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唐肃宗李亨:被逼无奈的篡位者
唐肃宗李亨之所以在安史之乱中,篡夺了其父唐玄宗李隆基的皇位,可以用两个看似相反的词来形容“被逼无奈”,“顺势而为”。其中的关键人物,杨国忠差点害死李亨,但是,他也成就了李亨。安史之乱,不管安禄山如何...……更多
香积寺大战是什么时候的战役
...现出了不少的著名将领。其中香积寺大战就是这个时期中唐军夺取长安的关键一战。在这场战争当中,双方都投入了精锐部队。更为奇特的是,这场战役中两边,尤其是唐朝拉过来好多的帮手,连远在西亚的阿拉伯军队都出现了...……更多
张良娣:唐朝后宫的权力斗争与安史之乱的见证者
...,有一位妃子名叫张良娣,她的故事扣人心弦。张良娣是唐肃宗李亨的妻子,出身并不寻常,她的祖母是唐玄宗母亲昭成皇太后的妹妹,血缘关系颇为复杂。然而,她的一生却因为安史之乱的爆发而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变故。当安...……更多
为彻底平定安史之乱,唐肃宗在758年九月派遣九位节度使,集结二十余万大军,向邺城发起了进攻。然而,唐肃宗却没有为这支大军任命一位主帅,而是设置了一个叫做“观军容宣慰黜陟使”新官,还让一个宦官担任此职。结...……更多
房琯何德何能,让杜甫冒着顶撞圣意的危险极力替他开脱
...文出自《新唐书》杜甫疏救房琯辨,这一事件是针对当时唐肃宗想贬宰相房琯一事在朝堂上杜甫和肃宗的谏言。杜甫虽和李白一样也是政治上的矮子,但作为一个在朝堂上沉浸多年的人,都知道这个时候唐肃宗铁心要贬房琯,为...……更多
李光弼图谋叛军,史思明降而复叛
...,如果再打出类似于清君侧那样的旗号,突然再杀回来,唐肃宗肯定比安史之乱初期的唐玄宗还狼狈。 事实上,在当时,各种“清君侧”的旗号已有人蠢蠢欲动地提出来了。最经典的就是,建宁王、太子都曾试图清,洗干政的...……更多
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真实的睢阳之战到底是怎么样的?
睢阳之战是唐代安史之乱时期的一场著名战役,发生于唐肃宗李亨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此战史称睢阳之战又称睢阳保卫战。睢阳之战主要是以张巡为首的唐军与以尹子奇为首的叛军之间的战争,在这次战争中,张巡斗智斗勇,...……更多
历史上这位皇帝在国家将亡之际力挽狂澜,只可惜始终籍籍无名
...和玄宗分道扬镳,并在大臣的拥立下,在灵武登基,是为唐肃宗。肃宗皇帝建立朝廷以后,一方面整合唐朝境内抵抗安禄山的官军以及讨伐安禄山的义军,另一方面则向回纥求援,借助回纥的兵力。最终,在肃宗朝廷的努力下,...……更多
究竟是什么样的恩怨纠葛,让唐朝的父子两代君主走向对立
...宗的政治野心与权力斗争 与玄宗的放纵不同,他的太子唐肃宗李亨则一直谨慎小心,生怕被父亲发现任何破绽。肃宗自幼就被玄宗视为眼中钉,因为他是玄宗的第二个太子,前一个太子李瑛已经被玄宗废黜并杀害。为了保住自...……更多
李泌历经四朝,为何皇帝们对他始终信任
...之徒,纯粹是想在新朝廷之中混的一官半职。来到灵武,唐肃宗李亨和他讨论当前平叛的局势。李泌一一给他分析成败厉害。一席话让李亨大喜过望,想授予他官职。李泌自称山人表示自己已经是修道之人,坚决不做官。只是以...……更多
安史之乱唐军折损哥舒翰等三员名将,完全是唐玄宗瞎指挥
...辟谣根本无济于事。因为安禄山不光是造谣,还真的带动唐军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等15万精锐造反,一路势如破竹,兵锋直指山西。安禄山战败的消息频频传到京城,大臣们面面相觑,请求唐玄宗尽快下旨,征集重兵反击...……更多
陌刀有多强,香积寺之战斩敌六万多
...的豪迈,手中的陌刀使得数十叛军人马俱碎,终究稳住了唐军的阵脚。公元757年,唐在香积寺之战中收复了长安,也为此后李唐的进一步平叛奠定了基础,陌刀便在此处显露威能。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使得唐由盛转衰,唐玄宗...……更多
李白真的参与“谋反”了吗?到底有何隐情
...碎了河山,中原横溃,对唐人来说就是人间炼狱;另一方面,唐肃宗主动邀请了回纥等势力进入大唐助战,代价是奉送战利品,并允许这些外族人在大唐境内任意劫掠。皇太子李亨的\"兵变当唐玄宗仓惶逃往蜀地时,他身边还带着3000多名...……更多
“唐朝柱石”郭子仪功高盖主,他为何能善终
...防守,逐渐形成自己的势力,对皇帝的威胁要大。所以,唐肃宗最开始先要限制郭子仪的权力。恰巧郭子仪在相州意外兵败,最终郭子仪被罢黜兵权。郭子仪由原先手握重兵,一夜之间就被罢黜兵权,那么这个时候郭子仪如何选...……更多
