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唐朝高级将领哥舒翰,与叛军势不两立,后兵败投敌“无缝对接”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04 19:11:00 来源:戏说三国

冯梦龙在《智囊》“胆智”篇中,说自古要成大事的人,又要具备足够的勇气与智慧,并用哥舒翰举了一个例子。唐代名将安西节度使哥舒翰,派遣都兵马使张擢进京汇报工作,而张擢到了京城后,与杨国忠勾结在一起不肯回去。不久后哥舒翰也要进京奏事,张擢心中害怕,求杨国忠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当上新官的张擢,去拜访哥舒翰,而哥舒翰将张擢控制住,痛斥他的罪行,接着将张擢打杀。唐玄宗知道后,非但没有怪罪哥舒翰,还将张擢的尸体赐给哥舒翰,让其再亲手鞭打一百次。冯梦龙在《智囊》中评译说,张擢先前留在京中不归,已经犯了军法,虽然已经受到朝廷的任命,但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取,所以哥舒翰才会伸张正义。值得一提的是,哥舒翰晚年却突然变节,投敌“无缝对接”,更耐人寻味的是,唐朝竟然原谅了他的变节行为,这都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唐朝高级将领哥舒翰,与叛军势不两立,后兵败投敌“无缝对接”

出身名门投入河西从军

《智囊》中的哥舒翰十分有胆智,他是唐代中期的一位突厥将领,在保卫大唐边疆安宁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忠君爱国的将领,却在发生安史之乱,被朝廷委以要职的之时战败投降。《新唐书》记载哥舒翰,是突骑施酋长哥舒部的后裔,她的母亲是于阗王之女,哥舒翰的父亲,曾任安西都护府将军。年幼的哥舒翰勇敢刚毅,而且熟读经史子集,他既有着草原人的豪爽与仗义,也深受中原文化的熏陶深明大义。哥舒翰一直无忧无虑地生活的四十年,接着其父突然去世,受到长安尉的讥讽,故而往河西投到了节度使王倕的帐下。哥舒翰靠着过人的胆识与谋略,赢得了多次战争,逐渐受到唐玄宗的赏识。

唐朝高级将领哥舒翰,与叛军势不两立,后兵败投敌“无缝对接”

晚年投敌留下历史骂名

天宝十二年哥舒翰官拜凉国公,兼任河西节度使,不久后又被封为西平郡王。但哥舒翰与安禄山不对付,遭到了杨国忠的利用,卷入了政治旋涡之中。两年后安禄山起兵作反,哥舒翰凭着与安禄山不和的缘故,被玄宗任为先锋兵马大元帅,率领二十万大军镇守潼关。然而因为众将领争权夺利,与指挥权被杨国忠干扰,哥舒翰在潼关惨败给了叛将崔乾佑,自身也被叛军活捉,送到了安禄山的面前。接着哥舒翰向安禄山投降,被安禄山封为署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是因为哥舒翰向安禄山投降效忠,在历史上留下了骂名。哥舒翰是唐朝的高级将领,要分析他投降的原因,必须要从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寻找答案。

石堡城一战成名受到玄宗赏识

哥舒翰虽然以其父的恩名步入仕途,但他真正进入权力核心之时,是在天宝六年,击败吐蕃之后,玄宗将哥舒翰召到宫中,封为西平郡太守,并让哥舒翰取代杨忠嗣,为陇右节度使。声望日益增高的哥舒翰,十分感谢唐玄宗的赏识,二人关系十分紧密,而在此后哥舒翰驻扎边疆之时,在石堡城给予吐蕃沉重打击,让吐蕃完全丧失了攻势,因此唐朝不再仅限于被迫防守,开始去吐蕃进行全面进攻。石堡城一战,解决了唐玄宗的心头大患,哥舒翰受到恩宠是正常的事。但此时的安禄山,也在东北地区对契丹的战争中获得大胜,同样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朝中有奸相李林甫当政,像安禄山与杨国忠这样受到玄宗恩宠的官员,都对李林甫十分忌惮,所以安禄山与杨国忠的矛盾,并没有爆发。

唐朝高级将领哥舒翰,与叛军势不两立,后兵败投敌“无缝对接”

与玄宗关系疏远得罪杨国忠

天宝十一年李林甫去世,杨国忠与安禄山开始“撕破脸”,玄宗对二人的矛盾毫不关心,反而十分在意安禄山,与哥舒翰之间的矛盾,时常调解但都没有效果。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玄宗命哥舒翰带兵平叛,然而在用兵方略上,玄宗只听杨国忠的意见,导致哥舒翰兵败被俘。到了此时哥舒翰与唐玄宗,已经从昔日的亲密君臣,变成了普通上下级关系。虽然杨国忠此前,曾与哥舒翰联盟对抗安禄山,但他在独揽大权,与安史之乱爆发后,哥舒翰除掉了安思顺,这让杨国忠十分畏惧。随后哥舒翰甚至在军中建议杀掉杨国忠,这让杨国忠的恐惧达到顶峰。与玄宗的关系疏远,加上与杨国忠的恩怨,这些都预示了哥舒翰的悲剧命运,只能投到安禄山麾下求生存。

