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兔死狗烹”是永不过时的铁律,无论是汉朝开国功臣还是为大明打天下的猛将,几乎没有一个有好结果,功成之后没有等来属于自己的荣耀,反而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功劳与“悲剧”成了正比,功劳越大的人,下场更惨烈,这些人当中张良却是一个例外,从始至终都深受刘邦宠爱,即便刘邦去世之后,也得到了吕后足够的尊重。
张良究竟有什么过人才能,可以让刘邦对他如此信服,张良有又使了什么手段可以在吕后手下得以善终呢?
总结来说,张良的功劳只要有两方面,一个是下邑划策,再就是阻止分封。
首先来看一看张良的第一大功:下邑划策。
“鸿门宴”过后,项羽心情大好,分封十八路诸侯王,自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刘邦也在获封之列,被封为汉王,镇守巴蜀一带,为了防止刘邦一家独大,项羽特地将关中地区一分为三,让章邯等人划地而治,使得刘邦在蜀地不敢轻举妄动,一旦刘邦有心争夺天下,这三个人会给他制造不小的麻烦。
刘邦自然也清楚项羽这样做的目的,于是就在前往蜀地的路途中,烧毁了唯一通向巴蜀的栈道,用实际行动向项羽表明自己的心思,都知道蜀道崎岖难行,栈道是联系外界的交通要道,刘邦用这种方式告诉项羽,自己会安分守己,我把来路都烧了你还能不信?
见状,项羽心情大好,就在项羽高兴之际,一个坏消息却传来了,山东田荣公然反对项羽,甚至除掉了项羽安插好的田巿、田安,等人,将齐地纳为己有,项羽的叔父项梁也因田荣不肯援助而战死沙场,新仇旧恨涌上心头,项羽即刻调集大军讨伐田荣。
这边项羽正兴师动众的讨伐田荣,另一面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杀出蜀地,没用多久打进项羽老家彭城,被项羽压制很久的刘邦终于爆发了,他要与项羽在正面战场上一决高下。
眼见后院失火,项羽十分愤怒,亲自挑选精兵数万人,奔袭彭城,刘邦刚刚尝到胜利的喜悦,项羽已经杀到家门口了,沉醉于胜利当中的刘邦那里是项羽的对手,最终项羽以少胜多,将刘邦追的屁滚尿流,《史记》记载:“围汉王三匝。”,可见刘邦的处境有多么危险。
就在刘邦陷入危难之际,一场莫名其妙的沙尘暴袭来,《史记》记载:“大风从西北起,折木发屋,扬沙石,昼晦。”一时间昏天黑地,飞沙走石,让项羽大军顿时乱了手脚,刘邦趁乱突出重围,捡回了一条命。
当时吕后的兄长吕泽从下邑起兵,众所周知,下邑是刘邦最重要的根据地,兵败之后刘邦灰头土脸的逃到下邑。
这次失败是刘邦最惨痛的一次经历,五十多万人马被项羽三万人马击溃,“壮志满满”的刘邦最终落得抱头逃窜的结局。
死里逃生之后,刘邦来到下邑,对着人群大声说道:“我乃汉王,情愿把函谷关以东地区拿出来与人共享,只是不知道哪位勇士可以得到呢?天下之大,有没有忠义之士随我抵抗项羽?”可见兵败之后,刘邦是何等郁闷。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很快刘邦的号召就有了回信,“既然您愿意让出土地,何不把它们分给以下几人,一个是与齐王一起对抗项羽的彭越,另一个是九江王黥布,最后一个名为韩信。”刘邦循声望去说话的人正是张良,刘邦又问道为何要把土地分给这几个人呢?张良接着说道:“黥布本就与项羽有恩怨,彭越追随项羽起兵,然而却没得到项羽封赏,至于韩信则是最会打仗的将军,既然您要让出土地,分给这三个人,将来夺取天下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以上就是“下邑划策”的主要内容了。
