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是杨贵妃红颜误国,还是杨国忠以权谋私?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6 12:57:00 来源:精彩生活

导语: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这是历史上公认的观点。安史之乱是的主人公是安禄山和史思明。

关于安史之乱的原因,历史上众说纷纭。每一个观点都有自己的理由。看起来都很合理,但终归有一个根本原因。

有人说安史之乱是因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历史上每一个朝代经历大风大浪之时,似乎都能找到女人的身影。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是杨贵妃红颜误国,还是杨国忠以权谋私?

【一】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繁华随风飘散。

安史之乱前,唐朝可谓一路顺风顺水,前有唐太宗的贞观之治,紧接着唐高宗的永徽之治。到了武则天唐朝开启贞观之治。

有了祖上这么多代的努力奋斗,到了唐玄宗这一辈,唐朝迎来了开元盛世。可以说开元盛世唐朝达到了顶峰时期。

从版图上来说唐朝所控制的疆域范围,是不输给元朝的。虽然成吉思汗征战的范围更加广阔,但终究是打完就走。

而唐朝征服西域之后,是取得了对西域的实际控制权。这一点在古老的封建王朝还是很不容易的。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是杨贵妃红颜误国,还是杨国忠以权谋私?

东边唐朝征服高句丽。北边匈奴大面积疆域也被唐朝所控制。唐朝此时已经达到了历史的巅峰,以至于唐玄宗没了理想,开始过上声色犬马的生活。

大唐的繁华虽然不只是表面现象,但几百年的繁华,在动乱面前显得无比脆弱。安史之乱几年光景,大唐的繁华便一去不复返。

经过这一场动乱的洗礼,唐朝国力迅速衰退。根据史料记载安史之乱对于当时社会来说可谓是一场浩劫。

唐朝的都城长安,皇宫被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杜甫有诗为证: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是杨贵妃红颜误国,还是杨国忠以权谋私?

安史之乱不仅导致整个中原地区进入大萧条。唐朝对西域边疆的控制也荡然无存。吐蕃趁机做大,唐朝从此面临内忧外患。

虽然安史之乱对于唐朝来说是一次劫难,但对于江南地区来说,可谓是一件好事,由于战乱,大量北方人口南渡。江南的繁华逐渐超越北方。【二】杨贵妃与杨国忠

安史之乱的责任怪杨贵妃?

《长恨歌》是白居易为唐玄宗与杨贵妃书写的诗。其中不乏对唐玄宗宠幸杨贵妃的嘲讽。比如这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是杨贵妃红颜误国,还是杨国忠以权谋私?

这句诗把唐玄宗作为一名君王,却终日与美女厮混,不理朝政的昏庸,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这一点来看唐玄宗确实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乃至人们把安史之乱的责任推给杨贵妃一介女子身上。这一点马嵬坡兵变就说明了人们心中的诉求。

唐玄宗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携将士和大臣一同逃离长安。途径马嵬坡,众将士人心涣散有兵变的动向,唐玄宗只好忍痛杀了杨贵妃稳定军心。

当然安史之乱杨国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安禄山独掌军权,获得唐玄宗的宠信。身为宰相的杨国忠内心嫉妒。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是杨贵妃红颜误国,还是杨国忠以权谋私?

安禄山与杨国忠因此面和心不和。杨国忠终日在唐玄宗身边,近水楼台先得月。这让远在边塞的安禄山没有安全感。

与其哪一天被杨国忠灭掉,不如先发制人起兵造反。此时的安禄山手握重兵,已经具备谋反的客观条件。

安禄山在起兵造反之初,打出来的口号也是忧国之危,讨伐杨国忠。由此可见两人交恶已久,所以安禄山造反,杨国忠是有责任的。【三】本质原因并非如此

安史之乱的本质原因是唐朝对外扩张。

虽然有人把安史之乱的原因,归结为杨贵妃红颜误国,或者杨国忠以权谋私。这只是导致安史之乱的一方面因素。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是杨贵妃红颜误国,还是杨国忠以权谋私?

