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杭州余杭:打造文化遗产共护共享的“良渚经验”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4-24 16:47:00 来源:杭州网

杭州余杭:打造文化遗产共护共享的“良渚经验”

↑2025年4月23日,参加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的嘉宾在良渚博物院

漫步于良渚博物院,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通过AR眼镜观赏“动起来”的刻符黑陶罐,良渚先民五千年前的生活借助科技手段生动呈现在眼前。

从良渚博物院出发,游客还可以参加良渚文化大走廊年度系列活动“渚多好戏·花young春游”。在玉鸟集的咖啡店点一杯拿铁,杯子里的拉花图案竟然是良渚玉器上的“神人兽面纹”,咖啡师还能熟练地讲解玉礼器在良渚古国的象征意义。

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古城遗址,承载着拥有五千年历史的良渚文化,而今,这曾延续千年的灿烂文化经过共护、实现共享,融入余杭的文化基因,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在良渚全球文明互见互鉴(视频自浙江经视)

构筑高水平文化展示窗口

杭州余杭:打造文化遗产共护共享的“良渚经验”

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良渚文化从“问世”起,便在世界文化长河中激起涟漪,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两届“良渚论坛”吸引了来自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名嘉宾共享良渚文化保护成果,在考古、文学、音乐、美术等领域开展广泛交流对话,推动10余项国际务实合作成果落地。

杭州余杭:打造文化遗产共护共享的“良渚经验”

台胞张文宁在杭州良渚博物院任双语讲解员

来余杭探寻古老文明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多。在良渚博物院,有一支由25人组成的双语服务队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讲述中华文明故事。过去两年,双语服务队共为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提供了200多场讲解服务。

厚重的历史底蕴与灿烂辉煌的文明,让良渚文化拥有了“五千年中国看良渚”的美誉。近年来,良渚文化“走出去”,在多国开展“良渚与世界”系列文明对话活动,并以“何以文明”特展形式先后走进12个国家和地区,让世界看见了繁荣悠久的中华文明。

以良渚文化为中心,余杭构建起涵盖历史、艺术、科技等领域的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3年来,时尚社区拔地而起,文化地标不断涌现。

杭州余杭:打造文化遗产共护共享的“良渚经验”

良渚博物院是放满历史宝藏的“珍宝盒”,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瑶山遗址公园、老虎岭遗址公园将宫殿台基、观天祭坛、水利系统化作“露天历史课堂”;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的“宋韵”风格园林式建筑群里,海量典籍版本串联起中华文脉的“基因链”;“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内,历代丹青名作勾勒出“东方美学长卷”。

这些文化地标以空间集聚形式实现功能互补,共同构建起一个城市文化展示窗口。

塑造创新型文化表达形式

科技和文化是余杭两张闪亮的“金名片”,二者交织相融,让良渚文化有了更生动的表达、更具未来感的传播。

在余杭,智能化展览设计随处可见。AR、VR、全息投影、体感交互等技术,让观众和文物“玩起来”、和古人“聊起来”、和历史“面对面”。

杭州余杭:打造文化遗产共护共享的“良渚经验”

在良渚博物院,戴上AR导览眼镜,馆内地图便在游客眼前展开,玉钺、玉璧跃于眼前,刻符黑陶罐立于掌上。良渚博物院还通过场景复原、3D打印等新技术,进一步提升游客的参观体验。

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扫描二维码进入“莫角山AR体验”,游客可以“来到”良渚王城,“围观”良渚先民狩猎、捕鱼、烹饪,来一次“跨时空之旅”。依托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等数字技术,游客得以更直观地了解良渚文化。

如何用科技架起普惠共享的桥梁,这是文博界在当下面临的课题之一。4月23日,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于余杭拉开帷幕,论坛将围绕“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多个议题展开充分讨论。

杭州余杭:打造文化遗产共护共享的“良渚经验”

杭州余杭:打造文化遗产共护共享的“良渚经验”

在余杭,跨越千年的文化元素也借由创新表达注入生活日常。余杭成立“良渚MEI”生活美学联盟,构建良渚色彩体系基因库、良渚纹样体系基因库,并基于研究成果,设计了“良渚之色”系列、“馥郁良渚”系列等文创产品。目前已开发文创产品类别涵盖日用家居、贵金属等十一大门类,在线销售产品600余款,形成“良渚+”系列产品矩阵。良渚特色元素还融入文学、音乐等各类文艺形态,目前已出版相关主题图书600余部。

