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唐玄宗赏花“路子野”,杨国忠发明了一个新的赏花玩法,貌似天仙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27 21:38:00 来源:科普社会

据环境学家和历史学家考证,古代的气温要比我们现代低上十几度,于是憋屈了一整个冬天的古人对春天的期待就更为迫切。当温暖的春风唤醒万物后,古人们就会想尽办法在春天里造作起来,尤其是赏花这项踏青活动,比起现代人的拍照发圈,古人们的玩法简直是浪漫出天际。

看花马、移春槛、自带特效,唐人赏花“路子野”

一提起大唐盛世,我们现代人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几朵开得正盛的牡丹花,那可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最爱。每年到了花开之际,武则天都要搞个以牡丹花为主题的“赏花趴体”,然后把大臣们都请来,有才华的吟诗作赋,抚琴唱和,没才华的也来凑个人气,一起助兴。后来的唐穆宗也是一个“花痴”。据《王尘录》记载:“穆宗每宫中花香,则以重顶帐蒙蔽栏槛,置惜春御史掌之,号曰括香。”穆宗作为皇帝,为了赏花,他居然一点都不带矜持的,直接就躺进了花丛帐里,然后深深呼吸,满脸陶醉地唱道:“怎么也飞不出,这花花的世界……”

唐玄宗赏花“路子野”,杨国忠发明了一个新的赏花玩法,貌似天仙

《簪花仕女图》局部传为唐代周昉绘制,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不过说到底,武则天和唐穆宗都住在皇宫里,他们赏花的路子还不够野,喝酒作诗躺花下这一类压根上不了热搜。据《开元天宝遗事》卷上载:“长安侠少,每至春时结朋联党,各置矮马,饰以锦鞯金鞍,并辔于花树下往来,使仆从执酒皿而随之,遇好囿则驻马而饮。”唐代的公子哥们每到赏花之时,就会组个车队,每个人都开上一辆豪华马车,车内有美酒佳肴,还有仆人在旁伺候着,只要开到有花的地方就立刻停车,下来赏花,顺带吃个野餐。这种组车队赏花的形式在唐代特别流行,被称之为“看花马”。

除了“看花马”以外,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还发明了一个新的赏花玩法,叫“移春槛”。上书又载:“杨国忠子弟,每春至之时,求名花异木植于槛中,以板为底,以木为轮,使人牵之自转。所至之处,槛在目前,而便即观赏,目之为移春槛。”每年到了春天,为了赏花,杨国忠就把一些奇花异草堆在车上,每当他想赏花的时候,就让仆人拉着车跟着自己走,他满脸自豪地对围观的人说道:“快看,这样我随时就可以赏花了,这个办法是不是超酷?”

对于赏花这件事,杨国忠是会玩,差点都玩出了VR眼镜的雏形设计来,但他万万没想到有一个叫鸾儿的美女比他还会玩。我们现代人出去春游赏花,尤其是姑娘们,总要跟花合影,有的还会用APP拍一段短视频,拍完后,再加上特效,简直是貌似天仙。但这位叫鸾儿的美女,她压根不需要APP的技术加持,因为她可以自带特效。

鸾儿出自唐人冯贽的《云仙杂记》,她是故事“袖里春”的主角。据载,当年唐玄宗还是太子的时候,就非常喜欢春游赏花。为了能让太子注意到自己,侍妾们有的唱歌跳舞,有的吟诗作对,鸾儿心想这可能有点太过普通,于是她问唐玄宗:“太子殿下,您知道什么是袖里春吗?”彼时的唐玄宗毕竟青春年少,颇为好奇,于是鸾儿就在春游的时候,现场给他表演了一下。

其实为了这个表演,鸾儿早早就做了准备。她提前将轻罗裁剪成花瓣的模样,再把这些裁剪成花瓣模样的轻罗放在盒子里,用高级的香料熏上一阵子。等到了春游赏花的那天,鸾儿又混入了一些新鲜的花瓣,然后将它们全部放在袖子里。到了表演之时,只见鸾儿在花丛间翩翩起舞,随着她轻盈的舞步,花瓣也一点点从她的袖口里飘散出来,这个画面简直就是传说中的天女散花。在赏花时,见到了天女本尊,唐玄宗自是喜出望外,于是鸾儿就成了颇为受宠的侍妾。

果然,唐人赏花姿势够奔放,路子足够野。

唐玄宗赏花“路子野”,杨国忠发明了一个新的赏花玩法,貌似天仙

春游晚归宋·佚名

宋人赏花赏出风雅、赏出品位,还能赏出宰相

唐代人赏花路子这么野,姿势如此奔放,相较之下,清雅内敛的宋代人压根就不想“抄作业”,因为他们整出了一套自己的赏花仪式感。是的,宋代人决定将赏花这件事作为春日里随处可见的日常,从庭院美化到家居布置,甚至是穿衣打扮、宴饮餐设,处处都要能赏花。据《东京梦华录》载:“都城人出郊……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抵暮而归……轿子即以杨柳杂花装簇顶上,四垂遮映。”你看,就连出去踏青赏花坐的轿子,宋代人也要用杨柳枝、野花装饰一番。

