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梁灏:历经五代战乱,82岁终圆状元梦
...才能改变命运,光宗耀祖。但中状元何其艰难,先要经过乡试,再要考过省试,最后到殿试夺魁,可以说竞争相当激烈。宋朝的大文豪苏洵曾感慨:“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尤其是到了清朝,四五十中进士,人们还觉得此...……更多
李渔:文曲星的奇才异人,经营有方的出版家
...感觉良好的他,崇祯十二年(1639年),赴省城杭州参加乡试却名落孙山,使他受到挫折。崇祯十五年(1642年)的乡试,是明王朝的最后一次乡试,那时清朝铁骑已经到达江南,考试被迫中断,他只好归隐家乡。清王廷颁布了“...……更多
江南百景图白小生神秘信件问题答案汇总
...保安堂、雪花,收件人白素贞。20、袁可立:晴耕雨读、乡试,收件人董其昌。21、张择端:开封、柿子,收件人仇英。22、郑和:胡椒、麒麟、福船,收件人大和抚。白小生神秘信件触发方式 1、找到白小生,点击趣闻按钮。2...……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的三大鼻祖:孔子、隋文帝与武则天
...取题于《四书》也就数十个,又不需要阐发己见,所以,乡试、会试的考题翻来覆去就是那几个。于是,各级学校专门开设培训班,就讲那几十个考试题目。所以说,八股取士并不利于吸收创造型的人才。还有一些投机考生,为...……更多
选家,古代的职业教辅编辑
...辅。时文选本可以细分为不同类型。比如“程墨”,是指乡试、会试考官所写的范文或中举考生的文章,这类选本权威性大,最受考生追捧;其次是“房稿”,选用的都是新科进士平日所作八股文,因此也相当畅销;还有“行卷...……更多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一部讽刺科举黑暗的传世之作
...人大怪,终是潦倒度余生但世事难预料,吴敬梓数次参加乡试而不中,从23岁一直考到了29岁,几近而立之年的他参加的最后一次乡试,得到的除了一句“文章大好人大怪”的评语之外就是再次名落孙山的残酷现实。被科举制度...……更多
清朝科举舞弊案:严苛的处罚与背后的故事
...其处理方式也更为严苛,清朝的科举考试共分,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部分。考试之前考生都要经过多次检查,一旦发现考生作弊,零容忍一查到底,康熙年间发生了辛卯科场案,这次案件发生在江苏的乡试环节,乡试...……更多
科举失利,人生不败:揭秘古代七位落榜生的传奇人生
...承恩吴承恩,是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作者,三次乡试未中。人到中年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京城等待分配官职,可惜还是没有被选上。如果以科举看人,吴承恩无疑是失败者,但能够创作《西游记》这样的名篇,谁又敢...……更多
从寒门才子到皇室宠臣:沈德潜的传奇人生
...举并且中举。1690年,已经51岁的蒲松龄依然还在坚持参加乡试,然而却依旧未能中举。在清朝,想蒲松龄这样执着的参加科考的还有一个,那就是沈德潜,40年期间考了整整17次,直到67岁才做官,然而死后却被乾隆皇帝这样对待...……更多
在古代颜值对个人命运前途的影响:以吴伯宗、李黼的例子为例
...朝第一位状元,自然也是万众瞩目的对象。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乡试考中之后成为举人,接下来就要进京参加会试。洪武四年...……更多
...扬镳。作为缙绅阶级的叛逆,他首先挥霍遗产,不再去应乡试求仕途。33岁移家南京,开始了他的卖文生涯。36岁那年,曾被荐应博学鸿词之试,但他只参加了省里的预试,就托病辞去了进取机会,甘愿过简素贫困的生活,54岁客...……更多
汉人的科举制度,在金元时代是怎样发展的?
...纷纷投入到了科考的征程之中。但毕竟自唐中后期以来,江南便逐渐成为天下财赋重地,连东京汴梁都必须靠漕运江南的粮饷过活。与此相反,黄河以北由于遭遇多年战乱,甚至时常出于北方部族南下的前线,故而呈现出一片衰...……更多
秀才与举人的差别:社会地位与经济福利的对比
...秀才的头衔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步的考试,秀才之后则是“乡试”,而“乡试”之后就是“会士”成为贡士,而关乎命运的最后一场“殿试”也成为了他们的转折点,如果有幸得到皇帝青睐从此飞黄腾达,再不济也可以改变穷苦命...……更多
乾隆朝最尴尬的一次科举,官员多说了一句话,第11名成了状元
...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已经非常成熟,读书人通过童试、乡试、会试、殿试,最终成为封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虽然科举制度在今天看来有许多弊病,但在古代,不失为最公平的选拔方式。乾隆朝最尴尬的一次科举,发生在乾隆...……更多
林则徐:从少年才俊到朝廷重臣的传奇之路
...他们长大成人于良辰吉日完婚。金榜题名再创佳绩 随着乡试临近,书院的气氛也愈发紧张。对林则徐而言,这是通往更高殿堂,实现宏图大志的关键一关。他夜以继日苦读,仿佛要将桌上烛火燃尽方罢休。终于,在一片欢呼中...……更多
从秦淮河畔望向历史深处
...南京秦淮区夫子庙学宫东侧,由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改扩建而成,已跻身国家一级博物馆。江南贡院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科举考场,是科举制度的有形遗产在南京的最直观体现。留法归来的尹磊...……更多
朱棣的勤政与文治:从武功到文治的转变
...把科举制度制度化、完善化。从永乐年间开始,三年一次乡试、会试从未间断。为了延揽人才,朱棣认为,从举人当中选拔这些进士,远远数量不够,也有些举人没有考上进士怎么办呢?他们的机会很可惜,他就选了一些人继续...……更多
江南四大才子的真实结局是怎么样的?
