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安史之乱:唐朝的崩溃与杨贵妃的牺牲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11 22:54:00 来源:戏说三国

安史之乱是唐朝灭亡的起点,诗人杜甫就曾写下《悲陈陶》,以“血作陈陶泽中水”这样的诗句描写安史之乱的惨烈,整个世间就好似人间炼狱。

就连李唐皇室都拖家带口远逃蜀地,著名的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也在马嵬坡途中被逼死,香消玉殒。

安史之乱:唐朝的崩溃与杨贵妃的牺牲

叛军十分残暴,一路杀伐,百姓深受战乱之祸,实在是苦不堪言,这么残暴的“安史之乱”到底是怎么爆发又平定下来的?安禄山造反

却没想到,唐玄宗最信任的节度使安禄山,以手中的十五万雄兵起兵造反了。

安史之乱:唐朝的崩溃与杨贵妃的牺牲

明明安禄山要造反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偏偏唐玄宗却认为,自己善待安禄山,又给他权又给了钱,他肯定不会造反的,他没理由反。

因此唐玄宗还大型举办各种犬马声色的宴会,享受着帝王之乐,却不知范阳已经承受着安禄山起兵造反的压力,早已风声鹤唳,噤若寒蝉。

面对着安禄山千骑军马的来势汹汹,鼓噪之声响彻大地,千军万马之间,安禄山的军队所到之处皆是不战而胜,根本没有军队能够抵抗得了造反军队的来袭,几乎全都束手就擒了。

安史之乱:唐朝的崩溃与杨贵妃的牺牲

而那些享受着官场名利,吃得膀大腰圆的官员,更是吓得立马投降。就这样,叛军以一边倒的优势迅速占领了整个河北地界。

安禄山都已经拿下全部的河北地界了,唐玄宗才从歌舞升平中吓醒,原来安禄山真的造反了,甚至快要打到都城了。

到了这个时候,唐军的精锐部队也根本来不及前往救驾了,能够护驾的无非是京城的一些禁军和护卫,在气势如虹的叛军面前,反佛螳臂当车,不堪一用。

安史之乱:唐朝的崩溃与杨贵妃的牺牲

于是,安禄山畅通无阻的攻下了洛阳,有很多不愿意投降的忠义之士,全被安禄山当街斩杀。

安禄山已经快到长安了,如此火烧眉毛的事态之下,昏庸的唐玄宗居然还以“失律丧师”的罪名,把唐朝能用的大将封常清、高仙芝斩杀。

安史之乱:唐朝的崩溃与杨贵妃的牺牲

没有将领平定叛军,唐玄宗居然命令已经年过古稀,脑梗中风已经偏瘫在床的老将哥舒翰。错杀忠良

脑袋里只有琴棋书画,根本不懂军事政治的唐玄宗,不仅诏令年迈体衰的哥舒翰为主帅,还听信小人谗言,杨国忠说“不宜按兵不动”,应当主动出击。

安史之乱:唐朝的崩溃与杨贵妃的牺牲

于是唐玄宗就强行命令哥舒翰出兵,放弃了潼关原本易守难攻的优势,直接冲向虎狼之师。

原本就偏瘫,只能靠人抬着才能坐镇的哥舒翰,此时已经有心无力了,多次上书唐玄宗不能打不能打。

可唐玄宗却像被人下了降头,什么也听不进去,几道圣旨命令哥舒翰必须出关,否则就定他反叛的罪。

安史之乱:唐朝的崩溃与杨贵妃的牺牲

无奈的哥舒翰只好率军出了潼关,此时的他甚至命人抬上了自己的棺材,哥舒翰明白,此战必定毫无胜算,只能以死明志,至少不会因叛军的罪名牵连家人。

果然,刚出潼关的唐军就被安禄山的军队埋伏,伤亡惨重,很多唐军士兵甚至在战场上丢盔弃甲选择投降保命,还有很多人被投尸黄河之中。

安史之乱:唐朝的崩溃与杨贵妃的牺牲

整整二十万唐军,若是守住潼关,还有一线生机,可这一出关,最终只活下来八千人,还是丢盔弃甲临战逃跑的士兵,不然连这八千人都活不下来。

哥舒翰拖着病躯与叛军作战,最终也被俘虏。

安史之乱:唐朝的崩溃与杨贵妃的牺牲

如果唐玄宗不听信小人的话,错杀真正的忠良,那么安禄山也不会如此顺利杀到长安,年迈的哥舒翰被俘虏之后,唐朝溃不成军,根本无力抵抗安禄山。血战睢阳

眼看潼关失守,唐玄宗才意识到眼下火烧眉毛的危机,看着整个长安的官员和百姓都在收拾行李逃命,唐玄宗也带着金银细软和杨贵妃,一路向四川逃命。

安史之乱:唐朝的崩溃与杨贵妃的牺牲

原本唐玄宗错杀忠良之事就已经寒了所有将士的心,行军逃到马嵬坡之时,安禄山已经拿下了长安城,整个长安城都毁于战火之中,昔日歌舞升平,如今却只剩残垣断壁。

安禄山一路凯歌,甚至扬言,“听闻杨贵妃国色天香,今日我便要得到杨玉环!”

