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三句名言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话放到现代已经不合适了,现在处于和平年代,很多人已经没有古人的英雄气质,回想以前正是一辈又一辈的仁人志士,喊着威武的口号,前仆后继,才让中华文明代代相传,源源不息,今天...……更多
汉朝四句霸气名言,彰显大汉天威
...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陈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应该将砍下的蛮夷的头颅悬挂在蛮夷居住的槀街,让他们明白,敢于侵犯强大的大汉帝国的人,即使你跑的再远,我们也一定会把你杀掉。”这时陈汤写...……更多
历史上最霸气的名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灭,无以家为”一样,奏响了西汉抗击匈奴的最强音。说这句话的人,是陈汤。不过,说起陈汤,还得从呼韩邪单于说起。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影视形象呼韩邪单于投靠大汉之后,从富庶强大的中原王朝攫取了一票又一票的好处...……更多
古代名将的智慧:王翦、卫青、郭子仪如何在功成名就后保全自身
...狗烹;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士将”。将会灭亡。”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与皇帝一起征服世界的开国英雄,一旦天下安定,皇帝就会想办法攻击你。然而,凡事都有例外。本文将盘点三位取得杰出成就的人。王翦先灭赵国...……更多
聊聊朱元璋名言启示录
...的结晶如何启迪我们的心灵。一、“广积粮,缓称王。”这句话是朱元璋在创业初期提出的战略方针。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他强调要先积蓄力量,不急于显露自己的野心。这种稳健的策略,使朱元璋在争霸天下的过程中逐渐壮...……更多
柳倩娘:司马迁背后的女人守护与牺牲
...境中奋起。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就是这样的人。司马迁有着中国史学之父赞誉,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从小就不是个神童类型的孩子,相反当父亲司马谈在京城当...……更多
陈汤:虽远必诛的英勇战士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涌现了无数的能臣名将,他们为国家的荣耀立下汗马功劳,在他们心中,祖国才是第一位的。比如我们熟悉的卫青霍去病,为汉朝洗涮耻辱,重振大汉朝的威风,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宁愿为祖国...……更多
权谋之夜:宇文化及的崛起与杨广的覆灭
...是对权谋之夜的总结,更是他对权力和政治的一种宣言。这句话的背后,是他对权谋残酷现实的理解,以及对权力争夺中生死存亡的洞察。这一语成为他的政治传世,被后人传颂千古。宇文化及还说过:“在深夜的阴影中,权谋...……更多
三国历史中刘备的名言与智慧
...让人铭记于心的话: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曹操太过自私自利,可是这也是枭雄本色,成大事者,说这些话很正常。其实刘备曾经也说过两句话,而且有一句现代社会的黑板成员都非常喜欢...……更多
“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的由来及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大家常说,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话最早出自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它来源于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一,起因。公元前36年,郅支单于请求汉朝,让他做人质的儿子返回匈奴。自告奋勇前去护送的汉使谷吉在到达后被杀。汉朝...……更多
盘点历史上五位打仗从未有过败绩的人
...也是一个大英雄,大家听过“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吗?这句话就是霍去病说的,这说明他内心深处的“忠孝两难全”!因为他知道他很短命,在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3岁。。。。。。再此向抗倭英雄戚继光和抗匈...……更多
汉朝的强大与影响:铸就‘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威严
...远做起了汉朝的藩属国。汉兵至,毋敢动,动,灭国矣。这句话说出的时间在汉昭帝时期,就是汉武帝的儿子。此时的汉朝边境出现了问题,西域龟兹、楼兰均联合匈奴,杀汉使官,劫掠财物。这很让皇帝头疼。于是一个大臣献...……更多
蔡文姬: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却遭匈奴蹂躏历经坎坷
...”,虽然蔡文姬不是红颜,但是她的一生却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可悲、可叹!不过,虽然蔡文姬的命运坎坷,而且还一生三嫁,但是她在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却收获了“迟来的”幸福。 ……更多
匈奴俘虏政策揭秘:为何优待汉人俘虏?