从结果上来看,“下邑划策”影响深远,然而换个角度来说,“下邑划策”最初的提议者属于刘邦,张良只不过提出了一些完善建议而已,对于“下邑划策”是刘邦无奈之下才想出的计谋,用原本就不属于自己的土地换取人心。
当时刘邦被项羽追的团团转,五十多万人马灰飞烟灭,刘邦声称要把函谷关以东的地区让出来,可是函谷关以东本就就不在刘邦的势力范围内,这就体现出了刘邦过人的智慧,也表现出了其无赖的本性,归根结底“下邑划策”的知识产权属于刘邦,张良充其量只是提出了一些补充性意见。
即便刘邦把“下邑划策”的功劳归到张良名下,张良也断然不敢接受,既然如此,再来说说张良的另一大功劳“阻止分封”。
“阻止分封”发生在楚汉相持阶段,当时刘邦被围困在河南荥阳,内心十分焦虑,手下一些谋士向刘邦进言,虽然六国被灭,可是六国皇族还有后人存在,况且他们身后有大批追随者,如果想要增加自身实力,不如分封六国后人,借助他们的力量反败为胜,刘邦认为说的有道理,于是命人即刻铸造印信,准备第一时间分封六国贵族,把他们拉拢到自己的阵营当中。
张良听完之后惊呼“不可”,并且给出了理由,张良认为如今项羽势大,即便分封六国后人,他们也会投靠项羽,如此一来会使人心涣散,不利于大计。
在张良看来,项羽势力极大,大树之下岂容寸草生存,六国后人迫于压力一定会投靠项羽保全性命,再者项羽英雄形象深入人心,还是起兵反秦的首领,不会像秦始皇那样成为人民公敌,既然如此,刘邦有多少把握六国贵族会帮助自己,刘邦仔细一想便知道了其中利害,马上把印信销毁,分封事宜绝口不提。
以上是张良被世人称道的第二大功劳,仔细想想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即便是一般谋士也能想出来,对于刘邦来说,张良的存在究竟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如果说张良与别人最大的不同,便是他的身份。
张良的身份可以概括为两个词:“职业革命家”与“显赫贵族”。
张良是韩国贵族,其家族曾是韩国连续五任丞相,凭借“官六代”的身份,让张良在秦末起义军中身世显赫。
张良很有才能,只不过运气不好,还没来得及施展才华,秦国的铁骑就到了,国家亡了自然也没有了小家,对于张良来说,国恨家仇交织在一起,让其从心底里憎恨秦国,发誓要把仇恨变成行动。
张良不是说说而已,亲弟弟死后,张良没有风光大葬反而是将弟弟的尸体简单埋了,省下来的大量钱财用于反秦事业,张良知道常规手段不能与秦始皇对抗,只能剑走偏锋,受到荆轲刺秦王的启发,张良遍寻天下勇士,终于让他找到了一位大力士,两人埋伏在秦始皇出巡途中,看准机会将一百多斤的大铁锤扔了出去,只不过运气不好,铁锤只砸中了秦始皇的副车,此次偷袭让张良名满天下。
秦末政局动荡,出身贫苦的刘邦想要走得更远只能神话自己,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出身“寒门”的皇帝,刘邦既没有显赫的身份,也没有过人的才能,反而是一个好吃懒做、贪财好色的无耻之徒,成为皇帝自然需要一个人来编制谎言,张良正是完美的人选。
刘邦被推上神坛之后,所有的毛病都可以被谅解,其中张良没少出谋划策,虽然说张良不能攻城拔寨,却是一个手段丰富的炒作专家,在张良的宣传下,刘邦成了奉天起义的大英雄,某种意义上张良的作用远胜十万精兵,因此汉朝建立之后,刘邦力排众议将张良评为“汉初三杰”之首。
司马迁曾看过张良的画像,令他惊奇的是张良貌若美女,现在看来除了相貌以外,张良的心思也像女子一样缜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7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