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贾母挂在房檐下的那些鸟,越细想越怪异,林黛玉一来就发现问题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19 19:32:00 来源:戏说三国

曹雪芹在文中处处伏笔,尤其重要章节的细节处就更是如此。比如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她眼中所见,几乎每一处都为未来埋下重要伏笔。

读书人常关注黛玉见了贾母后的一系列情节故事,殊不知她一进贾府就有一处非常重要的情节,不但影射自身结局,更是对其他红楼女儿的命运作谶。本文就讲一讲这处伏笔。

贾母挂在房檐下的那些鸟,越细想越怪异,林黛玉一来就发现问题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第三回)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这是林黛玉进到贾母院子里,第一眼所看到的情景。

先是小小的三间厅,再是五间正房。这里的细节要多注意,后面讲林黛玉的潇湘馆是小小的三间房,而薛宝钗的蘅芜苑则是阔朗五间房。此处与后文伏笔呼应,钗黛谁最终成为贾家媳妇一目了然。不提。

除了三间厅,五间房外,最被林黛玉关注的是“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一处伏笔才是关键。

贾母老年人图热闹,平日养一些鸟雀叽叽喳喳的叫起来赏心悦目。有空逗逗鸟雀,也是怡情怡性之事。

但鸟儿在笼中,便注定“不得自由”。

林黛玉此时母亲去世被父亲送给外祖母教养,并不是寄养,而是将黛玉送给贾家收养。

贾母挂在房檐下的那些鸟,越细想越怪异,林黛玉一来就发现问题

林如海笃定不再续弦娶妻,便没人教养女儿,只得将林黛玉送去交给岳母。

如果林如海不死,会管林黛玉婚嫁。林如海死了,就由贾母负责黛玉的婚姻和人生。

林黛玉此番来到朱门大户的贾家就进入了“红楼”。何为“红楼”?豪门女儿绣楼之意。

俗话说“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林黛玉便算彻底进入贾家这所“樊笼”之中。

林家虽说也是书香门第大家。但彼时不是侯门,只是七品巡盐御史的仕宦之家,规矩和礼仪、排场远远比不得贾母的国公府,即便与当初林家的侯府也要差的多。

林如海开明,林家也不再是高门大户,就像甄士隐家差不多,对女儿的养育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束缚。在家陪伴父亲的林黛玉,实际是“自由”的。

可来到贾家就不同,贾母是荣国公诰命夫人,如今荣国府还是荣国公世袭一等爵的(镇国)将军,连朝廷一品大员见面都要先行礼可以再回礼的勋贵角色。

根据明清宗室爵位对照,一等镇国将军一度要高于功臣勋爵的公、侯、伯和朝廷一品大员。尽管后来有降低也依旧显赫。冷子兴说出实情“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

贾母挂在房檐下的那些鸟,越细想越怪异,林黛玉一来就发现问题

林黛玉早听母亲说起外祖家与自家不同,此时更是提起小心。“她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这便是进入“牢笼”的真实体现,从此要遵循贾府的规矩行事,就像她眼中的那些鸟儿一样,虽然接受着供养,到底没了“自由”可言。

林黛玉是如此,贾府三春和鸳鸯等丫头们,何尝不早都身在牢笼不得去,更奢谈自由?

林黛玉第一眼看见的这些贾府笼中雀,实际便彰显了她和众女儿的未来人生和命运一如这些鸟儿,再无自由不说还要“听天由命”。

而细看贾母房檐下养着的鸟儿,作者单单只提到鹦鹉和画眉,显然是在进一步将之与林黛玉联系起来。

鹦鹉,就是鹦哥,贾母赐给林黛玉的丫头就叫鹦鹉,也就是鹦哥。后来被黛玉改名为紫鹃。

紫鹃是贾母的二等丫头,送去照顾林黛玉,便成为黛玉的象征。她尽管改名叫紫鹃实际还是鹦鹉。

贾母挂在房檐下的那些鸟,越细想越怪异,林黛玉一来就发现问题

所以,不久后当林黛玉住进潇湘馆时,她也在廊檐下面养了一只鹦鹉,就应该是贾母房檐下的一只。

(第三十五回)林黛玉一面想,一面只管走,不防廊上的鹦哥见林黛玉来了,嘎的一声扑了下来,倒吓了一跳,因说道:“作死的,又扇了我一头灰。”那鹦哥仍飞上架去,便叫:“雪雁,快掀帘子,姑娘来了。”黛玉便止住步,以手扣架道:“添了食水不曾?”那鹦哥便长叹一声,竟大似林黛玉素日吁嗟音韵,接着念道:“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尽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林黛玉的鹦鹉不但会说话,更是会背诵《葬花吟》。看似聪慧实际代表了黛玉的孤独和寂寞。只有长久相伴,才能让鹦鹉如此聪慧。而紫鹃别称就是“慧”。

