙盘之地,既是六朝古都,又是朱元璋的老根据地,朱棣却为什么要迁都呢?明成祖迁都北京,是雄才大略。朱棣的胸襟,一般人
2024-06-26 15:11:00
吴国,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至在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大约公元前512年,孙武携带《孙子兵法》来到了吴国
2024-06-26 15:11:00
朱元璋65岁的时候,太子朱标病死,其子朱允炆以长孙的地位,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多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继承人落在了侄儿手里
2024-06-26 15:11:00
唐朝之时,一位叫孙壬林的官员,《唐故魏州昌乐县令孙君墓志铭》:周幽王遭犬戎之难,武公将兵,佐周平戎,其有功平王命命卫为公□□□□□□为卫上卿□邑于□其孙武仲
2024-06-26 15:12:00
可以阅读大量兵书,由此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与分析现实军事案例的基础上写下《孙子兵法》。在孙武眼里,深受周礼束缚的战争思维
2024-06-26 15:12:00
孙武祖父孙林父,是卫国的卿,但由于为人专横且逞强,与卫国国君关系非常紧张。但孙林父有一个大靠山晋国,因此经常能够利用他与晋国的关系来制约国君
2024-06-26 1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