唐朝高级将领哥舒翰,与叛军势不两立,后兵败投敌“无缝对接”

混乱的朝政对哥舒翰的影响

安史之乱前的唐代朝政,一直是权相横行,先是张九龄后是李林甫,其中李林甫是导致唐代由盛转衰的头号罪人。但李林甫的所作所为,又都是经过了唐玄宗的认可,说白了李林甫就是唐玄宗的代言人。有了皇帝做靠山,李林甫为了巩固自身地位,大肆破坏朝中制度。《资治通鉴》记载,李林甫为相之时,谏官想给皇帝提建议,必须先向宰相汇报,并要向宰相说明何事何因,这就给了李林甫控制言路的机会。当然这种谏言也失去了,对朝政监察的作用,而且李林甫还造成了,御史没有弹劾宰相的权利,在天宝末年的唐廷,几乎不存在对宰相的监督方式。此外李林甫还废除了起居注记录制度,这样宰相以外的人,就没有了接触到自己核心汇报的机会了。这些制度一直延续到了安史之乱,当时唐廷的相权,处于无节制、无监督的状态,这也是李林甫去世之后,杨国忠能继续专权的原因之一,哥舒翰投降也与此混乱的局面有直接关系。

唐朝高级将领哥舒翰,与叛军势不两立,后兵败投敌“无缝对接”

因杨国忠谗言兵败被俘

哥舒翰在投降前,所处的政治环境非常恶劣,与玄宗的关系渐行渐远,朝政又被奸相把持,这让自由心高气傲的哥舒翰,有很大的心理落差,然而在外人看来,哥舒翰也不至于做出极端投降反应,这其中还有很大的影响因素。至德元年正月安禄山派安庆绪进攻潼关,却让采取坚决防御措施的哥舒翰击败,如果这一防守战略长期坚持下去,安禄山的叛军迟早会被拖死,安禄山对此也十分清楚,所以他命崔乾佑带老弱残军,驻扎在陕郡,而把精锐都隐藏起来。哥舒翰明白这安禄山故意引诱,但朝中政局混乱,玄宗无法得知前线真相,加上杨国忠进献谗言,说哥舒翰按兵不动会错失良机。所以玄宗催促哥舒翰进攻,最后哥舒翰中了叛军埋伏兵败被俘。

投降前后的心态变化

哥舒翰被压到安禄山面前之时,曾出言讽刺说:“过去你一直瞧不起我,如今你怎么样呢?”哥舒翰表现地毫无羞耻感,反而跪在安禄山脚下,说陛下拨乱反正,必将天命所归,并表示愿意替安禄山招降李光弼、来瑱与鲁炅。哥舒翰为何前后反差如此巨大?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心态起了变化,哥舒翰是一个受到了尊严侵犯,就会做出改变的人,当初其父死后,长安尉对他无礼,导致了他往边塞投军而去,投降也是与此事有相同性质。皇帝对他不信任,身边的将领也不是一条心,这让长期在西北奋勇杀敌的哥舒翰无法忍受,虽然史书没有记载过,哥舒翰对朝廷的怨言,但长期陪在哥舒翰身边的边塞诗人高适,在《陈潼关败亡形势疏》中,激烈抨击朝政,连哥舒翰身边的,都有这么大的怨气,想必受害人哥舒翰本人更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尊严受到践踏的哥舒翰,做出改变便是情理之中了。

唐朝高级将领哥舒翰,与叛军势不两立,后兵败投敌“无缝对接”

安禄山给哥舒翰认同感

另外安禄山也给了哥舒翰一定的认同感,安禄山十分重视人才品质,他虽然生性残暴,但每攻下一城,都拼命招揽人才。而哥舒翰正好对赏识自己人十分忠诚,当年玄宗赏识他,哥舒翰就愿意替玄宗镇守边关,在养病期间依然愿意带兵出征。而安禄山听完哥舒翰的建议后,马上封了哥舒翰为司空,以此赢得了哥舒翰的效忠。其实哥舒翰于安禄山,先前也并非是水火不容,哥舒翰早年曾与安禄山的兄弟安思顺,一起在西北驻扎,但二人关系一直不融洽,所以因为自己兄弟的原因,安禄山也要与哥舒翰划清界限。但哥舒翰与安禄山,各自镇守一方并无意为敌,所以在玄宗调节二人关系人时,虽然没有获得太大效果,但二人也都是十分配合,不过后来安禄山误解哥舒翰骂自己,二人关系才走向了决裂。

