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黄葛树丨泥文:米饭情结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5-01-02 06:45:00 来源:重庆晨报

黄葛树丨泥文:米饭情结

米饭情结

文/泥文

“你那饭瓢长了眼睛的啊?碗里面只有米饭,没有红苕。”每次吃红苕饭时我妈就会这样说我。这么多年过去了,只要一到吃饭时间,看着白花花的米饭,这个声音就会在我耳边响起。

那时候,我们兄妹三人都很小,一家人除了靠田地里的收获过日子,就没有其他收入和办法去应对。谷子要比其他农作物值钱,好卖。每一季收获的谷子,首先上交公粮,然后是兄妹三人交学费时卖、添置衣服时卖、送情赶礼时卖、凉寒感冒时卖、买油盐酱醋时卖……这样下来所剩的谷子就没有多少了,吃米饭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大多数时候我们吃洋芋、红苕或者苞谷粥,一般只在过年过节或我们兄妹几个哭丧着脸强烈要求下才煮米饭,但那都是与红苕一起,米少红苕多。每到这时,我与两个妹妹站在锅边等饭熟,生怕离开后饭熟了被别人抢先,失去第一个舀饭的机会。第一个舀饭的,都有舀到多一点米饭的机会。因我年龄大,两个妹妹争不赢,只好眼泪汪汪地看着我将红苕挑出来,将米饭添在碗里。我妈看不过去,在数落我的同时还会用屈起来的手指关节给我脑袋上来一下,尽管会疼,但看着碗里白花花的米饭,就忘了疼,蹲在一边狼吞虎咽。

我家住在渝东北一个边远的小山村,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多田少,红苕、洋芋、玉米远多于稻谷。水田在山体上,稍远一点看,像一道道眉毛,沿着山势分散开来,在耕种时,有的田连牛打转身的空间都没有。这种田,就只能靠人力去翻耙打理。

耕种插秧时,爸背着犁耙,用在邻居那里租借来的耕牛,要把田耕耙三遍。第一遍一般在入冬的时候,犁耙过后,从家里弄些农家肥撒在里面,这叫施底肥,让田里的土吸收后变得肥沃。第二遍在立春后,这一次只把田里的土犁翻过来。第三遍在第二遍的基础上反向犁翻,然后耙平整,在耙整的过程中撒上适量的化肥,过两三天就可以插秧了。过两三天的目的,是让田里的土将化肥吸收进去,不至于直接烧坏秧苗。

那时我们那里都是用这种方法耕种,深耕细作,是为了更多地收获。这种想法是好的,其实由于谷种是自留谷种,薄田瘦土,又会时不时遭遇干旱,大多数时候难得有个好收成。如遇风调雨顺时会多收一些稻谷,这一年我们就可能多一些吃到米饭的机会;但在干旱年,稻谷产量锐减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一年里难得吃到米饭,还有可能到了第二年的四五六月,就是我们的饥荒月。

饥荒月是最难熬的日子,这时红苕饭也难吃上。如果遇到家里来客了,我妈就背着客人拿着口袋从侧门溜出去,到本家叔伯家借米,那神情像做了亏心事,也像做贼。这借来的米一般只有等到秋天谷子收获了才能还。

在这几个月的荒月里,爸妈不希望有客人来,当然不是他们不好客。他们知道到那些有米的叔伯家借米的次数多了,他们会没有好脸色。借米的时间久了,去还米时还会引发一些误会。记得有一次,在一个本家大伯家借了米,去还时,我妈说借的5斤,大伯娘说借了7斤,就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我妈将借米时的情景还原,说当时大伯娘用饭碗舀了三下,5斤还差一点,大伯娘就用手又抓了一点凑够足秤。可大伯娘一口咬定是7斤,没办法,借人家的,人家说是7斤,也只有还。那时候,邻里亲人之间借东西不兴白纸黑字,全凭信任。其实,就是白纸黑字,没读过书的他们也写不来。妈折身回家往口袋里又添加了2斤。因这件事,我们家与大伯家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往来。

当然,在这几个月里,我们兄妹三个时时刻刻都盼望有客人来,就像盼望过年一样。有客人来,我们就能跟着吃到米饭了,而且在做米饭时还不会在里面加红苕,这是我们最兴奋的事。但看到我妈因借米风波闹得很久都不高兴,我对两个妹妹说,我们以后不要抢着舀米饭吃了。两个妹妹懂事地点着头,让不懂事的我好像突然也长大了。那时我们都不到10岁。