...抵御。其实匈奴并没有那么强大。有句话叫一汉当五胡。这句话大概意思是:是一个汉军士兵凭借精良的兵器、盔甲和良好的训练可以对付五个胡人士兵。从这句话中便可以知道汉军的强大,匈奴人并没有想象中的坚不可摧。那...……更多
平凡少年陈汤是怎么闯出一片天地的
...卷上,有这样一位将领,他的一生只打了一次胜仗,却为中国立下了三百年无人敢犯的功勋。他的名言更是流传千古,成为战略智慧的代表。这个将领的一战成名,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历史传奇?让我们一同走进历史的战场,解开...……更多
历史上李左车是什么身份
...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后来,这句话成为千古名言。后来,刘邦为了压制韩信,将李左车放在了太子刘盈的身边。太子是下一代的皇帝,他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国家关注的重点,而每一个太子府中的大臣...……更多
道教与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力之争
...“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他曾经说过很多至理名言,然而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不敢苟同。因为在中国历史上,佛教的影响力比道教要大得多。道教是东汉时期在神仙方术以及道家思想中成长的一种宗教,佛教则是从印度传过来...……更多
汉武帝刘彻的辉煌人生:才智与胆略的传奇
...是传奇。张爱玲曾说过“出名要趁早”,霍去病可谓是将这句话贯彻落实。霍去病第一次抗击匈奴时才17岁,率800人就敢直奔大漠深处对匈奴对抗,安然无恙地回来了,得封冠军侯。当然,霍去病最为人所称道的自然是封狼居胥...……更多
...说,尽管功臣与君主双方矛盾激化可能出于利益问题,但这句话的存在的确会在客观上加剧双方猜忌。而历史上一幕又一幕的屠戮功臣事件,又更让这句话成为至理名言,了却君王天下事之后,功臣似乎坐等引颈受戮,偶尔才有...……更多
张献忠的残忍统治与成都的浩劫
...有了新的认识。和尚吃肉喝酒的景象确实非比寻常,但从这句话来看,佛法的道理远超过仪式的规矩,内心的虔诚才是真正的修行之道。 从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和尚就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需要遵守各种戒律,诸如“五戒十戒...……更多
汉武帝打下的哪个战区成中国复兴关键
...上随意翻过的一页,却是他们波澜壮阔的一生。当我写下这句话时感叹万千!能在惜字如金的中国史书留下一页的人,都是真正的英豪和狗熊!英豪和狗熊区别何在?不过是对于后世的影响有多远,有多正而已。今天说的故事,...……更多
“此人不死,东吴必危”,这句话到底是怎么诞生的
...为了神话般的存在。但是,我们不妨停下脚步,探究一下这句话到底是怎么诞生的,以及它背后的历史故事。一、周瑜与孙策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周瑜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人物,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早已被孙策的人格魅力深...……更多
盘点国历史上不为人知的三大名将
...人都得给这一位让道。陈汤说出“明犯强汉者,远必诛”这句话的便是陈汤。千古之后,陈汤之名早已埋没在滚滚历史之中,但他应是汉朝历史上最值得一提的人物。陈汤与甘延寿的征战,结束了匈奴南北分裂的局面,稳定了汉...……更多
西晋覆灭记:匈奴英雄刘渊与司马氏的较量
...年河西”,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这句话用形容有一个王朝是非常适合的,那就是西晋王朝。司马氏家族盗取帝位之后短暂得意了一段时间,可是很快就被刘氏取代,后来司马氏子孙建立的东晋也很快就被...……更多
“山寨语录”几时休
...曾“中招”。比如,你一定听说过“学医救不了中国人”这句话,其实它是经过“改头换面”的鲁迅名言。有的是移花接木、张冠李戴,将一个人的话安到另一个人头上。比如被认为是伏尔泰名言的“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更多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匈奴婚制的背后原因
...一句话:“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父亲死了以后,儿子娶了父亲的妻子;兄弟死了以后,把他们的妻子也给娶了。但是这里要注意的是,父亲的妻子指的是除了自己生母以外的父亲的其...……更多
李广、卫青、霍去病:汉朝对抗匈奴的三大将领
...着长安往西的六个郡,大家都知道,汉朝的时候其骑兵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绝对算的上数一数二的,这跟当时政府善待会骑射的民众不无关系,一般那时候这几个郡的民众会自备弓马,匈奴如果入侵,便自发组织部队反抗,这李广...……更多
汉高祖刘邦开创繁荣的传奇人物与他不为人知的一面
一、汉高祖刘邦,创万世基业中国古代经历了许多的朝代,其中汉朝文化至今影响着人们,汉朝的传说,不管多久依旧存在着,而这一切都始于汉高祖刘邦。汉高祖刘邦,汉朝开国皇帝,出生在沛县丰邑(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更多