几代帝王的心血成就开元盛世,因为唐玄宗一个错误毁于一旦
...,长安必失。就算没有埋伏,出去之后面对穷凶极恶急于决战的安禄山二十万大军,失败的可能性很大,一旦失败,京城就会失守。只有坚守城池,才能万无一失,甚至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轻松消灭安禄山。这才是对朝廷最有利...……更多
聊聊唐朝神通大将李嗣业
...安史之乱中,香积寺一战封神 命令李嗣业万里勤王的是唐肃宗李亨,勤王的原因是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的铁骑已经打到了首都长安。大唐盛世,怎么就爆发叛乱了呢?这都要怪李亨那个昏庸无道的爹——唐玄宗李隆基。唐玄...……更多
唐代宗为何要赏七十岁的郭子仪绝色美人
...大振,一举收复长安城。而后,郭子仪领军,收复洛阳。唐肃宗拉着他的手,说道:“国家再造,是爱卿的功劳啊”!子仪为后阵,未及合战,大风遽起,吹沙拔木,天地晦暝,跬步不辩物色。可相州一战,突如其来的风沙,使...……更多
安史之乱:大唐命运的转折与小兵张光晟的传奇人生
...负了伤,眼看身后的叛军转瞬即至,不由慌了手脚。危急时刻,一个唐朝小兵骑着战马路过,发现了王思礼。他们素未谋面也没什么交情。但这个小兵看出王思礼是唐朝一方的武将,二话没说把战马让给了他,自己徒步离去。 ...……更多
为何安禄山死后,安史之乱还打了6年才平息呢
...直取安禄山的老巢——范阳,但是潼关失守的消息传来,唐肃宗仓促登基,第一时间就将郭子仪叫了回来。 而安史之乱爆发一年多以后,安禄山被他的儿子杀害,叛军发生内乱,这对于唐朝来说无疑是个非常好的消息,如果处...……更多
唐玄宗年过76了,儿子唐肃宗为何还送给他100名宫女
...唐玄宗在退位后,住在简陋的宫殿里,过着清苦的生活。唐肃宗虽然表面对他有所尊敬,但后面却直接将玄宗在了太极宫,他身边的亲信全部被调走。一国皇帝宛如坐牢般难受。后来,肃宗又送给了他一百名貌美的宫女。他的身...……更多
李豫一意孤行,招降安禄山个史思明的旧将是为何?
...唐朝地方军和中央禁军一败再败的局面下,在灵武登基的唐肃宗李亨调用边境的朔方、振武、安西四镇、伊西、北庭等军队进入唐朝腹地平乱,甚至向回纥借兵入援,这才稳住了安史之乱的局势。可以说安史之乱的平定,完全是...……更多
睢阳之战是唐代安史之乱时期的一场著名战役,发生于唐肃宗李亨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此战史称睢阳之战又称睢阳保卫战。睢阳之战主要是以张巡为首的唐军与以尹子奇为首的叛军之间的战争,在这次战争中,张巡斗智斗勇,...……更多
唐朝的此人嚣张霸道无视皇权,被自己的儿子所杀,他是谁
...遇到了唐玄宗的瞎指挥,才溃不成军屡战屡败。一直等到唐肃宗继位后,郭子仪、李光弼才大展神威,一举击败叛军。说到底,安禄山起兵造反的目的,并非是为了一个杨玉环,他要的就是大唐的整个江山。虽然他作战勇猛,但...……更多
唐朝名将李光弼:智破安史之乱,守卫洛阳
...土地,又指挥着叛军向洛阳猛扑过去。李光弼率领驰援的唐军来到洛阳。他观察了一下形势,认为敌人数量太多,声势较大,若是固城死守洛阳,则势必会形成一种被动的局面。于是,他当机立断,连夜将城中的老百姓和军用物...……更多
从平西郡王到阶下囚:哥舒翰的传奇人生,大唐名将的荣辱兴衰史
...失节被杀杨国忠给皇上建议,让哥舒翰主动出击跟安禄山决战,收复封常清、高仙芝丢失的两座城池。要知道安禄山手里的二十万人,可都是大唐精锐部队,哥舒翰手里这些人是刚凑的新兵,还没怎么训练呢,怎么斗得过正规军...……更多
...八名骑兵就将太原尹杨光翙成功挟持,而让有着万余人的唐军不敢追逼,而李宝臣也在刚加入叛军队伍第二年之后就被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予以了恒州刺史的重任。但是,事实证明,尽管李宝臣再怎么骁勇善战,勇冠三军,他依...……更多
...十四年那年,就赶上了震惊天下的安史之乱,跟着祖父(唐肃宗)东奔西跑,却也凭着一身少年锐气,在那场大乱里脱颖而出;二十一岁那年,他受封天下兵马元帅,打赢了平定安史之乱的最后一战;也凭着赫赫战功,与郭子仪李光...……更多
一次粉碎安史之乱的绝佳机会,为何被唐玄宗葬送了
...好处的贪婪举动,边令诚心怀不满,一再催促出战。结果唐军战败,东都洛阳落入叛军之手,封常青、高仙芝不得不退回潼关据守。唐玄宗听信宦官谗言,一怒之下斩杀了大将封常青、高仙芝,急忙命在家养病的大唐战神哥舒翰...……更多