一晃,这情景就过去近四十年。在课本上见识过的高产量良种稻谷,大颗大颗饱满的谷粒,后来慢慢出现在我们那里。这良种稻谷,让我们那里的收获增加了不少,所以吃米饭的时间也越来越多。每次往里面掺杂的红苕也越来越少,到最后,一点也不放红苕进去了。

后来,我们兄妹长大了,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走进了异乡打拼的潮流。爸妈耕种着以前耕种的田地,公粮随后不用交了;家庭开支的钱有我们兄妹从外面寄回去,每年收获的谷子已不用卖了,就他们两个人吃,仓里的谷子存上3年已是常事。看到每年都有吃不完的米,爸妈又盼我们兄妹时常回去,像小时候那样围着他们、围着锅灶去抢饭吃。

由于地理因素,全机械化耕种在我们那里是不可能的。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手扶农耕机和半自动收割机走进了我们的田里,耕牛、犁耙与老式播种、收割用具已逐渐闲置;农改后钢筋水泥打造的蓄水塘、河堰,这些都成了稻谷丰收的保证。每年回家,看到我爸用自己买来的小型家用打米机打出来的白花花的米粒,亮得就像六月天夜里的星星,我抓起那带着温度的米粒,贴近脸庞、放在鼻翼,慢慢地闻着它的体香,这感觉真好。

“饭瓢长眼睛专舀米饭的日子”就这样过去了,现在每一次做饭不放上一点红苕,米饭就没有那种香甜,有了一种食欲堵塞的情结,实属易天了。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重庆市作协全委会委员)