唐玄宗赏花“路子野”,杨国忠发明了一个新的赏花玩法,貌似天仙

宋·李嵩《花篮图》宋代的小贩流行卖现成的花篮,尤其是到了南宋时期,花篮是临安(今杭州)西湖的土特产之一。

既然赏花在宋代人的生活中如此重要,那么宋代人的朋友圈里,春日里什么花出现频次最高?当然是芍药啦!在宋代,芍药花特别受欢迎,它的栽植与观摩绝不亚于牡丹。据载,当时的山东密州、河南陈州等地都举办过芍药花会,一时间风靡全国,前来赏花的人堪称是铺天卷地。苏东坡在《玉盘盂》诗序有云:“东武旧俗,每岁四月,大会于南禅、资福两寺,以芍药供佛。”据说当时的芍药花会,聚花多达七千余朵,场面堪称是繁丽丰硕,令人震撼。

除了芍药花天生丽质、气味迷人以外,宋代人赏花时,如此青睐芍药还与一个故事有关。据载,韩琦知扬州时,官署后园有一株芍药,其中有一枝芍药分了四个枝杈,每杈各开一朵花,上下红,中间有一圈黄蕊,这样的芍药被称为“金缠腰”(后又称金带围)。当时民间流行了一个传说:只要出现这种花,城内就要出宰相。

韩琦觉得这个说法很诡异,带着试试看的心理,他就约上了另外三位朝官一起赏花,以应四花之瑞。当时王珪以大理评事为扬州通判,王安石以大理评事任淮南判官,这俩人都在扬州,韩琦就把他们请过来了。花有四朵,三缺一,韩琦就以州钤辖诸司使充数。谁知到了第二天,钤辖使忽然患腹泻不能来,韩琦就临时拉了一位路过扬州的朝官陈升之(一说是吕公著)来参加赏花会。

当这四个人凑齐后,韩琦把这四朵花摘了下来,他说道:“近日芍药赏花会,就我们四个美男子,来,我们每个人都簪花一朵!”是的,你没看错,四个大男人,每个人的头上各簪一朵芍药,这个场景想想就非常香艳。更神奇的是,三十年过去后,正应验了民间的那个传说,这四个簪花的男子都当上了宰相。当年拉肚子没来的那位,大概肠子都要悔青了。

这个故事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可不是民间乱传的,沈括的《梦溪笔谈》就曾记载过,后又见于《后山谈丛》《墨客挥犀》等多种笔记,可信度还挺高。

由此可见,宋代人赏花能赏出风雅、赏出品位,还能赏出宰相。

明清雅士表示:赏花赏到胃里才是真

春日里赏花虽然风雅,但前面几个朝代的人已经把赏花这件事给玩得淋漓尽致了。到了明清两朝,赏花想玩出新花样,还真是难于上青天。即使是明代的袁宏道,他写了部《瓶史》,专业教人插花赏花,但说起来依然不够刺激。于是古人给赏花换了个思路:赏花要赏到胃里才是真。

这一点,其实前几朝的古人就已经很有觉悟了,他们用四时花卉做成各种食物,并将这些食物称之为花馔。西汉的枚乘可是将芍药花酱与焖熊掌并称为“至味”,可见花馔自古以来就颇受欢迎。或许是赏花的时候,这些花开得实在太美,于是在将它们做成花馔的时候,古人都选择了手下留情,道道都是“轻口味”,几乎没有古人说是拿几朵花来焖个大肘子,这是古人发自内心地惜花。

唐玄宗赏花“路子野”,杨国忠发明了一个新的赏花玩法,貌似天仙

明·文徵明《玉兰图卷》局部

当然,也有例外,对于无荤不欢的古人来说,也有另类的吃法,如《清稗类钞》中就记载了一种“玉兰片瑶柱汤”。这个做法很特别,要先将玉兰花瓣浸水,切成小片,再把江瑶柱加上水和绍兴酒煮熟蒸透,取出撕碎,再与玉兰花瓣同煮,最后放入清汤和盐,便可以成功做出一道玉兰片瑶柱汤。

到了明清时期,注重养生的文人雅士们对于“如何赏花赏到胃里”这个论题拓展了许多新思路。对于花馔,他们不再执着于制成花酒、花酱、花茶、花糕等,而是决定专注于鲜花的蒸馏工艺。早在宋代,蒸馏工艺就由阿拉伯传入了我们国家,用蒸馏工艺制作“花露”成为了明清时期的风尚,所有的香花香叶都可以蒸露。

清代的顾仲在《养小录》中记载,鲜花中制成花露最多的是玫瑰与蔷薇。我们熟悉的清代小说《红楼梦》,在“宝玉挨打”那一回里,王夫人就提到到了一种玫瑰清露,说这种玫瑰清露是胭脂般的汁子,只用挑上一茶匙冲泡一碗,就香气扑鼻。难怪宝玉在喝了玫瑰清露后,消停了不少。

