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自主研发STAR-T技术,华夏英泰如何突破细胞治疗的实体瘤之困?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9-09 08:42:00 来源:36氪

文 | 顿雨婷

近年来,小分子靶向药和大分子抗体药是抗癌领域的主流,而随着靶点拥挤问题却日益严重——根据IQVIA数据,2021年全球仅PD-1/L1相关的临床试验数量就超过了5600个。目前,寻求“差异化”已成为新药研发的重要主题。

其中,细胞疗法成为一个重要的差异化领域。一次给药、终身有效,功能性治愈癌症或血友病等罕见病.....这些“神奇疗效”使其备受追捧,成为行业的一大风口。细胞疗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生物工程改造,使人体免疫系统具有识别、杀伤癌细胞的功能。目前,CAR-T、TCR-T、TAA/TSA等涉及改造、激活T细胞的疗法是行业的焦点,其他还有NK细胞、DC细胞等,吸引了一大批企业涌入研发。

华夏英泰就是其中一家,它由免疫学家林欣教授于2018年3月领衔创立,专注于基因编辑T细胞免疫治疗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其核心技术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CR-T技术平台——STAR-T(合成性T细胞受体抗原受体)。

以此为支撑,目前华夏英泰布局了针对血液瘤与实体瘤疾病的自体型和定点整合通用型的产品管线,已有多条产品管线处于临床或临床前研发阶段:CD19/CD20双靶点STAR产品HXYT-001于2022年9月6日获得国家药品审评中心的临床默示许可,正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牵头下进行I期临床试验工作;另一款靶向LILRB4的产品YTS104,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于去年12月获得了美国FDA授予孤儿药资格;同时也在面向实体瘤做开发,并着手布局定点整合的通用型产品。据介绍,2026年前,公司将推动至少2款基于STAR-T开发的细胞治疗药物上市。

日前,该公司受邀参展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借此机会,36氪等媒体采访了华夏英泰联合创始人赵学强博士。

36氪了解到,目前已有的CAR-T细胞免疫疗法相关专利主要掌握在大型跨国药企手中,且治疗费用昂贵,以药明巨诺、复星凯特CAR-T为代表的细胞治疗产品一直受困于价格高(几乎是百万一针)、商业化难突破的问题。赵学强表示,STAR-T的出现就是为了打破这种局面:首先,公司有自主技术,并针对该技术做了全球的专利布局;其次,要在设备、设计、耗材等做国产替代,降低生产成本。

据悉,该技术综合了CAR-T与TCR-T的优势,较传统CAR-T治疗产品具有抗原敏感度更高、肿瘤浸润能力更强、安全性更高等显著优势。

自主研发STAR-T技术,华夏英泰如何突破细胞治疗的实体瘤之困?

STAR-T技术平台(企业供图)

如何通俗地理解该技术?赵学强解释到,之所以罹患癌症,最根本的原因还是T细胞不认识癌细胞了,而CAR-T或TCR-T就是定向地改造T细胞,或为其安装一个“GPS”,让它知道谁是癌细胞。其中,CAR-T是把抗原受体和T细胞人为地组合到一起,好处是发挥作用比较快、缺点是持久性不太强;TCR-T则更接近于天然产物,但识别靶点的机制很受限。“STAR-T相当于是TCR基础上的CAR,具备TCR的信号和CAR的识别靶点机制,使得编辑的T细胞更具有天然T细胞的特性还能更好地识别。”

另外,赵学强也谈到,STAR-T可以更好地针对两个靶点:CAR是一个单链的,就只能将抗原受体做“串联”,固然能更好地发挥功能,但相互之间的影响会特别大,设计的挑战难度会很高;而STAR是双链,可以让天然的T细胞受体实现“并联”,相互干扰会非常小,也更容易成药。

据悉,华夏英泰团队最早从2019年开始做STAR技术的开发,并在2021年将成果——新的细胞疗法STAR-T(即(synthetic T cell receptor and antigen receptor-T)发表于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据称,公司是全世界首个报道了这个结构,并将它设计了出来,还在临床前动物试验证明它能发挥更好功能的团队。