版面欣赏

黄葛树丨泥文:米饭情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黄葛树丨泥文:米饭情结

编辑:朱阳夏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02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夜雨丨程世平:甜蜜的记忆
...,那才叫香甜可口。尤其是母亲用铁锅柴火灶烘的红苕糯米饭,颜色红白交错,吃进嘴里咸中带甜,香糯无比,那真是一道绝美佳肴。在那些缺粮少油的年月,每顿开饭时,母亲都让我和弟妹们先吃
2023-10-31 10:50:00
黄葛树丨陈小林:城口“三大砣”
城口“三大砣”文/陈小林城口,镶嵌在大巴山麓的一颗原生态明珠。在这方气候环境优良、资源食材丰富、民风民俗朴实的土地上,人们积淀了独特的烹饪方式。城口过去有民谣:“坐靠山,饮靠河,
2025-05-11 06:41:00
...从锅里捞出来,一满碗香喷喷呈淡黄色的、没有红苕的大米饭呈现在饭桌上。她养了四个子女,一个儿子由于营养不良,个子比同龄人又小又矮,黄皮寡瘦的,加之胃气弱,吃了红苕就胃就返酸、丁
2023-12-03 08:23:00
黄葛树丨笙箫:涪陵的“小菜一碟”
涪陵的“小菜一碟”文/笙箫涪陵榨菜名气很大,大到与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但它也很小,市场上三五元钱就可买到。在菜肴
2025-02-04 06:46:00
说说《镜花缘》中那碗稻米饭
...煮粥,饭之主食,自古人们把稻米视为上等食粮。从一碗米饭说起一碗米饭何足为奇?我国是稻、粟主要农作物的发源地。人类将野生杂草培育成五谷杂粮,是改天换地破天荒的伟大壮举,可以说五
2023-03-09 05:55:00
黄葛树丨唐林:麻糖的味道
麻糖的味道文/唐林麻糖的味道至今让我难以忘怀,因为它记录着我童年的美好时光,更连接着母亲对我的深厚情感。“麻糖甜,麻糖甜,吃过麻糖盼过年。”每当忆起这首童谣,思绪便伴着儿时放飞的
2025-03-25 06:48:00
缙云丨陈朝权:老屋记忆
...们一样,为建设祖国做贡献。 保管室旁有一棵几百年的黄葛树,树冠巨大,枝繁叶茂,夏天结果,鸟儿在树上筑起不少鸟窝,叔叔阿姨们习惯夏天在那黄葛树下享受荫凉。哥哥是爬树能手,时常
2025-04-21 06:44:00
在那炊烟升腾的地方
...在城里,大门紧闭,吃饭也是隐秘的事。我们村子里那棵黄葛树下,常常成为聚餐的地方,村子里的人端着一碗饭聚集到树下,吃着吃着就把村子里的事情聊开了。我是村子里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
2023-11-01 15:24:00
贵州凤冈:科技助力米饭中的“好滋味”
...,全过程仅需半个小时。民以食为天,食以米为先。一碗米饭的“舌尖幸福”,从不依赖单一环节,而是源于从育种、种植到加工、销售的全流程把控。近年来,凤冈县抓住东西部协作机遇,整合东
2025-10-10 23:49: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拥抱与解决方案如何同频? 珍爱网支招恋爱沟通指南
在现代都市生活中,情侣之间的沟通似乎越来越容易“撞车”,其中“他在讲道理,她在等拥抱”引发了无数网友共鸣。情侣间往往在同一件事情上各说各话
2025-11-07 15:59:00
作文《藏在罐子里的爱》感动全网 老师讲述背后故事:学生主动要看不好的评论
大皖新闻讯 学生在作文中回忆与奶奶之间的事,奶奶从罐子里舀白糖给他吃的小小回忆,生动表达了祖孙之间真挚深沉的情感。老师被这篇作文感动
2025-11-07 19:23:00
带“家味”的炒饭 满是爱的味道-中国吉林网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爸,食堂的菜总觉得少点啥,特想吃你炒的饭。”这句随口抱怨,让父亲关了天津的烧烤店,奔波900公里到吉林四平为女儿支起炒饭摊
2025-11-06 13:35:00
西安女子取现百万现金险被骗 民警8小时耐心劝阻
从起初的抗拒,到最终的感激,民警的耐心劝导,挽回了她被诈骗分子“盯”上的钱包。女子取现100万险被骗 民警火速拦截近日
2025-11-06 18:29:00
电话听出异常 受伤老人获救助
独居老人踩着凳子取柜顶东西,摔倒在地,无法起身。正当不知所措时,网格员给老人打来问询电话,获悉这一突发情况。11月6日上午
2025-11-06 22:11:00
珍爱网见证:在屏幕那端,他们找到了余生的伴侣
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小李和小陈(均为化名)原本是两条平行的轨迹。小李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品牌策划,生活被会议与数据塞得满满当当
2025-11-05 13:58:00
“云养伙伴”打开社交新模式
在社交关系趋向“轻量化”的当下,一群年轻人正探索超越“搭子式”关系的新型社交模式——“云养伙伴”,也就是“认养”一个网络世界里的朋友
2025-11-04 14:15:00
47年,平凡的坚守与伟大的情分——聆听“好嫂子”闫学菊的人间烟火故事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刘玉娜通讯员 张阳)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藏马镇潘旺村大马家疃,闫学菊用47年时光书写了一段亲情传奇
2025-11-04 15:08:00
101岁老人耳聪目明 长寿秘诀是心宽不生气
在西安市灞桥区半坡社区西安电力机械公司家属院,提起101岁的老人张巧巧,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101岁还能这么精神,思维这么清楚
2025-11-04 18:42:00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9个小技巧,帮助孩子实现快速的“语言大爆发”
语言发展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这个过程常常充满了挑战。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表示,接诊时
2025-11-04 19:30:00
孤灯下的永恒守望——诗人浪子文清的精神坐标
当城市霓虹以刺眼的光芒吞噬最后一缕星光,当数字化浪潮用虚拟的喧嚣模糊灵魂的轮廓,仍有这样一位诗人,以孤勇为盾,以笔墨为剑
2025-11-03 15:12:00
【视评】亲人追思会上,出格表演不合适
文字/ 金妮视频/陈久菊编辑 李海钦二审 伍少安三审 马刚
2025-11-03 18:36:00
男子称电动车被错骑儿子还被撵下车 当事人:借同事车取快递回去锁车时才发现骑错
大皖新闻讯 11月1日,在山西晋城高平市街头发生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男子高先生(化姓)从快递点取完快递回到路边,发现自己的电动车不见了
2025-11-03 12:06:00
寻子三十年 终于等到这一声“爸爸”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你们辛苦了,找了我30年!”当电话那头传来这句问候时,60岁的梁三寿生再也忍不住泪水。这位父亲
2025-11-03 08:24:00
孝心暖乡邻:万家庄村“好媳妇”周娟用行动诠释超越血缘的亲情
鲁网10月31日讯在泰安市泰山区徐家楼街道万家庄村,提起周娟的名字,村民们无不交口称赞。作为儿媳,她以数年如一日的坚守
2025-11-01 09: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