山口百惠和杨贵妃这两个美人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以对付安史叛军。后来,羽翼渐丰的李亨自行登基,是为唐肃宗,还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唐肃宗站稳脚跟之后,便开始调兵遣将,着手平息安史之乱。逼宫的禁军将领陈玄礼在杨贵妃死后,立刻表示继续效忠唐玄宗,所以他还...……更多
“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呢?又是怎么被平定的呢
...临城下,于是他急召杨国忠等人商议对策,又命他们率领唐军,迎战安禄山。在人数上,唐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但在将领上,唐军却无人是安禄山的对手。再加上杨国忠的确是个无用之辈,所以安禄山的军队,可以说是轻而易...……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李渊在内宫深处居住,他不能随意走动,也不可能随便外出,换言之,李渊是被变相地软禁起来。李世民必定会满足老爹的一切需求,但就是不能让李渊瞎转悠
2024-06-28 20:17:00
更为重要的是,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
2024-06-28 20:20:00
公元219年,关羽受封上将军,假节钺。或许是因为关羽在受封上将军时得到了刘备的授意,或许是关羽想借助刘备击败曹操,自立汉中王后的声势
2024-06-28 20:21:00
宫里很多宫女遣散走了,自己住着也憋屈,往事历历在目,于是李渊想离开皇宫,脱离李世民的阴影:“高祖以弘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
2024-06-28 20:18:00
但炎帝与黄帝的关系却迷雾重重,其中谜团之一是炎帝与黄帝爆发过阪泉之战,说明两人是同一时代之人,且当时黄帝功绩超过炎帝。《国语·晋语》记载
2024-06-28 20:19:00
李林甫当了19年的宰相,权倾朝野,霍乱朝纲。李林甫曾建议唐玄宗派御史到各地巡查,而派出去的人都是李林甫的心腹,这些御史们在外地见到李林甫不喜欢的官员
2024-06-28 20:24:00
关于李林甫,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评价他“口有蜜,腹有剑”,从而诞生一个成语——口蜜腹剑。一个唐朝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2024-06-28 20:23:00
在我国历朝历代中,北齐仅存活二十八年,是非常短命的朝代,不过就是这二十八年,都与一位传奇女性密切相关。这位女性本是达官贵人家的娇女
2024-06-28 20:25:00
关羽在樊城之战中的表现还称不上亮眼,毕竟水淹七军不过是天灾,当时关羽并没有引汉水淹曹魏七军,导致于禁大军被淹,这其实不过是汉水暴涨溢岸导致的
2024-06-28 20:22:00
为了不错过缘分,她很快便打听来了小兵的名字和身世,高欢,因为家族犯罪牵连,被发配充军来到边镇。娄昭君也知道高欢与她门不当户不对
2024-06-28 20:26:00
汉文帝年间,国家缺少精通《尚书》的人才。齐国有个伏生,精通尚书,但年龄太大,太常就派晁错去跟其学习,晁错学成归来,拜为太子舍人
2024-06-28 20:30:00
史料记载:“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適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
2024-06-28 20:30:00
晁错本就在太子府任职,深受汉景帝刘启信任,汉景帝即位后,晁错被任命为内史,很多国家律令都是有晁错来定。史料记载:“错又言宜削诸侯事
2024-06-28 20:30:00
另一方面,张裔(165年-230年),字君嗣,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
2024-06-28 20:32:00
曹操当初能够削平诸侯,一统北方地区,除了手里的军队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有皇帝汉献帝。由于将汉献帝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曹操打着汉室的旗号征伐异己
2024-06-28 20: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