刘备的人格魅力有多大?他的这2句话,至今仍被黑白两道奉为圣经
...过这样一句话:“手足断安可续?衣服破尚可缝。”看到这句话你可似曾相识?这与当年的香港剧正火的时候,流行的那句“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如出一辙。当时这句话十分流行,男孩子用这句话来强行表现自己的男子...……更多
汉献帝刘协:史上最惨皇帝,食不果腹朝不保夕
...让他成为了历史的笑柄。权力的游戏,不是请客吃饭。\"这句话用来形容袁绍和袁术的权臣游戏再合适不过。他们的决策,不仅影响了汉献帝的命运,更在东汉末年的诸侯争霸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袁绍的犹豫和袁术的狂妄,都...……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舒畅以前的住处紧挨着小花园,卧室窗外正好种了两棵树,一棵是桂花树,另一棵还是桂花树。每到中秋
2024-09-20 06:04:00
黄泽位于毕节市东大门金沙县境内的三丈水一带,至今仍流传着一首充满神秘色彩的诗:“石龙对石虎,石钟对石鼓,谁能识得破,银子万万五
2024-09-20 06:05:00
400年前一朵蘑菇云从北京升起,2万人化为碎骨,原因至今未解
吕氏春秋中曾经写到: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大家都知道,原子弹的威力巨大,而二战时期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的原子弹给日本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害
2024-09-19 17:49:00
一篇千古第一檄文,气势磅礴,揭开一代女皇武则天的遮羞布
公元633年,有一位天才儿童,年方7岁,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几乎是家喻户晓,传颂千年到如今,那首《咏鹅》,谁人不知
2024-09-19 17:50:00
世界上最幸福的王子,都71岁了爸妈都还在,可他本人却不这样认为
若问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王子,我个人认为查尔斯王子。为什么呢?因为他都71岁了爸妈都还在,可他本人却不这样认为。那这是怎么回事呢
2024-09-19 17:59:00
90岁老兵:证件遗失后身份无法验证,他指着博物馆照片说:这是我
好男儿,志在四方;好男儿,保家卫国。1948年10月5日,太原战役拉开了帷幕。据统计,此次攻城战役、攻城后巷战使得解放军伤亡3
2024-09-19 18:08:00
782年前,蒙古大军攻下基辅用了多长时间,为何南宋没吸取教训?
700多年前的蒙古大军厉害吧,他们横扫欧亚大陆,所向披靡,让人闻之色变。许多人认为蒙古大军之所以厉害,是在于蒙古军队的机动性强
2024-09-19 18:17:00
“骡马帮”夫妻的真实生活:深山密林中干活,一个月能赚4万
引言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在路途遥远的时候,骡子和马都是人类的好朋友,而随着工业的发展
2024-09-19 18:22:00
贾母挂在房檐下的那些鸟,越细想越怪异,林黛玉一来就发现问题
曹雪芹在文中处处伏笔,尤其重要章节的细节处就更是如此。比如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她眼中所见,几乎每一处都为未来埋下重要伏笔
2024-09-19 19:32:00
贾宝玉大病初愈,出门看见贾兰在射鹿,作者这处隐喻谁看懂了?
《红楼梦》最大的趣味性,就是发现作者的伏笔,能够草蛇灰线的抓住脉络,找出最终的结果。就比如贾宝玉被五鬼魇魔法后,大病初愈时出来遛弯
2024-09-19 19:33:00
细说红楼梦:为什么贾琏娶了王熙凤,要退“一射之地”?
上回讲到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贾琏亲上加亲娶了王熙凤,这件事本身透着奇怪,按说贾府不应该可着一家联姻作亲。背后情况也不用贾雨村知道
2024-09-19 19:33:00
妙玉讨厌刘姥姥是不怜老惜贫?错,作者没写的原因要复杂高级的多
《红楼梦》不同的认知和角度,都会有不同的立场和理解。谈不上谁对谁错,多歧为贵。就像前几天有位粉丝关于妙玉的一段评价,便很有代表性
2024-09-19 19:34:00
李纨的手帕子,夜里丢在贾宝玉房中失而复得,这件事要格外重视!
李纨在丈夫贾珠死后,带着儿子贾兰便成为了荣国府的权力“边缘”。尽管她是贾政嫡长媳妇,贾兰是贾政嫡长孙。但由于荣国府的世袭情况
2024-09-19 19:34:00
细说红楼梦:那个来去神秘的张如圭,究竟是何许人也?
上回讲到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说起贾琏娶了王熙凤后,因那妻子“一万个男人不如”,贾琏倒被“退了一箭之地”,说明那王熙凤极为出色
2024-09-19 19:35:00
林黛玉被撵出贾家,作者为何不明写?贾宝玉和丫头房中晨嬉留伏笔
第七十回最重要的两个情节是林黛玉的《桃花行》诗,史湘云的《柳絮词》所引出的林黛玉重建桃花社,潇湘馆填词、放风筝。几个情节环环相扣
2024-09-19 19: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