....jpeg\"/>在二十八岁的时候,唐伯虎参加了应天府的乡试,成为了第一名的解元。要知道唐伯虎是在江南应考,才子之乡的第一,会试可以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由于太过于狂放,他在考试前就放言自己能够高中...……更多
2022-12-15 20:57江南,才子,结局
黄巢虽然残暴,却为我国拔掉了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志要入朝为官。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黄巢顺利的通过了乡试,参加了会试,并成为最终候选人之一。他对自己很有信心,满心欢喜地等待高中的消息,但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一个名叫崔瀣的考生,只因是主考官崔沆的门生,...……更多
...,古代的科举你别看它考试内容少,但是人家的从县试到乡试、殿试等等一系列流程走下来,那可是非常辛苦的,一般纨绔子弟可能光听说就会打退堂鼓,能坚持考下来的,非得有过人的学习韧性,而这一点无疑也是对基层百姓...……更多
...经·小雅·鹿鸣》,故称为鹿鸣宴。在清代,鹿鸣宴设在乡试揭晓的第二天,由行省一级的官员宴请考官和中式举人。同时,六十年前考中该科的举人,经朝廷批准,也可重赴鹿鸣宴。不过条件非常苛刻,其人必须德高望重,为...……更多
当谢灵运诗歌成为科举热题
...射弓,描写孤雁的惶恐凄苦很形象。清乾隆四十八年全国乡试考举人,山西考场以《赋得飞鸿响远音,得“高”字》为诗题。所谓得“高”字,就是以“高”所在的韵部字为韵脚。“吴中七子”之一、爱好谢灵运诗歌的翰林学士...……更多
历史上唯一一个开国即盛世的朝代,为何却一直被黑?
...其中的领导力量。而在这条路上的一个绊脚石就是盘踞在江南的陈朝,于是一场战争就在所难免。诚然,平陈之心早已有之,并且已经时尚。考虑到当时的外患,十分活跃的力量持续在边境扰乱着隋国,北方的突厥蠢蠢欲动,是...……更多
南京瞻园:近百件名人函札展出,字里行间讲述晚清风云激荡,看看
...太道吴煦函记录了1864年在江南贡院举行冬闱,并补行4次乡试的情况。策展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综合业务部主任孔令琦介绍,清代乡试一般三年一次,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江南乡试被迫一再停科。1864年,清军攻克南京后,两...……更多
举荐制度、学校制度和科举制度:明朝时期的当官途径
...些地主势力强大的地区,明太祖朱元璋则是更狠了,当时江南的地主豪强势力最为强大,这些地主豪强拥有大量土地,还鱼肉百姓横行霸道,甚至隐藏丁口和土地,向农民转嫁赋役负担,使朝廷的统治延伸不到下面,是一大不稳...……更多
唐伯虎的真实人生:从才子到悲剧的转变
...学御史大人,才最终答应让他以补位的身份参加了当时的乡试。要说唐伯虎也是真的有才,虽然参加考试的过程很艰难,但是参加考试之后,唐伯虎直接在这次乡试当中,再次摘得了头名。通过乡试的读书人,在古代被称之为举...……更多
陈循:从孤儿到明朝不老松的绝世文臣
...从举人走向自己的状元之路的?二、科举之路陈循最初在乡试中获得第一名,但乡试中参加考试的人不多,取得第一名并不稀奇。接着他又参加礼部举办的会试,再次考取第一名。会试汇集了全国各地的人才同场竞争,能在众多...……更多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张三甲,武艺高强无人能敌
...有忘记自己为国尽忠的誓言。 光绪丁酉年,张三甲参加乡试,他家境清贫,衣着不显。因为古代穷学文富学武,故而能供得起孩子学武的家境大都不差。可这些人却没有几个有真才实学,只想要通过贿赂长官赢得科考。恰逢恭...……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的奇特现象与统治者的微妙心理
...盈,是一个十分富足的皇帝。但他却贪图享乐,多次南下江南,耗费大量钱财,晚期更是大力推行所谓的闭关锁国国策,使得中国开放的大门从此关闭。可以这样说,大清帝国的国运,正是在乾隆帝统治时期开始发生转变,而慈...……更多