作者由这只鹦鹉及紫鹃再及黛玉,交代出林黛玉当时在贾府的真实处境,就像那被拴住脚,只得嗟叹的鹦鹉一样“自怜自艾”。

黛玉的心事也着重体现在《葬花吟》上。鹦鹉背诵的这几句《葬花吟》句子,凸显的就是黛玉之死。

林黛玉对自身境况早有醒悟,她对与宝玉的感情也并没有那么看好。《葬花吟》便是林黛玉矛盾的悲吟: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

贾母挂在房檐下的那些鸟,越细想越怪异,林黛玉一来就发现问题

诗中的花与鸟都是林黛玉的象征。她希望自己像鸟儿那样生出翅膀,自由飞到天尽头,摆脱无法掌控的人生和命运,哪怕是身死。但又忐忑于远方没有“埋骨”之处,才自建花冢埋葬“自身”。

皆因那个时代的林黛玉,留下就是嫁给贾宝玉,离去肯定要外嫁他人。黛玉的矛盾可谓现实的残酷。

鹦鹉便是那只“鸟”,与埋葬的“花”代表了黛玉当时的两种心境:对自由向往和对宝玉之情的眷恋。

未来是悲观的,期望是渺茫的。而那份渺茫的期望,便源于宝玉对她的感情,可以借由“画眉”体现出来。

画眉,不同于鹦鹉借由紫鹃伏笔,而是直接从“黛”字入手,引出宝黛之情。

(第三回)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画眉是最早产生于战国的化妆方式。

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

贾母挂在房檐下的那些鸟,越细想越怪异,林黛玉一来就发现问题

汉代《西京杂记》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

“眉若远山、春山”便是将眉毛画成长长弯弯青青之色状,既像远山之景,又有春山之色。便是林黛玉的罥烟眉类似了。

黛色,实际便是绿到极致而生出的青黑色。

到了宋朝,晏几道《六么令》形容的更是美:“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画的“翠眉”就是“黛眉”。

待到《米庄台记》又记载:“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人谓之仙娥妆。

古人夫妻恩爱,便会借由“画眉之乐”体现。

《汉书·张敞传》:“(张敞)常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画眉妩。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上爱其能,弗备责也”。

贾母挂在房檐下的那些鸟,越细想越怪异,林黛玉一来就发现问题

画眉隐喻的是宝黛姻缘和爱情的美好,以及不能眷属的悲剧。

画眉之墨为黛,则进一步以“颦颦”画出林黛玉“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神仙风姿,与西施的典故有了关联。

西施日后入吴宫为王妃,也是潇湘妃子林黛玉的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为昭君出塞典故的原因。

当然,画眉实际是一只鸟儿,因其眼圈白色,并向后延伸成眉纹,细长如画,故名画眉。便还是着重凸显黛玉入得笼中成为鸟儿的现实。

欧阳修有诗《画眉鸟》: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诗人借物咏志,以画眉鸟表达出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和心情,恰是林黛玉的真实心境。

更有意思的是,画眉鸟因叫声优美,惹人喜爱,是中国远销海外的珍禽之一。

贾母挂在房檐下的那些鸟,越细想越怪异,林黛玉一来就发现问题

而鹦鹉尽管四川以南也有野生,但大体还要推向东南亚和海外品种。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林黛玉最终与贾探春效仿潇湘妃子二女同嫁,又如王昭君一样远嫁异国为王妃。目的地就是如今东南亚以西的西海沿子一带。薛宝琴讲述的真真国女儿作诗是重要伏笔。