多年来,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与国内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求解“潮湿环境下的土遗址保护”这一良渚遗址保护的关键课题。通过“良渚遗址5000+”数智应用、“文物安全365工程”,良渚遗址已形成“人防+物防+技防+犬防+制度防”多维立体安防体系,为保护好珍贵的古国遗址提供坚实支撑。

打造高能级文化产业平台

杭州余杭:打造文化遗产共护共享的“良渚经验”

良渚文化大走廊部分项目规划图

如何以文化为纽带重塑空间格局,是余杭担当新的文化使命的必答题。2023年,余杭创造性地开启“廊道式”推进文化发展的探索,谋划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将散落的一颗颗明珠“串珠成链”,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今年4月,良渚文化大走廊二期“十大工程”正式发布,1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68.9亿元,涵盖文物保护、文化产业、文旅项目及民生福祉等领域,突出“文化+”特色,推动良渚文化大走廊向“文化产业新高地”跃升。

其中,良渚客厅建设工程将打造大走廊上又一重点文化地标,具有国际峰会级会议承办、文明互鉴体验传播、在地文化创新孵化等功能。“文化+”产业带培育工程项目,以环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产业圈、良渚玉湖、梦栖小镇和良渚老集镇四大板块为先行区块,促进多业态融合发展。

而此前建设的首期“十大工程”,以一个个可观可感的项目,塑强城市文化软实力。除了“良渚5000+”艺创园外,径山茶文化公园样板段“梦山径”、良渚文明循迹之旅工程样板段精彩亮相,瓶窑千年古镇复兴一期、良渚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工程等也稳步推进。

依托大走廊建设,余杭不断细化“文化+”产业政策20条,通过招商引资推介会、政策宣讲会等多种形式,成功招引12个重点领域项目、42家“文化+”企业落地,营业收入已达20.67亿元。

游一卡网络推出策略桌游《良渚文明》,在游戏中探索建立良渚王国;索以文化开发制作动漫作品《再见,良渚》,还原良渚文化历史脉络;飒影文化联合杭州市余杭区良渚沈括小学合作开发动画作品《少年沈括》;良源文化推出少儿启蒙动画《汉字小精灵》……在余杭这片土地成长的企业,以良渚文化的保护利用为己任,不断致力于推进良渚文化的产业实践。

随着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的纵深推进,余杭这片承载五千年良渚文化的土地正迎来发展“黄金期”。未来将全力推动良渚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书写文化遗产共护共享的新答卷。