而蔷薇,它本身就与玫瑰有着差不多的外形与香气,所以在清代也广受欢迎。清代的《本草纲目拾遗》记载:“野蔷薇香气最为甜美,如同玫瑰,人多取蔷薇蒸作蔷薇露。”不过,最会吃蔷薇的当属清人李渔,他曾在《闲情偶寄》中写道:“花露者,蔷薇最上,群花次之。”他将蔷薇花露做成了一种花露饭,就是在刚煮熟的米饭上洒一盏花露,米饭就浸透了蔷薇的花香。据说这种花露饭,只要吃上一口,就可以“体泰神怡”。

唐玄宗赏花“路子野”,杨国忠发明了一个新的赏花玩法,貌似天仙

宋《碧桃图》局部

除了玫瑰露、蔷薇露,还有海棠露。清代的冒辟疆在《影梅庵忆语》里怀念董小宛时,就曾提到了董小宛制作的海棠花露:“酿饴为露,和以盐梅……而花汁融液露中,入口喷鼻,奇香异艳,非复恒有。”董小宛的海棠花露中居然还加了盐梅来调味,难怪冒辟疆赞美海棠花露“此独露凝香发”、“味美独冠诸花”。或许对于冒辟疆而言,董小宛的那碗海棠花露,无论是嗅觉,还是味觉,都将是他内心中永远的怀念。

此处,我们现代人不由地要想象一下:这些古人吃完了花馔后,会不会连打个嗝都是花的香气?若真是这样,可不是赏花赏到胃里了么!

可见,古人们在春日里开发了太多的赏花方式,无论是驾车出游、赏花闻香,还是组织雅集,写诗作赋,亦或是在赏花之后,品花馔、宴饮助兴,这都是古人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我们现代人在钦慕古人赏花的智慧时,也应与他们一样,莫辜负大好春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8 05:45:4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马嵬坡之变为什么要杀掉杨玉环
...人说了,一个小小的杨国忠不至于被杀,他并不会威胁到唐玄宗的威信的。要说是突发事件,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唐玄宗的安危,只能杀了杨玉环杨国忠兄妹。这好像是迫不得己。当时马嵬坡之
2023-04-24 12:28:00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是杨贵妃红颜误国,还是杨国忠以权谋私?
...很合理,但终归有一个根本原因。有人说安史之乱是因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历史上每一个朝代经历大风大浪之时,似乎都能找到女人的身影。【一】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繁华随风飘散。安史之乱
2024-02-26 12:57:00
杨国忠和李隆基早就知道安禄山要反,为何不采取措施
...然性,并非偶然。首先第一个原因就是安禄山用军功获取唐玄宗的信任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大转折。在天宝初年,大唐最大的敌人就是吐蕃,最著名的就是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当时为了国家
2023-01-02 11:57:00
安禄山为何要选择起兵造反
...山为了造反,已经做了太久的准备工作,他已经通过巴结唐玄宗,屈辱地当杨贵妃的儿子,同时极力讨好李林甫等朝中大臣,打消了唐玄宗对他的顾虑,放松了唐玄宗的警惕,让唐玄宗把三镇节度使
2023-06-01 21:54:00
安禄山与大唐王朝的恩怨情仇
...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兵变。安禄山,这个曾经深受唐玄宗喜爱的胖子,如今却要举旗造反,天子恐怕想破了脑袋也想不通,自己一手提拔的心腹,怎会在盛世之际反叛呢?其实,这场看似突如
2023-09-19 19:10:00
...时候出了三个人,他们的取暖方式可谓奇葩之极。第一人唐玄宗之弟申王,这个人历史上对他记载的不多。但是在《开元天宝遗事》记载,“……申王每至冬月,有风雪苦寒之苦,使宫妓密围于座侧
2023-08-25 15:09:00
皇帝的老婆都敢逼死,陈玄礼为什么还能逃脱处罚呢?
...这件事已经结束了,完全可以继续前行了。但是有人却对唐玄宗提出,必须杀死杨贵妃。唐玄宗作为皇帝,当时就明确说明了,奸臣的是杨国忠。杨贵妃身在后宫,又不干预朝政,并没有错,不应该
2023-08-11 17:11:00
陈玄礼:一生跟随唐玄宗,为何在马嵬坡却对玄宗落井下石?
《——【·前言·】——》陈玄礼,这位终生侍奉唐玄宗的大将军,曾为帝王创造了无数辉煌的战绩。而在马嵬坡的那场惨烈事件中,他却选择了对玄宗落井下石,令人匪夷所思。究竟是什么让这位曾经
2024-12-28 10:33:00
唐朝高级将领哥舒翰,与叛军势不两立,后兵败投敌“无缝对接”
...哥舒翰将张擢控制住,痛斥他的罪行,接着将张擢打杀。唐玄宗知道后,非但没有怪罪哥舒翰,还将张擢的尸体赐给哥舒翰,让其再亲手鞭打一百次。冯梦龙在《智囊》中评译说,张擢先前留在京中
2023-02-04 19:1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