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良渚博物院:一起寻找文明之光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5-14 16:2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良渚博物院:一起寻找文明之光

触摸文明是“一起:寻找文明之光”计划的重要内容。图为视障者用触摸复制文物的方式感知文明。作者单位供图

今年三月,在第二届全国文博社教十佳案例宣传推介活动终评会上,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的“一起:寻找文明之光”计划系列社教活动被评为优秀案例,这是浙江省唯一入围终评的项目;而这项计划,在不久前还获得了亚太遗产中心颁发的“2022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卓越之星奖”。

“一起:寻找文明之光”,要从2022年的3月开始说起。

当时,良渚博物院的社教人员第一次来到杭州市的一所智培学校,想看看能否为这些孩子们做些什么。在参观学校时我们惊喜地发现,专属于孩子们的展览长廊里,有三星堆题材的黏土画、山海经题材的马克笔画、良渚文化的水彩画......

随着对特殊群体越来越深入的了解,我们也渐渐发现,原来视障的孩子们可以创作色彩斑斓的版画,听障的孩子们可以创作超出常人耐心的钉线画,这些我们以为离博物馆较为遥远的孩子们,也被文明浸润着,并且创造着我们所不了解的奇妙作品。

自那时起,良渚博物院开始寻找一条推动全民化、无差别化的遗产教育路径,我们称之为“一起:寻找文明之光”计划。在这个计划中,特殊群体虽然是关照的重点,但我们更希望所有人“一起”,在良渚博物院平等地获得感受文明、接受教育、探究历史的权利。

“一起:寻找文明之光”计划由良渚博物院一场特别的临时展览开启。2022年5月,“文明之光的折射——特殊儿童艺术展”开放。展厅空间主要运用象征生命和希望的绿色与玉器在自然条件下受沁后的鸡骨白色为主色调,以视觉障碍、智力障碍等特殊儿童的艺术作品为核心,展出了包括版画、丙烯画、油画、水彩画、绒画、泥塑、超轻黏土等形式的百余件作品。展厅中还设置独立的“可触摸展品区”,摆放9件良渚文化典型的玉器、陶器仿制品,包括视障群体在内的观众可以自由触摸它们,感知精美的良渚纹饰;“良渚拾音”零光感盲道体验区和“良渚拾影”零分贝区,则从听觉与视觉两个单独的角度,打造无光空间与无声空间,让普通观众体验视障或听障,感受“无光”和“无声”的另一番场景;盲文体验区,展出了盲文展品与盲文学习方法,拉近了普通观众与视障群体的距离。展览中这一系列的特殊设计,不仅便于特殊群体观展,而且让普通群体走进了另一个角度的世界,让文明之光折射到每一个人的心里,共同架起心灵沟通的“文化桥梁”。

这个展览虽然仅持续一个月,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博物馆与特殊群体之间互相赋予的强大力量。展览期间,共接待来自各级残联、特殊教育学校、社会公益机构的视障、听障、心智障碍、肢体障碍观众400余人次。绒绣作品《神徽》的作者、孤独症患者杨小晖在自己的作品前驻足了几十分钟,最后在展览的留言板中写下“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大家都健康快乐平安,我们一起去郊游”,而《去郊游》则是画展中另一幅作品的题目。在归还展品时我们在杭州市健康实验学校又一次见到了杨小晖。他对我们笑得很灿烂,并且腼腆又自豪地告诉我们他去过良渚博物院,看到了自己的画。

至此,我们对“一起:寻找文明之光”计划的内涵也有了更加清晰的定义,即突出“文化共享”的理念,彰显文化凝聚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增进博物馆与社会公众的相互联系、相互支持和相互赋能,推动文化遗产的交流互鉴。而与特殊群体携手只是良渚博物院的一个起点,以后良渚博物院将与更多的人群,以更多样的形式一起传承文明力量,一起重塑未来,一起寻找文明之光。