听到安禄山大放厥词,隐忍已久的将士们终于爆发出了对唐玄宗的不满,都是因为杨玉环美貌祸国。

安史之乱:唐朝的崩溃与杨贵妃的牺牲

唐玄宗不理朝着,才会如此荒淫无度残害忠良,杨玉环的兄长杨国忠更是一个利欲熏心的奸臣。

如此多的不满和愤怒,全部都发泄到了帝王与妃子的身上,为了保命,唐玄宗不得不听从唐军的要求,三尺白绫逼死了无辜的杨贵妃,又将杨国忠五马分尸

将安史之乱归罪于这个薄命的女子,实在是荒谬,但也随着杨贵妃的死,整个唐朝的气数也跟着她一起香消玉殒,为她陪葬了。

安史之乱:唐朝的崩溃与杨贵妃的牺牲

至马嵬坡兵变逼死杨玉环之后,唐朝便再也没有恢复昔日的强盛繁华。与马嵬坡兵变相对应的,却是早已在安禄山铁骑之下沦为地狱的昔日帝都长安城。

曾经李白在长安一掷千金只为博美人一笑,如今却饿殍遍地,血流成河。

叛军在长安烧杀抢掠,放火杀人,强抢民女,逃走的帝王丢弃了这里可怜的百姓,所有人承受着叛军的肆意屠杀和奸淫凌虐。

安史之乱:唐朝的崩溃与杨贵妃的牺牲

长安原本居住着两百多万人,曾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华的都市,却在安史之乱中被尽情的毁灭,最终只剩下不到一千户人口存活。

而睢阳之战,整个城池只有五六千的守军,却十分忠义的面对着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手中的十八万大军。