除了特色的STAR-T自主技术,华夏英泰也在重点攻克实体瘤。目前全球已有9种CAR-T产品上市,其适应症均为血液瘤,譬如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但其实,实体瘤具有更巨大的临床需求和市场需求——最新的全球癌症数据指出:“约90%的癌症发病率都是由实体瘤引起”。据赵学强透露,公司的第三和第四个管线都是针对实体瘤:一个是肝癌,一个是胰腺癌或间皮瘤,以及一些组合的设计,目前正在做探索性临床研究。

赵学强表示,STAR-T更像TCR-T,更接近于天然的T细胞的特性,更容易攻克实体瘤。“目前我们在动物试验中也看到这项技术在实体瘤的结果会更好一点,确实不容易耗竭,持久性会好,因为细胞扩增、T细胞扩增杀伤肿瘤,都会更好。”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实体瘤,开发通用型产品也是行业的未来共识,这也是华夏英泰正在努力的方向。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目前并没有一款通用型的产品上市,国际上通用型产品的临床数据也并没有达到大家的预期,目前的技术也还无法发挥成本优势。赵学强认为,从产品开发的角度,通用型目前还没有被证明“相对更好”的技术路线,如何去编辑、怎么提高持久性等问题都需要时间来突破。“目前通用型正处在最艰难的爬坡阶段,只要‘坡’上去了(I期临床能证明效果),行业就会迎来新局面。”

目前,华夏英泰最成熟的产品为前文提及的HXYT-001(CD19/CD20 双靶点STAR-T)。赵学强透露,针对STAR-T产品做的早期临床试验显示:没有发生三级以上的细胞因子风暴,证明了其安全性。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也在推进出海。赵学强表示,“我们希望用最方便、最快速、最稳定的方法进入北美市场,利用当地的资源、生态,当地有经验的 CDMO 和临床开发中心,采取合作的模式去布局;国内的策略就是要集中精力把临床试验、产品研发做好。”

截至目前,华夏英泰已完成数亿元融资,上一轮是在2022年7月完成的B+轮融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9 12: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给T细胞安装一个更好的GPS,中关村企业在STAR-T领域取得原创突破
...悉,成长于昌平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创新药企业华夏英泰自主研发的STAR-T药物有望在3年内获批。今年1月,企业获得第二个创新靶点临床批件。STAR-T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中国
2024-04-17 06:40:00
...全新结构TCR融合CAR细胞治疗技术”有效攻克了细胞疗法在实体瘤治疗中的受限情况,在研究院的推动下快速在宁产业化,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预计三年后可在宁上市,年收入可达10
2023-11-02 07:20:00
...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疗法,这也意味着TIL疗法在实体瘤治疗领域获得突破性发展
2024-03-13 14:15:00
最新消息!成都双流医药生物企业有望突破实体瘤治疗领域瓶颈
...易慕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慕峰”)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靶向EpCAM的自体CAR-T细胞注射液产品(IMC001)的临床试验申请在中国CDE批准之后
2024-03-19 17:44:00
...股。10月23日,华夏源细胞工程集团(下称“华夏源”)自主研发的治疗用I类生物制品“ELPIS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
2023-11-15 09:15:00
...服务新模式。 在生物医药创新领域,首次参展服贸会的华夏英泰(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夏英泰”),带来了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CR-T技术平台——STAR-T(合成性T
2023-09-07 14:58:00
「先康达生命」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加速推进实体瘤CAR-T临床开发 | 36氪首发
...“联景投资”)旗下基金领投。新一轮融资主要用于推进实体瘤CAR-T细胞药物的临床研究及IND申报。先康达生命是先康达集团核心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实体瘤细胞免疫疗法研究及产业化
2023-05-12 08:35:00
...从金斯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悉,其子公司传奇生物自主研发、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西达基奥仑赛,二季度销售额达到1.17亿美元,较一季度增长62.5%,今年
2023-08-07 08:05:00
...发和商业化实力,百济神州正持续巩固替雷利珠单抗作为实体瘤领域的核心药物,未来有望在全球市场进一步惠及更多患者。不断推进全球化研产进程 为可持续发展夯实根基目前,百济神州的全球
2023-11-10 17:12: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