展览、参观、出版物、科普课程四个方面是良渚博物院进行公共教育的主要方式,但如何落实到各类特殊群体身上,则是一项需要仔细研究、不断探索的课题。良渚博物院针对特殊群体首先制定了四条基础做法:策划对于特殊群体友好的展览、定制特殊群体博物馆参观服务、编撰出版各类无障碍科普书籍、研发针对特殊群体的研学课程。

2022年11月,良渚博物院与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共同启动“触觉博物馆”项目,试图为盲人学习中华文明提供一条触觉输入的通道。触摸仿制文物,可以通过手指的触觉,直观感知展品,这是比单纯的视觉更为立体的观展体验。这一观展方式,为视障人群提供了平等接受博物馆教育的机会,是博物馆展示、教育的一次改革与创新。此外,良渚博物院还支持出版了国内首部盲人创作的“触觉绘画”绘本《诗人的旅途》,今年还将出版《良良的古城世界》盲文版科普绘本。

触摸文明,将是良渚博物院“一起:寻找文明之光”计划未来的重要内容。2023年4月,良渚博物院的社教人员将十只玉鸟的1∶1仿制品带进了浙江省盲人学校,为二十名视障孩子细细讲解了亚残运会吉祥物“飞飞”的原型——玉鸟的故事。孩子们用手细细触摸和感受,分辨出玉鸟的眼睛、翅膀与嘴巴,心中想象出翱翔的玉鸟在远古时代庇佑先民的图景,创作出一幅幅盲人版画艺术作品。版画呈现的玉鸟,虽然稚嫩,却是文明在指间传递的痕迹,令人动容。孩子们在玉鸟上刷出自己理解的色彩,这是他们对于良渚文化的独特解读,其中一位小作者说:“玉鸟在良渚文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庄重和神圣的,所以我使用黑色。”

文明,也许是很宏大的字眼,却是我们每个人脚下所在的这片土地切实存在的印记,希望“一起:寻找文明之光”计划,可以将这份印记,拓入每个人的心里,折射出强大的精神力量,让文明变成一座桥梁,连接过去与未来,连接古老与现代,连接他们和我们,激发新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让文明在传承中更加生生不息,枝繁叶茂。