七千人不到抵挡了十八万大军整整十个月!誓死不降的睢阳百姓和守军,经历着弹尽粮绝的危机,一直都没有任何援军,城中人为了活下去。

安史之乱:唐朝的崩溃与杨贵妃的牺牲

流着泪吃掉了跟随自己多年的战马、蛇鼠、树皮、草根,最后甚至开始吃纸张和皮革。

伴随着饥饿,守将张巡将自己饿死的妻子的肉切下来吃,于是,整个城中开始吃人肉,吃那些刚刚死去的老弱妇孺,后来直接吃还没彻底死透的活人。

安史之乱:唐朝的崩溃与杨贵妃的牺牲

直到至德二年,叛军攻入,看着至死不降的军民,谁也没有想到城中已经是尸横遍野,白骨堆积如山。

《旧唐书》记载这段可怕惨烈又忠心的故事“所食人口二三万,人心终不离变。”二三万人被人吃掉。

安史之乱:唐朝的崩溃与杨贵妃的牺牲

只是为了守住这座城池,这样的忠勇气节,在人类历史上都难见,可惜他们守卫的故土,遇到的是唐玄宗这样的帝王,一切牺牲除了一句可惜,实在难以言表。安史之乱最终被平定

在经历了惨烈的战斗之后,安禄山在天宝十五年,自立为帝,定国号为大燕,但他还没有享受多久皇帝的待遇,就被人反叛而偷偷杀死了。

安史之乱:唐朝的崩溃与杨贵妃的牺牲

作为一个反贼僭越称帝,又被自己的亲信和儿子合谋反叛杀死,安禄山的命运实在可笑。

也正因为安禄山被杀,这只叛军也发生了内乱,在权力的争夺之中,曾经势如破竹的军队很快就土崩瓦解了。

安庆绪作为安禄山的儿子,却没有什么才干,不然也不会在睢阳对着几千弹尽粮绝的军民束手无策十个月之久,因此,安庆绪很快就被唐军拿下了。

安史之乱:唐朝的崩溃与杨贵妃的牺牲

更有意思的是,跟随安禄山一起造反的史思明,在安禄山被杀后,居然也自立为帝,同样是被自己的儿子算计后亲手杀死。

正因为叛军内部的不断内斗,唐军得以喘息,尽管唐玄宗是个荒唐的君主,但朝中还是有很多得力且爱国的将领,在这个期间收复了很多被叛军占领的地方,逐渐回过血来。

安史之乱起始于一个背叛自己领导的安禄山,辜负了唐玄宗对他的信任和重用,自然导致他手底下的人也是这样忘恩负义的墙头草。

安史之乱:唐朝的崩溃与杨贵妃的牺牲

为了权力而不断的猜忌、内斗,这样的军队必然无法得到民心,也无法真的统治得了一个国家。

唐玄宗在马嵬坡兵变之后,就成了政治傀儡,退居“太上皇”,本就无心朝政的他这时是真的没有权力管朝堂之事了。

或许唐玄宗的确是深爱杨玉环,但在生死关头,他也是无情无义的选择了让一个女人替自己而死。

安史之乱:唐朝的崩溃与杨贵妃的牺牲

来平息将士们的怒火,所以杨贵妃死后,唐玄宗的余生都在愧疚中形容枯槁、凄惨度过。

曾经“吾家有女初长成,一朝养在君王侧”的杨氏女,竟然就这样背上了亡国罪人、红颜祸水的罪名。

安史之乱:唐朝的崩溃与杨贵妃的牺牲

哪怕安史之乱最终被平定,大唐又恢复了和平,但自安史之乱之后,唐朝气数已尽,后来的帝王们全都无力支撑起这个逐渐衰败的王朝,最终再次经历黄巢起义,整个唐朝就灭亡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2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安史之乱的发生,杨贵妃有没有责任?
...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贵妃是不是红颜祸水,“安史之乱”的根源是不是因为杨贵妃,历史已有公论。这位绝色佳人,象征了那个时代的繁华,用天生丽质点缀了整个大唐,但遗憾的是,繁
2024-02-26 20:22:00
安史之乱揭秘:唐玄宗的失策与杨贵妃的影响
安史之乱是唐朝灭亡的重要节点,至今仍有争议。有人认为罪魁祸首是安禄山,有人则将责任归咎于杨贵妃,甚至唐玄宗本人。事实上,安史之乱的发生既有安禄山的叛变,也有唐玄宗个人的失策。决定
2024-04-18 13:20:00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是杨贵妃红颜误国,还是杨国忠以权谋私?
导语: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这是历史上公认的观点。安史之乱是的主人公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关于安史之乱的原因,历史上众说纷纭。每一个观点都有自己的理由。看起来都很合理,但终归有一
2024-02-26 12:57:00
安禄山曾经的唐朝的节度使,为了讨好唐玄宗,特地认他为义父,这样一来,杨贵妃就成了义母。从此,安禄山成为了唐玄宗的宠臣,又跟杨贵妃走得很近。久而久之,安禄山与杨贵妃有私情的说法就慢
2023-08-29 11:14:00
安史之乱真正的幕后黑手,不是杨国忠杨贵妃
...从而使得唐朝的军事、经济、文化、政治得以提高。然而安史之乱的发生使得这棵树立了百年的唐朝大树逐渐被啃食成了一个空壳,而唐朝的综合实力也由盛转衰。诚然,后世历史学家对于安史之乱
2023-10-08 15:43:00
唐朝的衰败是唐玄宗的原因,为何要怪在杨贵妃头上?
...都认为唐玄宗昏庸无道是因为杨贵妃的勾引,是她导致了安史之乱,使唐朝走向衰落。然而这种观点实在值得商榷,将朝代的覆灭或时代的动荡归咎于一位女子身上,怎么看都有让人“背锅”的嫌疑
2023-01-14 12:14:00
安史之乱的6大猛将有多猛
...辉煌的朝代之一,最终是为何由盛而衰呢?这就与著名的安史之乱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该场战争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二人发起叛乱,因此史称安史之乱。唐朝是唐高祖李渊结束隋朝后定都洛阳建立
2023-07-24 20:41:00
这个说法“没有杨贵妃就没有安史之乱”是一个流传甚广的历史误解。这个说法将杨贵妃和安史之乱直接联系起来,似乎暗示着杨贵妃是引发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2024-04-27 21:27:00
马嵬驿兵变的幕后主使是谁?
唐玄宗李隆基当政晚期,发生了改变唐朝历史的“安史之乱”,由安䘵山和史思明领导发动的这场针对唐朝中央政府的叛乱,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持续了8年时间,给强盛的唐朝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2023-08-25 22: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