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醉心豆田二十载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12-04 06:2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

醉心豆田二十载

□本报记者 蒋平

在学生眼中,他是“下田上瘾的人”,只要扎进豆田就出不来,二十多年如一日醉心于豆田。选种时,为了不错过一份好材料,他不愿放弃每一株可能,在寒风彻骨的垄间,踱来挪去、反复探察比对,一干就是七八个小时……他就是第九届全省道德模范、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陈庆山。

国无农不稳,农以种为先,种质资源是种业原始创新的物质基础,良种培育从源头上为粮食安全提供了强大支撑。在陈庆山的学生时代,“东农42”曾是最好的高蛋白、食用型大豆品种之一。它是1992年东北农业大学吴宗璞教授在王金陵先生指导下育成的,该品种兼具高产、抗病、适应性广等特性,先后两次在全国农业博览会上获奖,是当时国内能够对外出口创汇的主要大豆品种之一。但随着“山寨东农42”的出现,“东农42”积攒的信誉度和品牌价值损失殆尽。

“我就是要奋斗在这里,让大豆产业发展再创辉煌!” 2001年,立志于壮大东北大豆科研实力的陈庆山博士毕业后毅然放弃了赴外深造的机会,回到东北农业大学,成为该校第一批引进人才,也是最早开始作物分子标记技术和基因克隆等生物技术研究的人员之一。

在接过吴宗璞、高凤兰等老一辈大豆专家的育种衣钵后,陈庆山对“东农42”进行了全面的遗传改良研究。谈及最初接手改良任务时的窘迫,陈庆山仍然历历在目。当时研究经费有限,学校实验室的仪器也才刚刚够用。“我当时带研究生一起做标记、做遗传图谱,需要合成几百对引物,花费几十万元。”陈庆山说,当时根本没有这么多经费,多亏中国农科院作科所邱丽娟老师伸出了援手,她让陈庆山带着学生到她的实验室稀释引物,再拿回去研究。

“培育新品种非常漫长,要从配置杂交组合开始,后代群体通过5年至6年连续自交,表现稳定才能进行决选。”陈庆山说,决选出的品系要先在试验基地进行两年鉴定试验,随后参加省里及国家的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通过品种审定后才可以大面积推广。为此他数十载如一日,日夜奋斗在科研一线。苦心人天不负,他带领大豆遗传改良团队在2017年终于破解了野生大豆优异性状利用和栽培大豆定向改良育种难题,形成了一系列大豆新品种。团队选育和参与育成的24个大豆品种累计种植两千余万亩,经济效益达上百亿元,有力支撑了我省“现代农业排头兵”“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建设发展,为龙江百姓的经济生活筑起了坚不可摧的保障之墙。

“那时候年轻更有热情,遇到问题就去解决,虽然困难有很多,但也逐渐在研究野生大豆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启发。”陈庆山说,野生大豆因为蔓生、裂荚等一系列野生特性很难直接利用到大豆育种上,但其含有高蛋白、高产和抗逆等优良特性却是普通栽培大豆缺乏的。于是从2006年开始,他带领团队利用15年时间构建了以“绥农14”为轮回亲本,野生大豆ZYD00006为供体亲本的大豆全基因组导入系(WGIL)群体。根据这些材料利用多组学研究了大豆品质形成机理,关注优异等位基因,进一步通过分子标记技术打破蛋白、油分和产量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并提出相关分子育种理论和开发配套算法软件,实现了优质高产品种的育种突破。

多年来,陈庆山怀揣“强农兴邦”的期许,在大豆领域钻坚研微、跨越突破的同时,同样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倾心以赴。从2001年到现在二十多年如一日,学生们起初感到辛苦,但看到老师醉心于豆田的实际行动,也便在其润物无声的引领下踏实起来。

“既要顶天又要立地”,陈庆山的发展思路清晰笃定。近年来,他同时在科研攻关和带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坚定迈进。以学生为主体创业的“东小农黑土豆坊”,以优质大豆为原料,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营销。三年时间,“菽香四益·东农豆坊”已有多家连锁店,线上店铺的年均营业额超过200万元。“我唯一的想法就是利用科研优势,让优质大豆实现产业化,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谈及“东小农黑土豆坊”,陈庆山认为,豆坊的创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名字是我取的,我们还在淘宝上开了专卖店,现在一年的营业额超过200万元。”在陈庆山看来,“东小农黑土豆坊”不仅改变了学生们的固有观念,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多锻炼。团队中多名同学被保送到上海植生所、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科研院所攻读硕博学位。

每一次点豆成“金”的背后,是几代育种人无悔坚守的背影,也是以科技创新不断催生的新发展动能。从2007年开始,每到毕业季,陈庆山都会为每名毕业研究生送一首诗,目前已经写了上百首。“我一直觉得,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每一首诗里饱含了我对他们的爱与期许。”陈庆山常说,不管学生们以后还会不会继续研究大豆,他是一辈子都离不开大豆了。陈庆山坚信,只要坚持“承上启下”做科研,大豆创新产业必定迎来辉煌的明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4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人民日报|在黑土地孕育农业“芯片”
...土地,育出好种子,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作者为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报记者吴月整理)
2024-05-19 19:47:00
走近南京的奋“豆”者
...金陵晚报一事终一生,盖钧镒院士将一甲子的岁月献给了大豆——走近南京的奋“豆”者学校供图□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花人物介绍“大豆院士”盖钧镒盖钧镒,1936年6月生,中国
2023-05-30 00:06:00
国产大豆应向科技要产量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国产大豆应向科技要产量盖钧镒院士【院士访谈】◎本报记者 金 凤国产大豆品种有亩产400—450斤的潜力,但现在的增产潜力平均只实现了约50
2023-07-07 02:06:00
【我的家乡我建设】魏健:研究地里最需要的东西
...。如今,魏健的农业公司土地流转总面积超10万亩,年产大豆近3000万公斤。在吉林农业大学实验室,魏健(左)正在和学生观察育种情况。人民日报记者 刘以晴 摄日前,记者走进吉林省
2024-04-02 15:01:00
科学家研发大豆基因编辑技术,可同步提高大豆产量与蛋白含量
...豆田忙活了整整三年,终于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优化了大豆的生物固氮能力,并将这项技术形象地比喻为“育种界的 5G”。通过此,他们找到了既能多长根瘤、少施化肥、又能增加产量的方法
2024-06-03 14:58:00
首封发出!国科大本科录取通知书里有“北斗七星”!
...林省西部盐碱地是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大豆分子设计育种团队7年时间精选培育的耐盐碱新品种也是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的重要成果之一它们的品质,见证了科研工作
2023-07-10 15:23:00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加快建设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种质资源圃完成建设投入使用,三亚国际玉米转化中心、大豆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中心项目加快建设……聚焦建成国家级种业创新基地,南繁硅谷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研平台,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中
2024-07-28 20:22:00
...揭牌仪式暨寒地农业资源化利用及黑土保护科学家论坛在东北农业大学举行。为推动中科院院士团队的成果在黑土地上快速转化,助力我省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东北农大联合中国科学院亚热
2023-04-23 07:07:00
东北农业大学举办第二届校园美食节
...化,深入推进“爱校如家,当好主人翁”活动, 6月5日,东北农业大学举办“东农美好‘食’光,专属‘味’你而来”第二届校园美食节。上午十点,棘园餐厅门前崇德路上一改往日宁静,变成
2024-06-08 13:45: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