安史之乱的本质原因,是唐朝对外扩张的结果。唐朝成立初期,军事制度一直实行的是府兵制度。

府兵制度有一个特点,士兵不用交税,平时没有战役的时候,要务农。到了战时府兵才会集结,听从朝廷统一调令。

这样做有个好处,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省军费的开支。但这种府兵制度随着唐朝连年对外扩张被废弃。

唐朝对外扩张到什么程度,安史之乱之前,唐玄宗派大将军高仙芝,一路远征到帕米尔高原,与远在中亚的帝国进行交战。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是杨贵妃红颜误国,还是杨国忠以权谋私?

这种连年对外作战,府兵制度显然是不适合的,所以李林甫建议唐玄宗把府兵制度取消了,换成了募兵制度。

募兵制度导致军费开支巨大,同时将领与士兵长期相处,军阀不可避免的就出现了。再叫上唐玄宗又准许藩镇自性掌管财政。

导致藩镇逐渐演变成以前的诸侯国形势。在这样的情况下,藩镇的实力迅速崛起,超过了唐朝的皇室实力,动乱也就在所难免了。

结语:

总之,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本质原因既不是杨贵妃红颜误国,也不是杨国忠以权谋私,而是唐朝对外扩张的结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6 15:45:2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红颜祸水杨贵妃 真的要为安史之乱负责吗
...的愤怒,保存唐玄宗的性命,无奈赴死。而世人却道:“安史之乱,皆因红颜祸水。”这难道不讽刺吗?
2024-02-24 23:36:00
杨贵妃死后,大唐谁最伤心,是李隆基还是安禄山
...禄山,以反杨国忠"清君侧"的名义,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这场叛乱很快席卷了整个唐朝,兵锋直指长安。迫于安禄山叛军的压力之下,唐玄宗不得已带着杨国忠和杨玉环一起出逃,
2024-05-20 14:03:00
唐朝的衰败是唐玄宗的原因,为何要怪在杨贵妃头上?
...都认为唐玄宗昏庸无道是因为杨贵妃的勾引,是她导致了安史之乱,使唐朝走向衰落。然而这种观点实在值得商榷,将朝代的覆灭或时代的动荡归咎于一位女子身上,怎么看都有让人“背锅”的嫌疑
2023-01-14 12:14:00
安史之乱的发生,杨贵妃有没有责任?
...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贵妃是不是红颜祸水,“安史之乱”的根源是不是因为杨贵妃,历史已有公论。这位绝色佳人,象征了那个时代的繁华,用天生丽质点缀了整个大唐,但遗憾的是,繁
2024-02-26 20:22:00
...受到天伦之乐,然而偏偏却面对的是国破家亡的惨相,在安史之乱中,唐玄宗在逃亡之旅究竟有多惨?他失去的仅仅是貌美如花的杨贵妃吗?潼关称得上是长安的东大门,只要将潼关守住,长安有危
2024-05-26 06:00:00
安史之乱,马嵬坡之变,陈玄礼逼宫,缢杀杨贵妃
箭头不快,箭杆弩坏。皇帝的昏庸无道,即使有再好的勇将良相,也只能是画饼充饥,梦断黄粱了。潼关失守的消息传到长安,成为压垮唐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京城里陷于一片混乱。玄宗最后的一点信
2024-06-20 10:19:00
唐玄宗为什么却没有保护弱女子杨贵妃呢
...地。而这次不一样,由于所有的人都认定,是他造成了“安史之乱”。再加上他又在逃难的路上。因此,虽然是皇帝,命运还得由别人安排。如果李亨等人对他发起强力冲击,他未必抵挡得住。同时
2023-06-20 21:04:00
安史之乱:唐朝的崩溃与杨贵妃的牺牲
安史之乱是唐朝灭亡的起点,诗人杜甫就曾写下《悲陈陶》,以“血作陈陶泽中水”这样的诗句描写安史之乱的惨烈,整个世间就好似人间炼狱。就连李唐皇室都拖家带口远逃蜀地,著名的四大美人之一
2023-09-11 22:54:00
安史之乱时杨贵妃为何会被杀死
...死在了马嵬坡下,这令人唏嘘。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安史之乱的时候要杀杨贵妃,杨贵妃就是一介女流之辈,为什么要杀害杨贵妃,针对这个问题,我做出了以下的解释。安史之乱是安禄山与史
2023-06-11 10:5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