(作者:黄莉,系良渚博物院副院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4 17: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追光—探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路|一座五千年古城焕新文明之光
...等全新的链接方式,融入现代生活的衣食住行中。在良渚博物院,最火的互动社教课程里,小朋友们学着良渚先民,用麻绳、竹片切割玉器。穿越五千年的文明之光,在一次次稚嫩的打磨中,照进孩
2023-12-31 21:06:00
杭州亚运会为何流行“良渚风”?专家这样说
...要的地位?带着这些问题,长江日报记者近日专访了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执行院长马东峰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室主任王宁远。源自良渚玉琮的吉祥物“琮琮”遍布杭州大街小巷杭
2023-09-19 16:26:00
天天学习|守护文化根脉的赤子之心·良渚遗韵
...整、规模宏大的良渚古城重现人间。2008年9月29日,良渚博物院向社会开放。同年10月31日,习近平再次视察良渚遗址。在良渚博物院,他嘱咐时任院长蒋卫东:“要把良渚博物院建设
2023-07-23 12:59:00
...在‘数字化+文博’上的尝试,很受年轻人欢迎。”良渚博物院执行院长马东峰告诉记者,在良渚博物院和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的部分点位,通过AR导览眼镜,游客可以获得一次良渚文化的沉浸式
2023-06-14 09:55:00
良渚博物院院长徐天进:文明交流要多讲共性 更要变成日常
...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供图中新网杭州7月6日电 题:良渚博物院院长徐天进:文明交流要多讲共性 更要变成日常记者 童笑雨“当下我们更多着眼于文明的多样性,反而忽略共性。其实在文明
2023-07-06 22:23:00
...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良渚博物院、嘉兴博物馆(嘉兴马家浜文化博物馆)、绍兴博物馆、丽水市博物馆等7家博物馆上榜。至此,我省国家一级博物馆增至20家,数
2024-05-19 07:28:00
杭州余杭:打造文化遗产共护共享的“良渚经验”
...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的嘉宾在良渚博物院漫步于良渚博物院,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通过AR眼镜观赏“动起来”的刻符黑陶罐,良渚先民五千年前的生活借助科技手段生动呈现
2025-04-24 16:47:00
今天,“良渚论坛”上的中外考古学家向刚刚去世的他致敬
...这是基于深入比较研究之后做出的学术上的判断。”良渚博物院院长、良渚研究院院长徐天进说,科林·伦福儒还将良渚遗址的考古成果纳入《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第八版)中,在第二编
2024-11-26 16:00:00
...的起源有着特别重要的价值。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浙江良渚博物院,探秘“一眼千年”的良渚古城遗址,观赏其中的镇馆之宝“刻符黑陶罐”。
2023-07-15 18:20: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机器人打辅助,精准完成膝关节置换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自强 通讯员 马华近日,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骨科骨肿瘤科运用骨科机器人成功实施高难度膝关节置换手术
2025-08-22 19:55:00
合肥61名环卫工子女领助学金踏上大学路
大皖新闻讯 又到一年金秋助学季,合肥市环卫工人家庭喜讯频传。8月22日,合肥市关爱环卫工人基金会举行2025年度"关爱环卫工 金秋助学情"活动
2025-08-22 19:28:00
46岁男子命悬一线 牡丹人民医院五分钟内镜止血创造奇迹
大众网记者 王文文 菏泽报道“快快快,患者发生休克了……”近日,家住牡丹区46岁的吴先生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引发致命性大出血
2025-08-22 18:29:00
丹青铭记历史 精神薪火相传——山东能源新矿集团职工大学开展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写生活动
鲁网8月22日讯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铭记历史、缅怀英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8月16日至20日
2025-08-22 19:24:00
我们的抗战丨地下医院:胶东抗战的生命防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岩松 徐宁 岳致呈 张琪 范华栋 陈晨从乳山民房的土炕到莱州地窖的手术室,从东海医院颠簸的马背药箱到西海地道里的门板手术台
2025-08-22 09:39:00
邯郸火车司机李学艺4次跳入滏阳河勇救落水者“只想着尽快把人救上岸”河北日报讯(刘剑英、赵鸿粼)面对落水者,他不顾危险,接连4次跳入滏阳河
2025-08-22 08:01:00
全国糖酒会“踢”进比赛现场和“第二现场”,新品吸引观众“尝鲜”甜!“苏超”中场变“秋糖”秀场本报讯(记者张甜甜实习生高冰洁)8月17日
2025-08-22 07:40: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田诗雨在南京一座普通写字楼狭窄的楼道里,南京森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人员正熟练地操控着一台造型独特的无人机
2025-08-22 07:40:00
南报网讯(记者张希)就像一场接力赛,药企“出海”节奏不断加快。记者近日从江宁区获悉,今年以来,从单抗、镇痛药,再到医疗器械产品
2025-08-22 07:40: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何洁2公里射频锁定,36米遥感精标,3分钟星上解算……“星眸载荷”是我国首个基于天基计算的北斗导航地面辐射源在轨定位装置
2025-08-22 07:41:00
文化消费是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2025-08-22 07:54:00
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声”生不息,90后讲解员话筒里的星火传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其峰 赵彦辰8月20日,晨光穿透沂蒙党性教育郯城现场教学基地,讲解员徐雅丰将党员徽章仔细别在藏青色制服领口
2025-08-22 07:56:00
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姜洪涛:31载影像坚守 做精神科诊疗的幕后守护者
胶东在线8月21日讯(通讯员 丛冰)作为医院诊疗的“侦查前线”,放射科一直都是临床信赖的“眼睛”。放射科医生每天与各种检查仪器为伴
2025-08-22 05:00:00
别忽视新生儿黄疸!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沂医院为胆道闭锁患儿护航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姜曼近期,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沂医院成功救治一例胆道闭锁婴儿。患儿为一名早产儿,出生后即出现黄疸现象
2025-08-22 07:53:00
鲁网8月21日讯近日,山东省地矿局五队在国际矿床学权威期刊《Ore Geology Reviews》上发表的稀土矿研究论文荣获泰安市第十七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2025-08-21 17: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