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城口“三大砣”
文/陈小林
城口,镶嵌在大巴山麓的一颗原生态明珠。在这方气候环境优良、资源食材丰富、民风民俗朴实的土地上,人们积淀了独特的烹饪方式。城口过去有民谣:“坐靠山,饮靠河,吃靠三大砣。”三大砣,即洋芋、苞谷和红苕,这是最能带给城口人集体回忆的食物。
因环境使然,城口山区以往主要是以三大砣为主粮的清苦日子。改革开放后,物资供应丰富,三大砣才由主角退居二线。但烦恼也来了,以前听都未听说过的“三高”来了,痛风病、肥胖病也来了。因此,人们又开始重新审视“三大砣”,不是为了忆苦思甜,而是慕其养生功效。
城口的高山洋芋,虽个头小但品质好,炒食有嚼劲,煮食不浑汤。晒干后的洋芋果,金黄透亮,人称“黄金果”,用它来烧菜、炖汤,清香无比,绵扎弹牙。城口洋芋制品最草根、最让人难忘的是炕洋芋。将洋芋在锅中焖熟,略淋油小煎,表面逐渐泛起一层诱人的锅巴,黄灿灿、油亮亮的,色泽诱人。细细咀嚼,原生态清香瞬间在味蕾间绽放。若再蘸上糍粑辣子,更会让人胃口大开。
以前城口人当主食的苞谷,基本烹饪方式是磨渣混合大米煮渣渣饭,或做苞谷粑。随着嫩苞谷上市,城乡卖煮苞谷、烤苞谷的小贩随处可见。咬一口煮嫩苞谷,香甜滋糯的口感瞬间在齿间散开。无论煮着吃还是烤着吃,嫩苞谷总有着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让人吃了还想吃。
红苕最为当地人喜爱,煮成红苕稀饭,清香可口;用红苕焢饭,那香甜也不言而喻;蒸熟的红苕,闻起来格外香,吃起来分外面。吃“烤红苕”是最原始、最质朴的享受,它的诞生与城口山区人家日常取暖的火坑紧密相连。用火钳在火坑边刨个小坑,把红苕放入,再覆盖没有燃尽的木柴灰。红苕烤熟了,用火钳夹出,即上演吃烤红苕三部曲“捧、拍、吹”:一捧,出坑红苕滚烫,要拿住须两只手不断替换;二拍,拍掉附在红苕上的木炭灰;三吹,红苕太烫急于入口须吹气降温,然后热气腾腾的红苕在嘴里打着旋一口口吞进肚里。
如今,城口新编民谣:“再烤转转火,又尝三大砣,腊肉拌着蜂蜜酒喝,除了神仙就是我!”洋芋、苞谷、红苕,这是上天给城口的绝美馈赠,也是城口人最初的记忆、最深的味道。
(作者系重庆烹饪协会顾问)
版面欣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朱阳夏责编:李奇,陈泰湧 审核:阮鹏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11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