程光霞:心系困难群众 闯出致富新路
本文转自:芜湖日报榜样程光霞:心系困难群众 闯出致富新路□记者 王世宁在无为市高沟镇,有一家食品公司,常年向困难群众敞开招工大门——40多名员工中有一半以上都是残疾人。作为企业负责人的她,更是带领员工辛勤...……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聊聊古代帝王的“金字塔”结构
1、顶端:秦始皇、刘邦、成吉思汗、朱元璋。入选理由,这些帝王都具有某些开创性的东西,且历史影响深远。秦始皇,虽说“奋六世之余烈”
2024-07-10 20:26:00
杨秀清战略水平一般,却有很高的“容错率”
杨秀清战略眼光一般,却有很高的“容错率”,这是太平军屡次战败之后,又能快速恢复元气,横扫清军的重要原因。太平天国“首义五王”
2024-07-10 20:27:00
聊聊太平天国名将的“金字塔”结构
一、位于顶端:冯云山、杨秀清、李秀成、罗大纲。入选理由,他们战略眼光长远,懂得全盘规划,如何谋求发展,是帅才。冯云山,太平天国实际创始人
2024-07-10 20:28:00
杨秀清效仿朱元璋,东征金陵,立足江南,结果如何
太平军攻克武昌后,有3条路径选择。结果,杨秀清选择了效仿朱元璋,以金陵为基业,立足东南,进而夺取中原。1852年12月
2024-07-10 20:28:00
聊聊古代21位名将
1、李靖,唐朝名将,“六边形”战士。水战消灭“萧梁”,夺取荆州,平定江淮。草原作战,骑兵突击,擒拿颉利可汗。隔戈壁高原作战
2024-07-10 20:29:00
杜预没有显赫战功,为何同时位列武庙、文庙
杜甫的祖先,杜预没有显赫战功,没有经典战役,没有跟强敌过招,却同时进入武庙、文庙,感觉名不副实。杜预的名气,与战功并不匹配
2024-07-10 20:30:00
岁赐、岁币、岁贡,有什么区别?文字不同的背后,是宋朝地位变化的反映。1004年,萧太后、辽圣宗率20万大军南征,所向披靡
2024-07-10 20:31:00
陈玉成封英王,李秀成为何内心五味杂陈
1859年,陈玉成册封英王,李秀成心灰意冷,因为他什么也得不到,内心五味杂陈。李秀成不能封王,这是天王的策略,却让李秀成
2024-07-10 20:32:00
金国灭亡前,金哀宗书信宋理宗说了啥
金国灭亡前,完颜守绪书信宋理宗:“蒙古灭国四十,下一个就是南宋,希望你能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可惜,南宋目光短浅,联合蒙古攻金
2024-07-10 20:33:00
为何说完颜赛不败亡徐州,带走了金哀宗东山再起的希望
1233年,完颜赛不败亡徐州,金国无将可用,也带走了金哀宗突围的希望。一年后,蔡州陷落,金哀宗自缢,延续119年的金国灭亡
2024-07-10 20:36:00
完颜合达救援开封,为何15万金兵溃败
完颜合达对金兵有信心,傲慢地对蒙古使臣说:“金军锐气正旺,就等着你们送上门了,敢不敢来决战。”窝阔台大怒,旋即分兵三路
2024-07-10 20:41:00
阶州之战太平军坚守9个月,结果如何
1865年,梁成富率兵从火中冲出来,与清军搏斗。太平军只有一百来人,面对数千清军,却丝毫不畏惧,没人选择投降,终因力量悬殊而失败
2024-07-10 20:44:00
林启荣为何等不到石达开援军,导致一万多将士阵亡
林启荣2次派人去安庆,希望翼王石达开能伸出援手,解救九江,重现九江、湖口大捷,扭转局势。可惜,林启荣等不到援军,他只能孤军奋战
2024-07-10 20:47:00
杨秀清死后他麾下5位将领结局如何
杨秀清死后,麾下5位将领手握重兵,继续与清军战斗。可惜,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对待,感受不到太平天国的温暖,1人选择回家归隐
2024-07-10 20:49:00
状元郑颢迎娶万寿公主,但生活并不开心
846年,白居易的堂弟白敏中上奏唐宣宗:“郑颢相貌堂堂,还是状元,理应迎娶公主。”此时,郑颢正准备回家成亲,得知此消息
2024-07-10 21: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