唐朝高级将领哥舒翰,与叛军势不两立,后兵败投敌“无缝对接”

唐代官方对哥舒翰变节的原谅

加上哥舒翰兵败,都是因为杨国忠的谗言,而安禄山作反,也是打着诛杀杨国忠的旗号,所以二人有了一个共同的敌人,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二人能很快冰释前嫌。潼关惨哥舒翰投敌,让唐廷十分震动,玄宗被迫逃往了西南。安禄山占据长安后,大批的唐朝官员也向其投降,而且当时的社会,对哥舒翰的投降没有过多评价,只是批评他的战败。哥舒翰投敌之后,对李光弼、来瑱与鲁炅进行招降,史载

“诸将皆让翰不死节”,意思就是骂哥舒翰不为国家死节,有失大臣体面,而没有实质性的批评,史书上也没有见其他人,对哥舒翰的投敌有过任何批评。

唐朝高级将领哥舒翰,与叛军势不两立,后兵败投敌“无缝对接”

尾声

相反唐廷对哥舒翰的变节,表现得极为大度宽容,让哥舒翰的儿子哥舒曜,保持了自己的官位,没有将其罢黜或者诛杀,还继续跟随了李光弼参加平叛战争。哥舒翰死后,他本人也被唐廷赠太尉,得到了“武愍”的谥号。太尉虽然是个虚职,但也是正一品官,这说明了唐廷对哥舒翰功绩的一种肯定,谥号中的“武”,更是对他一生戎马生涯的褒奖,只不过这“愍”,意思是忧患与痛心,但也不算是恶谥,表达了对其变节这种不光彩行为的惋惜。其中的原因,也是因为唐廷明白,哥舒翰的被俘,是因为自己策略的失败,所以悔恨自己,并未对哥舒翰进行过多批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4 22: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哥舒翰为什么要投降于安禄山
...,“灵宝之战”还是成为了哥舒翰的滑铁卢。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造反,渔阳鼓动,遍地狼烟,洛阳失陷,长安危在旦夕。哥舒翰临危受命,镇守潼关。这潼关是天险所在,又是长安的门户,
2022-12-30 12:08:00
为何说哥舒翰其实是败给了身后那群猪队友
哥舒翰败给了安禄山,其实并不是真的打不过安禄山,而是败给了当时复杂的时局,败给了君王的猜忌。准确来说,哥舒翰其实是败给了身后那群猪队友!这事,其实还得从头说起。唐朝初年,李渊从太
2023-05-04 14:01:00
潼关之战中,唐玄宗为什么要催促哥舒翰出战?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在范阳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正式起兵反唐。短短一个月间,安禄山所率领叛军就以破竹之势席卷大江南
2023-06-11 11:16:00
唐朝哥舒翰手握20万兵马镇守潼关,为什么还是被安禄山攻破?
...是,刚刚被唐玄宗赐婚给儿子的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造反了!夭寿了!,安禄山的叛军从范阳出发,仅仅过去了一个多月,大唐帝国潼关以东的北方大地,几乎半数沦陷,帝国的“北京”
2022-12-17 17:47
李白丢脸的一首诗,全篇吹捧一位唐朝名将,结果那人却投降了叛军
...哥舒翰向敌人投降又是怎么回事?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反叛,唐军一败再败退守潼关,唐玄宗又听信宦官的诬陷,将两名经验丰富的名将封常清、高仙芝斩首示众。唐玄宗自损羽翼,安
2024-03-01 18:37:00
安史之乱唐军折损哥舒翰等三员名将,完全是唐玄宗瞎指挥
...元755年12月16日),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准备工作完成后于范阳起兵。安禄山发布假消息,声称拿到唐玄宗的密诏讨伐杨国忠。“清君侧”历来是叛乱之臣叛乱的借
2023-02-23 16:15:00
唐玄宗为何要逼 哥舒翰出潼关作战
...几乎全军覆没,主帅哥舒翰被俘,潼关也因此失守,后来安禄山更是趁势率军攻陷了长安,唐玄宗则狼狈逃往蜀中。从最后的结果看,唐玄宗逼迫哥舒翰出潼关决战,显然是件非常愚蠢的决定。那么
2024-02-27 14:43:00
哥舒翰为什么会惨败给崔乾佑呢
...带着唐军主力遭到叛军打击几乎全军覆灭,这一仗成就了安禄山大将崔乾佑的不世之功,我们知道虽然唐军被迫离开了潼关,但是哥舒翰毕竟是久经沙场的名将,而比起来崔乾佑这个人来说完全看不
2023-02-17 14:45:00
潼关之战:唐朝的生死决战
...的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一场浩劫,唐朝边镇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蓄谋已久的一场的这场战争战争,不仅让唐朝内部发生战乱,其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对唐王朝带来的灾难也是致命的。内乱
2023-11-11 08:2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