林黛玉初来贾府所见贾母房下的各色鸟笼代表红楼女儿的不自由。画眉和鹦鹉的出现,结合《葬花吟》诗,可知林黛玉最终还是化作“鸟儿”去了天尽头,在那边埋骨他乡。

可见作者对林黛玉的最终结局隐喻之深。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19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细说红楼梦:为什么说贾母房檐下的鸟笼,关的就是林黛玉?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上回讲到林黛玉进京后,被轿子抬着由西角门进入荣国府。轿夫退下换成小厮继续抬至二门,终于到了贾母的院门外。小厮退下,才七岁的林黛玉被婆子们搀扶下
2024-09-18 18:47:00
读了100遍《红楼梦》,总结一个妙招,终于看懂作者那些精彩伏
...凤,果子狸给贾宝玉,肉给贾兰,贾政送进来的鸡髓笋给林黛玉……按说就是家庭常事。这么想本也不错。老太太吃不了的饭,送给子孙们不是日常么?但如果将贾母突然分菜这个情节,结合她将贾
2024-09-14 17:34:00
细说红楼梦:贾母想不到她赐丫头鹦哥,会成为林黛玉一生悲剧源头
上回林黛玉带来的两个人,尽管不中用,却对黛玉人生影响甚深,伏笔深远。无论是雪雁对应黛玉的人生经历,还是王嬷嬷姓王通“亡”,都与林黛玉的结局密切有关。既然林家人“不中用”,贾母就还
2024-09-16 15:57:00
...羊胁六斤,又肉四斤,水四斤,煮。出胁,切之。”所以林黛玉如果从腋下到腰上生出一对翅膀,我们可能会觉得太过怪异因此避而不谈吧?在我们的印象中,翅膀应该是从后肩膀生出才合理、美观
2024-08-20 15:44:00
晴雯身世之谜:落难孤女家世离奇,能补雀金裘的未必是千金小姐
...些道理。一样的女红技艺高超,一样的薄命女儿,一样为林黛玉作谶,是不是真是母女? 尽管读书人立场不同,能自圆其说便是一家之言,但实际晴雯与慧娘不可能有任何关系。首先,病补雀金
2024-09-13 20:43:00
《红楼梦》不熟读根本不清楚,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为何姗姗来迟
林黛玉进贾府是件大事,起码在贾母心上是个大事。当初她将女儿嫁给四代列侯的林家之子林如海,肯定还是在京城的。彼时林家与贾家一样同朝为官,各为公侯。但随着林如海父亲去世,林家没了爵位
2024-09-20 19:17:00
难怪周瑞家的送宫花,点起了林黛玉的无名火,王夫人才是始作俑者
周瑞家的替薛姨妈送宫花,最后到了林黛玉这里,引发林黛玉的不满。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
2024-10-16 10:23:00
《红楼梦》趣谈谶语:得杏者幸运,得莲者可怜,得梨的结局怎样?
...了梨香院,还有哪里有“梨”?既然梨通离,最后离去的林黛玉和贾探春二人,肯定要与“梨”有关。果然,大观园中还就只有她二人有“梨”。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政带着贾宝玉在潇
2024-09-14 17:35:00
薛宝钗深得小丫头们喜欢,为什么林黛玉不行,她错在哪里了?
薛宝钗一来,林黛玉便不开心。不光因为薛姨妈宣扬的金玉良姻让她看不起,毕竟那时候还小。主要是宝钗抢了她的“风头”让她受了冷落。薛宝钗来前,她是贾府第一表小姐。贾母疼爱,舅母关照,表
2024-09-15 14:4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
功德碑,记功载德,颂扬政绩。在曾担任夏津县知县的朱国祥纪念馆内,就立有一块“功德碑”,记载了他在夏津任职期间勤政爱民的功绩
2025-09-04 17:26:00
和平必胜!战火中的“东洋妈妈”
岩濑妇佐,在《贵州省志·人物志》中出现的唯一一个日本名字。在战火与偏见交织的20世纪,这位来自日本的女医生——岩濑妇佐用一生诠释了“医者无国界”的和平真谛
2025-09-04 20:24:00
吉刻新闻记者 陈志文 王昕摄像 马瑞 孙上修制作 马瑞
2025-09-04 21:32: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描绘家国山河丨一见·抗战贵州⑧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5 01:05:00
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9月8日在济举行
9月8日,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将于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趵突泉院区举行。届时,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学术讲座将于收徒仪式后召开。
2025-09-04 18:01:00
社会性质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总和,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是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实依据。第一个历史决议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为切入点
2025-09-04 18:57:00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