数据来源:中共杭州市余杭区委宣传部

杭州余杭:打造文化遗产共护共享的“良渚经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24 1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城市解局: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 杭州余杭落子何意?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盛淑彦摄中新网杭州1月1日电(王逸飞 张煜欢)浙江杭州,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日前迎来一项新的使命。杭州市余杭区委十五届七次全体(扩
2023-01-01 18:03:00
人民日报讯 夏日,漫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流水潺潺、鹿鸣呦呦。良渚,意为“美丽的水中之洲”,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年至4300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见
2023-07-26 19:20:00
...义。这是卡洛琳那・佩雷兹・达塔利首次来到余杭,她对良渚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惊喜之情:“这里是一个美丽而富有魅力的地方,能够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这片土地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随着科技
2025-04-24 07:03:00
...州市余杭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的“美国摄影师看良渚暨全球华人新春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展”系列活动于3月25日至31日在浙江成功举办。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在开幕式上
2025-04-05 08:11:00
蒋卫东:良渚遗址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保护管理体系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蒋卫东发表主旨演讲。 王刚 摄中新网杭州7月6日电 (记者 张斌)“到目前为止,良渚遗址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管理机构+
2023-07-06 19:52:00
杭州日报讯 近日,位于良渚文化大走廊西侧的百丈镇上,一段关于“一带一路”的中亚故事引发了热烈讨论。今年9月,百丈镇传梭博物馆馆长郑芬兰和北京、杭州、香港、上海的文化使者,以及自意
2024-11-24 07:18:00
中希跨学科对话:沿“张骞的足迹”,让文明美美与共
...术界专家学者沿着“张骞的足迹”,在承载五千年文明的良渚遗址上首次展开对话,为世界文明“美美与共”献策。文化遗产保护本身涉及多领域、多学科、多部门。东西方文明之间,不同学科间对
2023-07-06 21:52:00
杭州余杭:改革创新推动城市蝶变
...维度实现跨越式发展近年来,余杭区抢抓建设机遇,规划良渚文化大走廊、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空间布局,全面攻坚创新策源等“十大工程”,大力招引省市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名校名院纷纷落户,
2024-09-04 07:09:00
7月6日,在第四个“杭州良渚日”到来之际,良渚与世界——“良渚古城·雅典卫城”中希文明对话活动在余杭举行。希腊前总统、雅典大学法学院教授普罗科比斯·帕夫洛普洛斯视频致辞。市委常委
2023-07-06 14:49: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加码幸福生活——看湄潭田坝新事:文明风、家园情、致富路
“我不去!除了红白喜事,什么房子酒、二婚酒,我一概不参加!”“咱们搬到这儿来,得用文明的言谈举止要求自己,比如不说脏话
2025-10-30 05:42:00
好戏连台!第十三届评剧艺术节将于11月7日至12月1日在唐山举行
第十三届评剧艺术节新闻发布会现场。河北日报记者师源摄河北新闻网讯(记者师源)从唐山市政府新闻办10月29日召开的第十三届评剧艺术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2025-10-30 07:09:00
河北新闻网讯(梁小谦、于春梅)10月20日至29日,唐山海运职业学院考察组远赴乌干达、肯尼亚开展系列考察交流与合作洽谈活动
2025-10-30 07:13:00
唐山市工人医院开展“候诊健康微课堂”活动
河北新闻网讯(王金烨、马玥)近日,唐山市工人医院打破传统健教模式,充分利用门诊候诊时段,创新开展“候诊健康微课堂”健康教育系列活动
2025-10-30 07:16:00
集中约谈655人,到位金额超过2000万元……今年4月至9月,太原法院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2025·并法利剑”执行专项行动
2025-10-30 07:23:00
10月28日,娄烦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县城—国道241改线南山连接线公路正式通车。自此,从太原市区到娄烦县城的车程缩短至一小时左右
2025-10-30 07:24:00
“篮”动土楼 兰香四溢——龙潭蝴蝶兰成“村BA”吸睛“流量担当”
东南网龙岩10月29日讯(记者 江雅萍 通讯员 黄秋萍 饶建平)10月28日晚,“永定土楼杯”2025年福建省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培丰镇体育公园盛大启幕
2025-10-30 07:43:00
10月29日,我市召开医改工作会议,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全省医改工作会议要求,对全市公立医院改革重点工作再安排
2025-10-30 07:54:00
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公布我省3市1项目获得全国示范创建命名河北日报讯(记者桑珊)10月28日,中央依法治国办公布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
2025-10-30 07:55:00
南报网讯(记者陈燕飞通讯员常萱)近日,国家能源局公示第一批能源领域氢能试点名单(项目试点),常州大容量对偶盐穴储氢试点项目成为江苏省内唯一入选项目
2025-10-30 07:56:00
“花漾南京”重阳文化主题联展启幕非遗雅韵与菊香共绘古城秋意南报网讯(记者朱彦)金陵秋,重阳至。昨天,“花漾南京”重阳文化主题联展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甘熙宅第)正式启幕
2025-10-30 07:56:00
指尖尼龙线 织就致富网
10月29日,高淳杨家村村民忙着编织渔用地笼。作为全国渔网特色村,其渔网编织是机器难替代的传统技艺,随螃蟹产业发展实现规模化经营
2025-10-30 07:57:00
华侨路街道对沈举人巷进行焕新工程——古巷蝶变涌生机,老城更新见新景“阔别家乡28年,今天回到老地方,很多老房子、老街道还在
2025-10-30 07:57:00
下关滨江举行社会公众定点水生生物放流示范活动专家为公众规范放流“划重点”南报网讯(记者杜莹通讯员周威)社会公众该如何规范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
2025-10-30 07:57:00
南报网讯(记者陈燕飞)2025中国“4+2”(汽车+自行车)接力挑战赛将于11月1日至2日在芜湖繁昌途居马仁山露营地启幕
2025-10-30 07:57:00