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徐丽青 刘雨瑞
初夏时节,气温回升,因为保存难度,酸菜逐渐淡出人们的餐桌,但共和镇上直沟村的酸菜厂内却格外热闹,洗菜的、切菜的、封装发酵的……一派繁忙热闹之景。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壮大,上直沟酸菜已经远近闻名。这不起眼的酸菜,让当地村民“致富链”不断延伸,为蔬菜种植户和打工群众带来“甜头”。
支部搭桥,在蔬菜加工上写好文章
上直沟村,一直是共和镇蔬菜种植供应主力军,但是由于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蔬菜价格忽高忽低,很不稳定,村民们种植的信心经常受到打击。为打破单一的经济形式,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2019年,村党支部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通过市场调查,在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的前提下,争取壮大村集体经济50万元用于建设上直沟酸菜厂,全力打造村级特色产业。
上直沟酸菜厂建筑面积300平方米,采用传统大水缸人工腌制,以缸腌制,锁住水分,最大腌制规模可达4万斤。为了使酸菜厂发挥最大效益,村党支部结合实际,建立以“支部引领、党员联动、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社运营”的“4+”产业模式。由党员带头与合作社签订蔬菜供应协议,确保酸菜厂有序运营。逐渐形成“党员示范、农户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畅通销路,在品牌认可上下足功夫
谈起做酸菜厂的初衷,第一书记高志强回忆道“我们村没有牛羊产业、也没有明显的旅游资源,我们村也想发展,提高收入村民人均收入,想来想去只有蔬菜产量乐观,那就得在蔬菜上做文章,通过腌制售卖农家手工酸菜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是我们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深思熟虑的结果。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厂房建立后,第一批酸菜就因为没有合适的销售渠道险些烂在了缸里。”
为了畅通酸菜销售渠道,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与合作社负责人商议后,决定先将生产出的酸菜以试吃形式送往省市区各大单位食堂,以此获取更广泛关注和认可。与此同时,村“两委”跑遍了西宁市所有早市,和商贩交流,和买菜群众唠嗑,了解群众对酸菜的需求点。经过两年的艰苦摸索、改进,上直沟酸菜以沁人心脾的酸爽口感,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各个单位的销售订单接踵而至,成功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超过10万元。
临危受命,在良心经营中口口相传
2022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农户蔬菜出现滞销,为群众解决燃眉之急,帮助种植户走出困境,上直沟村酸菜厂“临危受命”,以市场原价统一收购农户家中滞销大白菜30000斤。收购的白菜一部分赠送给邻村及一些机关单位用于生活,其余大量运送至酸菜厂。在做好充足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党员干部轮番组织有手艺、有经验群众对大白菜开展除掉外叶、清洗干净、泡水配料、腌制发酵等一系列程序,静待调料沁入菜心菜叶。整个过程村民积极参与、听从指挥、配合默契,酸菜厂毅然成为群众心中的希望之光。
“多亏了我们村里的酸菜厂,要不然我去年种的10亩白菜就只能烂在地里了”种植大户张海梅说道。小小酸菜场危难之时勇于担当的品质在村民那里口口相传,如今有更多的村民愿意加入酸菜厂建设,并自愿签订了蔬菜销售协议。
“万事开头难,上直沟酸菜厂还处于幼儿时期,只要肯拼肯闯,凭借村优质菜源和倾注心力高标准腌制,一定有市场有前景。”党支部书记欧永胜坚定地说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31 09: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