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女子鼻塞流涕以为是鼻炎,一查竟是肿瘤!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专家提醒:单侧鼻腔不适,莫当鼻炎来治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6-25 11:03:00 来源:大众网

“我左侧鼻子总是不通气、流鼻涕,还头疼,偶尔擤鼻涕带血,吃了鼻炎药也不管用,这种情况已经有1年多了。”近日,李女士到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就诊时,详细讲述了自己的病情。科室主任王静了解情况后,立刻警觉起来,仅仅是鼻炎这么简单吗?经过鼻内镜检查发现,李女士患的根本不是鼻炎,怀疑为鼻部良性肿瘤——内翻性乳头状瘤。

于是,王静为李女士做了鼻内镜下左鼻窦开放+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手术,病理证实为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困扰李女士一年多的鼻塞、头痛等症状也消失了。

鼻腔不适,尤其是单侧鼻腔不适,可能是鼻腔鼻窦肿瘤类疾病在作祟。常见的鼻腔鼻窦疾病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炎症性疾病,包括急性鼻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等,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即大多是双侧鼻腔病变。王静举例说,当人感冒时或鼻炎发作时,可能两侧鼻腔的症状严重程度不一样,但一定是两侧都感觉不舒服。另一类疾病则是单侧鼻腔发病,临床上统称单侧鼻腔鼻窦病变,以鼻腔鼻窦肿瘤类疾病为主,也包括部分特殊感染或类肿瘤样疾病、鼻窦囊肿等。“但很多人误认为单侧鼻腔不适就是炎症,因为不影响呼吸,也就没有重视。”王静说,这样拖延、大意,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恶化。

那么,鼻腔鼻窦肿瘤类病变有哪些预警信号呢?王静介绍,出现单侧鼻塞症状,说明病变只在一侧鼻腔,病因往往不是细菌或过敏原等外源性刺激,而是鼻腔的内源性因素;反复涕中带血,鼻出血是身体出现异常的重要预警信号,应及时就诊;单侧鼻腔鼻窦病变引发头痛和头面部胀痛的情况也比较多见,如真菌性鼻窦炎、鼻窦黏液囊肿等,这类头痛往往以一侧为主,位置不固定。“如果出现以上症状,要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通过鼻内镜检查或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并规范治疗。”王静提醒。(通讯员 王晓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5 14: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春暖花开 别让过敏“找”上你
...疹,身上被挠得“体无完肤”,严重影响了生活,她赶到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经检查王女士患上了接触性皮炎。该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孙华梅提醒,春天是过敏性皮肤疾病高发期,皮肤
2024-03-21 12:24:00
常发生鼻塞如何减轻症状呢
...选择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或切除术来减轻症状。1、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及粘膜下层常见的慢性炎症,一般包括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鼻腔黏膜水肿、血管扩张、分泌物增多等都会导
2023-06-14 11:45:00
...、出汗、食欲不振、腹胀、失眠、肌肉酸痛、头疼头晕。德州市妇幼保健院最新研制出治疗新冠感染康复期间身体诸多不适的助康中药液、助康代茶饮、助康贴敷、助康足浴包、助康敷包供市民选用
2022-12-30 05:05:00
别把癌症当鼻炎!医生提醒:鼻咽癌敲门时,身体会给4个“信号”
...持续的鼻塞和偶尔的头痛,却始终认为这些不过是普通的鼻炎问题。直到有一天,她发现自己的右耳开始出现听力下降,这个症状让她不得不重视起来。她来到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最终被诊断为
2024-08-12 06:19:00
...出血,并伴有揉鼻、揉眼、咳嗽等症状,那要考虑过敏性鼻炎导致的鼻出血,这也是儿童鼻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患儿因为鼻痒反复揉鼻甚至挖鼻,导致鼻黏膜破损,就是医生通常说的黏膜糜烂。鼻出
2023-05-06 11:19:00
鼻炎不致命,却能折磨1亿多人?不妨看看
要问哪种疾病不致命,但却有困扰的,我想鼻炎应该也算其中之一。鼻炎患者往往在生活中,会在某个时刻突然自动进入到痛苦的“失恋”模式,身边一堆纸巾、时不时流流眼泪,甚至干什么都无精打采
2023-05-23 07:00:00
鼻子老是堵是什么原因
一般情况下,鼻子老是堵可能是鼻腔干燥、感冒、鼻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原因导致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具体分析如下:1、鼻腔干燥:若处于干燥环境
2024-05-11 17:00:00
孩子感冒鼻炎鼻窦炎必看!患鼻炎洗鼻不当,或引发中耳炎!
刚刚过去的周末,春如盛夏,让家长心焦的儿童过敏性鼻炎也因踏青爆发。孩子一大早就哼哧哼哧的擤鼻涕?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其实,很多带孩子就诊过的父母都知道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套路就
2024-06-30 21:18:00
本文转自:平顶山日报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疾病,它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过敏性鼻炎是全球性健康问题,我国患病人数在5000万以上。
2023-03-15 03:59: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